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請進

時間 2021-08-30 09:12:50

1樓:冬青你好

讀誦佛經,一般應該先念開經偈,**前一般都有,就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四句;然後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誦經題、**,有些佛經後面有咒語,如《地藏經》後面滅定業真言,《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有往生咒,遍數經本上都有標註,最後念迴向文迴向即可。中間品題一般是要讀的。

經本如果是自己專用的,可以在上面標註拼音,字型一定要工整,保持經本的整潔,這是恭敬心的體現,學佛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千萬不可潦草淩亂。

飲食、衣服、香花、玩具是《地藏經》上講的供養具,一般經典上多半隻有用飲食和香花供養。供養具最重要是它的表法意義,飲食是滋養生命的,代表佛法滋養我們的法身慧命,供佛的飲食一般要潔淨、如法,平常的主食、蔬菜、水果等,沒有五葷酒肉等都可以供佛。

衣服就是平常穿的衣服,最好是新的,過去有家庭困難者,舊衣潔淨的也可以。以衣服供養佛菩薩,是表忍辱的意思,就是提醒自己要修忍辱,忍耐。

香花,香一般用檀香,不要用劣質的化學香,香在佛法中表“信”,也代表持戒。花,供佛的花要用開圓滿的,因為花代表修善因,善因圓滿,果報才能圓滿,因此枯萎的和還沒有開的花不適合供佛,玫瑰、仙人掌等帶刺的花不適合供佛,因為所表的因不善。

玩具代表菩薩在六道度化眾生,遊戲神通,自在無礙,一般的玩具都可以。供佛的供養具,重在恭敬真誠,不在價值多少。

到寺院,一般先到大殿禮拜本師釋迦牟尼佛,然後再到各個殿堂禮拜。在殿堂禮拜時,不可用中間的拜墊,應該在兩邊禮拜,中間的拜墊是寺院住持所用的。佛門禮拜就是一般講的五體投地禮,具體方法可以請寺院的出家**或者義工指導。

五體投地禮拜,也叫作接足禮,代表用我們最尊貴的頭,禮拜佛足,是為了降伏凡夫的傲慢煩惱,啟發恭敬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無論供佛、誦經、禮拜,最重要的就在於用至誠恭敬心,這是最如法的,自然能得佛法真實利益。

阿彌陀佛,祝樓主法喜充滿,福慧增長。

2樓:匿名使用者

佛經就這麼讀。某某品第一之類的要讀的。不認識的字,用鉛筆淡淡標註吧。

飲食,衣服,香華,玩具。飲食就是喝的和吃的食物。衣服,就是穿的禦寒遮羞布。

香華,古時候華和花通用,就是說芳香的花卉。玩具,你是看錯了。應該是臥具。

就是睡覺的用具,比如床,被子之類的,也包括房間。

3樓:莫極

1.用自己懂得的語言讀,如果自己覺得潮州話好理解,就用潮州話;覺得普通話好理解,就用普通話。

2.這些品名是可以省略的,想讀也可以。佛陀說法的時候並未說這些品名,是後人為了讓**條理更清楚加入的。

3.可以標註拼音。

4.這些在佛經裡有,飲食就是現在意義上的飲食,香華是香花的意思。

願您如願!

4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說的很好 我不必再答了 不過有一個問題lz必須注意 衣服 不是指的咱們穿的衣服 這點有些同修可能忽略了 衣服 是指整塊的布匹

5樓:13579額他

請問你有關於佛教的問題要問嗎?請放心說出,我很樂意為你回答。

6樓:匿名使用者

您的名字是想學佛法,那恕我冒昧,提供一些相關入門資料,僅供參考。

《給新進*** - 初學導引》

《大集經》: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唸佛,得度生死。

《地藏經》: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

《金剛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其實,分別不在法門,而在我們自己的根性適合學什麼法門,上面這句《大集經》的意思,是說現代眾生,一般比較普遍的情況,都是比較適合修學唸佛法門,所以如果您如果對這句**信得過,可以瞭解一下淨宗。

首先,可以先看看《釋迦牟尼佛傳》(連結網路搜尋可得)瞭解佛的一生,然後開始系統學佛。

問:我對佛教還不認識,如何著手?

