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陸九淵傳民有訴者,無早暮皆得造於庭的原文

時間 2021-08-11 18:18:38

1樓:匿名使用者

光宗即位,差知荊門軍。民有訴者,無早暮,皆得造於庭,復令其自持狀以追,為立期,皆如約而至,即為酌情決之,而多所勸釋。其有涉人倫者,使自毀其狀,以厚風俗。

唯不可訓者,始置之法。其境內官吏之貪廉,民俗之習尚善惡,皆素知之。有訴人殺其子者,九淵曰:

「不至是。」及追究,其子果無恙。有訴竊取而不知其人,九淵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訊之伏辜,盡得所竊物還訴者,且宥其罪使自新。

因語吏以某所某人為暴,翌日有訴遇奪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驚,郡人以為神。申嚴保伍之法,盜賊或發,擒之不逸一人,群盜屏息。

附全文如下:

陸九淵,字子靜。生三四歲,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

及總角,舉止異凡兒,見者敬之。謂人曰:「聞人誦伊川語,自覺若傷我者。

」又曰:「伊川之言,奚為與孔子、孟子之言不類?近見其間多有不是處。

」初讀《論語》,即疑有子之言支離。他日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又嘗曰:「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出,亦莫不然。

千百世之上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於千百世之下有聖人出,此心此理,亦無不同也。」

後登乾道八年進士第。至行在,士爭從之遊。言論感髮,聞而興起者甚眾。

教人不用學規,有小過,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懷於中而不能自曉者,為之條析其故,悉如其心。亦有相去千里,聞其大概而得其為人。

嘗曰:「念慮之不正者,頃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慮之正者,頃刻而失之,即為不正。

有可以形跡觀者,有不可。以形跡觀人,則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跡繩人,則不足以救之。

」初調隆興靖安縣主簿。丁母憂,服闋,改建寧崇安縣。以少師史浩薦,召審察,不赴。

侍從復薦,除國子正,教諸生無異在家時。除敕令所刪定官。

九淵少聞靖康間事,慨然有感於復仇之義。至是,訪知勇士,與議恢復大略。因輪對,遂陳五論:

一論仇恥未復,願博求天下之俊傑,相與舉論道經邦之職;二論願致尊德樂道之誠;三論知人之難;四論事當馴致而不可驟;五論人主不當親細事。帝稱善。未幾,除將作監丞,為給事中王信所駁,詔主管台州崇道觀。

還鄉,學者輻湊,每開講席,戶外屨滿,耆老扶杖觀聽。自號象山翁,學者稱象山先生。嘗謂學者曰:

「汝耳自聰,目自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弟,本無欠闕,不必它求,在乎自立而已。」又曰:「此道與溺於利欲之人言猶易,與溺於意見之人言卻難。

」或勸九淵著書,曰:「《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又曰:

「學苟知道,《六經》皆我註腳。」

光宗即位,差知荊門軍。民有訴者,無早暮,皆得造於庭,復令其自持狀以追,為立期,皆如約而至,即為酌情決之,而多所勸釋。其有涉人倫者,使自毀其狀,以厚風俗。

唯不可訓者,始置之法。其境內官吏之貪廉,民俗之習尚善惡,皆素知之。有訴人殺其子者,九淵曰:

「不至是。」及追究,其子果無恙。有訴竊取而不知其人,九淵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訊之伏辜,盡得所竊物還訴者,且宥其罪使自新。

因語吏以某所某人為暴,翌日有訴遇奪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驚,郡人以為神。申嚴保伍之法,盜賊或發,擒之不逸一人,群盜屏息。

荊門為次邊而無城。九淵以為:「郡居江、漢之間,為四集之地,南捍江陵,北援襄陽,東護隨、郢之肋,西當光化、夷陵之沖,荊門固則四鄰有所恃,否則有背肋腹心之虞,由唐之湖陽以趨山,則其涉漢之處已在荊門之肋;由鄧之鄧城以涉漢,則其趨山之處已在荊門之腹。

自此之外,間道之可馳,漢津之可涉,坡陀不能以限馬,灘瀨不能以濡軌者,所在尚多。自我出奇制勝,徼敵兵之腹肋者,亦正在此。雖四山環合,易於備御,而城池闕然,將誰與守?

