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特產是什麼,中國的三大特產是什麼

時間 2021-10-14 22:12:12

1樓:青春囈語

白族人以從事農業為主,大理雪梨、賓川桔柑都是馳名中外的特產;另外,白族服飾、民間手工藝品也是比較有名的。

中國的三大特產是什麼

2樓:你瞅啥

中國的三大特產是絲綢、瓷器、茶葉。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製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製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

絲綢是中國的特產,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並大規模生產絲綢製品,更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從西漢起,中國的絲綢不斷大批地運往國外,成為世界聞名的產品。那時從中國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歐洲人稱為“絲綢之路”,中國也被稱之為“絲國”。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3樓:清溪看世界

中國的三大特產是:絲綢、瓷器、茶葉。

絲綢:絲綢是用蠶絲或合成纖維、人造纖維、短絲等織成的紡織品,幾千年前,絲綢從長安沿著絲綢之路傳向歐洲,從那時起,絲綢幾乎就成為了東方文明的傳播者和象徵。絲綢根據織物組織、經緯線組合、加工工藝和綢面表現形狀的綢品種劃分14大類。

瓷器:瓷器是指用瓷土燒製而成的器物。瓷器是從陶器發展而來,原始的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

青花瓷、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瓷。瓷器作為一種重要文物,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之一。

茶葉:茶葉是新鮮的茶葉經過多重工序製作而成。茶葉喝入口中可以生津止渴、提神醒腦。

茶葉有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等多種品種。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擴充套件資料

絲綢、瓷器、茶葉的傳播:絲綢之路的開闢

西漢時期,漢武帝下令招募使者前往大月氏去談判聯盟的事。張騫最後以郎官的身份應募,奉命出使大月氏。當他們進入河西走廊時,就被匈奴人抓住了。

公元前126年,張騫和隨行返回長安,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命衛青為大將軍,派他領兵攻打匈奴,張騫隨衛青同行。漢軍大敗匈奴,張騫向漢武帝建議拉攏周邊的各國,漢武帝於是任命張騫為中郎將,率領三百多名隨從,帶著數以萬計的牛羊和金幣絲帛等財物第二次出使西域。

一年多以後,張騫及他派出的副使連同各國的使臣都陸陸續續回到了長安。從此以後,西域各國都開始同漢朝建立起了聯絡,他成功的開闢了一條連線西漢和西域各國的通道,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4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我們說的中國三大特產一般指中國古代三大特產:瓷器、絲綢、茶葉。

瓷器: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謝肇制在《五雜俎》記載:

“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者,蓋磁州窯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銀稱米提,墨稱腴糜之類也。”當時出現的以“磁器”代窯器是由磁州窯產量最多所致。這是迄今發現最早使用瓷器稱謂的史料。

絲綢:絲綢是中國的特產。漢族勞動人民是發明並大規模生產絲綢製品更是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

從漢代起,中國的絲綢不斷大批地運往國外,成為世界聞名的產品。那時從中國到西方去的大路,曾被歐洲人稱為“絲綢之路”,中國也被稱之為“絲國”!

茶葉:世界各國的製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中國。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他的著作 《綠色**:茶葉帝國》一書中說道:“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著名的三大特產: 瓷器、絲綢、茶葉.

6樓:lj苗圃

中國的特產有很多,還有珍貴的人蔘等……新都的特產有桂花 、柚子……其中柚子也是最著名的一種。

白族的特色食品

7樓:人心

天下一絕——吹肝 沁人心脾的燉肉 誘人的羊生皮

白族的民族特色是什麼 20

8樓:有點意思si兒

1、白族的的婚禮

白族青年男女的戀愛活動比較自由,他們通常利用勞動、趕集、節日活動及趕廟會的機會談情說愛,通過山歌試探對方,抒發感情,尋覓自己的意中人。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魚羹”;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時講究先上茶點,後襬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

2、火把節

火把節在白族語中叫福旺午,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節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高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杆,上捆麥稈、松枝,頂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聯三個紙篾紮成的升斗,意為連升**。

每個升斗四周插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類字畫的小紙旗;升斗下面掛著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燈具以及五彩旗。

