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簡介和王維的簡介,李白和王維的資料

時間 2022-03-10 17:25:17

1樓:豆豆

按照史書記載,王維與李白的生活日期簡直驚人的相似:他們都是公元701年出生,乙個死於公元761年,乙個晚一年去世。他們都有很多相同的朋友,比如王昌齡,孟浩然,杜甫等等。

他們也曾在相同的時間在相同的地方生活過——李白到長安來的那些年當中的幾天,王維應該是「出差」回來了吧等等,然而,他們倆人,卻像真正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一點交集也沒有。史書很少記載二人的應酬與對唱,不想李白送孟浩然的詩那樣。

根據史書記載研究李白和王維的交情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及二人交情,有一清人趙殿成箋注的《王右丞集箋注》記載如下: 世傳《七賢過關圖》。雲是開元冬雪後。

張說、張九齡、李白、李華、王維、鄭虔、孟浩然出藍田關,遊龍門寺。鄭虔圖之。虞伯生有《題孟浩然像》詩:

「風雪空堂破帽溫,七人圖里一人存。」又有槎溪張輅詩:「二李清狂狎二張,吟鞭遙指孟襄陽。

鄭虔筆底春風滿,摩詰圖中詩興長。」是必有所傳云。」 這則遺事出自明人陸深的《玉堂漫筆》。

如果是真的,則李白與王維應該是有些交情的,否則不可能一起出遊。但是趙殿成在這條引用後有按,摘抄如下:《東觀餘論》有滕子濟所藏《唐人出遊圖》,乃宋之問、王維、李白、高適、史白、岑參也。

跋雲:「昔人深於畫者,得意忘象,其形模位置,有不可以常法觀者。顧、陸、王、吳之跡,時有若此,如雪與蕉同景,桃李與芙蓉並秀;或手大於面,或車闊於門,使俗工睨之,未免隨變安于拙目。

故九方皋之相馬,略其玄黃,取其駔雋,惟真賞者獨知之。此卷寫唐人出遊狀,據其名題,或有弗同時者,而揚鑣並驅,睇眄相語,豈亦於世得意忘象者乎?求畫者主名弗可知,要非俗手作也」』云云。

畫意亦奇,並附錄於此。 《唐人出遊圖》裡的宋之問和王維、李白不是同乙個時代的人,宋之問死的時候李、王二人不過才十來歲,不可能一起出遊,所以跋中說好的畫家有時會「得意忘象」。趙殿成之所以在這裡提到《唐人出遊圖》,應該是對陸深《玉堂漫筆》中提到的《七賢過關圖》有所懷疑:

即使真有此圖,也未必說明這七人真的一起出遊過,也許只是畫家鄭虔的「得意忘象」。不過《七賢過關圖》裡的七人大致還算是同乙個時代的,七人中也有不少是相互有交往的,真的一起出遊也算有可能。如果鄭虔的這幅圖真正存在,並且這幅圖是寫實的,那麼李白和王維應該還是有些交情的。

2.從李白和王維的性格上分析二人交情李白,狂放不羈,瀟灑而不受世俗約束。從他的詩歌、行為、言辭中,你所感受到的,是豪放,——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是傲岸,——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甚至是童稚的天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率性的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看著他的詩,你會覺得一切都變得開闊了,那是一種灑脫的解脫。 王維則有些雅的極致,是那種文人似的純粹的雅,他的行為,他的詩歌中,讓你感受到的,便是那種溫文。他的詩中也會有豪氣干雲的時候,——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也會有士不平則鳴—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沙;也會有雄渾的氣魄—風勁角弓鳴;也會有自負—今生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你從中都不會從王維的是中找到那種「金剛怒目」似的東西,即便是不平,也表現得那麼溫柔。他好像更多情一些,「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千百年後,這詩中所表達出的友情仍令我們感動。

或許,正因如此,他們倆人,或者說,他們代表兩類人,性格不同才不會走到一起。 研究結論綜上,從史書記載和李白王維二人的性格兩方面著手研究,得出下面結論:

(1)史書很少記載李白和王維二人關係,從後人手記粗略了解到李白和王維可能有交情,交情如何不得而知。

(2)從李白和王維的詩歌風格上可以看出,李白的詩豪放,傲然,王維雅的極致則是極致的雅,二人的性格完全不同,追求的理想也不同,這也是導致交情不深的原因之一。

2樓:

李白,人稱「詩仙」。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高峰。王維,人稱「詩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兩個人皆以杜甫齊名,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

李白與杜甫的關係好的多,這是早已公認的了,兩個人的友誼在中國流傳只怕是僅次於鍾子期與俞伯牙之交。王維與杜甫關係雖然沒有李白與杜甫好,但是也是相當不錯的。老杜還給王維贈過一首詩:

「中允聲名久,如今契闊深。共傳收庾信,不比得陳琳,一病緣明主,三年獨此心。窮愁應有作,試誦白頭吟。

」都是唐代詩人,生活在同乙個時代,有著共同的信仰和報復,杜甫和李白、王維走到一起並不奇怪。但李白和王維呢?

