匆匆寫了朱自清怎樣的心情,匆匆(朱自清散文),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時間 2022-09-24 04:40:09

1樓:匿名使用者

朱自清《匆匆》賞析

朱自清的散文詩《匆匆》寫於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時是「五四」落潮期,現實不斷給作者以失望。但是詩人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沉淪,他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追求著。

他認為:「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裡,有它相當的位置。

」(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腳印」(朱自清《毀滅》)以求得「段落的滿足」。全詩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詩人心靈不平的低訴,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識青年的普遍情緒。

《匆匆》是詩人的感興之作。由眼前的春景,引動自己情緒的俄然激發,詩人借助想象把它表現出來。想象「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現,詩人的筆使它們形象完整,使空靈的烏有,得著它的居處,並有名兒可喚。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詩人把空靈的時間,抽象的觀念,通過現象來表示,而隨著詩人情緒的線索,去選擇、捕捉那鮮明的形象。詩人的情緒隨著時間從無形到有形,從隱現到明晰的一組不斷變化的畫面而呈現出起伏的浪花。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詩人幾筆勾勒乙個淡淡的畫面。作者不在於描繪春景的實感,而在於把讀者帶入畫面,接受種情緒的感染,同時又作形象的暗示:

這畫面裡現出的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由此詩人追尋自己日子的行蹤。可是「我」的日子卻「一去不復返」,看不見,摸不著,是被人「偷了」還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陳代謝的跡象和自己無形的日子相對照,在一連串疑問句中透出詩人悵然若失的情緒。

「象一滴水滴在大海浬,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極度的誇張,和喻成大海的時間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沒有聲音,沒有影子」的特點。實際上,這裡有自己日子的蹤跡,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浬,有它微微的聲音。

詩人竭力從視覺和聽覺上去感受它,搜尋過去的日子。可是八千多日子卻悄無聲息的「溜去」了。時間之無情,生命之短暫,使詩人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時間是怎樣的「匆匆」呢?詩人並沒有作抽象的議論,他把自己的感覺,潛在的意識通過形象表現出來,「把觸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經人到的那裡」,尋那「新鮮的東西」。(朱自清《詩與感覺》)因此,空靈的時間被形象化了,習已為常的生活畫面裡透出詩人「獨得的秘密」

「早上,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步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太陽被人格化了,他象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邁動腳步來了,悄悄地從詩人的身邊走過,隨著太陽的「挪移」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了」。

接著,詩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時間飛逝的流。吃飯、洗手、默思,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詩人卻敏銳地看到時間的流過。當他企圖挽留時,它又伶俐地「跨過」,輕盈地「飛去」,悄聲地「溜走」,急速地「閃過」了,時間步伐的節奏越來越快。

詩人用活潑的文字,描寫出時間的形象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給人乙個活生活的感覺,我們聽到了時間輕俏、活潑的腳步聲,也聽到了詩人心靈的顫動。

在時間的匆匆裡,詩人徘徊,深思而又執拗地追求著。黑暗的現實和自己的熱情相牴觸,時間的匆匆和自己的無為相對照,使詩人更清楚地看到:「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如果說第三節還是以作者一天的具體感受來反映時間的流逝,以個別來反映一般的話,在這裡,作者就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各種影象凝聚在乙個點上,使時間流逝的情況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藍色、乳白色的;有動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詩人看到了,觸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追尋自己生命的「游絲般的痕跡」。

詩人隨著情緒的飛動,緣情造境,把空靈的時間形象化,又加之一連串抒情的疑問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靈的自我鬥爭,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執著追求。在樸素平淡中透出濃烈的抒情氣氛。

詩歌具有**美的素質。格律詩靠格律和韻來體現它的**性,自由詩也用分行和韻來保持它的節奏感。散文詩拋棄了這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美,從詩人的內在的情緒的漲落和語言的節奏的有機統一中自然地流露出來。

亨特認為:「雖是散文,有時也顯出節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義上的型別,而取得了『散文詩』的名義,就是在詩的領域裡的一種半節奏的作品」。(《美學概論》傅東華譯)《匆匆》就是這樣的「半節奏的作品」。

《匆匆》表現作者追尋時間蹤跡而引起情緒的飛快流動,全篇格調統一在「輕俏」上,節奏疏隱綿運,輕快流利。為諧和情緒的律動,作者運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相同的句式成流線型,一縷情思牽動活躍而又恬靜的畫面迅速,使我彷彿看到時間的流。

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顯得輕快流暢。句法結構單純,沒有多層次的變化,如一條流動的河連續不斷,如一條調合的琴,泛著連續的音浪。它的**性不是在字音的抑揚頓挫上著力,而是在句的流暢輕快上取勝,作者並沒有刻意雕琢,而只是「隨隨便便寫來,老老實實寫來」,用鮮明生動的口語,把詩情不受拘束地表現出來,語言的節奏和情緒的律動自然吻合,使詩達到勻稱和諧。

《匆匆》疊字的運用也使它的語言具有節奏美。陽光是「斜斜」的,它「輕輕俏俏」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轉,時間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過……這些疊字的運用,使詩不僅達到視覺的真實性,而且達到聽覺的真實性,即一方面狀時間流逝之貌,一方面又寫出時間邁步之聲。同時,詩人一方面狀客觀之事,一方面又達主觀之情,現實的音響引起詩人情緒的波動,通過語言的音響表現出來,情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我們還可以看到詩人疊字自然勻稱地分布在各句中,以顯出它的疏隱綿遠的節奏來,這恰合了作者幽微情緒的波動。

復沓的運用,也是散文詩維持其**特點通常運用的手段。所謂「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顯出詩人感慨的遙深來,又增加了詩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

」「徘徊」「匆匆」等字眼反覆出現,一種幽怨之情反覆迴盪。「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象游絲樣的痕跡呢?