3、繞三靈

每年農曆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舉行為期三四天的“繞三靈”。節日期間,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裝,彈奏著樂器,邊唱邊舞,齊聚“神都”聖源寺,進行朝拜儀式,並開展各種文藝活動。相傳,南詔大將,大理國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

他所居住的寺廟稱“神都”,建於上陽溪聖源寺。

4、戀愛

白族地區節日多、廟會多、歌會多。從春節到正月十八,幾乎天天有節日,夜夜耍龍燈。從正月到開秧門的幾個月內,月月有廟會,各村各寨都要迎送本主(即本村或本地崇拜的神主),過本主節,非常熱鬧。

此外還有三月街、蝴蝶會、繞三靈、火把節、石寶山歌會、茈碧湖歌會、海西海歌會等等。這些節日、廟會和歌會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戀愛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白族姑娘和小夥子們充分利用這些機會,物色物件,對唱山歌,或者與情人幽會,借三絃和山歌傳情達意,談情說愛。

5、白族的宗教信仰

白族傳統社會是一個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社會,人們曾信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和本民族的本主信仰。釋儒道“三教同源”“萬法同宗”,三教相融合,是白族宗教信仰的一大特點。其中本主信仰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

本主一詞的含義是“本境最高貴的保護神”。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備”的護衛神,是由原始的神巫崇拜發展而來的宗教。

9樓:匿名使用者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

10樓:匿名使用者

白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對祖國的文明作出貢獻。蒼洱新石器遺址中已發現溝渠的痕跡。而在劍川海門口銅石並用遺址中發現居民已從事飼養家畜和農耕的遺蹟。

春秋、戰國時期,洱海地區已出現青銅文化。蜀漢時,洱海地區已發展到“土地有稻田畜牧”。唐代白族先民已能建築蒼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數萬頃;修治高山梯田,建立了鄧川羅時江分洪工程。

南詔有自己的歷法,明代白族學者周思濂所著《太和更漏中星表》以及李星煒的《奇驗方書》等,都是總結了古代天文和醫學的代表作。

《白族舞蹈》 陳玉先

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唐代建築的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級,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劍川石寶山石窟,技術嫻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

它具有中國石窟造像的共同點又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在中國石刻藝術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元明以來修建的雞足山寺院建築群,斗拱重疊,屋角飛翹,門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層層的人物花鳥,巧奪天工,經久不圮。它們都出於有名的“劍川木匠”之手。

白族的漆器,藝術造詣很高,元明兩代王朝所取的高藝漆工,大都從雲南挑選;大理國的漆器傳到明代,還一直被人視為珍貴的“宋剔”。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被帝國主義盜走的“南詔中興國史畫卷”,是**九年白族畫家張順、王奉宗的傑作。它將南詔建立的神話傳說,用連續的短畫形式精妙的描繪出來,生動優美,是中國珍貴的文物之一。

一一七二年張盛溫創作的“大理畫卷”,被稱為“南天瑰寶”。該畫全長十丈,一百三十四開,以“護國人王經”為主題,畫著六百二十八個面貌不一樣的人像。筆法精緻嫻熟,工巧細膩,是中國古代藝術的珍品。

古典戲曲"吹吹腔"發展起來的"白劇",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準較高,各種人才輩出。白族能歌善舞,唐朝時南詔歌舞即已流行到中原並列為宮廷樂。

白族民歌分為白族調、漢調、長歌、白族小調、敘事歌等,流傳最廣的是白族調,其中又以大理、劍川和洱源西山的白族調最有代表性。它們常在山野間吟唱,節奏自由,曲調悠揚,純樸自然。

古代白族有**舞蹈相結合的踏歌。南詔白族詩人楊奇鯤的《途中》、楊義宗的《題大慈寺芍藥》、《洞雲歌》等詩被稱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詩》中。《望夫雲》、《蛇骨塔》、《殺州官》、《鉤曰頭》等文學作品,歌頌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階級鬥爭和生產鬥爭中的英雄人物。

