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車輛為什麼省油,「日本車」為什麼省油?

時間 2022-05-19 10:50:06

1樓:來自柏子塔舉目眺望的鴛鴦

自身環境的因素造就了不同的造車理念,日系車的造車理念對油耗是十分看重的,在追求降低燃油經濟性方面各個汽車廠商之間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積累的經驗也比較多,這就不得不說這幾家日系車出色的發動機技術。

馬自達 —— 創馳藍天技術

馬自達對技術的追求可謂是業界內扛把子,馬自達另闢蹊徑研究出來的創馳藍天技術不光光是針對發動機的,而是對變速箱、底盤和車身結構的優化技術。創馳藍天的發動機是業內效率最高的民用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之一,同時還兼顧了油耗、動力、低扭矩需求,恐怕只有本田的地球夢發動機可與其一戰,同級別的歐美系車的渦輪就是分分鐘搞定。

本田 —— 地球夢發動機

本田最原始的發動機技術是vtec,後來演變成i-vtec,由機械控制轉變為電子控制,在後來研發並量產了動力非常強勁的地球夢發動機,平民超跑 —— 飛度正是搭載的本田的地球夢發動機,市場口碑那是肉眼可見的,汽車圈更是有本田汽車是「買發動機送車」的說法。

豐田 —— d-4-st發動機

「開不壞的豐田」一直是汽車市場上公認的存在,豐田除了可靠性之外,更加是將燃油經濟性做到極致,豐田的d-4st發動機的熱效率能夠達到40%左右,要知道的是,這個資料即使在柴油汽車上也不一定能夠做到,可見豐田在發動機技術上也是造詣頗厚。

2樓:烏市萬通汽車培訓學校

我自己開的日產車,為什麼省油 最主要是 車輕

「日本車」為什麼省油?

3樓:dsdds樂園

日本車省油有以下三個原因:

車身重量輕,汽車自身重量越重,那麼發動時所需要的動力也就更大,耗油量更多。而日產車的車身鋼板都比較薄,所以車的重量輕,自然也就省油。

日產車的發動機為了省油,因此馬力都比較小,在市區跑跑是沒問題的,但上高速公路的話就沒有優勢了。

日產車為了省油,一般都使用高科技的節能系統,例如自動啟停等等,最大限度地節能。

但日產車為了節能省油,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導致了日產車在很多方面效能都不如其他汽車,特別是安全性。由於日產車為了省油,所以車身鋼板做得很薄,一旦發生撞擊,車身鋼板根本沒有任何的防護能力,整輛車會被撞廢,就像揉成一團的紙一樣。

另外,由於日產車的車身重量輕,在高速行駛時容易受到風阻,汽車會左右搖晃。

4樓:浴火未重生

據說是凱美瑞的員工自爆,但是無從考證,大家根據自己掌握的來判斷吧!~~~

【原帖】提到日本車,大家都說日本車省油,碰撞實驗又安全,做工也不差;現在是商業社會,沒有人不愛惜自己錢袋子。因此,儘管國人對日本人大搖其頭,可日本車仍風行中華,都快爛街了。)可大家有沒有仔細想一下:

日本車為什麼省油?

是日本車的發動機的效率高出其他國家產品一大塊嗎?顯然不是,世界著名車用發動機雖各有所長,但效能相差無幾,就是中國的國產發動機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是日本車採用了某種其他車都沒有的新技術,致使其節油顯著,一年可省出「跑一趟萬里長征」的油?顯然也不是!眾所周知,造車作為一項已經非常成熟的技術,本質的改變幾不可能,剩下的只有細節。

其實,日本車省油只有乙個原因,那就是車輕!

以中級車為例,1.8的日本車一般車重在1100kg左右,而德系和國內品牌車一般在1300kg左右,車重差別200kg,相當於3個成年男子的重量,比率接近20%。/車輕自然省油,當年德國人為了在省油上與日本車競爭,也在車輕上作過文章,採用了大量鋁合金配件,但因車價的大幅度提高而作罷,可日本車卻毫不猶豫的減薄了鋼板厚度。

車外殼和結構的鋼板厚度減薄了,車的總體重量降下來了,於是車就省油了,多簡單!還有碰撞實驗的資料為證,安全也沒問題。兩全其美,面面俱到,日本車自然熱銷。

沒有物質的支撐,全是無公尺之炊,1.0的鋼板減為0.8厚度,強度降低決不止質量相差上的20%。

還是讓我們看看碰撞實驗吧:一輛車以一定的速度撞擊在一堵重達數百噸的牆上,車頭部分結構潰縮吸能,從而保護車內人員。合格的便貼上安全標籤。

我們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這項實驗的侷限性,做乙個很小的實驗就能明了日本人鑽了乙個什麼樣的漏洞。

拿乙個鴿蛋和乙個雞蛋,從相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在石板上,高度相同速度也相同,落下後鴿蛋雞蛋全破,內部蛋黃破碎程度相同,因此碰撞實驗資料表明兩蛋安全性相同。鴿蛋也拿到了上路許可證(小孩子都知道,雞蛋比鴿蛋結實的多)。於是在乙個雞蛋、頜蛋混合運動的公路上,發生了兩蛋相撞,結果……

