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什麼意思

時間 2021-11-04 09:39:02

1樓:尋荀文化

[原文]4.20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翻譯]孔子說:“父親去世,三年沒有改變父親的原則,可以算是孝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父親在世的時候,觀察做兒子的志向,父親不在世了,便觀察做兒子的行為。在守喪的三年當中,能事堅持不改變父親在世時的所有言行原則,就是孝子。”

3樓:盛世繁華

個人認為此解釋有誤,假使父母行為不斷以偷盜為生,子女不想做小偷,也要繼承父母的志向,總不能當三年小偷去吧,如果父母是壞人,為人子女的就要錯三年嗎?所以我認為“志”包括思想,態度,解釋為:當父母在的時候要言行一致,父母不在面前,揹著父母乃至父母去世的時候,都要言行一致,誠誠懇懇,老老實實,說不接受就不接受,在三年之內,能說到做到,感情沒有淡薄,言行一致,一貫做法,這就是孝子。

4樓:鵬帥依舊刺秦

一說,就是要在父親死後,要遵循父親生前定了的規矩。對一國之君而言,也是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方針政治,按“既定方針辦”。三年之內不改弦易張,就稱得上是“孝”了。

至於三年之後如何,就不管了。

一說,所謂“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就是要言行一致。要按照過去在父親生前所表示的那樣去行動。如是三年,才稱得上“孝”。

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什麼意思

總結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句 按帛書 故恆無慾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徼 該句有四種主要解讀方法 1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強調 常無 常有 是 道 的兩狀態屬性。如 莊子 天下 評老子 建之以常無有 2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此語出自 老子 單獨一句兩句或斷章取義很費解,要接合原文才能理解。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於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譯文 致虛達到了極點,守靜達到了純篤,萬物相併發作,...

初為人父的馮紹峰談及兒子,他對兒子的教育觀是什麼

我覺得馮紹峰對他自己的兒子的教育觀是佛性中充滿著嚴厲,就比如說一方面想兒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不去干涉他太多的事情,另一方面又怕他沒有太多的人生經驗,如果不交代他的話,會在社會上面吃虧,可以說這才是乙個真實的普通的父親。而且這種想法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畢竟在中國的這種傳統的思想觀念下,每乙個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