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佛家,意思是什麼?簡單點說

時間 2021-08-30 10:23:57

1樓:莫文靈雲南

儒家講天理、道家講論道、佛家講如法

儒家講入世、道家講出世、佛家講救世。

儒家講天命、道家講自然、佛家講解脫。

儒家如小學、道家如中學、佛家如大學--宣化上人語。

儒家如糧店、道家如藥店、佛家如百貨商店--南懷瑾先生語。

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遙、佛家求自在。

儒家棄小人、道家棄造作、佛家棄煩惱。

儒家表現於禮、道家表現於真、佛家表現於戒。

儒家執於境、道家執於心、佛家心境雙亡。

三家雖別,但共同構成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國學

出世與入世在佛家、道家、儒家和現代人的人生觀中均有相關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區別。

1。現代人如果常說:用出世的態度或精神,來做入世的事業。

這主要是態度方面的,或者說是世界觀與人生觀。就是人生在世,確實要很好地處理出世和入出的關係,要用辨證的觀點看待這一問題,才能有正確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現實生活中的恩怨、**、得失、利害、關係、成敗、對錯等做為行事待人的基本準則。

乙個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當局者迷,陷入繁瑣的生活末節之中,把實際利益看得過重,注重現實,囿於成見,難以超脫出來冷靜全面的看問題,也就難有什麼大的作為。這時就需要有點出世的精神。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觀規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順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態對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態對事。

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對有些東西看得淡一些。這樣才能排除私心雜念,以這種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業,就會事半功倍。

從另一方面看,乙個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觀,一味地看不慣,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間煙火,而不想去做一點實際的,入世的事情,到頭來也是「閒白了少年頭」。這正像自己揪著自己的頭髮要脫離地球一樣。都說儒家主張入世,佛家,道家主張出世,其實也不盡然。

就拿道家的莊子的思想來說吧,又何嘗不是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丟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於真正有價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為他的心已是白熱化了。

他為了深入這個世界,必須先走出這個世界,這就是道家的本色。

2。佛家談出世入世:「出世」——遁入空門、清心寡欲、萬世皆空;「入世」——步入煩世、宣揚佛法、弘揚文化。

小乘佛法講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脫離凡世間的困擾和**,尋找寂靜清幽之所,靜心修行而達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雜念,捨棄身外之物,物我兩忘,身外無我,我亦非我,無我無常,出世的終極目標在於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脫。與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講求入世,通過入世修行,教化大眾以求正果。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呢,這主要是由於二者在人性是善是惡這個問題上的分歧所導致的,小乘佛法認為,人性本惡,只有很少的人能夠「悟」,通過離開罪惡的塵世進行修行才可以祛除惡根,成就善果,這是一種悲觀消極的態度。

大乘佛法認為,人性本善,只是世間充滿苦難,迷失了眾生的本性,可以通過渡化,勸人行善,讓眾生擺脫苦難,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隉磐成正果。所謂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代表了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可以說,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

3。其他如道家、儒家等等的出世入世也和上面兩項差不多。如儒家講氣節。不以財富、權力、聲望為追求目標,而講修身、養德、濟世。這是出世觀和入世觀的統一。由他人總結體會

儒家是一種入世的精神,而道家是一種出世的精神。

儒家入世之說,什麼事情你要干預,你要參與,要認真,要投入;倡導進取的人生, 奮鬥的人生,拼搏的,競爭的生活。

道家出世,其說,要超然通達,要放下、要淡然,追求的是脫離凡世間的困擾和**,尋找寂靜清幽之所,靜心修行而達到高超的境界。

看上去矛盾的理論其實是對立並統一的。我想人們應當有積極的生活,進取的態度,可是,也同樣要用乙個平常心,乙個坦誠的心境。這樣,人生才能過得快樂,灑脫。

瀟灑走一回。對待事業如此,對待感情也應如此,何必呢。以出世之心,為入世之事。

2樓:夢飛說理財

孔子為什麼要周遊列國?老子為什麼要修道?法家真的那麼嚴苛嗎?

