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魏代,唐代飛天各有什麼特點

時間 2021-07-09 17:44:07

1樓:

一、北魏時期

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公元366--535年),大約170餘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飛天的影響,大體上是西域式飛天。但這一時期兩個朝代的飛天特點也略有不同。 莫高窟北涼時的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中,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的頭上。

其造型和藝術特點是:頭有圓光、臉型橢圓,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飾環孬,頭束圓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寶冠,身材粗短,上體半裸,腰纏長裙,肩披大巾,由於暈染技法變色,成為白鼻樑、白眼珠,與西域龜茲等石窟中的飛天,在造型、面容、姿態、色彩、繪畫技藝上都十分相似。

由於莫高窟初建時,敦煌地區的畫師畫工尚不熟悉佛教題材和外來藝術,處於摹仿階段,運筆豪放,大膽著色,顯得粗獷樸拙。

莫高窟現存北涼石窟只有三個。最具有北涼風格特點的飛天,是第275窟北壁本微故事畫主體人物上方的幾身飛天災幾身飛天,頭有圓光,戴印度五珠寶冠,或頭束圓髻,上體半裸,身體呈“u”字形,雙腳上翹,或分手,或合手,有凌空飛行的姿勢,但這種飛行的姿勢顯得十分笨拙,有下落之感。

“u”字型的身軀也顯得直硬,尚不圓潤,微彎,還有印度石雕飛天姿態的遺蹟。 莫高窟北魏時期的飛天所畫的範圍擴大了。不僅畫在窟頂平棋、窟頂藻井、故事畫、佛龕上面,還畫在說法圖、佛龕內兩側。

北魏的飛天形象,有的洞窟大體上還保留著西域式飛天的特點,但有一些洞窟裡的飛天形象,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逐步向中國化轉變。飛天的臉形已由豐圓變得修長,眉清目艉,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諧調。

頭有圓光,或戴五珠寶冠,或束圓髻。身材比例逐漸修長,有的腿部相當於腰身的兩倍。飛翔姿態也多種多樣了。

有的橫遊太空,有的振臂騰飛,有的合手下飛,氣度豪邁大方。勢如翔雲飛鶴。飛天落處,朵朵香花飄落,頗有“天花亂墜滿虛空”的詩意。

最具有北魏風格的飛天,是畫在第254窟北壁的《屍毗王本生》故事畫上方的兩身飛天和第260窟北壁後部說法圖上方的兩身飛天。這四身飛天的突出特點是:頭有圓光,戴印度式五珠寶冠,臉型修長,因變色原因,成為白鼻樑,白眼圈,為小字臉。

上體半裸,腿部修長,成大開口“u”字形。衣裙飄曳,巾帶飛舞,橫空而飛,四周天花飛落。雖然飛天的肉體與飄帶已變色,但衣裙飄帶的暈染和線條十分清晰,飛天的飛勢動態有力,姿勢自如優美。

二、隋朝

從西魏到隋代(公元535--618年),大約80餘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處在佛教天人與道教羽人,西域飛天與中原飛仙相交流,相融合,創新變化的階段,是中西合璧的飛天。莫高窟西魏時期的飛天,所畫的位置大體上與北魏時期相同。

只是西魏時期出現了兩種不同風格特點的飛天,一種是西域式飛天,一種是中原式飛天。 西域式飛天繼承北魏飛天的造型和繪畫風格。其中最大的變化是:

作為香間神的乾闥婆,散花飛天抱起了各種樂器在空中飛翔;作為歌舞神的緊那羅,天宮伎樂,衝出了天空圍欄,亦飛翔於天空。

兩位天神合為一體,成了後來的飛天,亦叫散花飛天和伎樂飛天。其代表作品如第249窟西壁佛龕內上方的四身伎樂飛天。 中原式飛天,是東陽王榮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間,從洛陽帶來的中原藝術畫風在莫高窟裡新創的一種飛天。

這種飛天是中國道教飛仙和印度教飛天相融合的飛天:中國的道教飛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體,脖飾項鍊,腰繫長裙,肩披綵帶;印度的佛教失去了頭上的圓光和印度寶冠,束起了髮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宣傳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長,面瘦頸長,額寬頤窄,直鼻秀眼,眉細疏朗,嘴角上翹,微含笑意。

