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地海周圍的所有國家是,波羅地海在哪裡?

時間 2021-08-30 10:34:40

1樓:匿名使用者

波羅的海國家,歐洲,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德國,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瑞典,波羅的海 國家指環波羅的海區域的國家,包括 丹麥 、 愛沙尼亞 、 芬蘭 、 德國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 、 波蘭 、 瑞典 和 俄羅斯 ;其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立陶宛又被並稱為 波羅的海三小國 。

2樓:匿名使用者

波羅的海是歐洲北部的內海、北冰洋的邊緣海、大西洋的屬海。波羅的海位於北緯54°~65.5°之間的東北歐,呈三岔形,西以斯卡格拉克海峽、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大貝爾特海峽、小貝爾特海峽、裡加海峽等海峽和北海以及大西洋相通。

波羅的海四面幾乎均為陸地環抱,整個海面介於瑞典、俄羅斯、丹麥、德國、波蘭、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9個國家之間。向東伸入芬蘭和愛沙尼亞、俄羅斯之間的稱芬蘭灣,向北伸入芬蘭與瑞典之間的稱波的尼亞灣。波羅的海被西歐各國(如英國,丹麥,德國,荷蘭等)稱之為東海,而被東歐的愛沙尼亞稱為「läänemeri」,亦即西海之意

3樓:匿名使用者

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

4樓:匿名使用者

波羅的海四面幾乎均為陸地環抱,整個海面介於瑞典、俄羅斯、丹麥、德國、波蘭、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9個國家之間。向東伸入芬蘭和愛沙尼亞、俄羅斯之間的稱芬蘭灣,向北伸入芬蘭與瑞典之間的稱波的尼亞灣。

波羅的海是歐洲北部的內海、北冰洋的邊緣海、大西洋的屬海。世界最大的半鹹水水域。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

從北緯54°起向東北展伸,到近北極圈的地方為止。長1600多千公尺,平均寬度190千公尺,面積42萬平方千公尺。波羅的海位於北緯54°-65.

5°之間的東北歐,呈三岔形,西以斯卡格拉克海峽、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大貝爾特海峽、小貝爾特海峽、裡加海峽等海峽和北海以及大西洋相通。

波羅地海在**?

5樓:滄海有淚鮫**

位置波羅的海是歐洲北部的內海、北冰洋的邊緣海、大西洋的屬海。波羅的海位於北緯54°~65.5°之間的東北歐,呈三岔形,西以斯卡格拉克海峽、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大貝爾特海峽、小貝爾特海峽、裡加海峽等海峽和北海以及大西洋相通。

波羅的海四面幾乎均為陸地環抱,整個海面介於瑞典、俄羅斯、丹麥、德國、波蘭、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9個國家之間。向東伸入芬蘭和愛沙尼亞、俄羅斯之間的稱芬蘭灣,向北伸入芬蘭與瑞典之間的稱波的尼亞灣。波羅的海被西歐各國(如英國,丹麥,德國,荷蘭等)稱之為東海,而被東歐的愛沙尼亞稱為「läänemeri」,亦即西海之意。

基本資料

波羅的海得名於芬蘭灣沿岸從什切青到的雷維爾的波羅的山脈,長1600多千公尺,平均寬度190千公尺,面積42萬平方千公尺,總貯水量2.3萬立方千公尺,是地球上最大的半鹹水水域,相當於我國渤海面積的5倍。波羅的海是個淺海。

深70~100公尺,平均深度86公尺,最深處哥特蘭溝459公尺。

地質地貌

從第三紀以來,波羅的海及其周圍區域曾經經歷了陸地和水域的多次相互交替。波羅的海是在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冰川大量融化後才形成的。這使得波羅的海的海岸複雜多樣,海岸線十分曲折,南部和東南部是以低地、沙質和潟湖為主的海岸,北部以高陡的岩礁型海岸為主,海底沉積物主要有沙、粘土和冰川軟泥。

