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怎麼種,馬蹄怎麼種植

時間 2022-03-24 16:05:09

1樓:

荸薺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荸薺生育期較長,一般為210-240天。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均可育苗,從1月份至7月底均可定植,7月定植12月中下旬收穫,產量較高。8月份定植,生長期縮短,產量明顯降低。

一般來說,以早栽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到7月下旬期間發生分蘖和分株,入秋後結薺,荸薺用球莖繁殖,一般於當年12月挖起貯藏,以待來年春季育苗移栽。也可以在田間越冬儲存翌年3月挖起直接育苗。種子萌發率低,一般不用種子繁殖。

長江流域可於4月上旬開始育苗,因當時外界溫度較低,應在室內或塑料薄膜小拱柵內進行。選球莖較大、頂芽和側芽完整、無傷口腐爛、具有本品種特徵的種薺催芽。催芽時.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鋪一層薄薄的稻草,每天澆水保持濕潤。

氣溫在12℃以上時,7-10天即開始萌芽。當芽長到3-4cm,幼根開始發生時,即可進行栽植。

一般按15x30cm株行距排播於大田。栽植40天後,當單株分蘖數增加,根系發達,且有分株l-2個時,即可起苗定植大田。定植時,應割去梢頭,留下葉狀莖高30-40cm。

定植距離根據定植時期和土壤肥力而定。7月中旬定植,一般株距30-40cm,行距90-100cm,每穴5-8棵苗,每畝定植2500~3000穴。

以施有機肥為主,生長初期如追施過多化肥,會引起莖葉生長過旺,導致倒伏和病害發生。一般可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每次每畝施20~30kg,前2次追施尿素,後一次追施複合肥。磷肥可作為基肥施用,每畝施40-50kg。

鉀肥可促進荸薺的膨大,氮磷鉀肥的合理施用比例在青紫泥田土上為13.3-16:1:

3,在青粉泥土上為13.3:2:

3。氮肥施用不能過多,否則荸薺的糖和澱粉含量下降。

晚水荸薺生長期短,要加速植株發棵,田間不能塊水,否則會影響荸薺產量和品質。伏水荸薺栽植時,前期宜灌水深3~5cm,這樣有利於土溫提高,荸薺分株多.葉狀莖多。以後逐步加深水位到5~20cm,以控制分蘖,促進荸薺膨大。

荸薺病害主要為稈枯病。該病8月下旬在田間可見。10月上旬盛發流行。

防治方法:對發病田塊最好實行3年以上輪作,也可實行水旱輪作;選用無病種球。在播種前球莖可用25%多菌靈250倍或70%托布津1000倍浸種24小時;改進排灌方式,避免串灌、漫灌和將發病田中的水灌入無病田中;清除田間病殘體,銷毀莖稈,以減少來年病菌的初侵染源;發病田間可用多苗靈、托布津噴霧,每7天1次。

荸薺蟲害主要為荸薺白禾螟,以幼蟲危害荸薺的莖稈,將管內的橫隔膜穿透,引起管壁變褐腐爛,危害嚴重者導致枯死。防治方法:荸薺收穫後把莖稈集中銷毀,剷除田邊雜草,以減少越冬幼蟲數量。

藥劑防治應堅持狠治2、3代幼蟲,早治第4代幼蟲的原則,可用40%稻蟲淨,80%敵敵畏防治。荸薺生長後期,地上部枯死後,即表明球莖已成熱,即可採收。也可留存田間,直到來年春季,隨時採收。

早期採收的荸薺,肉質嫩,味不甜,表皮尚未全部轉紅色,皮薄不耐貯藏。12月下旬以後,球莖轉成虹褐色,含糖量高,味甜多汁,此時果收最為適宜。可在採收前一天排水,保持土壤爛軟。

一般每畝產量1500kg左右,高產田可達3000kg。挖起的荸薺,洗淨泥土,剝去頂芽,分級上市。哲不上市的荸薺可用窖藏法和堆藏法儲存。

功效:荸薺中含有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

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不耐煩的抗菌成分——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抽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腫有防治作用。

