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缸和陶缸的區別是什麼,爭辯與辨別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6-04 16:13:03

1樓:碗的世界

兩者區別:形狀不一,瓦缸低小口大,陶缸口圓。材料不一樣,陶缸,採用純陶土製造,質地細膩。瓦缸,採用普通泥土製造,質地粗糙。

陶缸:口圓而大,用以貯存大量食物(如糧食)或液體(如酒、油),有時用於安葬死者,在中國古代陶缸一直作為貯藏酒的容器,用其貯藏酒,可以保持酒質在窖藏過程中不受到外界的影響,使酒質能夠在多年窖藏之後還會保持原有的口感,並且會提升原有的口感度,這種貯藏酒的工具現在還在各大酒廠應用.

瓦缸:陶製底小口大的容器。 宋 梅堯臣 《和韻三和戲示》:"笭箐畫蛤瓦缸醅,海若 淮 壖各寄來。" 明 黃澤 《漁父》詞:"新蓴長葉鱸漸肥,瓦缸酒熟銜杯時。"

2樓:◆寂寞寒光

瓦缸與陶缸的區別其實就是材質的區別,瓦為一般的黑土燒製而成,而陶是由陶土(一種粘性很高,可塑性強的軟泥)製成

3樓:

陶器,採用純陶土製造,質地細膩。

瓦器,採用普通泥土製造,質地粗糙。

4樓:天罡一塊磚

一樣的!飼養金魚的容器。

陶缸 是用陶土燒製而成,俗稱瓦盆或瓦缸,是南方、北方傳統的飼養金魚的容器。大小規格以套為單位。陶盆為圓形,其優點是易於搬動,且養金魚不久其內壁就會長滿水生植物(俗稱青苔),這是金魚的輔助餌料,且有利於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和吸附一部分對金魚有害的物質,保持水質的清新。

生產單位、公園金魚展和家庭養金魚均可使用。

陶瓷用的泥土和普通泥土有什麼區別?用的是什麼土啊?

5樓:冰山上的學長

最大的區別就是由於成分的不同,造成的陶土的可塑性比較強,和水以後粘性較強。

用的是陶土。

具體區別如下:

(1)普通泥土:泥土是複雜的混合物,各地泥土的成份不盡相同。但組成這些泥土的元素,無非是氧、矽、鈣、鋁、鐵等,大多數以矽酸鹽的形態存在。

由於自然條件的不同,這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土壤。以形態分類有沙土、壤土、粘土。以位置分有表層土、心層土和底層土。

按照土壤特徵有灰化土、棕壤、黃壤、紅壤、赤紅壤、灰鈣土、棕鈣土、黑壤等等。

(2)  陶泥——即陶土,是指含有鐵質而帶黃褐色、灰白色、紅紫色等色調,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礦物陶泥,  成分以蒙脫石、高嶺土為主。陶土主要用作燒製外牆、地磚、陶器具等。

用陶土燒製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製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  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土資源主要分佈在小橫山一帶。含礦層位主要是白堊系上部粉砂質粘土,第三紀殘坡積、衝坡積,第四繫上更新統戚嘴組粉質粘土。礦床(點)取樣分析:

含二氧化矽65.18-71.86%,三氧化二鋁15.

02-17.99%,三氧化二鐵3.27-6.

61%,氧化鈣0.75-1.68%,氧化鎂0.

89-2.07%,燒失量4.19-6.

20%。ph值一般為4~5,呈弱酸性。

參考資料

一起網裝修:http://www.17house.com/know/ask/22/791947.htm

缽(古代器物)與碗有什麼區別?缽的定義是什麼?

6樓:熱心網友

缽是梵語“缽多羅”的省稱,又稱“應法器”、“應量器”、“缽盂”。缽為佛教用具,曾是僧尼常持道具,代表了清淨,象徵修道者的人格。缽的形狀,呈矮盂形,腰部凸出、缽口、底向中心收宿,直徑比腰小,這一造型可“應量”不易溢位,又能保溫。

碗是人們日常必需的飲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不過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泥質陶製的碗,其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區別,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二分之一,多為圓形。不斷變化的只是質料,工藝水平和裝飾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裝食物。

