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廣陵散》是什麼時候創作的,《廣陵散》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時間 2021-12-20 12:38:58

1樓:北京創典文化

「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思,《廣陵散》是一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的琴曲,它萌芽於秦、漢時期,其名稱記載最早見於魏應璩《與劉孔才書》:「聽廣陵之清散」。到魏、晉時期它已逐漸成形定稿,隨後曾一度流失,後人在明代宮廷的《神奇秘譜》中發現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後來流傳的《廣陵散》。

《廣陵散》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2樓:北京創典文化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曲調較為激昂的古琴曲。根據劉東昇的《中國**史略》,《廣陵散》大約產生於東漢後期。據說,《廣陵散》這一曠世名曲,因聶政刺韓相而緣起,因嵇康受大闢刑而絕世。

因而古曲《廣陵散》的背後,實際上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

<<廣陵散>>是誰的?創作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出處?

3樓:匿名使用者

廣陵散簡介 《廣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觀。其內容向來說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絡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

關於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2023年),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曲同名。 《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

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蹟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

乙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 另乙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乙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鬥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鬥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廣陵散》在歷史上曾絕響一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又回到了人間。

記得採納啊

古琴名曲《廣陵散》表達了什麼?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內容古琴曲《廣陵散》是一首著名的古代名曲。它以結構龐大、曲調激昂、旋律豐富而被尊為「曲之師長」。歷史資料中對《廣陵散》的記載不少,但從中卻看不出這首曲目所表達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有學者指出,古琴曲《廣陵散》,主要是描寫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的故事。

在公元2世紀,漢蔡邕著《琴操》一書,即《聶政刺韓王曲》。此書描寫聶政為父報仇刺死韓王,聶政自毀容貌而死,其母不辱英名與子同歸而去的情節。但自漢代以後,《聶政刺韓王曲》已不再有人提及,改稱《廣陵散》。

據推測,可能是這個名稱觸及了統治階級的尊嚴,故採取了迴避之舉。

另據《史記》、《戰國策》等書記載,《廣陵散》所描寫的故事內容與《聶政刺韓王曲》不同,原本是聶政被嚴仲子所用刺殺俠累的故事。

與司馬遷的《史記》相比,蔡邕所著《琴操》一書的可信度頗值得懷疑。而司馬遷治學嚴謹是眾所公認的。

古琴名曲《廣陵散》,歷經千百年流傳至今,為中國**發展史增輝添色。雖然對這首名曲是根據什麼內容創作而成,至今仍看法不一,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魅力所在。

《廣陵散》是誰的作品 講述的是什麼歷史故事

5樓:矽谷創業快訊

嵇康。琴曲的內容據說是講述戰國時期聶政為報嚴仲子知遇之恩,待母親去世守孝結束後,替恩人嚴仲子刺殺南韓宰相俠累的故事。

「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思,《廣陵散》的標題說明這是一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的琴曲。

據《琴操》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南韓。韓王召喚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巨集偉,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到魏、晉時期它已逐漸成形定稿。隨後曾一度流失,後人在明代宮廷的《神奇秘譜》中發現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們今天聽到的《廣陵散》。

6樓:荷包蛋的夏天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中國古代漢族一首大型琴曲,中國**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主要描寫的是勇士聶政刺殺韓王的故事;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

《廣陵散》的來歷:據《晉書》記載,此曲乃嵇康遊玩洛西時,為一古人所贈。

《廣陵散》是誰的作品?