」相同的意思句子數字的變化,使感情層層推進,在參差中又顯出整齊的美。結句的反覆,反覆強化作品的主旋律,畫出詩人感情起伏的波瀾。復沓的運用,反覆吟詠,起到了一唱三歎的效果。

《匆匆》結構也十分單純,十乙個問句是情緒消漲的線索。問而不作答,飄忽而過,既顯作品流暢感,也顯出詩緒的跳躍性,使形象得以迅速。一般詩句為顯示情緒的跳躍性,往往別於一般的語言句法結構,不顧語法的限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

散文詩卻不然,它基本運用是散文的句式,作者情緒的跳躍一般沒有自由詩那樣大的跨度。但它也別於散文,句與句,段與段之間形成間隙,憑作者思緒連線。《匆匆》的問句問而不答,而答意隱含之中,這既可啟迪讀者想象,引起深思,顯出它的含蓄美,又合作者情緒的飛快流動,顯出詩情跳盪的節奏美來

2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對時光去的匆匆感到惋惜,要我們好好珍惜時光

3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惋惜和無奈,也流露出 前途不明,無所作為感到抑鬱傍徨傷感的低沉情緒。

4樓:匿名使用者

提供更多風格發揮各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好看就看見就看見

匆匆(朱自清散文),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5樓:匿名使用者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股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6樓:七七小噴友

作者在描寫自己的思考時,也引起了讀者的思考,表達出了作者一心想做些什麼,不甘心浪費生命和時間,但卻又不知道做些什麼.表明了作者寫本文的用意是為了告訴人們珍惜時間,同時也告訴人們時間飛逝把握時間做有意義的事.

朱自清的匆匆寫的時候的時候的地點和心情 10

7樓:高佔學書

朱自清先生寫作《匆匆》的地點應該是蘇杭一帶,當時作者在此地中學任語文教員。

《匆匆》寫於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此前朱自清先生在北大就讀時積極參加五四運動,而作此文時正是五十運動的低潮期,現實的不景氣帶給熱血青年的壓抑,讓他感到無奈,但是作者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沉淪,他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追求著。他認為:

「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裡,有它相當的位置。」(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全文隱約表現出作者的淡淡悵然若失的情緒,和心靈不平的低訴。

他的心情有無奈,有焦急,有惋惜,還有含蓄的希望。

8樓:匿名使用者

火車站的月台構思,回家再寫的。心情是沉重的。

朱自清的《匆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9樓:冷大蟲

表達了作者珍惜時間的思想感情

10樓:匿名使用者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筆調抒寫了乙個舊時代文人處於乙個動亂的年代裡,面對「逃走如飛」的匆匆時光而產生的那種無奈與悵惘。

文章用語講究:一是巧用修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可視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結合,加上口語疊詞的運用,讀來很有**的節奏美,典雅至致。

11樓:匿名使用者

對時間的快速流走感到傷感和惆悵

說明了要珍惜光陰

12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恨時光太短,不能重新來過,表達了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後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

13樓:匿名使用者

有時間流逝的傷感,最終要的是對父親的愛。

更多的是我們讀出了什麼

朱自清的《匆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4樓:阿沾

《匆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朱自清以「匆匆」為題來抒寫時間是難得而易失的感受,這題目本身既蘊含有濃冽的情味,又潛隱著生活的理趣。

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刻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惋惜,揭示了舊時代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苦悶彷徨的複雜心情。

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匆匆》的風格是一種自敘式的,彷彿作者的自言自語,是很直白,素樸的。而其中穿插的一些比喻和擬人化的描寫就為文章增添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形成內容上的節奏變化。

如第三段中,「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

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

」作者將太陽擬人化,純粹的傷感之中又有那麼乙份幽默』與無可奈何,為文章那種憂鬱茫然的調予注入了一些鮮活的生命的東西,而這種生命的東殛的消逝又更帶來淒然之傷。

作者簡介:朱自清(2023年11月22日—2023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2023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2023年開始發表詩歌。

2023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2023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2023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2023年,出版散文集《你我》。2023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讀書筆記,朱自清散文《匆匆》

讀後感 今天,我再一次聆聽了朱自清的散文 匆匆 內心感慨很多。我感到時間在默默中流逝,在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那麼輕巧的走過我的身邊,我卻很少去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這篇文章讓我感到了內心的無奈 嘆息 不捨 留戀 感慨 珍惜 種種複雜的感情交織在一起,在我的心中不斷湧動。幾十年光陰匆匆而過,身邊的朋友由...

朱自清的匆匆讀後感不少於字,朱自清的匆匆讀後感 不少於80個字

阿瑟 匆匆讀後感 前不久,我們有幸拜讀了朱自清先生的 匆匆 它告訴我們應該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年華。其中 但這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燕子去了,又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所以,我們應該有所作為,才不會留下遺憾。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匆匆的詳細背景和朱自清的,匆匆的詳細背景資料和朱自清的資料

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 卒於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因為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 揚州人 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餘,號菊坡,本姓餘,因承繼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