荸薺還有預防急性傳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季,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

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

2樓:易書科技

荸薺的栽培方法:在太湖地區是於農曆正月,選擇大而周正的球莖作種。種薺芽開始萌動時,用缸盛泥,將種薺埋入催芽。

農曆二三月間,將發芽的種薺排於秧田中。小暑前將荸薺苗按1.5尺的株行距定植於本田。

生長期中田間始終要保持一定的水層。中耕除草基本上與水稻同。古代栽培荸薺在選地方面各地的做法不0一。

太湖地區大多用水田栽培,不僅注意選用肥田,而且還要施用豆餅或大糞。江西省常採用荸薺與水稻輪作的方式。湖南省某些地方則認為不一定選擇肥田,「澗洫溝溪」亦可用來栽培荸薺。

馬蹄怎麼種植

3樓:末你要

種植方法:

一、首先選地

選擇在日照充足、表土疏鬆、底土比較堅實,耕層20厘公尺左右,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水體潔淨的水田種植。定植前要將田塊深耕15厘公尺左右,然後施入基肥,施肥的參照標準是每畝施入腐熟的豬廄肥30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碳銨15千克,最後整細耙爛,使田土成為泥糊狀。

二、定植

長江中下游地區荸薺定植的時間可以安排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定植前小心將秧苗挖出,洗去泥土就可以定植了。荸薺定植的株行距以30×50厘公尺左右為最好,每穴栽1株,每畝栽植2500-3000株。栽植荸薺應該深淺適宜,以入土深5-7厘公尺為適宜。

三、肥水

1、薺苗定植後,要求較高土溫以利返青分蘖,宜灌淺水穩苗。隨著分蘖分株增多,蒸騰量加大,應逐漸加深水層,促進地上莖群體形成。封行後灌深不,控制分蘖分株形成,提早結薺,球莖增多、增大,但應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長。

荸薺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如不徒長不應擱田斷水,特別是球莖膨大期,更不宜缺水。

2、荸薺株叢多而大,結球薺期所需各種養分及同化物質也多,因此基肥要足。在分蘖分株時段要求充足氮肥,更不可缺肥,以保證荸薺夠苗株足。進入結球期後,則不宜再施氮,否則徒長,引起倒伏,影響結球,並加重病害的發生。

3、鉀素對改善球莖的品質,促進氨基酸、蛋白質析合成和糖分、澱粉的運轉積累有重要的作用,除作基肥外,還要在荸薺生長期追肥鉀素,此外,充足的鉀肥還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對荸薺也有類似的效應。所以種植荸薺一定要氮磷鉀肥三要素配合,尤其在始花結薺期前後不可缺少磷鉀肥。

此時如能噴施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等,都可收到球莖粗大、提高產量的效果。

四、管理

1、幼苗期:從活棵後到抽生分蘖、分株前這一段時期稱為幼苗期。荸薺是水生作物,幼苗期應該保持淺水層3-5厘公尺。

荸薺栽植後10-15天開始發棵,當薺秧老葉枯死的時候,結合拔草將莖稈發黃、種薺腐爛的種秧和雜草枯葉踏入田間,這樣有利於種薺生長新根。這個時候可以追施一次尿素,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以促進荸薺提早分蘖分株。

2、營養期:在分櫱期荸薺行間實行耘田除草2-3次,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追肥,每畝追施尿素5-10千克以促進結薺。從秋分到寒露在球莖旺盛生長時期應該加深水層,使水層保持在6-9厘公尺的範圍內為好。

這一時期常會發生荸薺稈枯病和荸薺白禾螟,針對荸薺稈枯病可以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0千克噴霧防治,白禾螟的防治方法是用98%殺螟丹100克對水50千克進行噴霧防治。

3、成熟期:在球莖成熟期也就是在收穫前20天左右應當停止灌水,使葉片轉黃,逐漸乾枯,準備採收。這一時期沒有其他管理,只要防止牲畜危害就可以。

拓展資料:

1、馬蹄不僅可以促進人體代謝,還具有一定的抑菌功效。荸薺中的磷含量是所有莖類蔬菜中含量最高的,磷元素可以促進人體發育,同時可以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

2、科學家在對荸薺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一種抗菌成分荸薺英。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再加上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獨特的口感,的確是不可多得的食物。[4]

3、食用禁忌:

(1)宜食:兒童和發熱病人最宜食用。全身水腫,小便不利或小便短少時也宜食用。癌症患者(主要是肺癌和食道癌之人)宜食用。

(2)宿醒未解或濕熱黃疸者食用可減輕症狀。發熱口溽、慢性氣管炎、咳嗽多痰、咽乾喉痛、消化不良之人食用可潤喉清嗓。

(3)由於荸薺性寒、女子月經期間、脾胃虛寒以及血虛、血淤者應該慎用。小兒遺尿以及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

4樓:靖安王

種薺於15℃萌芽 ,25℃ 開始分蘖 ,30℃植株旺盛生長,氣溫降至20℃以下時球莖形成。一般在早春選頂芽和側芽健全的種薺在室外苗床育苗,經常保持濕潤。約15~20天即可成苗,供大田栽植。

株行距一般 30 厘公尺×60 厘公尺,畝栽約3000穴。分蘖和分株期間保持一定水層並追施氮肥。球莖形成前追施磷肥和鉀肥,對提高產量和改進品質有顯著效果。

主要病蟲害有枯萎病、螟蟲等。

馬蹄怎麼種?

5樓:海口號

馬蹄適宜無霜期生長,全生長期刊10~240天。馬蹄的栽植時期較機動,在長江流域自4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以播種育苗,但以早栽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間發生分蘖和分株,入秋以後結薺。一般小滿至芒種栽植的稱「早水馬蹄」,立冬前後採收;小暑到大暑栽植的稱「伏水馬蹄」,冬至前後採收;立秋前後栽植的稱「晚水馬蹄」,採收期可延至翌年清明。

華南地區無霜期長,可以適當遲栽,但最遲應在處暑栽植。

馬蹄不宜連作,連作則球莖不易膨大,病害較多,產量低。一般需實行2~3年的輪作。

荸薺應怎樣種植?

6樓:青梔丶梔暖

荸薺主要分為六個部分種植:選地-育苗-分株-施肥-採收。

具體步驟如下:

選地:荸薺喜溫濕怕凍,適宜生長在耕層鬆軟,底土堅實的壤土中。在栽培上,要求有20一25厘公尺的耕作層,這樣既利於球莖的生長發育,又不致球莖深鑽,個體發育大小均勻整齊一致,也有利於掘收。

耕層過粘,  不利於球莖的膨大,腐殖質過多,球莖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它適宜在錢水中生長,在營養需求上,  要求氮肥較少,磷肥較多。

育苗:育苗時間因移栽時期而定。早水荸薺因前期氣溫低,在移栽前40-45天(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育苗;晚 水荸薺因育苗時氣溫較高,在栽植前20-25天育苗。

育苗方法包括催芽、秧田準備、排種和秧田管理。選薺芽粗長、球莖扁圓端正飽滿、大小適中、表皮光滑、深褐色、無病無傷、符合品種特徵的種薺催芽。 早水荸薺於清前後催芽,選在避風向陽的室內,周圍圍成一圈,內鋪溼稻草10厘公尺左右厚,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面覆蓋稻草或水草,每日早晚淋水,10-15天,後當芽長1-2厘公尺時,除去上層蓋草,繼續淋水保持濕潤,20天後當葉狀莖長高10-12厘公尺,並有3-4個側芽萌發時,即可移入育秧田。

分株:栽前先拔好薺秧,洗去厚泥,去掉葉狀莖簇生而纖細的秧苗。因這種秧苗栽植後,不易發生分株,俗稱「雄荸薺」。

如秧苗發生許多分蘖和分株,應將母株分成3-4股。如秧苗葉狀莖過長,應割去削頭,留40-50厘公尺,以防栽後折斷。栽植密度,因栽植時期、土壤肥力和秧苗素質而異。

行穴距可為50-60厘公尺見方,每穴一株或具有3-5根葉狀莖的分株一叢,每公頃3.7-4.5萬株; 遲栽田應加大密度,行距40-50厘公尺,穴距25-35厘公尺,每公頃3.

