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例舉8種古代傳入我國的烹飪原料

時間 2021-07-03 02:13:37

1樓:匿名使用者

蒜: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種子種的。

蔥:產於天山崑崙山,所以崑崙山古稱蔥嶺。

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張騫出使西域後引入我國。

芹菜:中國自古就有,但跟世界意義上的芹菜並不相同,被稱為中國芹菜,還有一說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時傳入的。現在吃的西芹種傳入不足百年。

金花菜:原產印度,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後漢時期已是人工栽培的20種蔬菜之一。

小白菜:簡稱白菜、青菜。原產我國,早在後漢時代就有文獻記載。

大白菜:古名崧,我國人工培育產品,地道中國原產菜。

茭白:其**同上。曾作為糧食作物,種子稱孤公尺、雕胡,為「六穀」之一,但直到公元5-7世紀才出現作為蔬菜食用的茭白。

黃瓜:又叫胡瓜,原產東印度的西北部,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時帶入我國。初稱「胡瓜」,東晉時,趙王石勒更名為「黃瓜」。但那時我國雲南也有野生黃瓜分布。

蠶豆:又名胡豆、寒豆、羅漢豆等。原產亞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帶,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

豌豆:原產地中海沿岸,漢代引入我國。但從元初才開始有吃豌豆嫩莢(也就是現在的食莢豌豆)的記載。

蕹菜:就是空心菜,產於我國南方多雨地區,被稱為南方之奇蔬,曹操他老人家就吃過了,時間不用說了吧。

扁豆:原產印度,漢、晉時傳入。

茄子:原產東南亞和印度,約於晉代傳入我國,隋煬帝就對它特別偏愛,還欽命為「崑崙紫瓜」。

菠菜:原產波斯,唐代傳入我國。

木耳菜:學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產亞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萵筍:原產地中海沿岸,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宋代以前怎麼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來華時傳入。

胡蘿蔔: 原產北歐。元代時,波斯人來中國時帶入雲南地區,後傳遍全國各地。

紅薯:原產美洲,明萬曆年間晉安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入福建。

土豆:原產南美,明末傳入我國。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我國栽培辣椒始見於明末,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調味(咱也不知道這味道好不好吃,怎麼琢磨都覺得是欣賞性植物,估計也不怎麼辣)。

至於甜椒於18世紀才始有.19世紀傳入我國。

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傳入我國。

南瓜 : 原產非洲。由波斯傳入我國南方地區,當時叫它為「番瓜」,傳入年代不詳。還有另一種南瓜原產亞洲東南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估計宋朝時也有了。

四季豆:原產中南美皺,明朝時傳入我國。

番茄:地球人都知道這就是西紅柿。原產南美洲的秘魯,清朝中晚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但2023年,我國四川省考古隊從成部鳳凰山的西漢古墓中,發現有番茄等農作物種子,四川省農科院還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證明我國2000多年前就有這東西了。當然,那時一定不叫現在這個名字。

西葫蘆:就是美洲南瓜,清朝中期傳入我國。

生菜:原產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我國。

菜花:原產地中海沿岸,傳入我國也就100來年。

洋蔥:原產伊朗、阿富汗,已有5000多年栽培歷史,傳到我國僅百餘年。

中國人烹飪的歷史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中國烹飪是世界上之最,我這樣說絲毫沒有排斥其它烹飪的意思。

中國菜已經歷了四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它由歷代宮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組成,主體是各地方風菜。其高超的烹飪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世界一流。

中國烹飪文化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東方魅力,主要表現為以味的享受為核心、以飲食養生為目的的和諧與統一。

一: 烹飪藝術

中國的烹飪藝術是在烹飪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發展並豐富起來的。具有實用目的與審美價值緊密相聯的特點。如陶製炊器的器形從實用需要設計出發,本意為放置平穩,受熱均勻,但卻給人以對稱、均衡美的感受。

陶器、銅器、鐵器的不斷演進,不僅是對工藝、效能方面的改進,還包含著追求形式美的意圖。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進步,烹飪越來越具有審美性質,直至發展成為實用與審美並重的各種花色造型菜點及豐盛華麗的筵席。中國烹飪藝術雖然受到烹飪原料、烹飪技術、食品實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約,具有相對的侷限性,但它與其他藝術種類相比較,卻有自己的藝術特點,即融繪畫、雕塑、裝飾、園林等藝術形式於一體。

中國烹飪藝術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多樣,這裡主要通過餚饌本身的色、形、香、味、滋與筵席組合來窺其一斑。人們常把前者概稱為味覺藝術;將後者稱為筵席藝術。