答:請先於**上收看淨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及「三皈傳授」的講演,此能幫忙您先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以及明白學佛之目的與意義,以提高學佛之興趣與信心,進而能深入學習。

問:初學要如何修學?

答:淨宗修學是以「淨業三福」(《觀無量壽經》)為基礎。

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何落實?我們採取儒家的《**規》。《**規》的內容,就是在家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真正將這兩句話落實在生活當中。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則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在家同學至少要學習《五戒相經箋要》和三皈傳授。三皈傳授有錄相帶,也有文字教材。

出家的同學一定要學《沙彌律儀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具足眾戒」,就是十條戒圓圓滿滿。「不犯威儀」,是二十四門威儀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寶藏。這一條就是《地藏經》的宗旨,我們要從學習《地藏經》來開發心地寶藏。

這是前兩年的基礎課程。

佛言:「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說得多重!

多麼重要!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從凡夫修行作菩薩,將來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這三條。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皆以此三條為基礎。

若無此基礎,就不能成就;猶如蓋房打地基一樣,無論蓋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堅固,有了堅固的基礎,才能學法門。

學習大乘之前,先要打好基礎,不然肯定會花了時間精力,然後覺得功夫不得力,到時候懷疑佛,毀謗佛,就不好了。

其實佛對我們說得很清楚了。《佛藏經》雲: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

《百喻經》裡面有個故事,有一個愚人,看到他人富家三層樓很漂亮,於是叫來木匠,要造第三層樓,木匠說,不建第一層,不建第二層,哪兒能建第三層?愚人說,我不用建第一層第二層,我只要第三層。眾人聽了,都笑那個愚人。

我們四眾**也是一樣,若不依三乘次第,先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地修學,和那個愚人就沒有分別。

大乘是起高樓大廈,建高樓必須有地基,地基紮實,高樓才穩固,地基是小乘佛法。

沒有小乘基礎,高樓是用幾支竹竿撐起來的,或者開始挺好看,但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縱觀歷史,中國小乘佛法式微,是不是佛說的不對呢?

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其實中國曆代高僧大德,都是以儒家、道家為基礎,代替了小乘佛法,所以修行有非常輝煌的成就,值得我們借鑑。

而學小乘的教材很多,《**規》是其中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

當然,這裡是說代替,代替並不完全是說等於,我們要用來打基礎,繼而修大乘,用代替的教材就行,也比較合適,我們比較好吸收。

如果是單單要修小乘,還用小乘的經本比較適合。

7樓:匿名使用者

聽淨空法師講經,入門的好老師。阿彌陀佛

學佛的人請進

8樓:嗡阿吽

遠離於相對的苦樂的樂是真樂 是絕待的樂

怎麼說呢 這不太好懂 說起來也非常複雜

內比如說 一是對二至九而容說 拈一而其餘九皆非 必對九而始顯一 一也不離餘九 蓋離餘九則一也不成立 任何一數 也不離餘九 故一法現前 九法即聯帶而相對 此即明一法既舉 百法即隨之而起

所以平常所說的樂 必聯帶著苦同時現前

故既無樂受 也無受者 是名真樂

老子的道德經裡有這樣一句話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9樓:妙音覺心

­簡單談談關於修學喜樂的小體會 阿彌陀佛

­修行的喜樂很主要的是**於 “進化”版----生命境界不斷權提升的喜悅。

­因為修學,戒,定,慧一點一滴的增長。你生命的層次,你的生命境界,不是一層不變,停滯不前的,它在

­不斷的更新,不斷的向更穩定更微妙的生命境界提升。就舉唸佛唸咒來說,在念念中,你的身心都在發生著轉

­變提升,你的生命都在“進化”中,念念都在提升你的生命層次,您的生命的體驗,對存在的感悟,都在趨向

­更廣更高的境界。

­這個進化提升的過程大多時候幾乎是無限的。你若懂的,就極少會有感到無聊或者空虛的時候,而會驚歎生命

­的美妙與不可思議。

­除了“無限性”,修學的喜樂區別與世間五欲快樂另一個很大不同是,它是成良性迴圈的,相對而言,沒有什

­麼***。 ­­

10樓:匿名使用者

於一切法都無掛礙,無恐怖,沒有妄想,知足常樂。

舉個例吧

豬以髒泥為樂回,蛆以屎答為樂,有人樂殺,有人樂賭,有人樂食,種種分別,這些樂是不是你說的樂呢?