7-9萬株。栽植時應深淺適宜,過淺發棵少,結薺也小;過深發棵慢,結薺深,不易挖取。帶種薺的秧苗,應以球莖入土8-10厘公尺,根系著泥為度。

如用分株,應先將根部理齊,栽入泥中12-15厘公尺為宜。

施肥:大田基肥在耕地時每公頃施農家肥3-4.5萬千克,過磷酸鈣4500-7500千克。

栽後適宜的追肥時期是在分蘖、分株初期進行,以促進植株早發棵。追肥量多少因移栽期和土壤肥力而異。早水荸薺生長期長,以基肥和追施有機肥為主,可在移栽後15-20天、開花前期各追施1次人糞尿或尿素,追肥量不宜過多,以免植株徒長,容易引起病蟲害和倒伏。

伏水荸薺施肥量適中。晚水荸薺生長期短,為爭取短期內發棵封行,應根據土壤肥力適當加大施肥量,並以追施速效肥為主。

採收: 荸薺採收期可從霜隆開始到第2年春分為止。早期採收的球莖,肉嫩味淡皮薄,不耐貯藏。

冬至到小寒,球莖皮色轉為紅褐色,味最甜,為含糖量最高期,此時採收最適宜。以後球莖含糖量逐漸誠少,  表皮增厚,皮色加深,變為黑褐色,表皮之下又產生一層黃衣,品質變差,所以商品用球莖宜在越冬前採收。採收方法:

一般在採收前一天放掉田水,因球莖主要集中在9-20厘公尺的土層中,先扒掉上層8-9厘公尺泥土,然後將下層土扒出,用手仔細捏出球莖(群眾稱「摸荸薺」)。如搶種茬口(如油菜茬或小麥茬),應在採收前10-15天排水晾乾,用叉挖取。

荸薺應怎樣種植,馬蹄怎麼種植

種薺於15 萌芽 25 開始分櫱 30 植株旺盛生長,氣溫降至20 以下時球莖形成。一般在早春選頂芽和側芽健全的種薺在室外苗床育苗,經常保持溼潤。約15 20天即可成苗,供大田栽植。株行距一般 30 釐米 60 釐米,畝栽約3000穴。分櫱和分株期間保持一定水層並追施氮肥。球莖形成前追施磷肥和鉀肥,...

怎麼煮荸薺好吃,馬蹄荸薺怎麼煮好吃

荸薺很多人聽說過,卻沒有真正食用過,只知道它能煮著吃,卻不知道它煮多長時間才能煮熟,更不知道荸薺如何煮才好吃,今天為大家說說這方面的知識,告訴大家荸薺怎麼煮。荸薺煮多長時間 荸薺如何煮好吃。1 去皮煮荸薺。平時煮荸薺時需要的時間各不相同,如果是把荸薺的外皮全部去掉,然後再放到水中煮製,它需要的時間比...

馬蹄的存放方法,荸薺怎麼存放?

馬蹄,學名荸薺 荸薺採收後,去掉球莖表皮上的泥土和雜物,剔除病 傷球莖,攤放於磚地上12 15天,經適當晾乾後,將荸薺置於室內大陶缸中 不可用醃過菜的陶缸,陶缸應置於乾燥 通風處 每缸貯量約80 100千克,將貯滿荸薺的陶缸口部加蓋。須注意的是 貯藏於陶缸中的荸薺在貯藏前期呼吸作用旺盛,須把缸蓋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