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你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嗎

時間 2021-08-16 22:48:07

1樓:晏凱飛談歷史

“道德經”是我國最經典、最偉大的著作之一,老子僅用五千言向我們闡述了他對自然、宇宙以及人生的認知,老子的“道”一直指引著人們的哲學思想,發展至今“道德經”已經被全世界所認知,據統計除了《聖經》以外,《道德經》已經成為被翻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著作。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越來越關注“道德經”中的內容,其中有許多經典的語句時常被人掛在嘴邊,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的流行可能是受了**的影響,你可以在許多**中找到這句話的影子,讀者更是對這句話“愛不釋手”,讀起來總有一種霸氣、蔑視天地的感覺。

不知有多少人見到這句話的第一眼便理解成“天地不仁義,把萬物都當成了狗”,聽起來像是對“天地”的批判,說出來更有一種“滅天”的氣勢,甚至有“懵懂”之人還將其作為座右銘向人炫耀,筆者只能說如此理解在不懂的人面前很有氣勢,但在懂行的人面前未免會鬧出笑話了。首先拿其中“芻狗”這兩個字來說,並不是“狗”,更不是“小狗”的意思,“芻狗”是古代祭祀時用到的一個“工具”,是用草紮成的狗,並不是真的狗,也不是活物。

值得一提的是狗在最初的時候確實是民間用來祭祀天神的動物,但隨著社會風氣的演變便不再用真狗作為祭祀,這點和後來祭祀時用面做成豬頭替代豬有些相像,在“芻狗”製作好之後,祭祀進行之前人們對其非常的重視,甚至碰都不敢碰一下,等到祭祀之後便會扔下不管,所以“芻狗”的地位就相當於“無所謂的事物”。

那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的真正理解就可以看成是“天地沒有所謂仁義,它看著所有事物就像是丟掉的草狗一樣,沒有所謂的差別”,既沒有褒義也沒有貶義,相信老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也吃持著無所謂的態度,簡單來說就是“眾生平等”,否則後面一句就解釋不通了“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既然被稱為“聖人”了又怎麼會將百姓看成是“狗”呢?其實和前面是一個意思,只是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已。

所以這句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憤世嫉俗”,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才更加完美。

2樓:小九七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的就是上天對世間萬物都是一視同仁的,世間萬物對上天來說都是貢品中的芻狗一樣,沒有什麼區別。

3樓:最愛彩虹糖

意思是天地沒有好惡的意識,也不憐憫萬物,任其生長,自生自滅,也就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

4樓:愛小樹苗

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帝在看待萬物的時候都是一樣的,有對誰特別好,也沒有對誰特別壞,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

5樓:玄機門鬼谷術

現在的道家思想,硬是用儒家思想去讀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1 所謂的芻狗,就是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假狗。祭祀時,被供奉於香案,受人膜拜 祭祀後,被遺棄在野地,任人踩踏。所以,萬物在天地眼中,就像是芻狗,並無高低貴賤之分。一切只是天理如此,命運使然。老子為什麼h...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文化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天地不仁義,將世間所有的事物都當做草做成的狗一樣,地位無足輕重,可隨意拿捏。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裡面的言論,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道德經的主要思想,生活在幾千年前的古代人並沒有現在的現代科學體系,他們對自然世界都出於一種意識的探索,而作為幾千年前的傑出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誰給解釋一下?

此句出自老子的 道德經 仁在這裡的意思是仁愛,仁慈,對百姓的仁義。芻狗就是草扎的狗,以前祭祀時用草扎的狗來代替活的狗作為祭品,祭祀完如同廢物,隨意丟棄。整句話意思是,天地沒有好噁的意識,也不憐憫萬物,任其生長,自生自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什麼意思 意思是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