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慾疾其君者”是什麼意思,天下之慾疾其君者譯文

時間 2021-09-08 18:33:45

1樓:不打擾

釋義: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

此句出自:《齊桓晉文之事》

原文:《齊桓晉文之事》

先秦:孟子及**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

“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

“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王說曰:“《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

’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云:‘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

’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

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途,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樓:

這句話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齊桓晉文之事》,原文為:“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途,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疾:嫌怨、憎恨。

赴愬:奔走求告;上訴。

譯文:天下怨恨自己君王的人,都想跑來向大王您申訴。

天下之慾疾其君者譯文

3樓:索隱者

天下痛恨他們國君的人

源自: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途,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現在大王釋出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裡任職農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裡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場上做買賣,旅客都想從大王的道路上來往,各國痛恨他們國君的人都想跑來向您訴說。果真做到這樣,誰能阻擋大王統一天下?”

“天下之慾疾其者,皆欲赴訴於王”是什麼意思?

4樓:貪吃的xiao熊

【釋義】:天下怨恨自己君王的人,都想跑來向大王您申訴。

【出處】《孟子·樑惠專王上  齊桓晉文之事》屬【原文】:“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途,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譯文】

(如果)您現在釋出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當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種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來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貨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如果像這樣,誰還能抵擋您呢?”

孟子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今山東鄒縣東南部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

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而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天下之慾疾其者 皆欲赴訴於王 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齊桓晉文之事》,原文為:“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途,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疾:嫌怨、憎恨。

赴愬:奔走求告;上訴。

譯文:天下怨恨自己君王的人,都想跑來向大王您申訴。

6樓:卑擾龍露

這句話出自孟子.原文是愬字.通訴,訴說的意思.

求“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的翻譯

7樓:歲月不寒

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途,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現在大王釋出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裡任職農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裡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場上做買賣,旅客都想從大王的道路上來往,各國痛恨他們國君的人都想跑來向您訴說。果真做到這樣,誰能阻擋大王統一天下?”

愬於王:於王愬,於,介詞,向.

8樓:千島雲

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各國痛恨他們國君的人都想跑來向您訴說。

9樓:匿名使用者

各國痛恨他們國君的人都想跑來向您訴說.

於,引進與動作行為有關的物件,表示動作行為向誰而發。“於”所在的介賓結構位於動詞或謂語之後,作補語。可譯為“向”。

“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訴於王”的“訴”的古今詞義色彩的變化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出自孟子。原文是愬字。通訴,訴說的意思。

11樓:低頭向下看

愬,同“訴”。訴說,傾訴。通假字

今義:愬 shuò

基本字義 恐懼的樣子。

“其若是孰能御之”的“其”是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其”在此處的意思是:若、如果,表示假設。

二、“其若是孰能御之”的意思是:假如是這樣的話,誰能阻擋得了他。

三、出處:

戰國·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原文選段:

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

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於?

白話釋義:

那麼,小國本來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少的國家本來不可以與人多的國家為敵,弱國本來不可以與強國為敵。天下的土地,縱橫各一千多裡的(國家)有九個,齊國的土地總算起來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這與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麼不同呢?

還是回到根本上來吧。

(如果)您現在釋出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當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種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來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貨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如果象這樣,誰還能抵擋您呢?

“其”的字義:

1、代詞。他或他的。  【組詞】:「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那、那個。  【組詞】:「其他」、「其中」、「其餘」。

3、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  【組詞】:「豈其然乎?」

4、尤其:特別的。  【組詞】:「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詞語解釋

1、其中 [ qí zhōng ]

釋義:方位詞。那裡面。

2、與其 [ yǔ qí ]

釋義:連詞。比較兩方面的利害得失,選取一方面,捨棄另一方面。“與其”表示捨棄的一面,肯定的一面前常用“不如”“寧可”“毋寧”等詞呼應。

3、尤其 [ yóu qí ]

釋義:副詞。更加;特別。表示在同類事物中突出強調某一種。

4、其實 [ qí shí ]

釋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折意)。

5、惟其 [ wéi qí ]

釋義:表示因果關係,跟“正因為”相近。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什麼意思

意思 愛乙個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厭惡起來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出自 春秋 孔子 論語 顏淵 原文選段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 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釋義 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和辨別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說 以忠信為主 使自己的思...

秦亡其鹿,天下共逐之 是什麼意思

那文士提筆醮上了墨,在紙上寫了個 鹿 字,說道 鹿這種野獸,雖是龐然大物,性子卻極為平和,只吃青草和樹葉,從來不傷害別的野獸。凶猛的野獸要傷它吃它,它 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給人家吃力。又寫了 逐鹿 兩字,說道 因此古人 常常拿鹿來比喻天下。世上百姓都溫順善良,只有給人欺壓殘害的份兒。漢書 上說...

天下為公的為是什麼意思,天下為公是什麼意思

天下為公,出自 禮記 禮遠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其意思是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只有實現天下為公,徹底剷除私天下帶來的社會弊端,才能使社會充滿光明,百姓得到幸福。正因為如此,強調個人為社會貢獻,為集體盡責成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大禹時代,經常是暴雨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