波羅的海中島嶼林立,港灣眾多,散布著奇形怪狀的小島和暗礁,有博恩霍爾姆島、哥得蘭島、厄蘭島、呂根島、果特蘭島等島嶼,以及深入陸地的波的尼亞灣、芬蘭灣、裡加灣等海灣。

鹽度極低的奧秘

波羅的海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域,這是因為波羅的海的形成時間還不長,這裡在冰河時期結束時還是一片被冰水淹沒的汪洋,後來冰川向北退去,留下的最低窪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羅的海,水質本來就較好;其次波羅的海為海區閉塞,與外海的通道有淺又窄,鹽度高的海水不易進入;加之波羅的海緯度較高,氣溫低,蒸發微弱;這裡又受西風帶的影響,氣候濕潤,雨水較多,四周有維斯瓦河、奧得河、涅曼河、西德維納河和涅瓦河等大小250條河流注入,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437立方公里,是波羅的海的淡水集水面積約為其本身集水面積的4倍。因此波羅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海水含鹽度只有7~8‰,大大低於全世界海水平均含鹽度(35‰)。

波羅的海的海水含鹽度自出口處向海內逐漸減少,大貝爾特海峽和小貝爾特海峽海水含鹽度15‰,西部為8‰~11‰,默恩島以東降至8‰,中部為6‰~8‰,芬蘭灣為3‰~6‰(靠近內陸處僅為2‰),波的尼亞灣一般為4‰~5‰(最北部為2‰)。 深層和近底層的鹽度,西部為16‰,中部為12‰~13‰,北部為10‰左右。當流入的大西洋海水增加時,西部的鹽度可增加到20‰。

波羅的海深層海水鹽度較高,是由於含鹽度較高的北海海水流入所致。

氣候波羅的海位於位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區,全年以西風為主,秋冬季常出現風暴,降水頗多,北部的年平均降水量約500公釐,南部則超過600公釐,個別海域可達1000公釐;地處中高緯度,蒸發較少;周圍河川徑流總量豐富。波羅的海地區夏季雲量約6成,冬季則多於8成。南部和中部每年的霧天平均59天,波的尼亞灣北部霧最少,每年約22天。

由於北大西洋暖流難以進入波羅的海,海水得不到調節,致使冬季氣溫比較低,而且南北差異較大,夏季氣溫不高,且南北差異很小。水溫自北向南公升高,8月表面水溫,波的尼亞灣為9~13℃,芬蘭灣為15~17℃,海區中部為14~18℃,西部海區達20℃。2~3月,開闊海區水溫為1~3℃,波的尼亞灣、芬蘭灣、裡加灣及其他海灣均低於0℃。

從南向北的1月平均氣溫為—1.1~10.3℃,7月為17.

5~15.6℃。

波羅的海的海水又淺又淡,很容易結冰。北部和東部海域每年通常有一段不利於航行的冰封期,從每年11月初起,北部開始出現冰凍,冰覆蓋的區域每年不盡相同。一般年份,海冰只出現在各個海灣中。

只有在嚴冬時,幾乎整個海區才被冰所覆蓋。海冰平均厚度為65厘公尺。波的尼亞灣冰封期達210天,中部的芬蘭灣和斯德哥爾摩附近為185天,裡加灣為80~90天,波蘭、德國沿岸冰封期30~40天。

南部通常不結凍,但瑞典和丹麥之間的海峽有時也會冰封。波的尼亞灣的北部還容易形成大冰包,這種冰包有時可高達15公尺,給海上運輸造成困難,船隻通過只能在冰凍的海面上開鑿水道,再緩慢前行。

水**烈的北海潮汐不能達到波羅的海,因而波羅的海缺少潮流,潮波也很小。水面因風暴而流動,強烈的東北風導致南海岸高浪,促成了沿海高水位;而優勢的西南風有助於沿德國和波蘭海岸的沙丘堆積,同時使波羅的海北部海岸水位高漲。

波羅的海的表層環流呈氣旋型,從南部沿岸自東向北,然後沿瑞典東岸向南又流到厄勒海峽,由厄勒海峽流出。流速約為5~20厘公尺/秒。在強風作用下,區域性海區流向和流速會發生變化。

