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在哪一首詩中描繪了世外桃源

時間 2021-05-04 06:00:41

1樓:

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描繪了世外桃源。

原詩:《桃花源詩》魏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型?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釋義:秦始皇**,打亂了天下的綱紀,賢人便紛紛避世隱居,黃綺等人於秦末避亂隱居商山。桃花源裡的人也隱居避世。

進入桃花源的蹤跡逐漸湮沒,如桃花源之路於是荒蕪廢棄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勵督促致力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樹竹林垂下濃蔭,豆穀類隨著季節種植,春天收取蠶絲,秋天收穫了卻不用交賦稅。

荒草阻隔了與外界的交通,雞和狗互相鳴叫。祭祀還是先秦的禮法,衣服沒有新的款式。兒童縱情隨意的唱著歌,老人歡快的來往遊玩。

草木茂盛使人認識到春天來臨,天邊暖和了;樹木凋謝使人知道寒風猛烈,秋冬之季到了。雖然沒有記載歲時的曆書,但四季自然轉換,週而成歲。生活歡樂得很,還有什麼用得著操心?

桃花源的奇蹟隱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卻向世人敞開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樸風氣和人世間的澆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時顯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隱藏起來了。

試問世俗之士,又怎麼能知道塵世之外的事?我願駕著清風,高高飛去,尋找與我志趣相投的人。

2樓:奶油菠蘿包

《桃花源詩》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附於《桃花源記》之後的一首五言詩。

此詩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詩人以自己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切感受,突破了個人狹小的生活天地,從現實社會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難出發,結合傳說中的情形,描繪了乙個與現實社會相對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會。

此詩作於陶淵明晚年,約為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的作品。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

這些事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乙個與汙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

《桃花源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原文如下: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型?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在**?

3樓:小小爽

桃花源在重慶東南部的酉陽,是全國眾多「桃花源景區」中,與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原型最吻合的景區。

景區位於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的武陵山區腹地,總面積50平方公里,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戶外運動訓練基地。優美的自然田園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把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景象展現得淋漓盡致,是人們棲息疲憊心靈的精神家園。

4樓:暴走少男

洞庭之濱、沅水之畔的湖南省常德桃源縣,有一處堪稱人間勝景的絕妙去處。這便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所描述的「人間仙境」——桃花源。

位於常德市西南34公里處的桃花源景區,是《辭海》《詞源》中唯一新增注釋的《桃花源記》原型地。其以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歷史傳說之奇、詩文碑刻之豐聞名海內外,被譽為全球華人的心靈家園。

5樓:幼蜜

《桃花源記》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彷彿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原文】

桃花源記

朝代:魏晉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擴充套件資料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乙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

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裡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

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乙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

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6樓:曾艷華

在湖南桃源縣桃花源,湖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處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南部,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這裡南靠沅江,北倚武陵群峰,早在陶淵明之前,南朝後期黃閔所著的《太平御覽》中的《武陵記》就雲:「武陵山中,有避秦人居之,尋水,號桃花源。」西晉末年,桃源山上開始建桃源觀,到了北宋時期盛極一時,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在觀中牆上題詩留字,一時之間香火旺盛,成為我國道教聖地之一。

7樓:丶不羈放縱丶丶

桃花源並不存在,而是作者心中對美好生化的一種嚮往。

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世外桃源讓他後世的無數士子文人心嚮往之,這篇散文即使放到今天仍然會有積極的影響。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生活壓力很大,很多人想起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的田園生活,無不羨慕。很多人在假期就會到田園中去度假,放鬆自己,親近大自然,體味桃花源中那種慢節奏的生活。

當然還有許多人說世上本沒有桃花源,桃花源在人們的心中。因為根本就沒必要糾結於何地是桃花源,只要心中存有「世外桃源」就可以了。

擴充套件資料:

千百年來,伴隨著這篇美文,人們和學界一直爭論不止,那就是這處「世外桃源」究竟在**?很多地方都爭叫桃花源。介紹一下幾處桃花源。

1、湖南桃源縣桃花源

這裡南靠沅江,北倚武陵群峰,早在陶淵明之前,南朝後期黃閔所著的《太平御覽》中的《武陵記》就雲:「武陵山中,有避秦人居之,尋水,號桃花源。」

西晉末年,桃源山上開始建桃源觀,到了北宋時期盛極一時,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在觀中牆上題詩留字,一時之間香火旺盛,成為我國道教聖地之一。

2、河北盤山桃花源

盤山自古有水,與武陵人捕魚為業必須有水這條相符合。據傳,三國時期的田疇曾在此避難並曾經建立過與眾不同的小社會,陶淵明慕其名曾到此一遊,尋訪其遺跡。

當代文學大家王瑤先生在編著《陶淵明集》時,也有類似的註解:「《三國志》記田疇入盤山之中,營探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餘家。」

這件事與《桃花源記》十分類似,是陶淵明社會理想的寄託。所以有很多人也以此稱盤山為「桃花源」。

3、湖北竹山縣桃花源

據《竹山縣志》記載,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稱為武陵縣的縣有兩個:乙個是湖南常德市,乙個就是湖北的竹山縣。但是《桃花源記》所寫的時代背景是晉太元年間,當時中國版圖上叫「武陵縣」則只有乙個,那就是竹山。

竹山古稱武陵縣,屬漢中郡。晉時,武陵縣屬上庸郡。而竹山境內的堵河舊稱武陵河。河中峽谷至今仍叫「武陵峽」。

據歷史線索提示,《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確實很難分清是武陵縣人還是武陵郡人。

8樓:唐寒夜

桃花源並不存在而是作者心中對美好生化的一種嚮往。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雖然《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並不存在。但是桃花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常德市境內,地處沅水下游。現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十大風景名勝區和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月的桃花源宛若花海,萬畝桃林裡132種10萬株桃花正肆意綻放。伴隨著漁女們優美的舞蹈,聆聽著當地漁夫動聽精彩的漁歌,漁夫們撒下迎頭網,開動烏篷船,遊客化身武陵漁郎,描繪的正是《桃花源記》中的景象。

9樓:有夢既敢為

文中所說的世外

桃源是虛構的世外仙境,現實當中不存在這個地方。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依窗聽雨」出自哪一首詩詞,「東風破」出自哪一首古詩?

改編自宋代詩人馮時行的 寓棲隱者僧舍讀書 原詩如下 茅竹無錢結翠霞,歸來棲止梵王家。夜窗聽雨翻書葉,曉研凌霜注井花。白話文翻譯 茅屋旁的竹子沒辦法接近晚霞,燕子回來了就棲息在寺廟或者帝王之家。晚上靠在窗邊聽著雨聲翻閱著書籍,曉研在冬天凝結著霜花的凌晨灌注著井水。馮時行是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雲,祖籍...

“不如是”出自哪一首詩詞

宛如時光 因道友說陳搏打睡警之 宋 釋印肅 日當午,有巴鼻,莫似這漢打瞌睡。精魄沉滯識神牽,墮入三途難出離。我這裹,不如是,眼若不睡諸夢除。端然靜坐沒牽纏,縱橫自在無縈繫。學道人,生慚愧,普庵萬劫眼不閉。鼻孔連天叫大哥,海納細流通大意。勸君修,休退志,坐斷乾坤無別義。一條脊骨練純剛,撐天拄地更無二。...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是哪一首詩中的

觀刈麥 白居易 唐 田家是農家的意思,也就是說農民一年四季很少有哪月清閒,特別是五月是一年中最忙得。觀刈麥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