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分身)不也是業報而成嗎,為什麼不叫「報身」呢

時間 2022-02-23 22:30:19

1樓:匿名使用者

仁兄:我的理解給你說說。

我們的身體叫業報身,就是要承受惡業果報所變現出來的身體(為過去惡業因緣發動的)。

佛菩薩的化身(應化身),是為佛菩薩普度眾生巨集願的實行而變現的身體(過去修行時的善願為緣起發動)。

注意,乙個是自私自利的心(凡夫心)(業力)感召的。叫業報身。受報結束,報身死。

乙個是大慈大悲的利他心(佛菩薩心)(願力)感召的。叫應化身。願力成就,化身滅。

望仁者善思維,你說能一樣嗎?因果,因果,因不同,果自然不同。

2樓:ionic豪

有道是: 江湖一點訣、說了不值錢。

報身確實如樓主所說,由業報所成,譬如我們前世有守好五戒,由於這個五戒之善,而感得此世的人身,這就是業報所成之身;若要說得更細一點,前世大家由於布施、忍辱、持戒等等的作為有深有淺、廣狹有差,也會造成同樣身為人,福報差異極大。

但是化身不然,若當樓主哪一天因修定、修習神通而發起分身、乃至修至初地以上發起意生身能分身百尊、且各個至不同世界,這都屬於化身。這類化身並不是因為過去生造作善惡業所招感的業報之身,而是依於此世的意識修定修慧有成,促使本心現化分身。

3樓:唯梅子

如果一定要把「業報之身」,稱為「報身」,那當然也可以。

佛教的原則是:依意不依語。

從「依語」的角度看,那當然也算是「報身」。

但從「依意」的角度看,此報身,非彼報身。

佛身分為3種:法身,報身,化身。

另外還有個應身,例如:釋迦牟尼在人間創立佛教。這實際是:化身的一種特殊形式。

佛的智慧型,分為4種:

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做智。

其中大圓鏡智,也叫做法身。

其中平等性智,也叫做報身。

其中妙觀察智,也叫做應身。

其中成所做智,也叫做化身。

以上是唯識宗的術語,如果換為淨土宗的術語,那麼,變換如下:

無量壽經:

「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

不信佛智的,最多只能往生邊地疑城。

當今修行淨土的人,信佛智的,有多少呢?

連佛智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又何談「信佛智」呢?

分身與化身的區別

4樓:朱任豔

分身是一種武林秘籍,要學習掌握這個技能需要在睡覺之前接受適量的光波輻射變成正電子靈魂出竅一樣出來偵查。化身是掌握分身後靈魂符合在動物體內。

會分身術者,能以一身分出幾身,幾十身,乃至無窮盡身。相傳道教創造人之一的張道陵精通此術。《神仙傳》記他「能分形作數十人。

簡介《神仙傳》中的能分身者,還有玉子、劉政二人。玉子姓章、名震,南郡人,少即好道,能分形為千百人;劉政,沛人,高才博物,學無不覽,能以一人分作百人,百人作千人,千人作萬人。

《仙傳拾遺》亦載,異人陳休復,又號陳七子,貞元年中居褒城。蜀相燕公知他道術高明,作人致書褒城所居,廷請他去成都。陳休復乃與送書人偕行,十天後到成都。

而卻另有一陳休復己於十天前到了。但最高明的分身術,是《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所施。他扯一把猴毛,吹口仙氣,頓時就會分化出許多的孫悟空。

5樓:匿名使用者

分身是神通者指利用外物介體用法術煉成的和自己的一模一樣的人體 具有自己幾成或全部的實力 雖然奧妙 但還屬於法術的範圍 化身是一種修為 是一種修為到了自然而然悟出的一種本領 實際上是對道的理解 比如老子的一氣化三清 各自具有老子的實力 道書記載天仙者 可化身千萬 這已經是道的代表了 非分身可比

6樓:匿名使用者

分身:從本體中分離出去。化身:本體下降或借相。

7樓:匿名使用者

您可以參照《八識規矩頌》裡面的「三類分身息苦輪」解釋分身和化身。「三類分身息苦輪」三類分身是:  1、為適應大乘四加行位菩薩的機宜,示現千丈盧舍那身,宣說地上的十波羅密,令其依法修行,息其變易生死的苦輪。

  2、為適應二乘及凡夫的機宜,示現丈六小化身,為說苦、集、滅、道四諦法門,令其依四諦法修行,息其分段生死的法苦輪。  3、為適應各類不同的機宜,示現種種化身,隨宜說法,令其離苦得樂。如來慈悲,憐愍眾生備受眾苦,運用方便,化三類分身,為不同的眾生,說不同的教法,使得息諸苦輪也。

化身佛和報身佛有啥區別?