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2窟南壁上層的十二身飛天。這十二身飛天,頭束雙髻,上體裸露,腰繫長裙 ,肩披綵帶,身材修長,成大開口橫弓字形,逆風飛翔,分別演奏腰鼓、拍板、長笛、橫簫、蘆笙、琵琶、阮弦、箜篌等樂器。

四周天花旋轉 ,雲氣飄流,襯托著飛天迎風而飛翔,身輕如燕,互相照應,自由歡樂,漫遊太空。

最具有隋代風格的飛天,是第427窟和第404窟的飛天。 第427窟是隋代的大型洞窟之一。亦是隋代畫飛天最多的洞窟,此窟四壁上沿天宮欄牆之上飛天繞窟一週,共計108身。

這108身飛天,皆頭戴寶冠,上體半裸,項飾瓔珞,手帶環鐲,腰繫長裙,肩繞綵帶,多有西域飛天的形旬、服飾的遺風。

膚色雖已變黑,形象仍十分清晰,有的雙手合十,有的手持蓮花,有的手捧花盤,有的揚手散花,有的手持箜篌、琵琶、橫笛、豎琴等樂器,朝著一個方向繞窟飛翔。其姿態多樣,體態輕盈,飄曳的長裙,飛舞的綵帶,迎風舒捲。

飛天四周,流雲飄飛,落花飛旋,動感強烈,富有生氣。 第404窟是隋代中後期的一箇中型洞窟,窟內四壁上沿畫天宮欄牆,欄牆上飛天繞窟一週。如同第427窟的飛天一樣,姿態各異,有的手持蓮花,有的手託花盤,有的揚手散花,有的手持各種樂器,朝著一個方向逆風飛翔,體態輕盈,姿勢優美。

但在首飾服飾上有了很大的變化:頭無圓光,不戴寶冠,有的束桃型仙人髻,有的束雙環仙人髻,有的束仙童髻,臉為蛋形,眉清目稻,身材修長,衣裙輕軟,巾頻寬長。衣飾、面容、身態如同唐代初期的飛天,已經完全中國化。

三、唐朝

唐代是莫高窟大型經變畫最多的朝代,窟內的四壁幾乎都被大型經變畫佔領。飛天亦主要畫在大型經變畫之中。在題材上,一方面表現大型經變畫中的佛陀說法場面,散花、歌舞、禮讚作供養;另一方面表現大型經變一中佛國天界---“西方淨土”、“東方淨土”等極樂世界的歡樂。

飛天飛繞在佛陀的頭頂,或飛翔在極樂世界的上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衝雲霄;有的手託花盤,橫空飄遊。飄曳的衣裙 ,飛卷的舞帶,真如唐代大詩人李白詠贊仙女詩:“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浮**行”描寫的詩情畫意。敦煌研究院的墳家們把敦煌石窟的唐代藝術,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把這四個階段又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初、盛唐為前期,即唐王朝直接統治敦煌地區埋藏(公元618--781年);中、晚唐為後期,即吐蕃族佔敦煌地區,和河西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管轄敦煌地區時期(公元781--907年)。

藝術風格最能體現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形態。唐代前期的飛天具有奮發進取、豪邁有力、自由奔放、奇姿異態。變化無窮的飛動之美。

這與唐王朝前期開明的政治,強大的國力,繁榮的經濟,豐富的文化,開放的國奮發進取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最具有唐代前期風格中特點的飛天,是畫在初唐第321窟的雙飛天,和盛唐第320窟中的四飛天。

第321窟西壁佛龕兩側各畫兩身雙飛天。這兩身悄天,飛翔姿態十分優美,儘管飛天的面容、肉體雖已變成降黑色,但眉目*廓、肉體姿態、衣裙綵帶的線條十分清晰:身材修,昂首挺胸,雙腿上揚,雙手散花,衣裙巾帶隨風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飄落,像兩隻空中飛遊的燕子,表現出了瀟灑輕盈的飛行之美。

第320窟的四飛天畫在南壁《西方淨土變》中阿彌陀佛頭頂華蓋的上方。每側兩身,以對稱的形式,圍繞華蓋,互相追逐:一個在前,揚手散花,反身回顧,舉臂緊追。

前呼後應,表現出一種既奮發進取,又又表現出自由輕鬆的精神境力量和飛行之美。

飛天的四周,彩雲飄浮,香花紛落,既表現飛天向佛陀作供養,又表現佛國天堂的自由歡樂。飛天的肉體雖已變黑,面容不清,但整體形象清晰,身材修長,姿態輕盈,人體比例準確,線描流暢有力,色彩豔麗豐富,是唐代飛天代表作之一。

