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鄉的傳說,龍泉鄉傳說簡介

時間 2023-01-30 19:15:06

1樓:小青清愛生活

龍泉鄉雒仵村住著明代皇家朱氏後裔。

涇陽縣龍泉鄉有個村子叫「雒仵村」,這個村子的居民以雒姓和仵姓為主,關於該村的由來當地流傳著一段有趣傳說。

據說,在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城以後,大順王朝遷都北京,推翻了大明王朝,崇禎皇帝自縊梅山。

當時,居住在皇宮內的皇族分成兩支隊伍逃出北京。其中一支向南朝雲南、貴州一帶逃竄,途中被起義軍截獲而殺,另外一支出京城後經山西逃至陝西。

當隊伍行至涇陽縣北嵯峨山南麓時,已是人困馬乏,彈盡糧絕,只得暫時駐紮下來。住了一段以後,他們發現這一帶遠離京城,民風淳樸,自然條件優越,便建起乙個村子定居下來。這些逃出京城的皇族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只得隱姓埋名,過起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龍泉鄉傳說簡介 5

有關於龍的傳說,故事,神話

有龍和鳳凰的傳說嗎

2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有了,你不知道古人是多麼愚昧,什麼傳說編不出來!

龍的傳說由來故事?

龍泉的來歷

3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龍泉原名為龍淵,為避李淵的諱,改淵為泉。

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龍泉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

東晉太寧元年(323),屬永嘉郡松陽縣,建置龍淵鄉。

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淵諱,改龍淵鄉為龍泉鄉。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龍泉縣,縣治地黃鶴鎮(今龍淵鎮)。

明洪武三年(1370),慶元縣併入,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慶元縣。

2023年5月13日龍泉解放。2023年11月,慶元縣併入。

2023年7月,復建慶元縣,至2023年8月,龍、慶二縣始分署辦公。

2023年12月26日,經***批准,撤銷龍泉縣設立龍泉市(縣級),仍屬麗水地區行政公署。

龍泉市,是浙江省麗水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閩贛邊境,地理座標北緯27°42'~28°20',東經118°42'~119°25',東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武夷山國家級風景旅遊區。

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歷來為浙、閩、贛毗鄰地區商貿重鎮。

龍泉市東西寬公里,南北長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萬人(2023年末);下轄8鎮7鄉4個街道444個行政村12個社群。

4樓:背過身的淚

龍泉驛,漢置郵亭,唐設驛傳,元改站赤,明曰「驛站」,始稱「龍泉驛」。 唐代為東陽縣、靈池縣治地(《四川郡縣志》《元豐九域志》《中國歷史地圖集》)。靈龍泉驛區。

池縣,以其縣南分棟山邊有一泉池曰「靈池」,故名。宋代叫「王店」,並改靈池縣為靈泉縣;王店為靈泉縣治地(《太平寰宇記》)。分棟山亦隨縣名的改變而改稱「靈泉山」,直至元代。

明代改稱「龍泉」,於此設驛站,始稱「龍泉驛」。洪武六年(2023年),省靈泉縣入簡縣,後置龍泉鎮(《中國歷史地圖集》)。正德八年(2023年),置龍泉鎮巡檢司(《簡陽縣志》《四川郡縣志》)。

同期,靈泉山亦隨之改稱「龍泉山」,沿用至今。 清康熙六年(2023年),繼續在四川大規模設定驛站,分為北、南、東、西4路,「東路起自簡州之龍泉驛,至奉節之小橋驛(《四川通史》)。此期的「龍泉驛」既是驛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稱的含義。

清末郵電業興起後,驛站廢置,「龍泉驛」則隨之成為歷史地名,並沿用至今。 2023年1月,原簡陽縣為所屬各區命名時,以區公所駐地名稱為區名,稱「簡陽縣龍泉驛區」。2023年,劃歸成都市籌建新區時仍以區人民委員會駐地龍泉驛為區名,稱「成都市龍泉驛區」。

有關龍的傳說與故事

古代龍的故事和傳說

中國歷史上有關龍的傳說有哪些?

龍泉青瓷的名家人物,龍泉青瓷目前最有名的大師是誰?哪些大師作品有收藏價值?

龍泉青瓷 王 志偉 被譽為龍泉青瓷界怪才。2003年開始純手工製作青瓷,2018年建立抱器軒 中國陶瓷簡史博物館。著有 瓷度 青瓷對話錄 瓷語 經典漢文化元素 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傳承與創新 等。製瓷注重向古人學習,十餘年來走遍龍泉青瓷遺址,及浙江境內史前文化遺址。2008年始隱居山野製瓷,不與當世爭...

成都(龍泉)汽車廠的問題,龍泉汽車產業園是什麼樣子

成都造 捷達轎車在成都龍泉下線。成都造 捷達。在我國東部有產值高達萬億元的產業群亟待轉移的大背景下,產業大轉移對西部地區來說,意味著重大的機遇。省委 省 日前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意見,而成都作為西南經濟重鎮,始終把加快產業發展作為重要任務,通過創新體制機制,營造比較優勢,增創載體條件...

鄉的成語有哪些,含有「鄉」的成語有哪些?

入鄉隨俗 衣錦還鄉 他鄉遇故知 背井離鄉 魚公尺之鄉 客死他鄉 告老還鄉 鄉鄉而飽 流落他鄉 鄉風慕義 北邙鄉女 瘴鄉惡土 鄉土難離 文川武鄉 貊鄉鼠攘 鄉利倍義 人離鄉賤 違鄉負俗 入鄉隨俗 衣錦還鄉 魚公尺之鄉 他鄉遇故知 背井離鄉 客死他鄉 告老還鄉 背鄉離井 靡然鄉風 離鄉別井 鄉土難離 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