修行缽:又稱為佛音碗或轉經碗,藏傳佛教中有很多形態各異的法器,其中一種稱為銅磬,也叫做佛音或者佛音碗.由一個紫銅缽及一個手工桃木的柄組成。

碗:一種圓形凹心盛食品的器具,在形式上通常接近半球形,一般比盤子深,比茶杯大和重,現在市面上的碗大多都是帶有漂亮花紋,既美觀又實用。

7樓:小休休貓

一、缽缽是梵語“缽多羅”的省稱,又稱“應法器”、“應量器”、“缽盂”。缽為佛教用具,曾是僧尼常持道具,代表了清淨,象徵修道者的人格。

在佛教律制上,“缽”有“體、色、量”三事相應。其一,它的“體”質只准使用“瓦、鐵”塑鑄,不得使用“金、銀、銅、琉璃、摩尼、白蠟、木、石”等,故缽體質粗;其二,它的“色”彩四分律限為黑赤兩色,五分律限為黑、赤、灰色,不準薰染他色,故缽以灰黑色為主,令其不起染心;其三,它的容“量”四分律規定:“大者可受三鬥,小者可受半鬥,中者比量可知”——因為持“缽”者以應受他人的飲食,故應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所以又被稱為“應法器”,又因其體積大小的不同,若恰如持用者的食量,又被稱為“應量器”。

缽的形狀,呈矮盂形,腰部凸出、缽口、底向中心收宿,直徑比腰小,這一造型可“應量”不易溢位,又能保溫。

缽的由來:據佛本行集經略說,佛初成道,北天竺有二商主,奉佛麩酪蜜揣。世尊思維:

往昔諸佛,悉皆受持缽器。我今當以何器受商主食?時四天王,疾以金缽奉上,佛不肯受,以出家人不合蓄此。

彼四天王,更將銀缽、玻璃缽、琉璃缽、赤珠缽、瑪瑙缽、硨渠缽相繼奉上,悉皆不受。時以石缽奉上;佛又思維:若受一缽,餘王必怨。

我今總受四缽,持作一缽;次第相疊,安左手上,右手按下,合成一缽,邊現四脣。而說偈言:“我昔功德諸果滿,以發哀憫清淨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淨牢固施我缽”。

二、碗是人們日常必需的飲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不過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泥質陶製的碗,其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區別,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二分之一,多為圓形。不斷變化的只是質料,工藝水平和裝飾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裝食物。

爭辯與辨別的區別是什麼?

8樓:116貝貝愛

爭辯與辨別的區別:爭辯:因明顯的利益關係,而自發產生沒有張法的辯論。

辨別:基於科學的方法在一定的規則下,對某一存在矛盾的觀點或事物進行有邏輯的論證,已方觀點明確,排拆對方觀點。

一、爭辯

1.【拼音】 zhēng biàn

2.【英譯】[contend]

3.【近義詞】爭論

4.【例句】

他認識到自己有些理屈,就不再爭辯了。

他倆爭辯不休,竟然健忘乎所以了。

他們總是為一件小事爭辯得面紅耳赤。

他倆為了哪支球隊會贏在爭辯不休。

我們再爭辯下去也沒有意思,是非曲直,自有公論。

這樣做後果將十分嚴重,這是無可爭辯的。

事實擺在這裡,這是無可爭辯的。

經過查閱檔案,這塊地方確實是張莊的,你們無可爭辯。

二、辨別

1.辨別,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iàn bié,是指對不同的事物在認識上加以區別。出自唐代元稹的《哭子》詩 、宋代曾鞏的《範貫之奏議集序》、魯迅的《南腔北調集·“論語一年”》 。

2.例句:

他讓我辨別這是什麼動物的聲音。

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有些商品越來越難辨別真偽了。

辨別形近字,要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夜間走路,只要認出北極星,就能辨別出東西南北。

9樓:奇洛支耶

區別在於:

1.物件不同,爭辯是與人進行。辨別的是事物。

2.爭辯,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就不同的意見,進行辯論。辨別是是區分兩件或者兩件以上的事情的區別。

爭辯:  zhēngbiàn   [contend]  辯論;爭論  頑強地為他所信奉的真理爭辯。

例句1.他的呼吸越來越急促,他同親家公爭辯起來。

2.老王實在忍無可忍,便和他爭辯起來。

3.我們再爭辯下去也沒有意思,是非曲直,自有公論。

辨別:  biànbié  [identify;distinguish] 對不同的事物在認識上加以區別,辯別方向,能辨別正常情況下會混淆的各種聲音。

例句1.我推斷他對辨別差別談判中的**淡然置之。

2.一個有學問的人就是一個善於辨別是非的人。

3.馬路如虎口!學7招提前辨別和應對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