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不

時間 2021-05-13 06:51:30

1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10月18日,白雲下的風火山隧道,要穿過千年凍土區,各種複雜的凍土層擋在前面,施工難度極大。一次次的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塊,而是堅硬的冰碴子。難怪一些西方**語言:

中國人要在這樣不良的地質上打通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風火山,這座萬年冰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給築路大軍來了一個下馬威!

但是,這一切難不倒我們的築路大軍。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裡實地觀察,發現冰岩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覆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了逞凶一時的凍土。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築路大軍鬥志高昂,隧道在一點一點地延伸。

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風火山一帶經常狂風大作。剛剛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溫大棚,一夜之間被大風撕扯得七零八落。

新建的發電機房,屋頂的鐵皮瓦竟不翼而飛。剛才還是晴空萬里,轉眼之間烏雲壓頂,大大小小的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來。風火山海拔4905米,這裡空氣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

隧道越掘越深,洞裡的空氣越來越稀薄。儘管對缺氧已有準備,施工中出現的情況還是讓他們始料不及。工人們身背的氧氣瓶提供的氧氣只是杯水車薪。

突擊隊員個個胸悶氣短,頭痛腿痠。兩個人使用的風槍,現在四個人才能抱起來。勞動效率迅速下降。

築路大軍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指揮部的燈火徹夜通明。能不能建一個大型製氧站?指揮部與北京科技大學組成聯合攻關組,向這一新的難題發起攻擊。

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製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氣沿著長長的管道,源源不斷地送進隧洞裡。風火山,這隻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我只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這是我們的一篇課文,如有不對,請包涵,謝謝啦!

2樓:下雨天的開心

風火山隧道要穿過千年凍土區,凍土層的地質堅硬,冰和土混在一起,爆破炸出不是石頭,是冰渣子。他們用暖風機來給隧道升溫,讓他達到合適的溫度,再炸---------2風火山天氣變化多端,狂風大作,對施工加大了困難,並且還缺乏氧氣,各個工人都胸悶氣短,沒力氣。但他們用科技製造出了大型的氧氣製造站解決了氧氣問題。

3樓:藍色天使

風火山隧道要穿過千年凍土區,各種複雜的凍土層擋在前面,施工難度極大。一次次的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塊,而是堅硬的冰碴子。難怪一些西方**語言:

中國人要在這樣不良的地質上打通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風火山隧道施工,關鍵是控制溫度。

科技人員指揮突擊隊員,往剛剛鑿開的隧道洞壁噴射混凝土。由於溫度太低,混凝土無法凝固。他們拿來暖風機,給隧洞增溫,洞壁的冰岩又遇熱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風火山,這座萬年冰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給築路大軍來了一個下馬威!

但是,這一切難不倒我們的築路大軍。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裡實地觀察,發現冰岩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覆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了逞凶一時的凍土。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築路大軍鬥志高昂,隧道在一點一點地延伸。

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風火山一帶經常狂風大作。剛剛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溫大棚,一夜之間被大風撕扯得七零八落。

新建的發電機房,屋頂的鐵皮瓦竟不翼而飛。剛才還是晴空萬里,轉眼之間烏雲壓頂,大大小小的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來。風火山海拔4905米,這裡空氣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

隧道越掘越深,洞裡的空氣越來越稀薄。儘管對缺氧已有準備,施工中出現的情況還是讓他們始料不及。工人們身背的氧氣瓶提供的氧氣只是杯水車薪。

突擊隊員個個胸悶氣短,頭痛腿痠。兩個人使用的風槍,現在四個人才能抱起來。勞動效率迅速下降。

築路大軍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指揮部的燈火徹夜通明。能不能建一個大型製氧站?指揮部與北京科技大學組成聯合攻關組,向這一新的難題發起攻擊。

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製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氣沿著長長的管道,源源不斷地送進隧洞裡。風火山,這隻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我只是一個小學生,這是我們的一篇課文,如有不對,請包涵。

建設者在修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風火山一帶經常狂風大作。儘管對缺氧已有準備,施工中出現的情況還是讓他們始料不及。

