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入涅槃跟無色界一樣嗎,阿羅漢證得涅槃,不入輪迴,為什麼?

時間 2022-01-12 23:50:12

1樓:

不一樣。無色界天還在六道輪迴之內,阿羅漢入涅槃已經超脫六道了。

2樓:一心稱念南無

阿彌陀佛。不一樣。無色界天人未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連須陀洹都比不上,怎麼和阿羅漢比?

須陀洹已經完全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了。乙個人如果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不僅去不了極樂世界,連須陀洹都不是。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以後就難免三途地獄之苦。

3樓:皓程

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修得正果是超出三界外的,所以不一樣。

個人認為,菩提心是乙個巨集大的境界,出離心是菩提心的起步,兩者並不是各自獨立的關係。至於說成佛靠無盡的福報,這當然沒問題,不過那些福報是佛無盡的付出和承擔換來的。

4樓:我是79人生

菩提心的基礎是出離心,沒有出離心,生不起菩提心。

自己都不想出離,怎麼能讓別人出離輪迴成佛呢?

要獲得阿羅漢的果位,不需要菩提心,但是獲得阿羅漢之後,回小向大,阿羅漢出定之後要重新修菩提心,而且修菩提心非常困難。他要比我們更困難,因為他的出離心太強,以至於很難堅持利他的心。

所以想要成佛,直接修大乘,但是大乘的修行次第,也是先從出離心開始修,然後是菩提心。

5樓:匿名使用者

無色界未出六道輪迴,怎能和阿羅漢比?

阿羅漢證得涅槃,不入輪迴,為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小乘的涅槃是偏真涅槃,認為生死與涅槃對立。要脫離生死,就要入涅槃,色身意識都消失才行。故小乘被稱為「滅色取空」。

小乘認為:一旦入生死,入世間,就無法清淨,遠離涅槃。所以煩惱就是煩惱,菩提就是菩提。

所以,在小乘看來,必須色身意識消失,才能遠離生死煩惱。但這樣一來,就沒法普度眾生了。之所以釋迦佛能入涅槃還能度眾生,就是因為大乘的涅槃可以在生死輪迴中。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是大乘菩薩境界。

但小乘認為,只有釋迦佛乙個人能做到,世上只有一尊佛。

小乘入涅槃後,色身意識消失,就遠離了煩惱,沒有了外緣,這業的「內因」就無法形成業力了。業種子不起現行了。

所謂善根思想分成三類:乙個是眾生的善根,所謂凡夫的善根。凡夫的善根,他內心當中所依止的根就是自我意識。

就是我們凡夫根據我們心中的名言(就是自己的妄想),捏造乙個自我,以自我意識來造善業、或者造罪業,由這個我來造業,最後也是由這個「我」來得可樂的果報、或者痛苦的果報。所以這是我們凡夫的根、凡夫的依止處,就是以自我來當做我們的根。

二乘的聖者所依止的根是空性,二乘的聖者認為「我」是不可得的,所以二乘的聖者他生起無常、無我的智慧型,觀察我們這一念心是生滅變異、虛偽無主的,我不可得,就把自我意識消滅了;但是這個心的功能也消滅了。

所以從大乘的角度,認為小乘的空義是「錯損菩提」,空得太嚴重了。也就是說,凡夫的根是太過於執著,對心太肯定,內心當中心隨妄轉,以自我意識為根本,跟著感覺走,當然是不對;小乘的學者對心是完全的否定,小乘佛法在觀心的時候,觀察我們這念心是不淨、苦、無常、無我,你很容易就覺得心是沒有價值的,是一切罪業痛苦的根源,就把心的功能消滅了;大乘佛法在觀心的時候,是採取比較中道的觀念,是有所破壞、有所建設,大乘佛法認為,在觀空的時候,所對治的只是我們心中的名言的執取。

就是說你所破的是我愛執,這個「我」是心中的名言所安立的,這應該破掉;但是心的本性它有無量無邊的潛能,可以成就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就諸佛的功德莊嚴,這個心的本性它善良的一面是值得肯定、值得開發的。所以大乘佛法認為所謂的不二法門,雜染的作用只要經過適當的調伏,就能夠轉成清淨的作用,所以大乘佛法的空,是強調不二法門,所謂的轉識成智。

馬鳴菩薩講乙個譬喻說:有乙隻馬,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間起顛倒,變成乙隻狂馬到處亂撞,我們凡夫就認為狂馬是我的本來面目,這顛倒的馬隨著情緒在空間裡面到處跑、到處傷人。就是凡夫以自我意識為根,認賊作父,以狂馬為本來面目。

二乘人看到馬不聽招呼,這是痛苦的根源,就把馬給殺掉,馬根本沒有價值,你看這只馬它什麼事也不能做,只會傷人、只會造惡業,所以二乘人對馬是比較悲觀的。大乘人認為:馬本來是很正常的,只是一時的顛倒,不要把它殺掉,它沒有錯,錯在它虛妄的狂性,我們如果能夠用適當的方法調治它,馬能夠變成一匹良馬,為我們工作、為一切眾生工作。

所以就用種種的方便來調伏馬的狂性,結果變成乙隻善良的馬,能夠生起種種的妙用。所以從馬的譬喻來說:凡夫對心太過放縱;二乘人對心太過排斥;大乘法門是比較中道,染淨不二。

就是說起惑造業是它,但是生起種種波羅蜜也是它,重點是如何調治它,而不是把它破壞、消滅。

你能夠對我們的心產生乙個不二的觀察,那你這個人是具足大乘善根。你知道心不好是來自心中的名言,它本性是善良,是可以改變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不「受用」為阿羅漢,隨緣「取用」為大菩薩。