在這裡,日本車就是那個鴿蛋,當然差別沒有這麼大,但道理完全相同。

假設日本車重為m,速度為v,車前潰縮吸能行程為s,達到潰縮的平均力為f1,那麼:在碰撞實驗時:車子總

動能w1=m*v*v

碰撞後潰縮吸能,車停止,車子總動能=f1*s8 e6 ^ w5 h* y

即:f1=m*v*v/sy

其他車重20%為:1.2m,其他條件相同,則:車子總動能w2=1.2m*v*v,f2=1.2m*v*v/s

可以得知:w2=1.2*w1f1:f2=1:1.2

從上述測算可以看出兩點:一是碰撞實驗的結果是在不同碰撞動能的水平上得出的結論,二是在日本車與其他同等級車相撞時,碰撞力已達車體潰縮的程度,開始潰縮時,對方仍有20%的餘力,實際上日本車起到對方緩衝軟墊子的作用,如此高風格,讓人敬佩,但車是別人坐的,日本人只管賺錢,就用心險惡,其心可誅了!

汽車出行,安全第一,在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交通事故,沒有什麼比我們的生命更寶貴的,開車中,類似於碰撞實驗中的情況畢竟太少,我想來想去,只有我們的車撞上橋墩時,才能與幾百噸的撞擊牆相比,可我們周圍,最多的交通事故其實是車與車、車與路邊設施的碰撞,這些車和設施,相對於本車來說,都是帶有柔性的物體,與帶有柔性的物體相撞,自身車的剛度就非常重要了。因為自身的剛度能使碰撞的能量更多的被對方的潰退所分擔,從而保護自身的安全。

兩車相撞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非彈性碰撞的結果,車身輕、車身剛度低的日本車明顯要分擔大部分能量,多出的那部分,可能就是車主寶貴的生命。其實很好理解,通俗的說就是一輛輕且軟的車與一輛重且剛度大的車相撞,後果會如何呢?試著駕車去撞沙堆和水泥牆吧,如果你開的是日本車,與別的同級車相撞,你撞上的就是一堵水泥牆,而對方撞上的卻是一堆沙。

這就是日本車隱藏在省油賣點畫皮下的東西。

碰撞實驗是檢驗汽車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它的侷限性也顯而易見:一是它未能從交通事故發生概率上來模擬車與柔性物體的撞擊;二是在碰撞實驗時只考慮了該車車體結構潰縮吸能的被動安全方式,而沒有考慮到碰撞對方潰退緩衝所分擔的能量,從而給了一些不良商人偷工減料的漏洞。

建議修改碰撞實驗方法,按經濟型車、中級車、高檔車分級,分別以1噸、1.5噸、2噸重量設定碰撞模擬車,並給模擬車標準的車體剛度,讓實驗車與同等級碰撞模擬車相對行進碰撞,來檢定車的安全程度。"

如果非要賣中級車的**、以中級車的排量、速度自居,卻只敢以經濟型標準衡量,那就老老實實的告訴大家,我只有經濟型車的安全。讓大家有個心理準備。不要明明知道外強中乾,仍去大吹特吹安全,然後還給配備乙個能開到把鐵人摔成碎片的速度。

說到這,不僅再一次不齒日本車的不地道。

如果你想省油,我勸你還是去開qq吧,省油之外,起碼車主知道:我很小,不要欺負我,我撞不過別人,開不快,也不敢開快;增加主觀上安全。

+ 如果你真想省錢,也別買日本車,乾脆把保險省了,省的多,也直接;萬一撞車了安全性在,總比為省兩油錢,把小命丟了好。

如果你想安全,更別買日本車,給別人當軟墊子,滋味不好受。

我已不想再去辯論鋼板厚薄對車的影響了,如果你注重外觀,去看看今年北京冰雹中日本車的表現吧,如果你注重生命,不妨去交通隊或網上查一查日本車在車禍中的表現吧,對了,看看日本車與其他車系之間的碰撞,否則又有人攪混水啦,看看車裡的人,看看車的鐵皮,看看車內隱藏部分的東西。

5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車一般 鋼板都比較薄 所以車輕 比較省油~

而且發動機啊 變速箱啊 等之類的調校也都是偏向於經濟

6樓:化凡碩怡和

省油是因為發動機的熱效率和做工效率比較高

現在省油主要看車型,不是所有日系品牌都省油只能說相對而言,某些日系品牌的動力輸出效率比較高單位做功效率高,燃油的消耗量就會比較少

例如有些人吃乙個饅頭能走3公里,有些人吃乙個饅頭能走5公里現在的外資汽車品牌,採用不同形式,和不同迴圈方式,來提高自己發動機的輸出效率

例如豐田的雙迴圈,本田地球夢,大眾即將上市的1.5公升系列,通用旗下的1.5公升自然吸氣系列,效率都非常高,油耗也比較低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日本,及其缺少資源,注重節能。

8樓:匿名使用者

車輕,胎窄,動力弱!