8樓:青竹遺風

法身佛:法性的本體叫做法身,法性有覺知的功德,所以叫做佛。報身佛是由佛的智慧型功德所成就的佛身法。

化身佛是佛應眾生之機緣而變現出來的佛身。任何一尊佛,都具有法、報、化三身,法身佛是體,報身佛是相,化身佛是用,一而成三,三即是一。

9樓:褒安邦逮銳

《達摩大師悟性論》:

佛有三身者:化身報身法身。化身亦雲應身。若眾生常作善時即化身,現修智慧型時即報身,現覺無為即法身。

常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若斷惑即是雪山成道,報身佛也。無言無說,無作無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

若論至理,一佛尚無,何得有三?

此謂三身者,但據人智也。人有上中下說,下智之人妄興福力也,妄見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斷煩惱,妄見報身佛;上智之人妄證菩提,妄見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內照圓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與萬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此即解脫心,成於大道。

10樓:裴水藍賓木

報身佛,是佛福報因緣的之果身

化身佛,是佛為化度眾生時的變化之身

11樓:種紹鈞斐彤

佛的三身

:清淨法身佛

、圓滿報身佛、千百億

化身佛。

一.法身空寂,本自清淨,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

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眾生心即

佛心,但因無明障蔽,所以眾生不能自見其本自清淨與佛無異之法身。若能證悟空性,漏盡無明,所謂「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見」,最後必能契悟清淨法身佛的境地。

二.報身是因智慧型心起觀照作用而感得的

果報,行一切善法觀照自心修證圓滿,就能成就圓滿報身佛的果位。報身佛位居淨土世界,例如

釋迦牟尼佛

的報身居於

華藏世界

,此淨土世界中尚有諸多菩薩,他們是報身佛所教化的物件。

三.眾生無量,佛也無量;世界無量,

佛土亦是無量。佛應機緣,化現在百千萬億世界中化導眾生,不同世界

的化佛,各有其名號,如

娑婆世界教主

本師釋迦牟尼佛,此一化現的

佛身就稱為化身佛。

法身是萬法的本體,報身和化身則是法身所呈現的相貌和作用。體、相、用三位一體,法、報、化不即不離,總不出這一念心的範圍。修行就是要在這一念心上用功,時時覺察、覺照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是否是善念?

是善行?先以世間善法為基礎,修一切善斷一切惡,然後更進一步修善不執著善,契悟空性,觀空不住空,惑破塵沙,終究必能成就法報化一體三身的佛果。

12樓:聊遠定洋

唐代之飛錫以一月之月體、月光、月影譬喻佛之法、報、應等三身。

(一)月體,比喻法身,蓋法身為常住之理,不遷不變,能生諸法,統攝萬事;猶如月體在天,其影含於眾水。(二)月光,比喻報身,報身為寂照之智,智無自體,依理而發;猶如月光之照臨永珍,一切明了而無差謬。(三)月影,比喻應身,應身系變化之用,用無自性,從體而生,有感則通,無感則止;猶如月影,有水則現,無水則隱。

然此三者原為一體,其形雖異,質則實一。

13樓:匿名使用者

盧舍那佛是報身佛,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即應身佛。盧舍那」又譯作「淨滿」,是報身佛,表示證得了佛法真諦獲得佛果而顯示佛的智慧型的佛身。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是表示隨緣教化,濟度世間芸芸眾生而現的佛身,特指釋迦牟尼的生身。

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身」除指體貌外,亦有「聚積」之義,即由覺悟和聚積功德而成就佛體。由此含義而有三身、三十二應身、千百億化身等說法,而以「三身」的說法影響最大,即所謂理法聚而為法身,智法聚而為報身,功德法聚而應身。

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效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為什麼化身佛釋迦牟尼是佛主,法身佛,和報身佛不是嗎?

14樓:匿名使用者

在談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自己的法、報、化三身。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這念心。

這念心能見、能聞、能知、能覺,而一切千變萬化的世界都呈現在這念心中;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顯現。因此這念永不斷滅的心,就是我們法身。

一般人總以為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過;而一口氣不來之後,自己也將消失於無形,認為生命就是從生到死這幾十年的經歷。這其實是乙個非常錯誤的觀念。事實上,有情眾生的真生命是無始無終的,而我們從出生至死亡的過程,只是一期一期輪迴報應身的呈現。

無始無終的法身,才是我們真生命。

報身,顧名思義就是報應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動物、孤魂野鬼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報應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貴豪門、有些人出生貧賤寒舍,有些人長得莊嚴俊美身強體健、有些人長得殘缺醜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有些人天生愚昧魯鈍笨手笨腳。為什麼?

