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地上到底是「霜」還是「月光」

時間 2021-10-20 20:32:09

1樓:雅澤美食大世界

李白的這首詩沒有題目,標題「靜夜思」是被後人斷章取義加上去的。這首詩看起來非常簡單,讀起來朗朗上口。但你知道它真正的含義嗎?

要想真正讀懂一首古詩,就必須要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當時創作的時代背景,遭遇,甚至是年紀。

但所有有依據的爭論中,唯獨沒有小學老師講的床鋪的意思。用當今的字義去解釋唐代的字是不可以的。很多字義相距甚遠。

在古代的床鋪,一般稱為「榻」,比如「臥榻之前豈容他人鼾睡」這種句子。

在這許多解釋中,應該為「井欄」。古代人總是把定居的地方打一口井,以至於後來許多文人墨客都用「井」來代替故鄉,所謂「背井離鄉」就是這種含義。因為作者當時客旅揚州,又臥病在身,正值秋夜,月涼如水,孤身一人看到他鄉的井,難免會想到自己的境遇,有感而發。

承句,疑是地上霜。

這句借鑑了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其中有一句「空裡流霜不覺飛,江上白沙看不見」,為什麼會空裡流霜呢,因為在靜謐的月光裡,沒有繁雜的**攢動,月光直射下來,淡淡的白,如薄霜一般,說明當時的環境裡人很少,或者就只有作者一人而已。用「疑」說明,月光不僅與霜的顏色一致,而且那種寒意也是一致的,乙個「疑」字,讓整個環境更加孤寒。

只看起、承句,李白已經把自己身處的環境,自身的遭遇用十個字寫了個通透,細細品來,只覺得清冷孤寂,在井邊想到是客居他鄉,自己抱病之身又加霜冷,多少淒涼之意,卻四周無人傾訴。轉句,舉頭望明月。

在明朝以前的版本,是舉頭望山月。如果遵循明之前版本,那麼「床」的含義就更不是如今「床鋪」的意思了。在床前是望不到山月的,估計生病中的李白也不會在秋天,把床設到室外觀月的,更沒那個心情,畢竟是飄零之身。

為何會「舉頭望明月」呢,因為起、承兩句已經說了,是四下無人,月光如霜,孤獨的詩人病中竟找不到一人傾訴,彷彿浩茫天地,只剩下一輪明月為伴,且也只能遙望明月來作排解了。李白曾有詩云「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恐怕此時心境比獨酌時的心境更加悲涼。

2樓:匿名使用者

月光直射下來,淡淡的白,如薄霜一般,說明當時的環境裡人很少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月光的照射,且由於當時的科技不發達,所以有人認為那是霜。

4樓:小姐姐獅子座

這句話用了修辭的手法,是把月光比喻成了地上的霜

5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是李白用的比喻手法,覺得月光就像是地上結了霜。

6樓:百度

都有吧,主要是為了突出個人思想情感,霜和月光都很冷。

7樓:邸衣

指的是月光,他是用了修辭手法,讓這首詩更有韻味

8樓:無為阿晨

應該是指的月光,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9樓:帥嶺

在明朝以前的版本,是舉頭望山月。如果遵循明之前版本,那麼「床」的含義就更不是如今「床鋪」的意思了。在床前是望不到山月的,估計生病中的李白也不會在秋天,把床設到室外觀月的,更沒那個心情,畢竟是飄零之身。

為何會「舉頭望明月」呢,因為起、承兩句已經說了,是四下無人,月光如霜,孤獨的詩人病中竟找不到一人傾訴,彷彿浩茫天地,只剩下一輪明月為伴,且也只能遙望明月來作排解了。李白曾有詩云「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恐怕此時心境比獨酌時的心境更加悲涼。

10樓:阿維子

根據語境分析,地上的應該是霜,而不是月光。

李白的《靜夜思》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嗎?