7樓:大山守望者

嵇康琴曲《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史記》上記載,這首曲子講述的是戰國時期乙個叫聶政的南韓義士為好友刺殺政敵南韓宰相的故事。故事體現了一種「士為知已者死」的情操。另有文獻記載的故事情結與《史記》有些出入,說《廣陵散》講的是聶政為父報仇的故事。

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違了期限,被韓王所殺。聶政為了報仇自毀面容,並苦學琴藝。10多年後,進宮為韓王彈琴時,從琴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韓王,他自已同時也壯烈身亡。

《神奇秘譜》所載《廣陵散》,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共45段。樂曲定弦特別,第二弦與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時可在這兩條弦上奏出,取得強烈的音響效果。

《廣陵散》之所以能躋身十大古曲之一,還得部分歸功於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對司馬氏的**而慘遭殺害,在臨行前嵇康從容彈奏此曲以為寄託,彈奏完畢他嘆息道,《廣陵散》今天成為絕響。之後《廣陵散》名聲大振,人們在理解這首樂曲時又多了一層意義,它蘊涵了一種蔑視權貴、憤恨不平的情緒。

8樓:

《廣陵散》一曲,淵源已久。東漢末至三國時,《廣陵散》已在流行。漢應璩(190~252)與劉孔才的書信中言及「聽廣陵之清散」。

魏嵇康的《琴賦》中提到的琴曲亦有《廣陵止息》。嵇康因善彈此曲而聞名一時,即使到了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

」隋唐以前,《廣陵散》與《止息》尚為2曲。唐代始見有稱《廣陵散》為《廣陵止息》之說。唐李良輔撰《廣陵止息譜》一捲,為23段,見於《新唐書 · 樂志》;唐呂渭撰《廣陵止息譜》一捲為36段;宋元時《廣陵散》已增至44段。

《廣陵散》與聶政故事相聯絡,始見於宋元人的詩文,樂曲的規模、調式、樂段的標題等,與今日所見的《廣陵散》譜大抵一致。今所見《廣陵散》譜重要者有三:一為明朱權《神奇秘譜》本;再,明汪芝《西麓堂琴統》有兩個不同的譜本,稱甲、乙譜。

此3種不同譜本經琴家研究,以《神奇秘譜》的《廣陵散》為最早,也較完整,是今日經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即開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聲18段、亂聲10段、後序8段,譜中有「刺韓」、「衝冠」、「發怒」、「投劍」等分段小標題。全曲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以致朱熹指斥「其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

中國十大名曲中《廣陵散》是誰寫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已經不可考。

《廣陵散》的標題說明這是一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的琴曲

10樓:

作者已不可考。

嵇康只是以擅彈《廣陵散》著稱,但並不是其作者。

11樓:

不是嵇 康,他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

《廣陵散》是一首怎樣的曲子?它的含義是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末年就有關於《廣陵散》一曲的記載。魏晉以來,除見於琴的獨奏以外,還使用琵琶、笙、笳等樂器演奏。《古今樂錄》引張永《錄》雲:

「又有但曲七曲:《廣陵散》、《黃老彈》、《飛(龍)引》、《大胡笳鳴》、《鵾雞遊弦》、《流楚窈窕》並琴、箏、笙、築之曲」(《樂府詩集》卷第四十一)。可見,在南北朝時期,《廣陵散》也是相和曲目之一。

它的曲調儲存在琴譜之中,在隋唐時代經過李良輔、呂渭等人的不斷加工豐富,從三十三拍、三十六拍,逐步發展為現有的四十五拍。以後演變為兩種譜本,見於明代的《神奇秘譜》和《西麓堂琴統》等譜集。

從現存的《廣陵散》的傳譜,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題材內容源於古代的《聶政刺韓王曲》。因為譜中有著:《井裡》(即聶政的故鄉)、「取韓」、「衝冠」、「投劍」、「長虹」等分段標題。

琴曲中一曲多稱的情況是很多的,愈是廣為流傳的琴曲,愈有多種名稱。象《聶政刺韓王曲》這樣的名稱,它鮮明地揭示出刺殺君王的命題,在君權神聖的封建時代是很難見容的。於是一些文人藉口求「雅」,而改易曲名。

在歷史上它曾被稱之為《報親曲》(《琴書大全》),意思是為父親報仇。而《廣陵散》則隱蔽了它的內容,意思是流傳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地區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名稱儘管更易,內容卻仍然是歌頌乙個普通勞動者——聶政,讚美他對殘暴的韓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抗鬥爭。因而這首琴曲,經常遭到歷代的封建衛道者們的攻擊和責難。唐代的陳拙曾拿著樂譜向孫希裕求教,竟然被孫希裕燒掉了樂譜,還說什麼:

