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書 金剛經,懺書 劬勞懺

時間 2021-10-14 23:48:54

1樓:願事眾

首先,沒有一部懺悔儀軌叫做“劬勞懺”的。

常見/常用的懺悔儀軌有:大悲懺、地藏懺、藥師懺、八十八佛懺、梁皇寶懺等。

【劬勞】

讀音:qú láo

意思:勞苦、苦累,特指父母撫養兒女的勞累。

例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念劬勞之恩,星夜前來,以全孝道。——《詩經·小雅·蓼莪》

【懺悔】

“懺悔”的“懺”,是梵語音譯“懺摩”的簡稱,“悔”就是中文後悔,這是一個“中西結合”的詞彙。

懺悔,在佛教中就是調整因果,調整我們自己果報的第一步。如果沒有這一步,從前的惡業,將來定有惡報,談不到消除定業。談不到調整因果。

只有先從懺悔做起,定業才可能消除,從前的惡報才可能消失。也就是說,除非你能首先對從前的惡業懺悔,認為從前的惡業做錯了,是不對的,是不應該做的,否則業力一定會按照原來的路線執行下去,最終看到果報是遲早的事情。

而由於我們許多人雖然想懺悔,卻不曉得該怎麼做,所以古時候的法師、大德們就給我們編了種種的儀軌,我們照著做就行了。

(具體的解釋請參考這個帖子12樓中間位置:http://www.bskk.com/thread-2731070-1-1.html)

【金剛經】

一般指後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此經有六個不同版本,包括唐三藏法師玄奘翻譯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即《大般若經》第九會)。

由於此經以空慧為體,說一切法無我之理,篇幅適中,不過於浩瀚,也不失之簡略,故歷來弘傳甚盛,特別為禪宗六祖惠能法師及其後所重。

如果實在看不懂也沒事。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嘛,多讀讀佛經原文就行啦。

印光法師也有開示,“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

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麼義,此一段是甚麼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崇乎?”

如果您是初學,推薦先看看這個帖子,瞭解一下正信的佛法是怎樣的:http://www.bskk.com/thread-2731070-1-1.html

歡迎追問,希望對您有幫助,南無地藏菩薩!

2樓:韓光忠是我使用者

我想買報恩經有沒有劬勞懺

3樓:匿名使用者

請問您究竟想問什麼?

金剛經和金剛寶懺的區別

4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回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中國答依鳩摩羅什譯本為流行本,一般所說的《金剛經》都指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科判則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金剛經》古來依無著和世親的論釋為中心被理解,爾後由三論、天台、華嚴、法相、禪、真言等各宗的觀點加以理解和發展。

《金剛寶懺》,全名為《大乘金剛般若寶懺》,簡稱《金剛懺》,是依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行的懺法。有關此懺法之懺文,據廣弘明集悔罪篇載,有梁武帝之金剛般若懺文。

5樓:低調吧兔子

區別就是金剛經是金剛經,金剛寶懺是金剛寶懺。既然想學佛,為什麼不自己去弄明白呢?自己讀了,就全懂了。別人解釋的再明白也比不上自己去領悟!

《懺悔**》全文

6樓:匿名使用者

全文如下:bai

南無普現色

du身光佛、南無不動智zhi光佛、南無降伏眾dao魔王佛、南無才光明佛回。南無智慧答

勝佛、南無彌勒仙光佛、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南無世淨光佛。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日月光佛、南無日月珠光佛、南無慧幢勝王佛。南無獅子吼自在力王佛、南無妙音勝佛、南無常光幢佛、南無觀世燈佛。

南無慧威燈王佛、南無法勝王佛、南無須彌光佛、南無須曼那華光佛。南無優曇缽羅華殊勝王佛、南無大慧力王佛、南無阿閦毘歡喜光佛、南無無量音聲王佛。

金剛經怎麼讀,金剛經怎麼念

我前兩天也下了金剛經。停了幾天,還是沒聽懂一句,這恐怕要去問少林方丈,有時間咱們一起去。金剛經怎麼念 最好將淨口業真言 淨身業真言 淨意業真言等也念了,顯得恭敬。三稱是三遍的意思。這個網頁上有去看吧。金剛經應該怎麼讀?有什麼方法?金剛經應該怎麼讀?是一次讀一篇還是一次全部讀完?阿彌陀佛!師兄,金剛經...

金剛經可以辟邪不,金剛經能辟邪嗎

一切 咒語都是可以 驅邪避害的 金剛經 是佛教重要經典,全名 金剛般若 b r 波羅蜜經 金剛指最為堅硬的金屬,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種關卡,讓自己能夠順利的修行證道 般若為梵語妙智慧型一詞的音譯 波羅意為完成 舊譯 到達彼岸 密意為無極。經者徑也,學佛成佛之路。全名是指按照此經修持能成就金剛不壞之本質,...

抄金剛經的好處,抄寫金剛經的好處

抄金剛經可以有平心靜氣的作用。金剛經 佛教經典由於篇幅適中,得到廣泛傳播,三論 天台 賢首 唯識各宗都有注疏,特別受到慧能以後的禪宗重視。金剛經的主要思想 此經主張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實,實相者則是非相 認為應 離一切諸相 而 無所住 即對於現實世界不應執著或留戀。卷末四句偈文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