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文章,清明節的美文

時間 2021-06-12 19:06:37

1樓:帥哥

27推薦雨過又清明

今天才想起昨天是清明節,怪不得昨晚下起了淡淡的小雨。

以往時,清明節似乎與我並沒有什麼關係,最切身的活動也不過是隨同班級到烈士陵園去掃個墓、獻個花什麼的,以此來緬懷革命先烈,得到愛國主義教育。只要我們到了,陵園裡總不免要傳出一些笑聲來,想必土下掩埋的烈士叔叔也願意聽一聽這歡快的笑聲吧。

所謂的掃墓,與我想象中的情形不盡相同。我本以為掃墓便是打掃衛生,把墓地上的雜物清除乾淨,讓烈士叔叔們有一個好的休息環境。然而我們進行的掃墓卻並不用笤帚,也不用灰鬥,只用眼睛去看,看兩個所謂的“優秀學生代表”——其實無非是被烈士叔叔們幹掉的大壞蛋的子弟——往墓碑前擺上兩捧鮮花,代表無數“英雄的好兒女”敬個禮,敬禮時總會有一個手持相機的人為他們“咔嚓咔嚓”地照幾張相,至於拿回學校裡去展覽則是後話了。

掃墓也就到此結束,我們其餘的同學自始至終都沒有離開自己腳下的土地半步遠,自然也就享受不到“咔嚓咔嚓”的殊榮,而且我們還要為自己的課後作文而發愁。

由此可見這“掃墓”與我是無關的,因為我家裡沒有什麼背景,想必是祖上缺了能被烈士叔叔們打死的命,因而也就不能去做那“為烈士獻花的少先隊員”了。

清明節前半個月左右,街上就會出現一種讓我們這些小孩子驚羨不已的東西來,什麼東西?陰間票。要知道,在那個一毛錢就能買一大堆糖豆的年代,一張“十萬元”的錢意味著什麼。

我們會圍著買陰間票的攤兒不停的轉圈。起初時我們怎麼也不會相信世界上會有這麼大面值的鈔票。這個買陰間票的老婆婆便像神仙一樣為我們所崇拜。

“老奶奶,你賣的是什麼呢?”我們會問。

“呵!是大錢,大錢呢!”那老婆婆很高興的對我們說,“你看看,十億元!大不大?哈哈哈……” 十億元是多大呢?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確信這是很大的錢了。

有人來買,只要一塊錢就可以買走一大包,於是我們又不解:“為什麼一塊錢能買走一大包呢?” 最終的結果便是我們湊出幾分錢來,買到兩張“百元大鈔”,然後便歡天喜地的跑去買我們最想要卻買不起的東西,後面的結果可想而知了。

清明節總是不免有人哭的,但對於我們來說,清明節的全部意義只在於用土磚壘起一個臺兒來,上面插一根木棍,挑起一張白紙,用黑碳寫上“杏花村”三個字,立在那裡。接下來我們便扮做牧童,見了過路的人便說:“我是牧童,我是牧童。

”然後拍拍自己的屁股,叫幾聲“哞哞”,算是騎著牛,再用手一指我們的“杏花村”,喊道:“牧童遙指杏花村,客官,可要二兩竹葉青麼?”緊接著便是一陣大笑,跑開去,撇了那“客官”不理了。

這些是小時侯的鬼把戲,只怕被我們奚落過的那些人裡難免有幾個需要在清明節裡落淚的人,那樣我們可算是“不懂事”了。

但那段不喑世事的日子總是消逝到昨日的朝霞暮藹中了,清明節對於我們來說已是一個要落淚、要回憶、要傷心的日子了。

姥爺、爺爺相繼去世這不能不算是家中的重大變故,我又怎能不在清明節裡為此潸然淚下呢? 姥爺是個和藹的人,與我一起生活了大約十六年,但是我對姥爺並不瞭解,幾乎沒有跟姥爺做過像樣的交談,姥爺是個木吶的人,很內秀,而我是個不懂事的孩子,所以我們之間的接觸就很少而且很淡了。姥爺喜歡孩子,我能體會到姥爺對我們的關心,他看著我們一個個的由襁褓嬰兒成長起來,變成了小夥子、大姑娘;他對我們的關愛確是很深的,以致於我們回憶起來總感到有一種淡淡的香氣充斥於這股關愛之中,淡淡的、幽幽的、連綿不斷的香氣。

姥爺的童年是不幸的。姥爺家是富農成分,而且是剛剛靠辛勤勞作、點滴積累而成的,可偏偏趕上了那股子運動,於是家產被充公了,一家人從此離散,姥爺到了這個偏僻的小地方。姥爺的生活是從零做起的。