11樓:特崙蘇換安慕希

靜夜思【作者】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乙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

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

無怪乎有人讚它是「妙絕古今」。

12樓:鬱鬱考拉

靜夜思李白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

這是我手裡的《全唐詩》,還有別的版本吧,呵呵

13樓:皓月明光

哥們,我才算明白你的意思.你指的是版本的不同吧太白靜夜思,傳有多個版本,個人認為,並非你所謂的錯誤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作: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

萬曆本《唐詩選》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看山月

低頭思故鄉

萬曆本《萬首唐人絕句》作: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

乾隆本《唐詩別裁集》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

當然我們今天流行的俗本幾乎全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只能說明後人記錄的差異,許多東西經過歷史的變遷,不可考究是很正常的,而現在流傳於世的是通俗版本的,為大眾所喜愛,雖與望山月這一版本有所出入.若論以對錯,恐怕太為狹隘,過於吹毛求疵.

14樓:皓月冰宸

汗~~~~

橫豎看不出來;

樓主是搞學術的?

還是要批判中國教育?

15樓:周梓煜

李白的《靜夜思》現在這樣不好嗎?

何必去考究對錯呢?

16樓:飛天神蛙

是呀!!!!!!!!!!!``

古詩二首李白寫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7樓:清心的煩腦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賞析:前兩句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乙個作客他鄉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

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

後兩句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

「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思」字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

乙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18樓:婷

所以你是要怎樣呢?翻譯,還是賞析?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床前一片皎潔月光,好像地上一層白霜。

抬頭遙望天上明月,低頭思念自己家鄉。

賞析:《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絕小詩。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於屋內抬頭望月的所感。

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前兩句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乙個作客他鄉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

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

後兩句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

「思」字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乙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構思細緻而深曲,脫口吟成、渾然無跡。內容是單純,卻又是豐富的;內容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

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體現了「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19樓:愛國怎麼愛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

自唐朝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全詩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意思是:抬頭看看一輪明月,低下頭不由得想起遙遠的故鄉.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0樓:匿名使用者

《靜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最好的答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達了李白什麼樣的感情?

21樓:nm牛虻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李白的客居思鄉之情。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一首五言古詩 《靜夜思》。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於屋內抬頭望月的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詩人客居他鄉,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詩人在他鄉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月色如霜的秋夜,詩人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

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禁不住抬起頭,看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

凝望月亮,想起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照耀下,低頭的動作描畫出詩人處於沉思之中。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乙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二、詞句注釋

1、靜夜思:安靜的夜晚產生的思緒。

2、床:五種說法一指井台。二指井欄。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

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

3、疑:好像。

4、舉頭:抬頭。

李白的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什麼

床 字的其他釋義還有 睡床 馬扎等。但睡床是在室內的,要把一片地上的月光懷疑成是霜,這片月光應該是在戶外的地上,而且要離自己有一定的距離,才比較合理。所以睡床顯然是不太合適。馬未都先生認為是 馬扎 的確,馬扎倒是可以搬到戶外,但距離感又不太符合了。所謂 榻 簡單說就有些像炕,不是支起來的那種木製大型...

李白的《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什麼意思

根據某些歷史 考古學家的分析,這個床其實不是我們現在睡覺用的床,在唐代有一種兩邊有小扶手的凳子被稱之為 床 馬扎,馬扎唐代叫胡床,杜甫有一首寫景的詩對李白的 靜夜思 裡的 床 字做出了解釋,杜甫的 樹間 岑寂雙甘樹,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幾杖,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靜夜思根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推測詩人寫的是什麼時間什麼季節

九賢溫棋 應該是秋季,因為秋季的天氣大多無雲,月光很明晰,並且懷疑到霜了,應該是易結霜的季節.此詩的寫作時間是公元726年 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 舊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26歲,寫作地點在當時揚州旅舍.其 秋夕旅懷 詩當為 靜夜思 的續篇,亦同時同地所作.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