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建國初期中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時間 2021-09-07 16:50:40

1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時期,到“文革”開始這十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開展了社會主義建設。由於黨和人民對社會主義缺乏準確的認識,對全國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經驗,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一方面,這個時期黨和國家的指導方針在大部分時間裡基本上是正確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了黨和國家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

這是十年曆史的主導方面。另一方面,2023年以來的“左”傾錯誤是嚴重的,影響了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社會主義建設沒有取得應有的成就,而且由於“左”傾錯去的逐漸發展,經濟建設呈現反覆和徘徊的局面。

從長遠眼光來看,十年的“左”傾錯誤在經濟方面沒有得到徹底糾正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後來“左”傾錯誤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又有發展,並導致“無產階級*****”的發動。

十年建設的經驗教訓:

(1)社會主義搞糟完成以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到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建設道路上來。國家建設必須從自身國情出發,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

(2)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兩類不同的矛盾,必須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體。

(3)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上,必須貫徹民主集中制;發揚民主,健全法制,反對****。

如何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

2樓:司馬刀劍

社會主義的建立和發

展,在人類發展史上有著歷史的必然性,人類社會由低階形態

專向高階形態轉變是不可逆屬轉的客觀規律。所以社會主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是全新的社會實踐,沒有成型的模式和先例可供借鑑,走社會主義道路實際是一種艱難的探索,因此會經歷許多的挫折、教訓,甚至失敗。

東歐鉅變,蘇聯解體就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它改變不了歷史前進的方向,這洽洽說明了社會主義道路是曲折的。

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對改革開放有哪些教訓啟示

3樓:匿名使用者

教訓啟示:

第一,必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探索符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第二,必須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

第三,必須從實際出發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建設規模和速度要和國力相適應,不能急於求成;

第四,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第五,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加強執政黨建設;

第六,必須堅持對外開放,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要借鑑和吸收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設社會主義。

4樓:我去年買來個筆

我的筆記,自己看書總結的。

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

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2.發展生產力,認清主要矛盾根本任務

3.實事求是

4.發展民主健全法制

5.堅持黨領導,加強黨建設

6.堅持改革開放

如何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現嚴重挫折

5樓:鐵桿方迷

1,由於我們走的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因此犯錯誤是難免的,只要我們能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犯這些錯誤也是值得的;

2,我們在前進道路中遇到了挫折,這並不代表社會主義在中國行不通,只是我們暫時出現了失誤.沒有找對出路,但社會主義的大方向是對的,我們不能懷疑社會主義.

3,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雖然遇到了挫折,但我們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雖然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暫時遇到了挫折,但勝利終將屬於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

6樓:nivana花枝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如何正確認識瘟疫與人類社會

碩碩情感學 3,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員的流動,瘟疫和人類社會的發展相牴觸。其實我們會發現乙個人類社會要想長久持續的發展,那麼人員必須得流動,也正因為如此才給了人類社會以積極向上的活力,但是如果疫情藉此流動性來大規模傳播的話,那麼對整個人類社會也是來說也是一場浩劫,這人類社會是否能夠發展生存的關鍵...

如何正確認識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產力,是一場新的革命。它的實質和目標,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無論從解放生產力,還是從政策的重新選擇 體制的重新構建這個轉變的深刻性和廣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

1 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

1956年中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後,主要矛盾由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變為生產力相對落後與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不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歸根結底還是生產力的問題。不同的是這種矛盾與其他私有制形態的社會不同,不表現為強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