工人們身背的氧氣瓶提供的氧氣只是杯水車薪。突擊隊員個個胸悶氣短,頭痛腿痠。兩個人使用的風槍,現在四個人才能抱起來。

勞動效率迅速下降。築路大軍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5樓:々問神

海拔最高

線路最長

高山缺氧

凍土地形複雜

惡劣天氣

6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缺氧 凍土問題 保護環境 不影響動物遷徙 海拔最高

線路最長

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7樓:王珂

技術難題和解決方法:

1、千里凍土。**自治區的安多縣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分界點,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連續多年凍土地帶。青藏鐵路穿過凍土區有 550 公里,真正的較深的凍土地段近 400 公里。

為了攻克凍土難題,中國科學家採取了以橋代路、片石通風路基、通風管路基(主動降溫)、碎石和片石護坡、熱棒、保溫板、綜合防排水體系等措施,解決的千年凍土所帶來的的難題。

2、高原反應,為了戰勝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保障鐵路建設者的生命健康。鐵道部、衛生部在中國工程建設史上第一次聯合下文,對醫療衛生保障專門作出詳細規定,並投入近2億元,在全線建立醫療衛生保障點。建立健全了**醫療保障機構。

鐵路沿線共設立醫療機構115個,配備醫務人員600多名,職工生病在半小時內即可得到有效**。對職工進行定期體檢,安排職工到低海拔地區輪休。青藏鐵路在關注建設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創造出了許多新紀錄。

青藏鐵路開工以來,累計接診病人45.3萬多人次,**腦水腫427例,肺水腫841例,無一例死亡,創造了高原醫學史上的奇蹟。

3、生態環保。青藏鐵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地處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敏感而脆弱。

對此,青藏鐵路從設計、施工建設到運營維護,始終秉持“環保先行”理念,如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鐵路全線建立了33個野生動物專用通道;為保護溼地,在高寒地帶建成世界上首個人造溼地。

為保護沿線景觀,實現地面和列車的“汙物零排放”;為改善沿線生態環境,打造出一條千里“綠色長廊”。這些獨具特色的環保設計和建設運營理念,也使青藏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環保鐵路”。

8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困難是開鑿風火山隧道遇到的三點困難:一是凍土層;二是惡劣天氣;三是極度缺氧。

在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建設者身上有一種頑強的精神。這種精神具體表現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以科學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奮戰在千里工地。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在“鐵道兵”面前,沒有闖不過的火焰山。他們不懼生命危險,克服了高寒、低壓、缺氧、風雪、雷電、沙暴這樣的惡劣氣候和自然條件所帶來的困難;他們以科學和創新精神,解決了凍土層和極度缺氧的世界級難題。

9樓:匿名使用者

曾祥花,鍾情團場教育事業

2023年8月,畢業於湖南零陵師範學院漢語專業的曾祥花,告別風景秀麗的湖南永州家鄉和疼愛他的親人,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西北邊陲塔額墾區的土地。

曾祥花告訴筆者,作為“三優生”(優秀班幹部、優秀實習生、優秀畢業生),在學校就入了黨的他,完全可以在當地找到一份理想的職業。“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富有激情的號召和奉獻青春的志向,使他把自己的事業定位在西部。2023年7月,經過層層篩選,在300多名畢業生中,曾祥花與另外13名同學有幸成為“西部志願者”中的一員。

他清楚地記得,8月14日,他來到一六六團中學。戈壁的夏日干熱難耐,不到一個星期,他就嘴脣脫皮、流鼻血,兩隻胳膊被晒得火辣辣地疼,原先白皙的**變得黝黑粗糙。到學校後住的是平房,距離他想像的生活相差很遠。

特別是逢年過節,非常想家,也動過回家的念頭。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和生活,從學生一雙雙渴求的眼神中,他似乎讀懂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自己的認可,加上校領導的關心,老教師的幫助,曾祥花覺得他已離不開朝夕相處的團場老師和學生們。

經過幾年的磨礪,曾祥花在學校不僅擔任了語文教研組組長,還兼任政工幹事。談到這幾年的收穫,曾祥花抑制不住滿臉的喜悅,2023年他講授的《傷仲永》一課被錄製成像,參加了兵團語文教學大賽;他2023年撰寫的**《反作文“批語”初探》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今年他撰寫的專業**《語文道德課堂初探》獲“語文報”杯教學**大賽全國二等獎……

