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是什麼意思,齊魯的齊是什麼意思?魯有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8-11 17:25:01

1樓:匿名使用者

‘齊魯’因是古齊國魯國的發源地。在今山東省。故稱其齊魯兒女、齊魯大地。簡稱‘魯’

2樓:匿名使用者

“齊魯”一名,因於先秦齊、魯兩國。到戰國末年,隨著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齊、魯兩國文化也逐漸融合為一體。因為文化的一體,“齊魯”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圈,由統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齊魯”的地域概念。

這一地域與後來的山東省區範圍大體相當,故成為山東的代稱。 首先將齊、魯聯絡起來的是孔子。他說:

“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論語·雍也》)這是指齊、魯兩國思想文化的聯絡和區別而言的,還未把齊、魯聯為一個詞。

齊魯的齊是什麼意思?魯有是什麼意思?

3樓:丙紅葉淡冰

齊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魯國指的是春秋時期的魯國,它們都在山東附近,因此我們現在稱山東為齊魯之地。

齊魯是什麼意思呢?

4樓:匿名使用者

齊 代表齊國 就是現在的淄博 臨淄區

5樓:匿名使用者

概述“齊魯”一名,因於先秦齊、魯兩國。到戰國末年,隨著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齊、魯兩國文化也逐漸融合為一體。因為文化的一體,“齊魯”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圈,由統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齊魯”的地域概念。

這一地域與後來的山東省區範圍大體相當,故成為山東的代稱。 “齊魯”和“山東”都是歷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詞,今天看來,二者所指地理範圍完全一致,可以通用。但在歷史上,二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山東”一名,在歷史上所指地域範圍變化很大,到宋元時期,今山東地區,才作為行政區劃提了出來,而包括範圍,仍與今山東不同。直到清代才正式命名為山東省。從此之後,地域範圍或有變化,但名稱不變,範圍出入也不大,與古齊魯範圍基本一致。

講齊魯文化,先秦時代,以齊、魯兩國地域範圍為準,漢代以後以今山東省區範圍為準,二者或有不大一致的地方,只能以這個標準處理,為了明確“齊魯”和“山東”的關係,下邊分別看看二名的由來和地理沿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一句是什麼意思?

6樓:戒為良藥

意思:東嶽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齊魯,山色仍然歷歷在目。

望嶽(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東嶽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齊魯,山色仍然歷歷在目。

神奇自然,會聚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黃昏。

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鑑賞

杜甫《望嶽》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嶽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

此詩即寫於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嶽懸想將來的登嶽。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過一番揣摹後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雲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裡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嶽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嶽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

”他特別提出這句詩,並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鍾”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

“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裡,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

“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

”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

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並說“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徵意義著眼的。

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後人譽為“絕唱”,並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

7樓:戲立誠

一、意思是:“泰山到底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二、”岱宗夫如何“意思是:“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嶽之首,故又名岱宗。

2、夫:讀“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強調疑問語氣.。

3、如何:怎麼樣.。

三、”齊魯青未了“意思是:

1、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即山東地區。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後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

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盡,不斷. 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1、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望嶽》

2、《望嶽》全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譯文:

泰山到底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色都匯聚於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為一明一暗兩部分。

冉冉升起的雲霞盪滌我的心靈,睜大眼睛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開一樣。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在我眼中是多麼的渺小。

4、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拾遺"、“杜少陵”等。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

官至工部員外郎,後人因此也稱為“杜工部”。杜甫一生迭經盛衰離亂,飽受艱辛,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他是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武帝求桃核,齊侯問棗花什麼意思,桃核是什麼意思,詞語桃核的解釋,漢語詞典

應為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棘花。漢帝看桃核 西王母賜給漢武帝七枚蟠桃,自吃二枚。漢武帝本想保留這桃核,西王母說 這桃子是世間所沒有的,三千年才結一次。棘花,妖豔 誘人的花。齊侯問棘花 語出 晏子春秋.外篇第八 景公謂晏子曰 東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棗,華而不實,何也?晏子對曰 昔者秦繆公乘龍舟而理天下...

更無山與齊是什麼意思,“更無山與齊”中“齊”是什麼意思?

再沒有比此山更高的了。這是寇準的 詠華山 中的第二句,這要聯絡前一句來理解,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意思是說只有天的高度在華山之上,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山可以與它一樣高了.這裡的 與齊 可以解釋為 與 一樣高 所以 齊 應該是 高聳 的意思. 朝代 宋代 原文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

意恐遲遲歸意恐是什麼意思,「意恐」是什麼意思?

意思 害怕。一 全文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二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三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