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業,自己承受果報而已。經云:「所作業不亡,縱經百千劫,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因為過去所造的業因不同,所以現在感得的果報身也不一樣。因果報應歷歷不爽,這才是宇宙間最公平的律則。

化身就是變化萬千之身份。同乙個人,在不同的時空和人事物的境況下,就會有不同的身份。例如:

在兒女面前是父母的身份;在父母面前又成了兒女;在配偶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同事面前則成了主管或員工;下了班,到學校在職進修,又變換成學生的身份……。雖然是同乙個人,但是場合物件不同、時節因緣不同,自己的身份亦隨之改變。

了解了自己的法、報、化三身後,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地認識佛的三身:清淨法身佛、圓滿報身佛、千百億化身佛。

法身空寂,本自清淨,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 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經云: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心即佛心,但因無明障蔽,所以眾生不能自昂其本自清淨與佛無異之法身。若能證悟空性,漏盡無明,所謂「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見」,最後必能契悟清淨法身佛的境地。

報身是因智慧型心起觀照作用而感得的果報,行一切善法觀照自心修證圓滿,就能成就圓滿報身佛的果位。報身佛位居淨土世界,例如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居於華藏世界,此淨土世界中尚有諸多菩薩,他們是報身佛所教化的物件。

眾生無量,佛也無量;世界無量,佛土亦是無量。佛應機緣,化現在百千萬億世界中化導眾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號,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此一化現的佛身就稱為化身佛。

法身是萬法的本體,報身和化身則是法身所呈現的相貌和作用。體、相、用三位一體,法、報、化不即不離,總不出這一念心的範圍。修行就是要在這一念心上用功,時時覺察、覺照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是否是善念?

是善行?先以世間善法為基礎,修一切善斷一切惡,然後更進一步修善不執著善,契悟空性,觀空不住空,惑破塵沙,終究必能成就法報化一體三身的佛果。

毗盧遮那佛也譯為遮那佛,由於毗盧遮那的意譯是光明遍照、遍一切處、大日,所以佛也被尊稱大日如來。

據佛教《華嚴經》稱,在北方天空中有「蓮華藏世界」,是佛報身的淨土,也就是說,那兒只住著佛和菩薩,是個「佛國」。毗盧遮那佛就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

據說,毗盧遮那佛是持地菩薩的點化師。當時,正是毗盧遮那佛住世的時候,有一位信徒聽了佛說法以後,便發願要在他的有生之年為大眾修橋鋪路,從此他就經常逡巡於各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路毀則補,當他看到老人、小孩子負重走路時,便趕緊上去幫忙扛東西,一直把人家送回家門。

有一次,國王設齋養毗盧遮那佛,那位信徒趕緊把佛要經過的道路修平補齊,然後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毗盧遮那佛走過來,看見大路修得整齊平坦,感到十分高興,便伸出手摩著信徒的頭頂說:「你發願修平道路,地平就是心平,你很快就能有證果的。

」信徒聽後,頓然開悟:自己的身體與世界及萬物並無差別,自己的本性坦然無染,也並沒有什麼「我」存在。他於是證得了阿羅漢果,在下一世便修成了持地菩薩。

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有三種不同的「身」。按中國佛教天台宗的說法建造的山西平遙縣雙林寺裡,大雄寶殿上供奉著三尊佛:中為法身佛(顯法所成的「身」)毗盧遮那佛,左為報身佛(證得絕對真理而獲佛果的「身」)盧舍那佛,右為應身佛(佛原來的生「身」)釋迦牟尼佛。

這三尊佛合稱為「三身佛」。

女朋友重來不主動聯絡我!我聯絡她也是愛理不理!但是卻讓我向她求婚我完全看不出她喜歡我啊她不

珍惜生命 女人都這樣的。我也是這樣她要的只是一個你能給她的安穩 吉祥如意 你不要被她騙了,也許她和她的那個吵架了,心情不好才來找你的,她讓你向她求婚,等哪天心情好了,就又該離開你了 殘荷聽雨下煙臺 沒有安全感是每個女孩的天性,其實她們心裡深知道是愛對方的,但由於天性作祟偶爾是會作一作,女孩都是有一個...

男女朋友之間老想改變對方也是一種不尊重不包容不理解嗎

愛寶公尺粒媽 如果對方願意為你改變那麼你們之間是存在愛情的,如果沒有人願意改變,你要認真考慮一下你們之間的感情! 人累撿屎 那都是不成熟的表現。你改變不了誰,只有他自己願意改變。 海狼 改變是正常的吧,不是有夫妻相一說嗎。父母是小學,夫婦是中學。女朋友不包容我,不理解。經常會吵架。我該怎麼辦? 這需...

喜歡女生,沒有表白,其實我也是比較主動的,我不確定她是否喜歡我,我認識她舍友

月島星琉公主 一般女生經常在舍友面前提到你,就是已經對你有所關注了。心態是怎麼樣,我們都看不出來,畢竟見不到真人,但是,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她認識你,她關注你。女生都是喜歡被追求的,如果你喜歡她,那就大膽去追求,人生沒有什麼做不到,無論失敗與否,你曾經爭取過,是你的勇氣。加油!不要過於考慮她喜不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