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講的衛青出擊的蘢城就是龍城嗎

時間 2021-08-30 10:49:02

1樓:聊逍遙

《史記·匈奴列傳第五十》:歲……五月,大會蘢城。

「蘢城」下「索隱」:《漢書》作龍城,亦作蘢字。崔浩雲「西方胡皆事龍神,故名大會處為龍城。」《後漢書》雲:「匈奴俗,歲有三龍祠,祭天神。」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釋「龍城」:在河北長垣縣南。

《寰宇記》:「龍城,昔夏臣龍逢所居,因名。」

《漢書·匈奴傳》:「五月,大會龍城。」

《武帝紀》:「衛青至龍城,獲首虜七百。」

顧炎武《京東考古錄》:「此一蘢城也。」按:

匈奴每歲大會處,在漠北塔公尺爾河境;衛青所至之龍城,則在漠南,觀「青傳」出上古僅七百里可見。上古即今宣化,「讀史兵略」注謂在察哈爾左翼旗界,雖無確據,殊不相遠。

《辭源》中有言,一說衛青所至之龍城在漠南,即在今內蒙錫林郭勒盟境。

可見,衛青在龍城之戰獲得了勝利,雖然殺敵不多,七百餘人,但是由於龍城系匈奴祭祀郊天的所在,是匈奴政權的行政宗教中心,因此極大鼓舞了漢朝人民的鬥志,在史書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所以,如果說龍城飛將,應是衛青,不知道為什麼認為是李廣.

2樓:大峰起熙雲飛揚

對,所以我一直認為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的飛將應是衛青而非李廣。

但使龍城飛將在的龍城是指**?

3樓:匿名使用者

龍城,也叫龍庭,在今天的蒙古國鄂爾渾河的東岸。

龍庭漢朝時是匈奴的要地,因為這是匈奴人祭天的地方,不難理解這是匈奴的乙個聖地,對他們來說是很神聖的。

而衛青首次出征匈奴,不懼險境,出奇招直接搗毀的就是匈奴的祭天聖地——龍城,虜700人,匈奴人對衛青又恨又怕的原因恐怕就在這,就像漢文化裡被刨了祖墳差不多。

龍城之戰是漢初征戰匈奴的首次勝利,為以後漢天子實現「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理想,籠絡了人心,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和精神基礎。

龍城之戰的勝利也是衛青的成名之戰,由此開始,衛青逐步成為抗擊匈奴的名將和代表。

4樓:第七路口

中國有八個龍城

,分別是諸城、 濮陽、天水、湘鄉、太原、常州、柳州、朝陽。詩中的『龍城』指奇襲龍城的大將軍李廣。但具體是**已不可考。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李廣(?—前119),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曾率秦軍追逐燕太子丹直到遼東。

西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頗眾,使漢文帝大為讚賞。九年後,漢景帝即位,李廣公升為騎郎將,成為景帝身邊的禁偉騎兵將軍。

吳王、楚王叛亂時,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功。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調往上谷、上郡、隴西、雁門、代郡、雲中等西北邊陲做太守,抗擊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進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親隨到李廣軍中,這名親隨帶了幾十騎衛士出遊,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騎士。結果,衛士們全被射殺,親隨本人也中箭逃回。李**訊,即率百名騎兵追擊,親自射殺其中兩人,生擒一人。

剛把俘虜縛上馬,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之兵,連忙搶占了一座高地。李廣所帶的百騎兵士慌忙上馬欲逃。李廣大喝:

「我們遠離大軍數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遂帶領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二里之遙,他令士兵下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只派一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後從容歸隊。

到夜半時,匈奴人認為一定有漢軍埋伏夜襲,遂引兵而去。

西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調李廣為未央衛尉。四年後,李廣率軍出雁門關,被成倍的匈奴大軍包圍。匈奴單于久仰李廣威名,令部下務必生擒之。

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押解途中,他飛身奪得敵兵馬匹,射殺追騎無數,終於回到了漢營。從此,李廣在匈奴軍中贏得了「漢之飛將軍」稱號。

歸朝後,李廣被漢帝革除軍職,貶為庶人。

幾年後,匈奴殺遼西太守,擊敗韓安國將軍。武帝重新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飛將軍」 鎮守右北平,數年不敢來犯。

一次,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中大石,以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時,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卻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張弓對石再射,卻始終不能再將箭射入石中了。

西元前120年,李廣率四千騎兵出右北平。配合張騫出征匈奴。兵進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漢兵死傷過半,箭矢也快用完了。

李廣令士兵們引弓不發,他自己以大黃弓連續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紛紛被李廣的神勇所鎮住而不敢妄動,直到第二日,漢軍主力趕到,李廣軍得以解出重圍。

