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子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時間 2021-07-02 05:04:01

1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道,不同、不相為謀。

(十一)確立了行「聖人之道」的君子謀道的最高原則:不同、不相。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詳解:這句話,《論語》成書以來,其斷句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解釋成「善惡邪正之間不能合作共謀、走著不同道路的人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等等,把「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當成乙個精英小團體了,把「聖人之道」當成了小道、私道,這是和《論語》、儒家「和而不同」的精神背道而馳的。試想,如果「道不同」就「不相為謀」,那何謂「和而不同」?難道「和而不同」就是在某個叫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組成的精英小團體裡玩的一場無聊把戲?

正確的斷句應該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通常的理解之所以出問題,關鍵是把「相」字當一聲平聲,當副詞了,而這只是「相」的後生義。「相」,四聲去聲,本義是「觀察」,引申為「根據外貌判斷人的命運」,然後就有了「選擇」的意思。

這裡的「相」就是「選擇」的意思,「不相」,就是「不選擇」。

「謀」,就是「徵求解決疑難的意見或辦法」,引申為「謀劃、商量辦法」等,《論語》後面還有所謂「謀道」、「謀食」的說法,和這裡的「謀」是一致的。理解這章對把握全域性很重要。

道,聖人之道,就如同大河,大河是不會去「選擇」的、也不會去強迫「一致」,是「不相」、「不同」的。「聖人之道」之「謀」,就是「不同」、「不相」。「不同」,就是「異」,就像上一章「攻乎異端,斯害也己」所說,對「異」不能攻擊,不能去謀求消滅「異」,否則就不能「不同」,就和「聖人之道」相違了;

「不相」,就是「不以相而相之」,所有的選擇都會有假設的標準,也就是以「相」相之,最常見的以「相」相之就是所謂的「以貌取人」,延伸下去,根據思想、觀點、意識形態、經濟水平等等,都是以「相」相之,都不是「不相」,是和「聖人之道」相違的。

必須注意的是,「不相」,不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行為、思想不加選擇,而是指對不同個體、團體的行為,不能用一種權威、上帝等獨斷的方式來以「相」相之,這一點是必須明確的。

「不同」和「不相」是密切聯絡的,「不相」是「不同」的前提,「不同」是「不相」的實現。只有「不相」,才可能「不同」。

否則,前提就是「相」,就是以「相」相之,那麼怎麼可能有「不同」?其結果只能是某種抽象標準、某種統一模版轉殖出來的群體。

而只有終於能達到「不同」,這「不相」才有意義,才能實現,否則這「不相」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成了一句口號。「聖人之道」,歸根結底是以「不同」為基礎的,只有「不同」,最終才能實現「大同」,「大同」的關鍵不是「同」,而是「大」,包羅萬有,如「天地」般,而不是讓花只有一種顏色、鳥只有一種叫聲。真正的「大同」,不是「同而大同」,是「不同而大同」,要「不同」,首先就要成就其「大」。

無其「大」,就無其「不同」。無其「不同」,就無其「大同」。

除了《論語》總綱的那三個「不亦」,「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條,是《論語》中極為重要的一章,在後面的語錄中,對本章的意義多有闡發。例如,對於「不同」,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說法;對於「不相」,有「有教無類」的說法。

但後面這些,都只是本章思想在某些具體方面的具體化表述,都是從屬於本章的。而本章的重要在於,它確立了行「聖人之道」的君子謀道的最高原則:不同、不相。

2樓:明月清風

孔子說:"人們由於本心本意不同,故而不與心意不同的人相處.這也就是人各有其志罷了!"

3樓:青蛙

你要吃葷的,她要吃素的,想法不能達到一致

「孔子對教育的看法」相關語句和翻譯(越多越好!!!可以追加)

孔子的名言和解釋

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什麼意思,「道不同不相與謀」和「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什麼意思?

冰心檸檬 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釋義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出處 先秦 孔子 論語 衛靈公 道不同,不相為謀.示例 我非不知銀行之可以發財也,其如 何.魯迅 兩地書 六六 他們倆,道不同不相為謀.事例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

「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下一句是什麼

狂芳潔侍苑 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出自孔子的 論語 衛靈公 釋義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解讀 所謂 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 鶴鵲安知鴻鵝之志 其實都是 道不同,不相為謀 的意思.當然,道 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 學術...

老莊之“道”與孔孟之“道”不同?為什麼說儒道互補是中國古典哲學的邏輯必然

行政歡樂頌 老子講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可見其主要思想體現的是道是天地萬物執行之根本,是悠然於物外,不受世俗或者說不受人的感情所左右的。莊子的思想與老子並不完全一致,主要體現是加了 獨善已身 的概念,但總體而言,兩人的哲學思想本體上是差不多的,都講究奉從天 道 不以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