唐代後期的飛天,在動勢和姿態上已沒有前期時那種右發進取的精神和自由歡樂的情緒了。有藝術造型上,衣飾已,由豔麗豐厚轉為淡雅輕薄,人體已由豐滿嬌美變為清瘦樸實,神態已由激奮歡樂變為平靜憂思。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畫在中唐第158窟西壁大型《涅磐經變》圖上方的幾身飛天,這幾身飛天圍繞《涅磐經變》圖上層的菩提樹寶蓋飛翔,有的捧著花盤,有的捧著瓔珞,有的手擎香爐,有的吹奏羌笛,有的揚手散花,向佛陀供供養。

但神情平靜,並無歡樂之感,在莊嚴穆的表情中透露出憂傷悲哀的神情,體現出了一種“天人共悲”的宗教境界,同時,也反映出唐代後期國力衰敗、國人憂思和當時吐蕃族統治敦煌地區時官司民向神佛乞願迴歸大唐的情緒。

這幾身悄天中,位於寶蓋北側一身,姿態神情表現最為傳神。其飛行姿態,昂首挺胸,手捧瓔珞,雙腿後揚,圍繞寶蓋,由上而下,輕輕飄落,背上長帶飛舞,胸下彩去飄旋。衣飾淡雅,肉體僅用線描,眉目清秀,神情莊嚴,略帶憂思。

飛行姿態已無唐代前期那樣激奮輕盈,顯得有些沉重。

擴充套件資料

隋唐是莫高窟發展的全盛時期,現存洞窟有300多個。禪窟和中心塔柱窟在這一時期逐漸消失,而同時大量出現的是殿堂窟、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數量最多。塑像都為圓塑,造型濃麗豐滿,風格更加中原化,並出現了前代所沒有的高大塑像。

群像組合多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二菩薩或四菩薩,唐代主要是一佛、二**、二菩薩和二天王,有的還再加上二力士。這一時期的莫高窟壁畫題材豐富、場面巨集偉、色彩瑰麗,美術技巧達到空前的水平。

如中唐時期製作的第79窟脅侍菩薩像中的樣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頭上合攏的兩片螺圓髮髻,是唐代平民的髮式。

臉龐、肢體的肌肉圓潤,施以粉彩,膚色白淨,表情隨和溫存。雖然眉宇間仍點了一顆印度式紅痣,卻更像生活中的真人。

還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脅侍菩薩。一位上身赤裸,斜結瓔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頭微向右傾,上身有些左傾,胯部又向右突,動作協調,既保持平衡,又顯露出女性化的優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薩全身著衣,內外幾層表現清楚,把身體結構顯露得清晰可辨。

衣褶線條流利,色彩豔麗絢爛,配置協調,身材修長,比例恰當,使人覺得這是兩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2樓:不曾明瞭

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大約170餘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飛天的影響,大體上是西域式飛天。但這一時期兩個朝代的飛天特點也略有不同。

莫高窟北涼時的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中,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的頭上。其造型和藝術特點是:頭有圓光、臉型橢圓,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飾環孬,頭束圓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寶冠,身材粗短,上體半裸,腰纏長裙,肩披大巾,由於暈染技法變色,成為白鼻樑、白眼珠,與西域龜茲等石窟中的飛天,在造型、面容、姿態、色彩、繪畫技藝上都十分相似。

最具有北魏風格的飛天,是畫在第254窟北壁的《屍毗王本生》故事畫上方的兩身飛天和第260窟北壁後部說法圖上方的兩身飛天。這四身飛天的突出特點是:頭有圓光,戴印度式五珠寶冠,臉型修長,因變色原因,成為白鼻樑,白眼圈,為小字臉。

上體半裸,腿部修長,成大開口“u”字形。衣裙飄曳,巾帶飛舞,橫空而飛,四周天花飛落。雖然飛天的肉體與飄帶已變色,但衣裙飄帶的暈染和線條十分清晰,飛天的飛勢動態有力,姿勢自如優美。

------------------------------------------

莫高窟西魏時期的飛天,所畫的位置大體上與北魏時期相同。只是西魏時期出現了兩種不同風格特點的飛天,一種是西域式飛天,一種是中原式飛天。

西域式飛天繼承北魏飛天的造型和繪畫風格。其中最大的變化是:作為香間神的乾闥婆,散花飛天抱起了各種樂器在空中飛翔;作為歌舞神的緊那羅,天宮伎樂,衝出了天空圍欄,亦飛翔於天空。