3樓:

儒家講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教人如何做人。

道家講天人合一,教人如何與自然相應,如何與道相應,如何修煉成仙。

佛家講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在學會做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按照佛陀的教導,修行成佛,脫離六道輪迴。

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分別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道家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

佛家思想: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宣揚的種姓制度。它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慾望,只有消滅慾望,忍耐服從,刻苦修行,才能擺脫「苦」,到達「極樂世界」。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

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仁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儒家哲學注重人的自身修養,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對待長輩要尊敬講禮貌。朋友之間真誠守信用,「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份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對待其他人要博愛,「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

對待上司要忠誠,「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父母在,不遠遊.」,「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尊重知識,「朝聞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提倡人要到達溫、良、恭、儉、讓的道德境界.

二、佛家思想

佛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三、道家思想:

道家主張無為、不爭,這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利。它以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6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乙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

「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過: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學注重人的自身修養,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對待長輩要尊敬講禮貌。朋友之間真誠守信用,「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份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其他人要博愛,「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對待上司要忠誠\,「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父母在,不遠遊。」,「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尊重知識,「朝聞道,夕死可矣。

」,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提倡人要到達溫、良、恭、儉、讓的道德境界。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佛家思想用乙個非常簡潔的概念來概括就是——「自覺」。這個「自覺」是「自我覺悟」的意思。佛教整個的思想精髓就是覺悟。

怎麼才叫覺悟?為什麼要覺悟?覺悟是達到解脫的道路,人通過自我覺悟最終要達到這個解脫。

這個時候「解脫」這個詞就成為整個佛教的最為核心的概念

7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偏於入世,道教偏於出世,佛法卻包含世間法與出世法並以出世法為究竟,

是為中華人文穩固的三足鼎立特質及精髓。

道學重自然觀辯證法;儒術重社會哲學辯證法;佛學以人的心性為究竟,揭示了宇宙人生的實相。

儒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乙個「人」字上,儒學就是人學,是偏於人社會屬性的人生哲學,

「內聖外王」是儒家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周易文化中的哲學範疇也是儒家的文化精髓,「順乎天而應乎人」以及儒家的「仁、義、禮、智、信」

與佛家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在根本上是統一的!

道教偏於出世,以自然寧靜、清心寡欲、無為而為,以及修仙修道,道家經典中改變身心命運的修行具體步驟,也非常詳細。

8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無為,是說無用之用為大用,可能你還不太明白,但是莊子曾經舉過乙個例子,他說你看那參天的古樹,枝幹歪歪斜斜,無法作任何木工上的用途,也就是毫無用處,但就是因為它毫無用處,那些工匠才不砍他,他才活得這麼長久。喏,這就是無用無為的好處。你理解道家應搞從這裡啟悟,他並不是人們說得那樣消極避世,而是以超然的態度入世,輾轉於世間。

而儒家就是你說的那個了,中庸,但此中庸在很多辯證主義者看來其實是「執兩端而中庸」,也就是說那是兼顧事物的對立面,然後取中,是辯證思想的樸素發展階段。可惜這個觀點現在被很多只知道批判的人們個忽略了,你說呢?

佛家簡單的說就是諸惡不做,諸善奉行,深信因果,度己度人

儒家 道家 法家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道家中心思想是 天道無為,萬物化育 意思是說自然界從來不干涉萬物,萬物才很好地進行了生長發育。儒家主張 正名 仁義 忠恕 知命 法家主張社會控制一切,認為人生來性惡 但是各個道派中不同時代的代表人物各自的觀點也不盡相同 你在這個 看下http www.zoneheng. 儒家 仁愛 道家 無為。法家...

儒家的核心理想是什麼?為什麼墨家 道家都看不起儒家

乾三老師 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 興滅繼絕 讓天下重新回到三代那個民風淳樸,人各親其親,長其長 的社會。因此,儒家鼓吹臣民對君主的反抗精神,拒絕對權威的妥協。因此,墨家認為儒家 大逆不道 而道家則認為儒家 不合時宜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紛爭不休,中原戰火連綿無有時歇,這個時候,思想界也迎來了一...

點石成金的具體意思是什麼簡單點說

我是大角度 在生活中,點石成金的意思就是把不好的東西變成好的事物。拼音 di n sh ch ng j n 出處 漢 劉向 列仙傳 許遜,南昌人。晉初為旌陽令,點石化金,以足逋賦。語法 兼語式 作謂語 定語 含褒義 近義詞 畫龍點睛 點鐵成金 點金成鐵 造句 1 格拉漢姆.泰勒不願意執教國家隊,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