」乃請於朝而城之,自是民無邊憂。罷關市吏譏察而減民稅,商賈畢集,稅入日增。舊用銅錢,以其近邊,以鐵錢易之,而銅有禁,復令貼納。

九淵曰:「既禁之矣,又使之輸邪?」盡蠲之。

故事,平時教軍伍射,郡民得與,中者均賞,薦其屬不限流品。嘗曰:「古者無流品之分,而賢不肖之辨嚴;後世有流品之分,而賢不肖之辨略。

」每旱,禱即雨,郡人異之。逾年,政行令修,民俗為變,諸司交薦。丞相週必大嘗稱荊門之政,以為躬行之效。

一日,語所親曰:「先教授兄有志天下,竟不得施以沒。」又謂家人曰:

「吾將死矣。」又告僚屬曰:「某將告終。

」會禱雪,明日,雪。乃沐浴更衣端坐,後二日日中而卒。會葬者以千數,諡文安。

初,九淵嘗與朱熹會鵝湖,論辨所學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淵訪之,熹與至白鹿洞,九淵為講君子小人喻義利一章,聽者至有泣下。熹以為切中學者隱微深痼之病。

至於無極而太極之辨,則貽書往來,論難不置焉。門人楊簡、袁燮、舒璘、沈煥能傳其學雲。

2樓:海瀾小妹

老百姓有告狀的,不論早晚,都會開膛審理。陸九淵又命令那些被告自己拿著狀子追溯,並替他們設立期限,都按約返回,陸九淵立即替他們酌情處理,大多數被勸解調停。如果有涉及尊卑長幼關係的案件,讓他們自己毀掉狀子,用來弘揚風俗。

只有那些不可教導的犯法者,陸九淵才按照法律來處理他們。他管轄的範圍內**的**廉潔,民風的善良醜惡,都一向清楚。有控告某人殺了他的兒子,九淵說:

「不至於這樣。」等到追究,他的兒子果安然無恙。有訴訟說有人被偷但不知道是誰,九淵發出兩個人的姓名,派人把他們抓來,很快就認罪了,把所偷來的東西全部歸還了訴訟的人,並且寬容了他們的罪過讓他們改過自新。

3樓:匿名使用者

陸九淵,字子靜。生三四歲,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

及總角,舉止異凡兒,見者敬之。謂人曰:「聞人誦伊川語,自覺若傷我者。

」又曰:「伊川之言,奚為與孔子、孟子之言不類?

4樓:

民有訴者,無早暮,皆得造於庭,復令其自持狀以追,為立期,皆如約而至,即為酌情決之,而多所勸釋。其有涉人倫者,使自毀其狀,以厚風俗。唯不可訓者,始置之法。

其境內官吏之貪廉,民俗之習尚善惡,皆素知之。有訴人殺其子者,九淵曰:「不至是。

」及追究,其子果無恙。有訴竊取而不知其人,九淵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訊之伏辜,盡得所竊物還訴者,且宥其罪使自新。

翻譯這個文言文

5樓:錯玉蓉化妝

本文是《江乙對荊宣王》

【原文】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於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無人回答。

江乙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找到了乙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

「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乙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奔。

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

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象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陸九淵的“發明本心”什麼意思

南依然 陸九淵是北宋理學中心學的開創者,他提出的核心是 心即理也 意思是 本心即天理。他的名言是 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 陸九淵的思想言論具有很大的衝擊力,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並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思想體系。希望我的回答對樓主有幫助 遺落水晶鞋 通過提高自身心靈的修養以認識世界,我認為很像致良知...

誰知道南宋人生陸九淵的詩詞有什麼

小魔仙碎碎念 陸九淵 1139年 1193年 字子靜,號象山,漢族,書齋名 存 世人稱存齋先生,江西撫州市金溪縣陸坊青田村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思想家和教育家,1 宋明兩代 心學 的開山之祖。陸九思之弟。主要詩詞作品如下 蟬風露枯腸裡,宮商兩翼頭。壯號森木晚,清嘯茂林秋。書劉定夫詩軸 人生不更涉,何由...

誰會這道題 我國古代哲學家陸九淵我國古代哲學家陸

陸九淵 1139年3月26日 1193年1月18日 字子靜,撫州金溪 今江西省金溪縣 人,漢族江右民系。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書齋名 存 世稱存齋先生。又因講學於象山書院 位於江西省貴溪縣 被稱為 象山先生 學者常稱其為 陸象山 我國古代哲學家陸九淵認為 心即理,天下萬物之理不外乎吾心,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