肯定不是,這些有分別的樂都不是真樂,真正的樂是成佛後,清虛無極之體,心得自在的終極解脫,見種種諸相,無所掛礙,終知一切皆是樂趣,而無分別,是故恆樂、真樂

11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真樂?要了bai知萬事萬物的du一切外境都無實有性

zhi,了知dao我們是生活在內意識形態當中,我們之所以常常不容快樂,痛苦和煩惱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念頭(意識)是剎那生滅的,如果你能了知念頭的本性無來無去,念頭就會消失,愛執與怨恨永遠都不能擾亂你的心,煩惱和痛苦會自行瓦解,心也不會再有欺騙你的力量了,我們是常常以自己的好惡為取捨標準外境才會出現了差別.好像你無論做的夢有多痛苦,多難忍,當你醒來時都不在會在意,因為你醒來就認知夢境是假的,不是實有的,所以你才不會被夢境所欺騙,所困擾,當你修過密宗的大圓滿心性次第時你就會了解我所說的了.另外樓上的認為無為才是真的快樂其實無為屬於無記範疇,無記又會導致無明,無明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煩惱.

12樓:渡河香象

自己洞徹宇宙人生一切奧祕,並以此幫助一切眾生也得到和自己一樣最大的自由

13樓:匿名使用者

修心的過程就是真樂~~~

14樓:匿名使用者

當 存 畏 懼 事 奉 耶 和 華 , 又 當 存 戰 兢 而 快 樂 。

15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真樂

bai?要了知萬事萬物的一du切外境都zhi無實有性,了知我們是生活

dao在意版識形態當中,我們之所以常常不權快樂,痛苦和煩惱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念頭(意識)是剎那生滅的,如果你能了知念頭的本性無來無去,念頭就會消失,愛執與怨恨永遠都不能擾亂你的心,煩惱和痛苦會自行瓦解,心也不會再有欺騙你的力量了,我們是常常以自己的好惡為取捨標準外境才會出現了差別.好像你無論做的夢有多痛苦,多難忍,當你醒來時都不在會在意,因為你醒來就認知夢境是假的,不是實有的,所以你才不會被夢境所欺騙,所困擾,當你修過密宗的大圓滿心性次第時你就會了解我所說的了.另外樓上的認為無為才是真的快樂其實無為屬於無記範疇,無記又會導致無明,無明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煩惱.

學佛之人請進,學佛的人請進

夢迴蓮臺 如何如法的贖回佛前的供物 依 優婆塞戒經 法義,無論在寺院,或於家中擺設香案,以香 花 果 飲食等物供佛,供養完畢,須上一柱清香,唸誦一遍贖果偈,然後方可撤下果品飲食等,若是香花供佛,於花萎之後,亦須上一柱清香贖回該花,方可撤下處理,而多日香燭供佛之後,需要清理香灰及香枝燭枝等物時,亦須先...

學佛人士請進,學佛居士請進

計畫周密,如,市場分析,財務預算,法律法規 和朋友之間簽訂的協議,投資等是否合法 多多念佛,多多行善。周易 中有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其意思是說,積累善德的家族 人 後世一定有享不盡的福 如果不積累善德 積惡 那麼後世必定遭殃。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吧。順祝,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學佛的人怎麼處理贓款,學佛後,怎麼處理與家人的關係

拿到的贓款是可以轉換罪過的,去放生吧,那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還可以轉運,吉祥如意,扎西德了 樓上師兄說的對,最好不要收,想辦法退回去。分紅不是這樣分的,最好讓他跟他先生商量一下看怎麼處理,要不想辦法把那 些 人趕出公司,要不自己的股本拿回來就離開。這樣下去,公司資產被掏空,這公司也沒什麼前途。換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