南詔有名的《獅子舞》,在唐朝時已傳入中原,《南詔奉聖樂》在唐朝宮廷裡被列為唐代**14部之一。《白族調》是流傳甚廣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後一句五言)的格律詩。15世紀中葉,有些文人應用這一民歌形式寫下了有名的詩篇,如楊黼的“詞記山花碑”。

白劇“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綜合性的藝術。

根據《南詔中興國史畫卷》所載,南詔時已有《張氏國史》、《巍山起因、鐵柱廟、西洱河等記》的歷史著作。大理國時期也有《白史》、《國史》,都已失傳,僅《白史》片斷散見於明代碑文中。元代白族史書《白古通》、《玄峰年運志》雖已失傳,但都是明代雲南地方史著作《滇載記》、《南詔野史》等書的藍本。

根據史籍考訂洱海地區歷史的,有明代白族學者楊士雲的《郡大記》,該書為另一白族學者李元陽採入嘉靖《大理府志》,是萬曆《雲南通志沿革大事考》的底本。清代白族史學家王崧在總纂道光《雲南通志》時,彙集了記載雲南的書籍61種,編為《雲南備徵志》2l卷,取材廣泛,體例謹嚴,是研究雲南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11樓:匿名使用者

說白族話

穿少數民族衣服

三道茶 河海附近的

白族的特點

12樓:

白族崇尚白色,服飾以白色為貴。

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頭纏白色或藍色的包頭,身著白色對襟衣和鑲花邊黑領褂,下穿白色或藍色肥寬長褲,肩掛繡著美麗圖案的掛包。而在山區或與其他民族居住的白族男子,在白色對襟衣外面穿一件羊皮褂或腰繫藍色土布腰帶。

大理一帶婦女多穿白色上衣、紅坎肩或淺藍色上衣配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著藍色寬褲,腰繫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腰,足穿繡花的“百節鞋”,臂環扭絲銀鐲,指帶琺琅銀戒指,耳墜銀飾上衣右衽佩著銀質的“三須”、“五須”;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辮於後或盤辮於頭,都纏以繡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頭。

在白族姑娘的頭飾上,蘊含著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詞語,它就是:風花雪月。解釋: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關的風;豔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

白族姑娘出嫁時要制一套首飾,有蛇骨鏈,三須、五須、銀質掛鏈,懸上針筒、金魚等飾物;還有金、銀,玉、藤手鐲,紐絲錫,扁桃鐲,串珠鐲,小腿鐲等。以玉器手鐲和銀質技鏈最為名貴,戴此二物者是已婚婦女的象徵;還有各種戒指、耳環、管子、帽花、八仙、冠針、龍鳳、蝴蝶、頭排鎖、圍腰牌,頂圈等。

東北三大特產指的是什麼,東北特產酒是什麼?

繼潤 東北三大特產指的是人蔘 貂皮 鹿茸。人蔘 panax ginseng c.a.mey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葉片無氣孔和柵欄組織,無法保留水分,溫度高於32度葉片會灼傷,鬱閉度0.7 0.8。通常3年開花,5 6年結果,花期5 6月,果期6 9月。生長於北緯33度 48度之間的海拔,數百米...

中國的特產

特產 產地。黑木耳 河北保康房縣。人參 吉林 遼寧。鹿茸 吉林 遼寧 黑龍江。銀耳 福建 四川 湖北。當歸 甘肅鰵縣 巨集昌 河北。蟲草 青海 四川。祁門紅茶 安徽祁門。雲南紅茶 雲南鳳慶 勐海。屯溪綠茶 安徽屯溪 歙縣 休寧。黃山毛峰 安徽黃山。碧螺春茶 江蘇太湖。六安瓜片茶 安徽六安。普洱茶 雲...

桂林的特產是什麼 桂林特產是什麼

桂林三花酒 桂林豆腐乳 桂林辣椒醬 桂林桂花酒 柿子與柿餅 金桔 沙田柚 羅漢果 因其塊根形象似佛肚而名。瓜果橢圓形或球形,表面生有淡黃色柔毛。主產桂林市和桂林地區,以永和臨桂縣所產最為著名,約有百餘年栽培歷史。羅漢果是桂林的特產經濟植物,為傳統中藥和出口商品之一,營養價值高,有清熱解暑 化痰止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