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顧的名人有哪些,歷史上,顧姓名人有幾個?

時間 2021-05-02 22:53:08

1樓:阿沾

1、顧野王(519-581年),原名顧體倫,字希馮,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朝梁陳間**、文字訓詁學家、史學家。

因仰慕西漢馮野王,更名為顧野王,希望自己取得馮野王一樣在文學方面取得成績)。長期居於亭林(今屬上海金山區),人稱顧亭林。歷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學博士、陳國子博士、黃門侍郎、光祿大夫,博通經史,擅長丹青,著有《玉篇》。

陳太建十三年卒,詔贈秘書監、右衛將軍。

2、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

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顧況(生卒年不詳),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唐朝海鹽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人。唐代詩人、畫家、鑑賞家。

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有《華陽集》行世。

4、顧琮(?-2023年),字用方,吉林(今吉林長春市)人,隸滿洲鑲黃旗。清朝大臣,贈太傅顧八代之孫,副都統顧儼之子。

初以監生錄入算學館,修演算法諸書。康熙六十一年,授吏部員外郎。雍正年間,歷任戶部郎中、太僕寺卿、霸州營田使,遷太常卿,署直隸總督。

乾隆元年,署江蘇巡撫,協辦吏部尚書事,轉河道總督。十九年(2023年),卒於家。

5、顧閎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國中南唐人物畫家,曾任南唐畫院待詔,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態,與周文矩齊名,唯一傳世作品為《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繪寫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夜宴。據《宣和畫譜》卷七記載,此畫是顧閎中奉後主之命,與周文矩、高太衝潛入韓熙載的府第,窺其放浪的夜生活,僅憑目識心記,所繪成。

2樓:之上拙計

我熟知的有這幾個:顧愷之、顧炎武、顧維鈞、顧祝同、顧頡剛

3樓:匿名使用者

顧愷之,顧炎武,顧憲成,顧野王,顧佐,顧璘,顧祖禹,顧況,顧名世,顧貞觀,顧維鈞,顧祝同,顧鴻,顧耘東,三國時有顧雍、顧邵、顧譚祖孫三人.

4樓:沉寂的簫鼓

顧閎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國中南唐人物畫家,曾任南唐畫院待詔,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態,與周文矩齊名,唯一傳世作品為《韓熙載夜宴圖》。

5樓:

j , l wo家

lalo

6樓:屈徽

歷史名人 顧炎武: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顧憲成:

明代人,人稱東林先生在。顧野王:南朝梁陳時,訓詁學家、史學家。

著顧 璘:明代文學家、刑部尚書。顧祖禹:

清代歷史地理學家。他所著的《讀史方輿紀要》一書,記敘了歷朝疆域、政區的演變,是研究歷史地理的重要名著。顧 況:

唐朝詩人。善畫山水,其詩同情人民,針砭時弊,後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

7樓:水貨馬德里

顧浩然,2023年11月出生,籍貫內蒙古通遼。參與過「4.12」任務,車開得不錯

歷史上,顧姓名人有幾個?

8樓:匿名使用者

顧姓是源於夏代顧國的姓。

顧姓是乙個歷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於夏末商初,出自顧(今河南范縣);還有一支形成於西漢初期,出自會稽(今江蘇蘇州)。

據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所雲:「顧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諸侯,今濮州范縣東南二十八裡有故顧城,是其地也,子孫以國為氏。又,顧氏譜雲:

越王勾踐七代孫閩君搖,漢封東甌,搖別封其子為顧餘侯,漢初居會稽,亦為顧氏。」

據史書記載,夏朝時,昆吾氏的子孫受封於諸侯國顧國(今河南范縣),與附近的巴姓昆吾國和彭姓韋國,都是夏朝在黃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東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時,顧國被商湯滅掉,亡國後的顧國王族子孫,散居全國各地,以國名為姓氏,從此中國開始有顧姓。

而另一支顧姓源自遙的子孫。漢朝初年,越王勾踐的裔孫搖,因佐諸侯滅秦有功,被封於東頤(今浙江永嘉),後來搖又封自己的兒子於會稽,人稱顧餘侯。後來顧餘侯的子孫以其封地的名稱號的「顧」為姓氏,從而又形成一支顧性居民。

這兩支顧姓,一支起源於北方,另一支起源於南方,後人便稱為「南顧」和「北顧」。至今顧姓人在談論其淵源時,仍有「南顧」、「北顧」之說。

顧氏得姓後,「北顧」發展不及「南顧」,南顧很快成了會稽一帶的大姓,漢魏六朝時與陸、朱、張三姓合稱為會稽四姓。由於顧姓主要發源和成長於會稽,所以會稽也成了顧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後來,這支顧姓中的人西遷武陵(今湖南常德),並迅速發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顧姓的又一郡望。