「吾不欲傳者,為傷國體也」(《琴史》)。陳拙並沒有就此罷休,他還是另找梅復元學會了此曲。可見,儘管受到了壓制,仍然阻止不了人們對此曲的喜愛。

由於琴家非常推崇《廣陵散》,宋代的朱熹對此極為不滿,他說:「琴家最取《廣陵散》操,以某觀之,其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琴書大全》引《紫陽琴書》)。他特別攻擊了樂曲中表現出來的「憤怒燥急」的情緒。

同樣,明初的宋濂也在《太谷遺音》中大罵這種「憤怒燥急」的情緒「不可為訓,寧可為法乎?」憤恨之情溢於言表。這些叫罵聲卻從反面證實了《廣陵散》的思想價值。

《廣陵散》的政治傾向是如此鮮明,看來正是因為這樣,嵇康直至臨刑之前還要把它再彈奏一遍,借曲中的憤怒之情,抒發胸中的不平之氣。因此,人們總是把《廣陵散》和嵇康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甚至誤以為就是嵇康的創作。在這方面唐代的韓皋走得最遠,他認為《廣陵散》一曲,是表現魏晉時期毋丘儉等人反對司馬氏,在廣陵地區敗散一事。

關於這些附會的說法,已經有人根據大量材料加以批駁,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貌。《廣陵散》是歷代相傳的著名琴曲,嵇康在推廣和發展此曲中可能有較大貢獻,但還不是他的創作。

嵇康在《琴賦》中列舉許多當代流行的琴曲中,居於首位的就是《廣陵止息》。他對此曲的推重,一則是因為它表達的悲憤之情足以引起自己的共鳴;再則也是和琴曲的藝術方面的卓越成就分不開的。《廣陵散》有著規模巨集偉的曲體結構,全曲四十五段又分為:

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全曲貫穿著兩個主要曲調:正聲主調多在樂段之首,每次出現都有所變化;亂聲主調多在樂段之尾,基本上以相同的形式再現。由於有了這兩個主調的的配合使用,使規模巨集大的樂曲,在波瀾壯闊的變化中,保持了前後的統一。

全曲以正聲為主體,深入細緻地表現了聶政的思想情緒從怨恨到憤慨的發展過程。正聲之前各部分為醞釀準備,表現作者對聶政命運的同情和感慨。正聲後各部分是正聲的延續和發展,表現對聶政英勇事蹟的讚美和歌頌。

這三大組成部分大體相當於大曲中:「豔」、「曲」、「亂」三個部分。其中「亂」的淵源更古,先秦時代的樂舞、楚辭以及漢賦等形式中都以「亂」為結束。

於此可見,《廣陵散》的**形式,為我們了解古代**,提供了極可寶貴的例項。

——以上文字摘自《琴史初編》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中李白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送孟浩然

柯玉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的詩中李白於煙花三月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創作背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 喜歡交友的詩人,他 一生好入名山遊 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佈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 歌頌友情的作品。公元727年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 ...

雷雨是什麼時候創作的,曹禺的《雷雨》是什麼時期的作品

燕山公 雷雨 是由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此劇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劇中以兩個家庭 八個人物 三十年的恩怨為主線,偽善的資本家大家長周樸園,受新思想影響的單純的少年周衝,被冷漠的家庭逼瘋了和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的女人蘩漪,對過去所作所為充滿...

中國的創作版畫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1949年,飽嘗民族辛酸的中國人民歷經幾十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擺脫了各種黑暗勢力,建立起社會主義的民主國家,結束戰亂和動盪的人們滿懷信心地建設著祖國。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使文化藝術事業空前昌盛,隨著我國藝術創作的繁榮,從50年代起石版畫作為版畫藝術的乙個品種,開始了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國的石版畫由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