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 陶器和瓷器的區別在哪,中國陶器瓷器的發展史

時間 2021-05-06 02:44:40

1樓:匿名使用者

陶瓷 (陶器和瓷器的總稱)

陶瓷,英語:china。中國人早在約西元前8000-2023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

用陶土燒製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製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古人稱陶瓷為甌。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瓷器 (瓷質器物)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製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製,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乙個重要的創造。謝肇淛在《五雜俎》記載:「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者,蓋磁州窯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銀稱公尺提,墨稱腴糜之類也。

」當時出現的以「磁器」代窯器是由磁州窯產量最多所致。這是迄今發現最早使用瓷器稱謂的史料。

中國陶器瓷器的發展史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世界上幾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陶瓷技術與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在中國,製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2023年至前2023年的時代,可以說,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

從初創於商代、到真正創制於東漢時期的中國瓷器,是中國人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貢獻。唐代瓷器的製作技術和藝術創作已達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湧現;明清時代從製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都超過前代。我國的陶瓷業至今仍興盛不衰,質高形美,其中比較著名的陶瓷產區有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廣東石灣和楓溪、江蘇宜興、河北唐山和邯鄲、山東淄博等。

中國陶瓷發展史

3樓:莫冰

中國陶瓷發展史如下:

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及至夏朝(約西元前21世紀——西元前16世紀),是以彩陶來標誌其發展的。其中有較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肅發現的稍晚的馬家窯與齊家文化等等,解放後在西安半坡史前遺址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美的彩陶器。

從西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間的漢朝,藝術家和工匠們的創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屬為主,陶器受到了更為確切的重視。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興起的佛教藝術對陶瓷也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顯痕跡。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認為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乙個偉大時期。陶瓷的工藝技術改進巨大,許多精細瓷器品種大量出現,即使用當今的技術鑑測標準來衡量,它們也算得上是真正的優質瓷器。

陶瓷業至宋代(公元960——2023年)得到了蓬勃發展,並開始對歐洲及南洋諸國大量輸出。以鈞、汝、官、哥、定為代表的眾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窯在全國各地興起,產品在色品種日趨豐富。

明朝統治從2023年開始,直到2023年。這一時期,景德鎮的陶瓷製造業在世界上是絕對最好的,在工藝技術和藝術水平上獨佔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成立以後,各地相繼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機構,但產品除沿襲前代以外,就是簡單照搬一些外國的設計,毫無發展可言。

擴充套件資料:

陶瓷生產特點:

陶瓷產品的生產過程是指從原料投入到陶瓷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它是勞動者利用一定的勞動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驟,直接或間接地對勞動物件進行作用,使之成為有價值的陶瓷產品的過程。

在陶瓷生產過程中,如陶瓷坯料的平庸性、坯料的自然乾燥等。你也需要大自然的力量。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自然過程的結合。

一般來說,陶瓷生產過程包括三個基本階段:毛坯製造、成型和燒結。同時,根據陶瓷生產各個階段的不同功能,陶瓷生產過程的組成可分為生產工藝準備過程、基本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和生產服務過程。

作為一種大規模的社會化陶瓷生產工藝,與其他一些行業的生產工藝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陶瓷生產工藝是一種低連續性的流水式生產工藝。陶瓷原料從工廠的一端投入生產,經過不斷的加工,最終成為成品。整個過程是複雜的,過程之間的連續性程度較低。

2、陶瓷生產過程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

3、陶瓷生產周期長。陶瓷產品的生產週期是指從原料生產開始到加工結束直至成品生產的全部日曆時間。

4、在陶瓷生產過程中,石膏模型、沉降器、硼板等輔助材料的消耗較大。

5、陶瓷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天然氣、電。

6、運輸是陶瓷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乙個重要環節。陶瓷生產工藝使用的原料種類繁多,生產的半成品、成品及生產的剩餘材料、廢料等,具有大量的運輸能力。

7、陶瓷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氣、粉塵、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嚴重汙染環境。目前,我國陶瓷行業使用的窯爐大多以煤和重油為能源,排放大量煙塵。

因此,企業應嚴格控制煙塵濃度和二氧化硫濃度,使其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盡量採用電阻式隧道窯或氣窯,減少對大氣的汙染。

8、陶瓷生產過程中的低專業化和協作水平。長期以來,陶瓷行業企業要求相互合作的水平不高,大、小、綜合性的「全能」工廠比專業、輔助服務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低。

6、 「陶」與「瓷」有何區別?試揭示瓷器發展歷程中的幾個重要階段

中國古代陶瓷介紹

4樓:匿名使用者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內是氧化物、氮化物、硼

容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較高,但可塑性較差。

除了在食器、裝飾的使用上,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資源黏土經過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質具韌性,常溫遇水可塑,微乾可雕,全乾可磨;燒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裝水;燒至1230度則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溫耐腐蝕。

其用法之彈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種創意的應用。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2023年以前

陶器與瓷器的本質區別是溫度

一般認為唐以前陶器大興其道,宋以後是瓷器的天下了唐三彩是陶器,宋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