二: 味覺藝術:

筵席藝術歸結為味的藝術。中國烹飪既講究生理味覺的美,也注重心理味覺(即味外之味)的美,從而使人們在烹調師調製的飲食之中得到物質與精神交融的滿足。這便是中國烹飪藝術精髓之所在。

味覺藝術 人對於食物的選擇早已擺脫了對先天本能的依賴,主要憑教養獲得的後天經驗,包括自然的、生理的、心理的、習俗的諸多因素,其核心則是對味的實用和審美的選擇。烹飪藝術所指的味覺藝術,是指審美物件廣義的味覺。廣義的味覺錯綜複雜。

人們感受的饌餚的滋味、氣味,包括單純的鹹、甜、酸、苦、辛和千變萬化的復合味,屬化學味覺;饌餚的軟硬度、粘性、彈性、凝結性及粉狀、粒狀、塊狀、片狀、泡沫狀等外觀形態及饌餚的含水量、油性、脂性等觸覺特性,屬物理味覺;由人的年齡、健康、情緒、職業,以及進餐環境、色彩、音響、光線和飲食習俗而形成的對饌餚的感覺,屬心理味覺。中國烹飪的烹與調,正是面對錯綜複雜的味感現象,運用調味物質材料,以烹飪原料和水為載體,表現味的個性,進行味的組合,並結合人們心理味覺的需要,巧妙地反映味外之味和鄉情鄉味,來滿足人們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展示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烹飪藝術核心的味覺藝術。烹飪技術是實現味覺藝術的手段。

其主旨乃是「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

三: 筵席藝術:

宴席是中國烹飪藝術的又一表現形式。乙份精心設計編制的筵席選單,對菜點色、形、香、味、滋的組合,餐具飲器的配置,烹調技法的運用,菜餚、羹湯、點心的排列,饌餚總體風味特色的表現,都有周密的安排。它是時代、地區、飯店(或餐館)的烹調技術水平和烹飪藝術水平的綜合反映。

審美主體——與筵者的食慾、情緒、心理,均受筵席選單設計的烹飪藝術效果所左右。

筵席藝術遵循現實美(包括社會環境、社會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與藝術美的美學一般原理進行藝術創作。傳承至今的筵席藝術創作活動,主要注意下列兩點:

1. 筵席格局以菜餚為中心,體現藝術形式上的多樣統一。筵席菜餚的多樣化,通過炸、熘、爆、炒、燒等多種技法,葷素原料多種選配,丁、絲、塊、條、片等多種形態,黃、紅、白、綠等多種色彩,酥、脆、嫩、軟等多種質地,鹹、甜、鮮、香等多種味感表現其藝術性。

2. 菜點組合排列,表現藝術節奏與旋律感。筵席菜點的這種味的起伏變化,有若**旋律中的節奏強弱、速度快慢、旋律高低,使審美主體與筵者越吃越有興趣,越吃越有味道。

四: 烹飪科學:

中國烹飪中的科學內涵十分豐富,其中心內容,在於符合營養要求,達到養生效果的烹調與飲食的終極目的。

五味調和的美食觀 《黃帝內經》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味是飲食五味的泛稱,和是飲食之美的最佳境界。這種和,由調製而得,既能滿足人的生理需要,又能滿足人的心理需要,使身心需要能在五味調和中得到統一。美食的調和,是對飲食性質、關係深刻認識的結果。

味是調和的基礎。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必要條件。飲食五味的調和,以合乎時序為美食的一項原則。

中國烹飪科學依據調順四時的原則,調和與配菜都講究時令得當,應時而製作餚饌。追求餚饌適口,應以適口者為珍。

五: 中國烹飪菜品風格系統:

中國菜是中國各地區、各民族各種菜 餚的 總稱 。

具有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品類豐富、流派眾多、風格獨特的特點,是中國烹飪數千年發展的結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菜品類別:

中國菜餚品種繁多,除按地區和民族分類外,還因消費物件的不同,加工製作有異,又有以下兩種分類法。

1. 消費類別。由於消 費 物件不同 ,形成 了層次不一的菜品,主要有家常菜、市肆菜、公共食堂菜、寺觀菜、官府菜、宮廷菜、藥膳菜等。

2. 加工類別。由於中國菜餚加工製作技法多樣,菜餚形式及其作用也有一定差別,主要分為冷菜、熱菜、大菜、小菜、甜菜、湯菜等。

風味流派:

中國是乙個多民族的國家,由於地理、氣候、物產、文化、信仰等的差異,菜餚風味差別很大,形成為眾多流派,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說。四大菜系,即黃河下游的魯菜、長江上游的川菜、長江下游的蘇菜、珠江流域的粵菜。由於這些菜系均是自然演變而形成,只能從其菜餚的用料、製作、口味和藝術風格的感受上大致加以區別。

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1.最早的是有巢氏(舊石器時代):當時人們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飲食狀況是茹毛飲血,不屬於飲食文化。

2.燧人氏:鑽木取火,從此熟食,進入石烹時代。主要烹調方法:

①炮,即鑽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後燒;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燒紅的石子燙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燒熱,再把植物種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飲食上,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廚。

4.神農氏:"耕而陶",是中國農業的開創者,嘗白草,開創古醫藥學,發明耒耜,教民稼穡。陶具使人們第一次擁有了炊具和容器,為製作發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兒因為當時沒灶,還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鬹用來煮酒的。

5.黃帝:中華民族的飲食狀況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為灶神,集中火力節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廣泛使用在秦漢時期,當時是釜,高腳灶具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蒸谷為飲,烹谷為粥"首次因烹調方法區別食品,蒸鍋發明了,叫甑。蒸鹽業是黃帝臣子宿沙氏發明,從此不僅懂得了烹還懂得調,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時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成形時期,以穀物蔬菜為主食。春秋戰國時期,自產的穀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結構與現在不同,當時早田作業主要是:

稷,(最重要)是小公尺,又稱穀子,長時期佔主導地位,為五穀之長,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黃梁。黍,是大黃粘公尺僅次於稷,又稱粟,是脫粒的黍。麥,大麥。

菽,是豆類,當時主要是黃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窮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還有稻,古代稻是糯公尺,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後中原才開始引種稻子,屬細糧,較珍貴。菰公尺, 是一種水生植物茭白的種子,黑色,叫雕胡飯,特別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裡揉來脫粒。

7.漢代: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時期,歸功於漢代中西(西域)飲食文化的交流,引進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黃瓜、菠菜、胡蘿蔔、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於馬糧),萵筍、大蔥、大蒜,還傳入一些烹調方法,如炸油餅,胡餅即芝麻燒餅也叫爐橈。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使豆類的營養得到消化,物美價廉,可做出許多種菜餚,2023年河南密縣發現的漢墓中的大畫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

東漢還發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動物油,叫脂膏,帶角的動物油叫脂,無角的如犬,叫膏。脂較硬,膏較稀軟,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實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後植物油的品種增加,**也便宜。

8.唐宋:飲食文化的高峰,過分講究。「素蒸聲音部、罔川圖小樣」,最具代表性的是燒尾宴。

9.明清:飲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繼續和發展,同時又混入滿蒙的特點,飲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主食:菰公尺已被徹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為菜餚,北方黃河流域小麥的比例大輻度增加,面成為宋以後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規模引進,馬鈴薯,甘薯,蔬菜的種植達到較高水準,成為主要菜餚。

肉類:人工畜養的畜禽成為肉食主要**。滿漢全席代表了清代飲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古代軍官的軍銜從大到小全部例舉謝謝

seo樂 軍銜制度最完善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清朝,在這裡列一下唐代的和清代的做個對比你看看有沒有收穫 唐代軍銜 唐代的武將等級 兵馬大元帥 兵馬副元帥 以上為臨時軍銜只在戰爭時期授予,無品級,一般是出征軍隊主帥,征程結束立即收回恢復原軍銜 服紫色,金玉帶,金誇 十三。品級 名稱 從一品 驃騎大將軍 正...

請例舉幾個生活中的百分數並註明表示什麼

暴走少女 1 電視裡的天氣預報節目中,都會報出當天晚上和明天白天的天氣狀況 降水概率等。如 今晚的降水概率是20 2 釋出調查研究結果時對實驗物件巨集觀的描述。如 某實驗得出結論,經常看簡訊的人智商會下降10 3 計算利息,稅款,利潤時使用。如 央行釋出公告顯示,自10月24日起,將金融機構人民幣貸...

古代的一種酷刑叫人什麼來著,古代的一種酷刑叫人什麼來著?

飛小龍 人彘,就是把人的四肢砍斷 雙眼挖掉 舌頭割掉 耳朵戳聾,然後把人泡在酒罈子裡的酷刑。歷史上劉邦後宮裡的戚夫人 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 蕭淑妃都曾遭受過這種刑法。 楓葉月紅 人彘 zhi 是把人四肢都去掉,眼睛挖去的酷刑 陽光文學城 您好,古代一共有二十三種酷刑哦。您看看哪種是您想要知道的。1凌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