近岸附近有時可達80厘公尺/秒以上,在開闊水域亦可增大到30厘公尺/秒。入海徑流量較大時,表層水經厄勒海峽進入北海;而波羅的海的外海海水從大貝爾特海峽的深處流入,先沿南岸向東流,再沿東岸向北流,形成逆時針方向海流。

波羅的海的潮汐分為不正規半日潮、不正規全日潮和正規全日潮。潮差變化只有4厘公尺(克萊佩達)到10厘公尺(芬蘭灣)。但受風、氣壓、徑流和海水的交流等影響,非潮長週期波動(週期從幾小時到幾晝夜)可使沿岸水位發生巨大變化。

由於氣旋的移行,開闊海區的近岸區域水位變動可達50厘公尺以上,而在海灣靠近內陸的部分可達1.5~3.0公尺。

2023年11月,列寧格勒的水位曾達到4.1公尺。

自然資源

波羅的海的動物數量豐富,但種類貧乏。除了大西洋鯡魚(裡背鯡)的亞種外,主要魚類還有鰮魚、鱈魚、比目魚、鮭魚、鰈魚、鰻、胡瓜魚、白魚、鴉巴沙、淡水鱸魚等,還有從淺水中取得食物的波羅的海海豹等。波羅的海也有一定的礦產資源,在德國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沿岸有海上石油開採。

航運波羅的海是北歐重要航道,也是俄羅斯與歐洲**的重要通道,航運意義很大,是沿岸國家之間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從彼得大帝時期起,波羅的海就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重要出口。俄羅斯與伊朗、印度等國合作醞釀連線印度洋和西歐的「南北走廊」規劃也是以波羅的海為北部終點。

自90年代初以來,航行在波羅的海上的輪船急劇增多。近兩年來,每年航行在波羅的海主航道的輪船已超過4萬艘。 目前波羅的海有輪渡連通沿岸國家的各大港口。

並通過白海—波羅的海運河與白海相通,通過列寧伏爾加河—波羅的海水路與伏爾加河相聯。

波羅的海的重要海港有聖彼得堡、加里寧格勒(俄羅斯)、赫爾辛基(芬蘭)、斯德哥爾摩(瑞典)、哥本哈根(丹麥)、羅斯托克(德國)、格但斯克(波蘭)等。

環境汙染

工業、航運的發展,在使波羅的海的戰略地位在變得越來越重要的同時,也使波羅的海遭受著越來越嚴重的汙染。

2023年波羅的海地區「赫爾辛基委員會」專家的乙份報告指出,本世紀波羅的海地區的公升溫速度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從而致使該地區漁業遭受影響、作物生長季節延長。研究指出,該地區的公升溫速度已經高出全球平均水平,在本世紀,整個波羅的海的年平均氣溫將公升高攝氏3~5度。

前蘇聯在波羅的海遺留下來的汙染原本就已經給海中生物的生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而氣候變暖更是雪上加霜。此外,因為溫度公升高而可能帶來的更多的降水,降低波羅的海的鹽分含量,繼續破壞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北部地區的公升溫速度將可能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因為北部分布的深色土壤和水吸收的熱量遠遠大於具有反射性的冰和雪。

氣候變暖也有可能延長波羅的海地區的生長季節。到21世紀末期,波羅的海地區溫度將公升高3~5℃,使得北部地區生長季節延長20~50天,南部地區則將延長30~90天,這將有利於作物以及森林的生長。波羅的海的冰期將大大縮短,北部地區將縮短1~2個月,中部地區縮短2~3個月。

在波羅的海,每年有相當多的過往船隻向大海洩漏或排洩廢油,波羅的海正遭受越來越嚴重的汙染,每年有多達15萬只海鳥喪命於油汙。研究人員通過對波羅的海的哥得蘭島南部50公里的海岸環境調查發現,這裡每年約有2萬只海鳥因油汙而喪生。據此推斷,每年在波羅的海越冬的數百萬只海鳥約有15萬只喪命於油汙。

