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湖心亭看雪》的問題,關於 湖心亭看雪 的一個問題

時間 2021-06-30 15:01:27

1樓:無雙書生

我記得課本上是晚上8點吧,這種題考試就答八點,畢竟試卷是參考教科書的

不過我個人認為是早上6點

2樓:

我翻了初中課本,是指早上8點,考試是按書本來的,信課本最好

3樓:

明 張岱《湖心亭看雪》文中說:“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在對文中“更定”一詞的解釋上,有兩種版本.

人教版(八年級上,2023年一版二刷)說:“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定,完了,結束。

”而語文版(八年級下,2023年一版二刷)則說:“指晚上八點左右。古時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個小時,每晚八點開始擊鼓報更,稱更定。

”一個說是清晨,一個說是入夜,似乎都言之鑿鑿,確實讓人難定取捨。怎麼辦?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把這個詞還原到當時環境裡去,看看同時代的作家或者張岱先生本人在其它地方是怎樣使用這個詞的。

在搜檢《陶庵夢憶》的時候找到幾條,先抄在下面,再加解釋:(為了提供比較全面的語境,引文偏詳)

周墨農向餘道閔汶水茶不置口。戊寅九月至留都,抵岸,即訪閔汶水於桃葉渡。日晡,汶水他出,遲其歸,乃婆娑一老。

方敘話,遽起曰:“杖忘某所。”又去。

餘曰:“今日豈可空去?”遲之又久,汶水返,更定矣。

睨餘曰:“客尚在耶!客在奚為者?

”餘曰:“慕汶老久,今日不暢飲汶老茶,決不去。”汶水喜,自起當爐。

茶旋煮,速如風雨。導至一室,明窗淨兒,荊溪壺、成宣窯磁甌十餘種,皆精絕。燈下視茶色,與磁甌無別,而香氣逼人,餘叫絕。

(卷三《閔老子茶》)

這段話中有一個明確表示時間的詞對我們的理解至關重要,那就是日晡。日晡即申時,也就是下午三點至五點。作者訪閔是在下午三至五點前後。

交談過程中閔汶水曾經外出,回來的時候“更定矣”,作者還沒有走,說要等著喝閔先生煮的茶。“汶水喜,自起當爐”,更重要的是“燈下視茶色”,這說明已經從下午到掌燈時分了。由此推測,更定指的應該是入夜的時候。

天暝月上,鼓吹百十處,大吹大擂,十番鐃鈸,漁陽摻撾,動地翻天,雷轟鼎沸,呼叫不聞。更定,鼓鐃漸歇,絲管繁興,雜以歌唱。(卷五《虎丘中秋夜》)

傒僮下午唱《西樓 》,夜則自串。傒僮為興化大班,餘舊伶馬小卿、陸子云在焉,加意唱七出,戲至更定……(卷七《過劍門》)

是日,月正望,日沒月出,山中草木都發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與策杖而下。行未數武,半山嘄呼,乃餘蒼頭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靿刀、木棍,疑餘輩遇虎失路,緣山叫喊耳。

餘接聲應,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數十把,大盜百餘人,過張公嶺,不知出何地?

”吾輩匿笑不之語。 (卷五《爐峰月》)

《虎丘中秋夜》中說由“天暝月上”至更定,《過劍門》則說從“下午”到更定。《爐峰月》先說望日晚間的事情,次日再提的時候則曰“昨晚更定”。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簡介,《湖心亭看雪》背景,時間,地點,作者簡介,賞析,表達的思想感情

張岱 1597 1679年 字宗子 石公,號陶庵,山陰 今浙江紹興 人,僑寓杭州。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 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張岱出身於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遊蘇 浙 魯 皖等省,閱歷廣泛。他家經三代積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讀書頗豐,他32歲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資料編寫記傳體的明史...

求湖心亭看雪習題的答案,急求湖心亭看雪的練習題及答案

痴 作者的痴表現在 痴行 痴景 痴情 痴情表現在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肅殺和空寂 是日更定矣,時間晚 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天氣冷 痴景表現在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三個與字,充分體現了雪后蒼茫難辨的景象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

《湖心亭看雪》的感悟,《湖心亭看雪》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arc弧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歷來受人推崇,陶庵夢憶 與 西湖夢尋 是兩本非常受人歡迎的書,他的文字淡雅雋永,讀後叫人回味無窮,但也就是在這淡雅雋永的文字背後,隱藏一份悠悠的家國情懷,寄情于山水是中國文人歷來的一種自我解脫的方法,當個體生命面臨不可抗爭之命運時,便會把精神寄託於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