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一章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何解?道友救急

時間 2022-03-11 10:10:09

1樓:匿名使用者

「有」帶給人們便利,「無」才是最大的作用。

每乙個人要保持心靈的「無」,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富有。

2樓:班丘天韻

大道至簡:

準備乙個空杯子, 然後倒滿水;

再去理解這句話;

無水時,其為杯, 有用之杯;

有水時,見水見物見利不見杯了.

明白後就可以引申很多例項出來了:

1, 企業請你之時,你是空杯狀態,為用,為人才; 你在企業大展拳腳之時,為有,為利,必然引發鬥爭(輸贏另講).

2, 手可以做多事,所以很有用; 當手執棍棒時,其只能做棍棒相關之事了. 棍棒就是你的"利",比如打人,撬起重物救人,等等.

3,歷朝歷代,打天下時,很多人是有用之人(無), 得天下之後則陷入鬥爭漩渦之中;

4,做人當虛懷若谷,人敬你; 一旦實力顯現,則引發諸多利益紛爭鳥; 新西遊記裡孫悟空師傅傳授72變之後告誡悟空不要逞能,顯能; 悟空問其緣由,其師傅答曰: 別人見到你的本事,必然心懷奪取之心,屆時不是你死就是他亡了(原話不記得了,大意如此); 所謂才(財)不外露,也是遵循這一道理.

有人問,現代職場不表現能力,還會有人要你啊? 呵呵,其實這不矛盾; "為用"時,人是敬你的,對你有期待的; "為利"時, 你可以為別人帶來價值的, 換乙個角度來說,你還有可利用的價值; 一旦對方把"水喝光了", 接下來的動作可能是把被子扔掉, 取另一杯水飲; 所以,人要保持學習, 一方面既要空,又要不空....

3樓:墨漬

有有才能有無,有無才能用。無是有中之無。有有才是個物件,物中有無才有用處。現在「利用」成了乙個詞了

4樓:手機使用者

「有無相生」-即「有」可以變換成「無」,「無」可以化生出「有」,聽起來很玄,比較形而上,高度抽象,但卻是真理。「有」容易讓人了解、明白、接受,而「無」的厲害,自古及今鮮有人能清楚。為了讓人明白,老子以「鑿戶牖以為室」、「埏埴以為器」、「三十幅共一轂」三個人們在世俗生產、生活中可見的例子,說明「無」的作用。

例子裡的「無」其實就是「空」,其實也是「有」,不同於老子「道」裡的「無」,只是為了說明「無」的厲害和作用。在這裡,老子把同乙個字詞拿來表達不同層面的概念,我們讀起來就會混淆其內涵和意義!所以說:

言語道斷,老子也無奈,說:「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老子的智慧型是建立在以身體道的直覺基礎上,無法建立嚴謹、精確的概念和邏輯。

道德經第十一章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對於這句話,希望說說自己的理解,我不需要翻譯 可能不會立

5樓:嘿嘿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6樓:k五帝

所以擁有它認為它是有利的,而沒有他認為它是有用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東西你有他的話,你可以覺得他是有利的,但得不到時你也會承認他是有用的。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是什麼意思

8樓:魚要糧

意思:(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出自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9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老子 《道德經》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屋的作用.

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這一章講的是「有、無」意義很深刻的.

老子在這一章用了三個比喻,舉了三個例子,說明「無」的作用,也說明「有」和「無」的關係。

第乙個例子,是「三十輻共一轂」。古代的車輪是用木頭做的,由四部分組成,輪、輻、轂、軸。這四個字都是「車」字旁,其中「輪」是最外面的部分,「軸」是最裡面的部分,就是軸心。

「轂」是套在車軸上的部分。「輻」是連線輪轂的木條。《詩經》裡面有一首著名的詩叫《伐檀》,很多人都學過吧?

裡面說:「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

」就是砍伐檀木,削成輻條,做成輪子。三十根輻條共同湊合到轂上。在「轂」和「軸」中間必須是空的,否則就無法轉動了。

正因為有中間空的,是「無」,所以這個車輪子才可以轉起來,如果中間不空,是實的,那車輪怎麼動啊?所以這中間的「無」——空是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無」才有了車子的用處,這叫無中生有,無有大用啊。

第二個例子,是「埏埴以為器」。「埏埴」這兩個字都是土字旁,「埏」是乙個動詞,和土的意思。「埴」是乙個名詞,一種黏土。

「埏埴」就是糅合黏土。去過「陶吧」玩過的人都知道,制乙個陶具,比如說做成乙個杯子,要把泥和一和,然後要把中間掏空。杯子的作用在**?

就在於中間空的部分。否則的話,中間全是實的,那這個東西還有什麼用啊?