奇怪的是,兩個生活在同乙個時代的詩人就好像沒有見過面一樣。李白的詩作從來沒有提到過王維,王維的詩裡面更找不到跟李白相關的字。李白生於701年,死在762年,王維則生在701年,死在了761年,兩個人幾乎是同年生,同年亡。

李白奉詔入長安侍奉翰林,這個時候王維也正在長安為官。兩個人都是當時的著名詩人,雙方不可能不知道對方,但誰也沒有看望過誰。但以當時唐代詩歌興盛的程度,詩會、詩舍這種社團在長安遍地開花,共為詩人的他們不可能不去參加,可是兩個人在這裡也沒有見到面。

李白善歌,王維對於**的造詣更是不淺,兩個人也不可能不參加**晚會。哪怕真是兩個人這些都不參加的話,兩個人亦都是社會的名流,同朝為官,不可能沒有相見的機會,唐代宮廷、貴族宴會更多,每一次也少不了詩人的身影,兩個人更是不可能不參加。但為什麼兩個人就是沒有結交呢?

兩個人甚至擁有同乙個朋友——杜甫。而且與杜甫之間關係還是相當的不錯。只不過是老杜較為出名罷了,肯定不止老杜乙個人。

中唐時期,白居易與元稹共稱於世,並且兩個人也是知心的好朋友。那麼在盛唐時期文學的兩大高峰,王維與李白,怎麼會毫無關係?

自我感覺,還是「自古文人相輕」那句話,兩個人就是那麼彆扭著,就是誰也不理誰。當時王維在京中任右拾遺,兼監察御史,李白說到底卻只是侍奉翰林,靠著自己的文筆吃飯的御用文人。王維可能會覺得李白不過如此,詩好又有什麼用?

還不是靠著博皇帝一笑來吃飯的。李白本心雖然並不是如此,但事實的情況就是這個樣子。李白心高氣傲歷史聞名,你瞧不起我,我更是沒有道理去瞧得起你。

官誰當不來,我只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但至於自己是不是個「蓬蒿人」先放到一邊再說。

更重要的是詩人都自負,王維怎麼看自己的詩都覺得比李白的好,但李白的名聲就是響。李白怎麼看王維的就是看不上,但王維的名聲卻一點也不比自己的差。可能王維看不慣李白上天入地天馬行空的風格,認為是有害詩風;李白也看不慣王維那點田園情調,更不喜歡動不動就是把佛理引入詩中。

王維拿了李白的詩可能頗有微辭,然後會指出詩中的種種不當,亦顯示水平高出李白一籌;李白拿了王維的詩估計根本問也不問,拿了便丟,口中還「怎麼怎麼不屑」的陣陣有辭。兩個人更是為詩打起了冷戰。殊不知後人把他們兩個擺到了同樣的高度。

杜甫就不同了,當時的杜甫不過是個謙虛有禮的上進小青年,是個來長安闖世界的「北飄」,兩位大詩人對於青年的前途當然關心。

想想老杜也是夠為難的,跟李白在一起時可不能提及摩詰的新作,在王維那裡更是不能說起太白詩歌。在兩個人中間耐心權衡,小心應付,真是難為了一輩子老實巴交的杜甫。

總之,就是這樣,兩人同去詩舍,卻根本不給對方作詩,同去樂坊,李白唱李白的,王維彈王維的。即使是社交場面非見不可,估計也是一句「見過李大人」和「王大人安好」了事。也許兩個人都了解對方的才能,但是就是不明說,暗地裡佩服但表面上就是不服。

兩個人永遠地這麼膩崴著,除非對方低頭認輸,但是決不可能。詩界的仙人和活佛最終也沒有拉起手來。

不知道兩個人臨死時是不是後悔此生沒有交到對方這個朋友,都是聞名遐爾的文豪,但是此生卻根本沒有說過幾句話,是不是成為兩個人心中的一大遺憾。

文人自古相輕,這不是練武術,你打得過我你是你厲害,文學這東西就是沒法子評價的。風格不同,思想不同,有人喜歡美女細嗓子唱「楊柳岸曉風殘月」,還有人喜歡東北大漢扯著脖子嚷著「大江東去浪淘盡」,誰都有理由看不起對方。因為文學就是這麼個玩意。

李白和王維的資料每人20字左右

3樓:高貴中的卑微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王懿榮簡介,書法的來歷和簡介!

王懿榮 1845 1900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山東福山 今煙台市福山區 古現村人。中國近代金石學家 甲骨文的發現者和愛國志士。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叫王懿榮的人,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管 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藥叫龍骨,覺得奇怪,就翻看藥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代表作,杜甫 李白 白居易和王維這四位大詩人的代表作分別是什麼?

假面 李白代表作品 蜀道難 行路難 望廬山瀑布 夢遊天姥吟留別 等 杜甫代表作品 杜工部集 白居易代表作品 白氏長慶集 長恨歌 琵琶行 賣炭翁 拓展資料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

李白和孟浩然的,李白和孟浩然的資料

迷人的小 1 李白。李白 701年2月28日 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人,有 詩仙 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 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 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 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一說生於西域碎葉 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逝世於安徽當塗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