我們這一輩小將的生活應是姥爺一生拼搏奮鬥的見證。

姥爺是個內向的人,有什麼事情總是裝進肚子裡,不向家人講起久而久之也就憋出病來,最終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爺爺和我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很短,回憶起來似乎只是幾個很不完整的片段,但是我還是知道一些關於爺爺的事的。

爺爺一直住在老家,是個性格梗直的人,熱心腸,盡力幫助別人,然而他卻想不到當年受過他救濟的人卻並不理睬他的求助,他不感嘆世態炎涼,只是用一通很爽直的漫罵出氣。

爺爺的骨頭很硬,曾經為別人的事情跟縣委書記鬧過彆扭,最終那個縣委書記向爺爺承認了錯誤,只求爺爺別上告。但爺爺還是上告了,最終那個縣委書記被撤了職。

爺爺就是這樣的人。

到了晚年,爺爺開始寫作。據爸爸說,爺爺有很多書,很好的書,爺爺還捨不得給我。爺爺的作品屢屢發表,一年下來倒也積累了三十幾篇長短不一的文章,算是一個悠然的晚年吧。

爺爺是死於車禍的。這一點讓我很難過。在此之前,我從未想到過我的親人也有被汽車撞死的危險。至於爺爺死後的那場官司我不願再提起。

又是清明節了,我不能再以笑臉面對清明節了,因為生活已讓很多人離開了我,時間也已將我推向成熟與傷感。

我長大了,為一些日子而傷感,為一些節日而抒懷,為一些人而落淚,但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要為什麼而活著呢?

想到那些為死去的人們落淚的人,我應該怎樣回答這個問題呢?

清明節的美文

2樓:鐵血巡洋戰艦

寒食故里”感受清明情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清明之際,在寒食節發源地山西介休,記者親身感受了一番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寒食清明文化。

傳說寒食節是為紀念春秋時期忠孝節義名臣介子推而設。介子推曾隨晉公子重耳流亡國外19年,有“割股奉君”之舉。重耳即位為晉文公後封賞群臣,唯有介子推功不言祿,攜母歸隱綿山(今山西介休市境內)。

文公綿山覓賢,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二人守志不出,抱木被焚而死。文公追悔莫及,規定這天不生明火,只吃冷食。

這便是“寒食節”的最初由來,也是“介休”一名之來歷。當地居民宋建國告訴記者,有關介子推的這一歷史故事在當地家喻戶曉。

隋唐以後,寒食節與清明節漸漸融為一體。歷史幾經變遷,直到如今,每到清明時節,介休當地家家戶戶仍會預備寒食,不僅用來祭拜祖先,也供家人一起食用。

“子推燕”“蛇盤兔”是介休當地居民在清明節用來祭拜先人的“經典”寒食。整個寒食的製作過程精美而獨特:用發酵過的小麵糰做模,在巧手的農婦手中忽而就變成了燕子或兔子的模樣,再用剪刀細細修剪,點上食紅,一個個精緻的“子推燕”“蛇盤兔”便呈現在人們眼前,上鍋蒸制後便可食用。

據瞭解,“子推燕”是專門用來祭奠介子推的供品,故取用“介子推”之名;“蛇盤兔”在當地方言中有“必定富”的諧音,寄託著人們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嚮往。

居民李金鎖告訴記者,對當地人來說,清明節不僅是個感傷的節日,同時也有著歡快的內涵。在清明前兩日,各家要掃新墓,身在外地的遊子也會回鄉祭拜逝去的親人。清明節前一天則被視作好日子,可以種樹、蓋房或遷墳合葬。

而在節日當天,各家各戶會扶老攜幼去祭拜祖先。

由於擔心食用寒食冷餐會傷及身體,人們紛紛出來活動筋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四月的介休綿山已是春風習習,風景如畫。在這裡,隨處可見踏青、撞鐘、盪鞦韆、放風箏和踢毽子的遊人。

伴隨著悠揚的鐘樂、古樸的祭文,在介子推公祭大典儀式上,一群剛剛獻過花的孩子們嘴裡還在念叨著“功不言祿”等新學到的詞語。詞語的內涵他們未必完全明白,但牢記於心的是一種信念:“學習先賢就要多為國家和民族做貢獻,不求回報。”

關於清明節的文章,關於清明節的詩詞或文章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裡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各地清明節的習俗,清明節的傳說 故事 2O字以下

w板凳兒 1 清明節的傳說故事 2 清明節的節日起源 人們為了紀念介子推,所以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 清明柳 並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3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 墓祭 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

清明節的古詩和清明節掃墓的,清明節的古詩和清明節掃墓的資料

事在人為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寒食 唐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清明夜 唐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 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