兩位天神合為一體,成了後來的飛天,亦叫散花飛天和伎樂飛天。

中原式飛天,是東陽王榮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間,從洛陽帶來的中原藝術畫風在莫高窟裡新創的一種飛天。這種飛天是中國道教飛仙和印度教飛天相融合的飛天:中國的道教飛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體,脖飾項鍊,腰繫長裙,肩披綵帶;印度的佛教失去了頭上的圓光和印度寶冠,束起了髮髻,戴上了道冠。

人物形象宣傳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長,面瘦頸長,額寬頤窄,直鼻秀眼,眉細疏朗,嘴角上翹,微含笑意。

------------------------------------------

隋代是莫高窟繪畫飛天最多的一個時代,也是莫高窟飛天種類最多,姿態最豐富的一個時代。隋代的飛天除了畫在北朝時期飛天的位置,主要畫在窟頂藻井四周、窟內上層四周和西壁佛龕內外兩側,多以群體出現,隋代飛天的風格,可以總結為四個不一樣。

區域特點不一樣。在隋代洞窟裡,既有西域式飛天,也有中原式飛天,更多是中西合璧式的飛天。

臉型身材不一樣,臉型有豐圓型,也有清秀型;身材有健壯型,也有修長型。但大多數身材修長,比例適度,腰肢柔細,綽約多姿。

衣冠服飾不一樣,有上身半裸的,也有著像章支的;有穿無袖短裙的,也有穿寬袖長裙的;有頭戴寶冠的,也有頭束髮髻的,還有禿髮僧人式的飛天。

飛行姿態不一樣,有上飛的,也有下飛的,有順風橫飛的,也有逆風橫飛的,有單飛的,也有群飛的,但飛行的姿態已不呈“u”字型,身體比較自由舒展。

從總體上說,隋代飛天是處在交流、融合、探索、創新的時期。總趨勢是向著中國化的方向發展,為唐代飛天完全中國化奠定了基礎。

------------------------------------------

到了唐代,敦煌飛天進入成熟時期,藝術形象達到了最完美的階段。這時期的敦煌飛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飛天的風貌,是完全中國化的飛天。

唐代是莫高窟大型經變畫最多的朝代,窟內的四壁幾乎都被大型經變畫佔領。飛天亦主要畫在大型經變畫之中。在題材上,一方面表現大型經變畫中的佛陀說法場面,散花、歌舞、禮讚作供養;另一方面表現大型經變一中佛國天界——“西方淨土”、“東方淨土”等極樂世界的歡樂。

飛天飛繞在佛陀的頭頂,或飛翔在極樂世界的上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衝雲霄;有的手託花盤,橫空飄遊。飄曳的衣裙 ,飛卷的舞帶。

緯線 經線各有什麼特點

碧魯櫻花卑佩 一 形狀 特點 經線形狀為半圓,指示南北方向,相交於南北極點,長度都一樣。緯線形狀為圓,指示東西方向,相互平行的,長度從赤道向兩極逐漸變短。1.兩條相向的經線才能組成一個圓圈,即經線圈。2.度數越大的緯線 赤道即0度緯線是最長的緯線 南 北緯90度就是南北極點,就是一個點,長度 0 其...

漢代樂舞和唐代樂舞有什麼異同,各有什麼特色,影響兩朝樂舞的社

忘 唐代與漢代 樂舞不同在於服飾,髮飾,漢代樂舞還是很傳統原始 服飾也沒幾樣 而唐代的手工業遠遠超過漢代衣飾面料方面材質 顏色 都進步很大,服裝由於當時長期的漢胡融合 對於原本漢代時期文化衝擊可以說是顛覆性的 漢代主要是五口之家治百畝田為理想的農業經濟 商業主要是鹽鐵 糧食等販賣 手工業很差 導致樂...

魯迅老師各有什麼特點,魯迅三個老師各有什麼特點

勵曼珍 相同有 對學生要求嚴格 不同有 壽鏡吾老師嚴厲,知識,思想陳舊 章太炎老師知識淵博,思想開放 進步 藤野先生正直熱忱,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 族偏見 創始戰士 魯迅老師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 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 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 紫冥玄櫻 壽鏡吾章太炎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