推薦閱讀:中國陶瓷史

精通歷史的進~中國古陶瓷

6樓:萌之螢火蟲

幫你找到以下資料了:

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製造技術一千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製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瓷器因其極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而備受世人的推崇。

所謂陶器和瓷器有日用、藝術、和建築陶器等三種。考古發現已經證明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8000-2023年)就發明了陶器。原始社會晚期出現的農業生產使中國人的祖先過上了比較固定的生活,客觀上對陶器有了需求。

人們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提高生活質量,逐漸通過燒製粘土燒製出了陶器。

『陶器的發展』

陶器的發明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乙個重要標誌。

我國已發現距今約12023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河北徐水縣南庄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經鑑定為10800~2023年的遺物。此外,在江西萬年縣、廣西桂林甑皮巖、廣東英德縣青塘等地也發現了距今10000~2023年的陶器碎片。

因202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發現而得名的磁山文化,據放射性碳素測定,距今2023年以上。2023年考古人員在河南新鄭裴李崗發現了與磁山文化時代相當、內容近似的文化遺存,因此合稱為「磁山·裴李崗文化」。

磁山·裴李崗文化早於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代表。該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鼎、罐、盤、豆、三足壺、三足缽、雙耳壺等,器物以素面無文者居多,部分夾砂陶器飾有花紋。

2023年首次發掘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而命名的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左右,在該文化遺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為黑陶,造型簡單,早期盛行刻畫花紋。

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陝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遺址都發現了大量做工精美,設計精巧的彩陶。這兩個新石器時代遺址都屬於母系社會遺址,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陶器的質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陶器生產的工種。在戰國時期,陶器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優雅的紋飾和花鳥。

這時的陶器也開始應用鉛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澤。

到了西漢時期,上釉陶器工藝開始廣泛流傳起來。多種色彩的釉料也在漢代開始出現。有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唐三彩的出現標誌著陶器的種類和色彩已經開始更加豐富多彩。

『瓷器的發展』

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舉世都公認的。瓷器的發明是在陶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嶺土)作原料,燒成溫度達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

白陶的燒製成功對由陶器過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以明顯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徵。它們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

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後,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歷經了1600-2023年間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東漢以來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製瓷技術,標誌著中國瓷器生產已進入乙個新時代。

我國白釉瓷器萌發於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至唐代更有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200°c,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階細瓷的標準。

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打下基礎。

宋代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藝技術上,有了明確的分工,在我國瓷器發展的乙個重要階段。宋代聞名中外的名窯很多,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越窯、建窯以及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等產品都有它們自己獨特的風格。

耀州窯(陝西銅川)產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層勻淨;磁州窯(河北彭城)以磁石泥為坯,所以瓷器又稱為磁器。磁州窯多生產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鎮窯的產品質薄色潤,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龍泉窯的產品多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麗光亮;越窯燒製的瓷器胎薄,下巧細緻,光澤美觀;建窯所生產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為主色,色清潤;官窯是否存在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一般學者認為,官窯就是卞京官窯,窯設於卞京,為宮廷燒製瓷器;哥窯在何處燒造也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根據各方面資料的分析,哥窯燒造地點最大的可能是與北宋官窯一起生產;均窯燒造的彩色瓷器較多,以胭脂紅最好蔥綠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錯;定窯生產的瓷器胎細,質薄而有光,瓷色滋潤,白釉似粉,稱粉定或白定。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

彩瓷一般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明代精緻白釉的燒製成功,以銅為呈色劑的單色釉瓷器的燒製成功,使明代的瓷器豐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樣化,標誌著中國製瓷技術的不斷提高。成化年間創燒出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新增釉上彩的"鬥彩",嘉靖、萬曆年間燒製成的不用青花勾邊而直接用多種彩色描繪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製瓷技術達到了輝煌的境界。康熙時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時的粉彩、琺琅彩都是聞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新增釉上彩而燒成的一種瓷器,由於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繪爭奇鬥艷,故名"鬥彩"。

清代仿銅胎畫琺琅效果的一種瓷器。琺琅彩又稱"料彩"。

中國歷史故事和短篇故事,中國歷史故事和短篇故事

中華歷史故事 劉邦和項羽故事 第一套 勝戰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渡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第十計 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 ...

關於中國歷史,關於中國歷史

這個太多了!最好去找本高中歷史課本來翻翻,上面不僅有事件,還有歷史意義。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關於中國歷史的資料 先看 東周列國志 三國志 論語 左傳 戰國策 史記 中華上下五千年 資治通鑑 再各個朝代細看,有一套系列書叫 圖說天下 國學書院 和 圖說天下 中國歷史 明朝那些事 的挺不錯,建議去看一下...

歷史問題關於中國歷史跟世界歷史,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僑懷雁 4,希特拉,拿破崙介紹?阿道夫 希特拉,男 adolf hitler 1889年4月20日下午18時30分 1945年4月30日下午3時30分 生於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布勞瑙 braunau am inn,林茨,萊茵河上的braunau 卒於柏林。希特拉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