曾祥花告訴筆者,作為青年志願者,他服務期限是3年,如今已在團場工作了4年。他心已定,不回去了,決心在兵團教育戰線工作一輩子。

周發金,10年奉獻林草不言悔

懷揣著對西部的渴望和夢想,2023年畢業於重慶萬州農業學校的周發金,已在一六六團林管站工作了近10個年頭。談到初來疆時的感受他說,當時正趕上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號召大中專畢業生志願服務西部。同他一起畢業的同學許多去了沿海發達地區,但周發金認為,西部需要人才,在西部廣闊天地裡更能施展才幹、有所作為,於是他毅然報名到兵團農九師服務。

初來時,住宿條件較差、飲食習慣不同,也曾使周發金動搖過。時任農九師副師長的連本立來看望慰問志願者時,與他談心,並鼓勵他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考驗、幹得出成績,在西部放飛理想。站領導也在工作上不時給予鼓勵。

最終,他被兵團幾代軍墾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堅定了周發金在團場幹一輩子的信心和決心。

一六六團有9萬畝退耕還林還草地,主要分佈在沿山的溝溝壑壑。周發金作為林管站的技術員,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開春時節,播種檸條,他跟車作業,為職工除錯播種機,和一線職工同吃同勞動;田管期間,鋤草、護青,周發金每塊地都要跑到。

他經常是白天工作一天,晚上值班護青,裹著厚厚的棉大衣,還是感到出奇的冷,臉和手凍得通紅,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了。為方便工作,周發金購買了一輛摩托車,每天在田間跑,平均日行程在120公里以上。田管季節,地裡、路上到處是水,周發金常常騎著摩托車連人帶車陷入泥坑,弄得一身水一身泥。

周發金說,雖然工作又苦又累,但他在這裡接受了艱苦的鍛鍊,磨練了意志,也獲得了工作經驗。如今,他對西部、對兵團、對團場有了深刻的認識。這些收穫是他在學校裡、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

8年的服務期已滿,10年的團場生活,使周發金深深愛上了這裡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還西部一個秀美山川,是他最大的心願。周發金告訴筆者,他在團場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妻子是土生土長的團場人。

房成鋼,忠誠統計工作矢志不移

2023年7月,畢業於重慶萬州農業學校的房成鋼,與眾多服務西部的青年志願者一樣,將自己的人生座標定位在西部,定位在農牧團場。轉眼間,他已在一六六團一連從事統計工作10個年頭了。

從事統計工作,學植保專業的房成鋼自認是個“門外漢”。當時,面對陌生的一摞摞統計報表,他竟不知該從何處下手。為了儘快適應新角色,房成鋼決心把基礎工作做好做紮實,從單調的統計資料中去尋找統計工作自身的規律。

他跑遍了一連的每一個地塊,建立土地檔案;他深入職工家庭,為每戶職工建立統計卡片,摸清了每戶職工在發展養殖、購置農機、使用自用地等方面的情況。

為練好統計工作的內功,房成鋼始終堅持上報資料必須真實、準確、無誤。對於模糊的指標解釋、指標間關係、程式錄入等業務知識,他積極向同行請教,使自身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在認真蒐集統計資料的同時,他將其分類裝訂成冊,並建立詳細的檔案目錄,逐漸從一個“門外漢”成為一個統計專業人員。

一年後,他就可以單獨完成各項統計調查和資料分析任務,不僅如實反映了連隊發展狀況,而且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在該團連續3年土地核查工作中,一連統計資料誤差最小。

在與數字打了8年交道的房成鋼眼裡,數字就是生命,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企業和職工的利益。“真實準確,不出假數”,房成鋼始終牢記和實踐著統計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信條,從來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從陌生到熟練,從膽怯到眷念,他默默地耕耘在平凡的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全心全意地奉獻,用自己的一筆一畫記錄著連隊的發展變化。

採訪結束時,房成鋼告訴筆者,早在2023年,他已在一連成了家,現在孩子都5歲了。

人生美麗,是因為人生有拼搏追求;青春閃光,是因為有付出奉獻。其實,在農九師、在兵團像曾祥花、周發金、房成鋼這樣志願服務西部又留在團場的志願者還有很多。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青春將會在西部大漠發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