三國至唐代,顧姓一直是江東四大姓之一;唐以後,由於種種原因,顧氏不斷向南北各地播遷。至明代,不僅分布於今山東、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陝西、山西、河北、內蒙等地也有顧姓人居住。

但是,綜觀顧氏家族史,從古至今,其發展繁衍中心卻一直在江浙一帶,因此,顧姓歷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蘇。例如:三國時吳國丞相顧雍,西晉時支援司馬睿的江南士族領袖、顧雍之孫顧榮;東晉畫家顧愷之;南朝時期的文字訓詁學家顧野王;元朝畫家顧安、文學家顧瑛;明朝武英殿大學士顧鼎臣、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學者顧炎武;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清朝詞人顧貞觀、學者顧棟高、校勘學家顧廣圻等,都是今江蘇人。

唐朝詩人顧況為今浙江人,五代南唐畫家顧巨集中為江南人;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顧君恩為湖北人。

在古代顧姓名人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在中國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顧愷之,和清代思想家顧炎武。顧愷之,東晉義熙年間任通直散騎常待,多才多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其畫主要是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

後人評其作畫是「意存筆先,畫盡意在」。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讚》等,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顧炎武,明末清初人,他學識淵博,在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方面,都有研究。

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在音韻學方面,有承前啟後之功。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是我國歷史上最受尊崇的學者之一。

在近現代史上,顧姓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例如:現代史學家顧頡剛,曾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主持標點《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等。在科學技術界有顧濟之,任《辭海》水利科副主編,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審稿工作;顧震潮,大氣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對中國氣象預報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藝術界有著名滬劇演員顧月珍;鋼琴演奏家顧聖嬰,曾多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被譽為「天生的蕭邦演奏家,真正的鋼琴詩人」。

顧姓在當今中國按人口數量排列的百家姓氏中居第86位。

9樓:匿名使用者

東林黨人:顧憲成

別名:東林先生

生辰:2023年

祭日:2023年

籍貫:無錫(屬今江蘇)

地區:無錫(屬今江蘇)

國家:明代

職業:名士

顧憲成(1550一1612),明代名士,無錫(屬今江蘇)人,字叔時,號涇陽,世稱東林先生。萬曆進士,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萬曆二十二年(1594)革職還鄉,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

往往諷議朝政,朝野應合,東林之名由是大著。和趙南星、鄒元標號為三君。有《顧端文遺書》等。

顧貞觀,顧憲成的後代。清初康熙時人,是著名詞人納蘭容若的朋友。

10樓:匿名使用者

顧 雍:三國時東吳吳郡吳縣(今屬江蘇省)人,出身為江南士族,累官至丞相,在吳國執政達十九年,知人善任,吏民歸服

顧愷之:晉陵無錫(今屬江蘇省)人,東晉畫家。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

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

他和師法他的陸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他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11樓:一乘之國

三國時期東吳國著名謀士顧雍

唐朝顧愷之,才絕、畫絕、痴絕(痴是專心畫畫,好象呆子),時人稱他有三絕。

明朝東林黨人顧憲成

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

現代著名史學家顧頡剛

國民黨著名將領顧祝同

12樓:歐陽笑俠

顧祝同,國民黨陸軍上將;顧秉林,清華前校長

13樓:

顧炎武顧愷之

顧憲成顧野王

顧璘顧祖禹

顧 況顧祝同

三國時有顧雍、顧邵、顧譚祖孫三人。

14樓:

顧炎武 顧凱子

歷史上姓朱的名人有哪些,歷史上姓攀的名人有哪些

朱姓起源 一 出自 曹 姓。以國為氏。據 元和姓纂 和 通志。氏族略 雲 周武王封曹挾於邾國 金山東鄒縣 後被楚宣王所滅,其遺族以原國名去邑為 朱 氏。二 據 魏書 官氏志 所載,北魏有鮮卑姓 渴燭渾 氏,朱可渾 氏,於北魏孝文帝時南遷洛陽,改為漢字單姓 朱 氏。三 朱姓原作邾姓,元和姓纂 記載,顓...

歷史上姓第五的名人有哪些,歷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孟子 光大儒家仁政學說的亞聖 本名孟軻,字子輿,鄒國 今山東鄒城 人,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戰國時還有墨家鉅子孟勝,以及傳說能夠 生拔牛角 的勇士孟齎。蜀國有孟達 228 本字子敬,因劉備的叔父名叫劉子敬,為避諱而改字子度。扶風 治今陝西興平東南 人,三國時期人物。本為劉璋屬下,後降劉備。...

歷史上有哪些姓唐的名人,歷史上姓唐的有哪些名人

手機使用者 唐昧 前301 戰國時楚將。唐棣 1296 1364 元代畫家。唐順之 1507 1560 明文學家。唐 蒙 西漢官吏。唐賽兒 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首領,白蓮教首領,自稱 佛母 唐甄 1630 1704 清思想家。唐英 1682 約1755 清戲曲作家 陶瓷家。唐廷樞 1832 1892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