西元前119年,大將軍衛青率軍出擊匈奴,李廣以60多歲的高齡任前將軍職。出塞後,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單于的駐地。他想甩開李廣獨得大功,便令李廣的前鋒部隊併入右翼出東道,他自帶中軍去追單于。

李廣力爭無果,遂引軍與右將軍趙食其合軍出東道。由於道路難走又無響導,終於迷了路。此時衛青與單于接戰,單于逃走,衛青只得徒勞而返,在回軍的路上才與右翼部隊會合。

衛青差親信帶著酒肉來慰問李廣,向他詢問右翼部隊迷路的經過。說衛青要向天子上報,把走失單于的責任推給右將軍趙食其。李廣一身正直,自然不答應。

衛青大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廣的幕僚去中軍接受審問。李廣說「他們無罪,迷路的責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審。」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

來人走後,李廣望作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將,慨然嘆道:「我自少年從軍,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想不到現今卻被大將軍如此催逼,我已年過花甲,那能再受這樣的屈辱!」說罷拔出配劍引頸自刎。

一代名將,就這樣含冤,悲慘地隕落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龍城是甘肅天水,是李廣的故鄉,甘肅天水是伏羲、女媧、軒轅故里,伏羲創造了龍圖騰,而且他也被神化**身龍尾的形象,天水被稱為「龍城」由來已久。李廣是天水人,古代常有籍貫+名號的稱呼慣例,如「九原呂布」、「常山趙子龍」等,龍城飛將稱呼天水李廣,是乙個意思。

6樓:1610406553翟

是盧城,在古代是唐北平郡(漢代右北平郡)郡治。李廣駐軍的地方,在今河北省盧龍縣。

7樓:五蘊六塵

龍城:或解釋為匈奴祭天之處,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或解釋為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記。

李將軍傳》說:「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後一解較合理。

8樓:

龍城,一作盧城,唐北平郡(漢代右北平郡)郡治。即盧龍城,是李廣駐軍的地方,在今河北省盧龍縣。

9樓:匿名使用者

山西太原

廣西柳州

江蘇常州 均美譽為「龍城」。

10樓:匿名使用者

根本法就舊舊酷熱環境人口忽然

11樓:復活的軍團

古代的成紀,也就是甘肅天水

蘢城大會是什麼,解釋一下,這是衛青在那年的戰役結束後所開的,地點時間,戰役名稱,謝謝,**等 10

12樓:牧邑

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開的,蘢城大會是匈奴祭天的地方,時間是中國漢武帝時期,由於迷路,膽大千里奔襲。

《史記》中的人物

13樓:阿沾

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乙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乙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2、項羽  (西元前232年―西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勇猛好武,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

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

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

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西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旁

3、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於長安 。唐朝開國皇帝、軍事統帥。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

因隋文帝獨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愛,歷千牛備身,譙、隴、岐三州刺史。大業九年(613年),遷衛尉少卿。

隋煬帝徵高句麗,督運糧草於遼東。大業十一年(615年),率兵擊破毋端兒起義軍於龍門。大業十二年(616年),率兵御突厥,屢捷。

大業十三年(617年),公升任太原留守。時隋朝土崩瓦解,李淵與李世民等於五月殺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晉陽。

建大將軍府,與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3萬南下。攻克霍邑,斬宋老生;又招降關中孫華起義軍。十一月,攻取長安。

立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改元義寧,自為大丞相,封唐王。

4、呂雉(西元前241年-西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後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為「呂武」。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乙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5、劉恆(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

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劉恆為代王時有位王后,生有四個嫡子,在劉恆稱皇帝後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其餘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

劉恆登基後三月後(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后。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

求《史記》裡的故事內容!急,《史記》裡的主要人物簡介,全一點,急用!!!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鉅鹿 今河北平鄉西南 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 今山東曹縣東南 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但此時軍中...

史記裡的乙個故事 5,史記中的故事

史記中的故事 網開三面。發 音 w ng k i s n mi n釋 義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出 處 史記 殷本紀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 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 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古時候,商國 的 首領 商 湯 有 一天 到 野外 去 玩,看見 乙個 人...

司馬遷史記裡的故事,司馬遷史記中的故事

黃帝大戰蚩尤 大禹治水 暴虐的商紂王 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 褒姒烽火戲諸侯 孫子訓練女兵 管仲與鮑叔牙 張儀連橫 商鞅立木取信 司馬穰苴斬莊賈 仁慈的宋襄公 勾踐臥薪嚐膽 馬服君趙奢 趙括紙上談兵 馮諼收債 毛遂自薦 竅符救趙的信陵君 荊軻刺秦王 刺客聶政 布衣遊俠郭解 四單火牛陣 趙氏孤兒 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