第三個例子,是「鑿戶牖以為室」。蓋乙個子,四邊砌成牆,然後開了門,開了窗,造成乙個子了。請問它的作用在**?

就在於中間是空的。試想如果這個子中間用泥巴石頭塞得嚴嚴實實的,那這個子還有什麼用啊?

所以,「無用」才是大用。 曾說過學國學、學哲學最大的作用就是「無用」。哲學、國學它不能告知你具體做什麼、怎麼做。

哲學、國學不是告訴你有形的東西,而是告訴你無形的東西,比如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人文素質等,這些東西不是一招一式的有形的東西,也不是學了以後就馬上可以操作的,它是一種潛移默化。但是你想一想, 們做的一切事情是不是都是由這些無形的東西在起著主導的、根本性、決定性的作用?所以「無用」又是最大的用。

對「無」和「有」的關係,老子總結為「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當然有無是相生的,有無是相對的,兩者缺一不可。車、器、室都是「有」——有形的東西,它們給人類帶來了便利,帶來了利益。但「無」——無形的東西、無形的部分才是最大的作用,正是有了「無」,「有」才能發揮作用。

老子藉此說明 們每乙個人要保持心靈的「無」,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富有。

10樓:進前向

這也是乙個邏輯.就是你關注乙個東西,其他的就模糊了.

當你關注的是三十輻,它就是有,當你關注車輪的時候,你就不再關注三十輻,這三十輻就是無了.

三十輻是本體,能看的到,是有, 車輪由它們組成的,是三十輻的作用. 作用看不到,是無.

你關注的是本體,自然就看不到它的作用

你不關注本體,這個本體的作用就能顯現出來.

11樓:冥想世界

《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是什麼哲學思想

12樓:周記日記

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 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 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老子 《道德經》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出自**?什麼意思?

14樓:小小仙啊

出自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

意思是「有」可得利,「無」可為用。

原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翻譯三十根輻條湊集到車轂的周圍,正是因為它們拱成乙個空殼,才成就了車的用途;糅合黏土製作陶器,正是因為它的中心是空的,才成就了容器的用途;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正是因為它的中間是空的,才成就了房屋的用途。總而言之,「有」可得利,「無」可為用。

15樓:煙台公尺蘭紫水晶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出自《道德經》-老子

意為:「有」給人便利,「無」才發揮了作用。含義是「有」和「無」是相對而言的,有了「有」,必然會有「無」。

有時候,我們為了「有」而忽視了「無」,其實「無」也有存在的作用和意義,甚至有時,我們就是為了用「無」而有「有」。

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16樓: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出自《道德經》-老子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17樓:

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牅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8樓:

一、釋義: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間挖空的地方,器皿才能發揮其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空心的部分,房屋才能發揮其作用。

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二、出處: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

三、詞語釋義:

埏埴:是指用水和粘土,揉成可製器皿的泥坯;陶器。

用:用處。

鑿:打孔;挖掘。

戶牅:門窗。

利:使有利。

19樓:道德經國學讀書會

《道德經》第十一章原文: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埏(shān)埴(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0樓:巨動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從空間的意義上來說,這句話就是說:做器具的時候,做成空心的器皿才發揮了作用

建房子的時候,建了門窗,房屋才有作用。空間裡有東西,我們能用這些東西,而空間裡面沒有東西呢,我們才會發揮想象去創造東西。

關怎麼過第十一章通關全攻略,蠟燭人第十一關怎麼過 第十一章通關攻略

從來不玩電腦恩 沒有2級的隊伍配置 注意 陣容更換 椒圖 奶媽 雪女 第一回合 酒吞 3寄生魂 請優先保證椒圖的鏈子不能斷 陰陽師主角晴明,再把酒吞集火打掉。第二回合 茨木 3酒吞 同第一回合。不要去打酒吞 優先處理3個小怪,鏈子絕對不可以斷 多餘的火優先給雪女控場 一定要儘快擊殺3個小酒吞,帶罩子...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理解 人們活在色彩斑斕的世界中,卻迷失了自我看不見前進的方向。人們生活在各種聲音嘈雜的世界中,厭倦了真理甚至不再傾聽。人們沉浸在自己的情感體味中,感受不到事物原本的好壞喜悲。...

道德經是否推崇愚民統治,《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

不好相反。道德經 講道的道理和原理,講人心與道的關係和聯絡,以及道在人身上的作用結果。道呼召人的思維同工以砌,構築人的 美好的心境 以此為目標為信仰來統治天下。這樣心境下的統治,不是愚民,相對於心機 心眼是愚,相對於聖潔 良善 公義又不是愚,是給人天賦異稟智慧型。道德經推崇的是要讓百姓無慾,也要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