大修行人不寐因果麼。

所以說不入輪迴不是說輪迴之外還有乙個境界或者世界給阿羅漢住,而是說阿羅漢的身心運轉模式不受用與無量劫伊始的生死種子,其不退轉的道心不會隨著生死而迷失。

舉個例子,普通男人看到美女會其美好相,而這個美好相是來自於生殖本能之類的東西,這就是受用。而同性戀則是相反的。這是兩種身心運轉模式,而無論處在哪個身心運作模式中,都會被外在的環境變化而引導。

恩,就是生死的種子遇到因緣和合而生根發芽了。阿羅漢則可以不受用,也就是說不會迷茫而受到這些外相的牽引。但是阿羅漢依然要接受這些相,只是不迷失,不會被其支配不會被其牽引而已。

於他本人可其美好相,可起白骨相,也可其不美不醜相,也可離美好相,可離白骨相,可離不美不醜相。如此自然是不入輪迴了。

阿羅漢發大願行菩薩道就會於輪迴中證此願心,此時才能隨緣選取這些身心運轉模式來事先自己的願心。

8樓:廣學多聞又來

阿羅漢是斷掉了種子生長的條件,是把助因斷掉了,主因的種子並沒有被破壞,是暫不入輪迴!

阿羅漢不是轉識,是伏識,只是把意識給降伏住了,這時就已經生慧了,但是並沒有徹底的轉識成智,如果種子起了現行,肯定還會墮入輪迴的,不過諸佛、菩薩不會給阿羅漢起現行的機會的,因此阿羅漢不入輪迴的重要原因不是他伏住了識心,而是佛菩薩的不放棄!

9樓:匿名使用者

有我,才有輪迴,如果我執已斷,則不墮輪迴。

阿羅漢最低的程度,要斷見思煩惱,即見思惑,包括見惑和思惑。見惑包括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思惑包括貪、嗔、痴、慢、疑。這幾種惑正是假我具備的特質。

斷除見思惑之後,我執就斷了。沒有輪迴的主體,哪來的輪迴,即出三界。

10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你怎麼知道人家沒有轉識成智。

阿羅漢是圓滿的成就者。是無餘大涅槃最高成就了。

-----------------------------------

《增一阿含經》(節選)

。有十一法阿羅漢所不習者。雲何為十一。

漏盡阿羅漢終不舍法服。習白衣行。

漏盡阿羅漢終不習不淨行。

漏盡阿羅漢終不殺生。

漏盡阿羅漢終不盜。

漏盡阿羅漢食終不留遺餘。

漏盡阿羅漢終不妄語。

漏盡阿羅漢終不群類相佐。

漏盡阿羅漢終不吐惡言。

漏盡阿羅漢終不有狐疑。

漏盡阿羅漢終不恐懼。

漏盡阿羅漢終不受余師。又不更受胞胎。

是謂。諸賢士。漏盡阿羅漢終不處十一之地。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11樓:默ス默

我這麼和你說吧,阿羅漢已經是解脫者,已經破了無明。我可以這麼說,如果你想看真正的佛經,就是嚴格意義上釋迦牟尼本人親自講的,那就是四部阿含經,尤其是雜阿含經是最最近接佛祖本人講的。你的思想源於後來的大乘佛法,你要知道從歷史,考古,科學等等嚴謹來說,所謂的大乘佛法,都是以原始佛法為母本,經很多代後人改寫的,這裡面有很多當時的政治因素,文化融合等等就不詳說了,如果原始佛法是保守派,那大乘佛法就是革新派。

畢竟什麼都得發展嘛,得理解。大乘佛法對阿羅漢很不公,可以說胡編排阿羅漢。真正的阿羅漢就是圓滿的成就者,而菩薩其實就是到處救人的阿羅漢,本質沒區別。

阿羅漢證得涅槃,不入輪迴,為什麼

小乘的涅槃是偏真涅槃,認為生死與涅槃對立。要脫離生死,就要入涅槃,色身意識都消失才行。故小乘被稱為 滅色取空 小乘認為 一旦入生死,入世間,就無法清淨,遠離涅槃。所以煩惱就是煩惱,菩提就是菩提。所以,在小乘看來,必須色身意識消失,才能遠離生死煩惱。但這樣一來,就沒法普度眾生了。之所以釋迦佛能入涅槃還...

今天看到關於不退轉果位的介紹。說證得阿羅漢果就不退轉,可又有一種說法說證得八地果位才不退轉。從阿羅

如幻諸法無生無滅非去來今 學佛修行的進步階位,並不是如你所以為所排列的這樣的。進步的次第也並非是必定像爬泰山一樣乙個乙個台階爬的。1,大阿羅漢的修行,很多方面,智慧型神通並不在五地菩薩之下的。2,說退轉,乃是方便說法,為勉勵修行大眾而說。究其實,一切大眾誠懇發心皈依三寶之後,即不再退,你所以為的退,...

證了初果或阿羅漢果之後會如何有利於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對於末法時期的眾生,想要證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比求生極樂世界難度要大太多太多了。小乘初果須陀洹,其已斷見思煩惱中八十八品見惑,所具斷德相當於大乘圓教十信菩薩中的初信位菩薩,然而智德則不相等。須陀洹本能兩種恢復了,第乙個是天眼,第二個是天耳。天眼恢復了,我們一般人看不見的,他看見了,牆壁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