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是寫王勃送別杜甫的詩,但王勃死於676年,杜甫生於712年

時間 2021-08-15 08:54:28

1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的杜少府並不是杜甫,而是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而少府則是縣尉的別稱。

2樓:

怎麼能把他們混為一罈呢,枉我還以為你有什麼歷史大發現了呢......

3樓:高深莫測

杜少府不一定是杜甫,應該是王勃的友人.

4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

“蜀州”一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

今陝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後,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

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這裡化用其意。

【簡析】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

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後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5樓:吉儉門巳

杜少府就是姓杜的縣尉啊!具體是誰應該也無從考證啊!

6樓:指間溫暖

杜少府指的並不是杜甫,少府是官名。這裡的杜少府指的應該是王勃的朋友。

7樓:天外流

杜少府不是杜甫,杜工部才是杜甫,因為杜甫曾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

哪位懂古詩的朋友指導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杜少府是指杜甫嗎?謝謝

8樓:藍顏禍水

不是杜甫,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去蜀州,王勃的朋友姓杜,官職為少府,所以稱作杜少府。他是開國功臣杜立德的第四子。因為他的朋友認為他“守信”、“上進”、“善良”,他又被稱為杜三德。

9樓:天玄地龜

少府是唐代對縣尉bai的稱呼。在du《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zhi

,王勃送一位姓dao杜的回朋友去蜀州,王勃的朋友姓杜,答官職為少府,所以稱作杜少府。他是開國功臣杜立德的第四子。因為他的朋友認為他“守信”、“上進”、“善良”,他又被稱為杜三德。

10樓:陌上君宇

並非杜甫

《送杜少府之copy任蜀川》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少府:官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大約作於乾封(唐高宗年號,公元666年正月—668年二月)年間,是王勃為送別一位到蜀地任縣令的杜姓朋友而作,是其遊蜀之前供職於長安時期的作品。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11樓:裘澤楷

杜審言都和王子安同時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2樓:聊的雪

【杜少府是王勃的好朋友,這首詩是王勃為朋友去蜀州做縣尉而作。杜少府,姓杜。少府,官名,是對縣尉的尊稱。之任,赴任。蜀州,也作“蜀川”,今四川崇慶。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王勃在臨別時勸杜少府不要為離別而傷心。他認為只要彼此的友誼真摯,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也像近鄰一樣。

王勃的這首詩,一反過去送別寫那無盡的悲傷的做法,語氣健朗,胸懷曠達,詩的意境開闊,獨標高格。】

《淮上與友人別》是詩人在揚州與友人分手時所作。“淮上”即指揚州。這首詩不是送別,而是握別,即友人“向瀟湘”,詩人自己則上長安。

這首寫在揚州與友人握別的詩句,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別之情。全詩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即景生情,烘托了離人的別離情緒。

詩的前兩句寫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作者出於對友人的依戀和關心,借描繪兩個地方的形勢與風貌,點出秦蜀兩地相隔千里,在展現的雄渾開闊的境界之中隱含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三、四兩句是勸慰勉勵友人,不作哀傷之別,也是**,既含蘊著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現出他曠達、爽朗的胸懷。

第五、六兩句寫在四海之內有了知心朋友,就是遠在天邊,也還是像近鄰一樣親近,息息相通。人遠,但心近,表現了朋友間不拘形跡的真摯感情。詩人以廣闊的胸懷為杜少府寬解,勉勵他勇敢地踏上征途。

這種與朋友的送別情懷遠遠超出了世俗之常情。

詩的最後兩句寫不要在分別的時候,像青年男女般啼哭,讓眼淚沾溼了佩巾。這是進一步勸慰友人別後不要悲傷,這也是詩人自已情懷的吐露,更顯得情深意長。

13樓:歆羽戀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裡,難免染上淒涼、傷感的色彩。

江淹《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古代確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初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於是王勃便漫遊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

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開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

“三秦”,泛指長安附近。項羽破秦後,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城闕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為這一段有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

杜少府離開這裡,自然是戀戀不捨。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生幾分惆悵。

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遊宦在外,也不怎麼得意。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遠遊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

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態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從字裡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說:

我們分手之後,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最後兩句就此再推進一層說: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

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又說:

“憂思成疾 ,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從齊樑到初唐,浮華豔麗的詩風一直佔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樑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裡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說那些嗤笑“四傑”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傑”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杜甫對“四傑”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並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樸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餘、索然寡味。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於感傷。

但並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

這樣寫來多麼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

(袁行霈,選自《歷代名篇賞析整合》,中國文聯公司出版社2023年版)

14樓:胡遇

表達出詩人豁達、爽朗的胸懷

15樓:李珂妤

對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還有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16樓:匿名使用者

詩的前兩句交代了送別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後面幾句既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真摯深厚的感情,又體現了不為兒女情長而牽掛的寬闊、豁達胸懷。

17樓:仇慶佛綠凝

情深義重的思想感情唄

18樓:宇洋隗倩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遠行的依依不捨之情,也體現出了詩人和朋友不為兒女情長而牽掛,並勉勵朋友樂觀進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體現了作者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詩全文

19樓:文玩範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創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註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白話譯文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20樓:冠厹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完善譯文及註釋

譯文三秦之地護衛著巍巍長安,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著蜀川。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溼衣巾。

註釋少府:官名。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

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

輔三秦:一作“俯西秦”。

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全句意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是說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君:對人的尊稱,相當於“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遊:出外做官。

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並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是什麼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寫給誰的?

這首詩約作於乾封元年至總章元年 666 668 此時王勃正在京城長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職,豪氣滿懷 積極向上 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時的思想核心。 王勃,649或650 675或676 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王勃的祖 王勃像 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 歷任太常博士 雍州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詩全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和翻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 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譯文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 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賞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句子賞析

望 字跨越時空,將相隔千里的兩地連在一起,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同時也為下文面對離別的樂觀積極態度作鋪墊。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