日產車真的是因為輕才省油的嗎

9樓:瀋陽萬通汽車學校

日產車之所以省油,更大的原因在於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日產的發展是家族式的發展。如果你開啟發動機倉,你幾乎看不到乙個雜牌的零件。

它的家族式的發展注定了日產家族有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技術。這些個核心技術之間的匹配非常重要,變速箱總會保證發動機處於乙個合適的運轉區間,保證動力和油耗的平衡。東風日產的核心優勢並不僅在於省油,發動機好,而是整體用車成本比較低。

同樣20萬的車,開東風日產車要比開一輛德國車更省錢,包括:油耗,保養,故障率等各個方面。

10樓:匿名使用者

日系車省油最根本的原因是動力系統設計匹配的非常合理,現在的整車重量都是公開的資訊,可以到網上比較一下同級車日系和德系美系車,很多日系車的重量都高於德系,美系車。

11樓:無知者就是無懼

不完全是。

從我的駕駛經驗來看,日系車自重輕是乙個方面;而且在減重方面近乎做得令人髮指。例如本田鋒範,這款車駕駛艙內能看到和摸到的地方都做得比較不錯,但是翻開發動機蓋和尾箱,你會很鬱悶的發現本田節儉到什麼程度:發動機艙隔音隔熱棉只給了50%的覆蓋面積,有一側是完全沒有吸音棉的(聽說2017款的直接取消了隔熱棉……連最猛的思域,大幾十萬的車都木有隔熱棉!

);尾箱裡直接見金屬,地氈都沒有鋪滿!發動機艙裡空蕩蕩的,水箱到發動機之間的間隙能有30厘公尺!發動機下護板也是只有一半,另外一邊直接是個大窟窿,材質還是塑料……大家都在噴的後防撞梁沒有的我就不吐槽了……

日系車的變速箱設定也是很有特色的。日系普通乘用車(非效能車)的特色就是公升檔非常之積極主動,開車的時候油門稍稍一鬆檔位就蹭蹭的上去了,但是你想讓它降檔超車?把油門踏板踩下去一半它都不肯退檔,非要踩下三分之二才不情不願的退乙個檔;但是腳一松它蹭蹭蹭又進檔了!

這點讓人極度無語。山道彎道超車不掛進限制檔基本沒法超車。

另一方面,日系車還有個特點就是前期提速猛,但後段加速能力相對疲軟。根據島國工程師的研發測算,大部分油耗是用在起步時的低速階段的,所以乾脆就把變速箱的傳動比給設定成1-3檔傳動比很大,所以隨便給點油,車輛速度就上去了,首先可以縮短前期加速時間,其次速度提起來之後,可以更好的利用車輛慣性滑行省油,第三就是糊弄一下小白新手:你看我這車提速多猛!

秒殺其他同排量同級別的車完全不是個事!讓你直接贏在起跑線上……實際上到了中後段就只能看人家的尾燈了。當然,sti、evo和350、370z以及戰神之類的職業和半職業選手不在此列。

同樣速度下,檔位越高,發動機轉速越低,曲軸每旋轉兩圈噴油一次,按這個計算,發動機轉速當然是越低越省油,所以就不難理解日本這種資源匱乏的島國小家子氣的設計理念了:每一滴油都要精打細算,榨乾每一滴油的潛力,這跟老美那種動不動就上v8v10發動機,排量3.0起步,8.

0都封不了頂的土豪行徑沒法比,人家老美燒著全世界最便宜、最清潔的燃油,誰敢漲價就揍誰,油耗是個什麼鬼?你什麼時候見過美國車跟你講百公里油耗?老美只會牛逼哄哄的告訴你:

計較油耗的你,不是我們產品的潛在客戶云云……所以老美這種暴發戶跟島國這種小氣鬼壓根不在一條起跑線上,設計理念和研發路線自然也就大相徑庭了。

為什麼都說日本車差,那為什麼跑的大都日本車

那是別人排擠日本人,但是日本貨是確實 本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廠家,汽車產量和規模也名列世界十大汽車廠家之列。1948年創立,創始人是傳奇式人物本田宗一郎。公司總部在東京,僱員總數達18萬人左右。現在,本田公司已是一個跨國汽車 摩托車生產銷售集團。它的產品除汽車摩托車外,還有發電機 農機等動...

為什麼日本車主要是自然吸氣,而歐美車是渦輪增壓

你好!因為日本車子輕發動機質量要好一點,動力也強一點,在加渦輪車子就更沒有安全感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鐘解決。自然吸氣技術成熟,運用起來得心應手。維修便宜。也不費油。渦輪增壓雖然動力強,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所以這就是不盲目跟從...

你們怎麼看待最近砸日本車事件,前幾年為什麼會出現砸日本車事件和抵制日貨?

1860年左右,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於美國和德國,電燈,汽車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出了飛機。1958年,日本人安藤百福發明出了速食麵。1969年,網際網路開始起源於美國。最近中美關係緊張,我認為憤青及鍵盤俠應該讓以上我列舉的以及未列舉到的全部起源於美日等西方國家發明在我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