另外,波羅的海沿岸灰海豹生存狀況也已遭到周圍環境汙染的嚴重威脅,許多灰海豹受到腸潰爛等疾病影響。目前波羅的海海域約有1萬只灰海豹,在2023年時,這裡的灰海豹數量為10萬左右。20世紀70年代,由於受到多氯聯苯 (pcb)的汙染,灰海豹數量曾一度降至4萬頭。

由於含氧量嚴重不足,在波羅的海的許多區域,大片的海底已演化為「水下荒漠」,大量的海底植物和動物死亡。科學家們在總共47處被調查區域中僅發現4片動植物活動較為頻繁的地區,而在37片區域中幾乎已沒有任何生命活動的跡象。在波羅的海水面以下50-60公尺的區域,含氧量已接近零,而硫化氫、氮和磷的含量卻相對比較豐富。

波羅的海水域的海水的自動淨化速度非常緩慢。如果這一狀況持續下去,該海域的生物極有可能面臨絕跡。

戰略意義

波羅地海和北海諸海峽是連線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天然水系,是波羅的海和北海沿岸各國相互來往和通往世界各大港口的主要航道。因此自古以來,波羅地海和北海地區以其重要的戰略位置而成為歷代封建王朝和帝國主義角逐之地。

從十五世紀後期起,沙俄為奪取波羅地海出海口,曾多次向立陶宛、波蘭和瑞典發動侵略戰爭。十八世紀初,沙俄發動「北方戰爭」,從瑞典手中奪得了涅瓦河口,並在芬蘭灣東端建立了波羅地海上的第乙個**要塞——聖彼得堡。十九世紀末,德意志帝國為了控制波羅地海和北海而鑿通了基爾運河。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波羅地海和北海地區都是雙方激烈爭奪的重要戰場。冷戰期間,這裡又成為北約和華約直接對峙的最前沿。

波羅地海和北海的重要性同時也賦予了溝通這兩大海域間諸海峽以巨大的戰略價值。波羅的海和北海間諸海峽是波羅地海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門戶,重要的戰略和軍事意義使得諸海峽始終成為各國企圖控制的目標。它們是俄羅斯波羅地海艦隊出入大西洋的惟一通道,而美國則將卡特加特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列入其在世界上必須控制的16條著名的海上要道之中。

波羅地海琥珀有幾種顏色,琥珀的顏色有幾種

大致是7種顏色 黃色 橙黃色 棕色 褐黃色或暗紅色,淺綠色和黃色 淡紫色的品種極為罕見。琥珀的顏色有幾種 琥珀主要有金珀,血珀,褐珀,就是金黃色,酒紅色和褐色,蜜蠟主要是白色和黃色,老蜜蠟是紅褐色,還有不透明的根珀。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顏色範圍,純色而且淡淡的才好看。緬甸礦珀和波羅地海琥珀有什麼區別 ...

蘇聯在二戰前吞併了波羅的海沿岸的幾個國家為什麼沒有吞併芬蘭

上海 蘇聯和芬蘭曾進行過一場戰爭,叫做蘇芬戰爭,由於不適應嚴寒和沼澤,結果損失慘重,據說紅軍 在五十萬以上,而芬蘭損失輕微。蘇芬戰爭結果,芬蘭雖然割讓了靠近列寧格勒的領土,但蘇聯未能將芬蘭吞併。 德國閃擊波蘭後蘇軍出兵芬蘭,但是遇到了嚴寒的阻擋 蘇聯人也怕冷的 付出 數萬人的代價才迫使芬蘭屈服,事實...

我家的地,國家土地確權是2畝7,可是被鄰居佔了半畝,我跟他協商,他不給,怎麼要回,我們要找那個部門

冰焰 先找當地村委從中協調,實在不行可以考慮打官司 正常而言村委是有東西能證明你的地範圍的,確權證書也可以的 海警 準備證據,法院起訴,可以要回你的土地。我家的土地這幾年自己沒種,外包了,可前年土地確權我回去看,背地鄰居給佔了兩條壟,向他要他不還 灰灰的孤島 貪小便宜的人很多!總喜歡佔別人便宜就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