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黃河的閱讀答案。初識黃河是從書本,,,

時間 2023-03-05 12:05:04

1樓:網友

①想到國土遭到踐踏(人民顛沛流離)②興奮激動③想到歷經磨難的祖國正走向美好未來④昂奮自豪2.答案:①草原建設取得的可喜成果②看到黃河的情景3.

答案示例:(黃河)像一根不見首尾的絲帶,雲中而來,霧中而去,千迴萬轉,把我的無盡思緒纏入過去,引向未來。」作者把黃河比作「不見首尾的絲帶」,形象地寫出了黃河蜿蜒綿長的流動之形;又用「纏」和「引」將黃河「雲中而來,霧中而去,千迴萬轉」之態與對往昔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暢想巧妙地結合,表達出作者的無限感慨。

黃河的主人閱讀理解孟建平答案

2樓:尖兵6號

現在誰還會在問答軟體求答案?

我們都是用軟體』互動作業『和『作業幫』。

只要輸入書本條行碼就ok了。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記得好評和採納,答題不易,互相幫助,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黃河閱讀答案 5

3樓:永遠的力量

黃河①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些黑頭髮黃**的中國人。然而,我們是怎樣對待這條母親河的呢?說句實話,我們對不起黃河。

據學者們的研究,2000多年前,黃河並不姓「黃」,而是叫「河水」或「大河」,河水也是相當清澈的。隨著她兒女的漸漸增多,她周圍的森林面積卻一天比一天少,造成了越來越多的水土流失,終於使她由綠變黃了。由於河底的泥沙越來越多,河面逐漸上公升,有些地方,例如河南省開封市,河面比房頂還高,成了流在人們頭頂上的「懸河」。

大概是母親生我們的氣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來教訓我們,造成了難以想象的損失。

② 那麼,目前的情況又怎樣呢?舊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產生了。黃河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農業汙水和生活汙水的主要排放渠道。

據專家們統計,黃河汙水排放量高達21.2億噸,工業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 100萬噸,農藥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別為3.75萬噸和600萬噸。以寧夏為例,黃河流經寧夏13個市縣,全長397千公尺。寧夏每年3億噸工業和生活汙水大約有80%排放進黃河。

據檢驗,黃河水中的有害物質的含量近年來顯著增加。由於汙染嚴重,河水不進行處理就不符合飲用標準。然而現在,寧夏南部山區許多農民就直接飲用黃河水。

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飲用黃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為被汙染的黃河水影響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區的地下水,汙染程度已相當嚴重。飲用這樣的地下水,怎能保證身體健康呢?

③ 黃河汙染問題,關係到千千萬萬人民的生產生活,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如果我們不高度重視,不趕快控制汙染,情況將更加嚴重。那樣的話,黃河母親會( )

如果我們想保護自己,保護中華民族,就必須先想辦法保護母親,保護黃河。

1、據此,請你說說造成黃河汙染的主要物質有哪些。(3分)

2、參照第③段中劃線的句子,在第③段的括號中補出一句話,使上下文語意連貫,語氣順暢。(2分)

3、第③段中說「必須想辦法保護黃河」,你能提出兩點合理化的建議嗎?(2分) 1、農業汙水和生活汙水,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農藥和化肥。

2、更加生氣,並且用更嚴厲的方式教訓我們。

3、樹立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道德觀,要讓人們認識到保護黃河的重要性。

黃河地區的生態破壞,須採取補救措施,恢復原有生態環境,堅決查處破壞黃河生態的違法違規行為。

4樓:柏圖拉式

1、第①段中劃線的語句說明了黃河的什麼特點?請概括表述。

答:__2、用簡明的語言表述黃河流域之所以能為中華民族成長的搖籃的原因。

答:__1、氣勢雄偉,流程漫長,流域廣大。

2、自然環境優越,有利人類生存。

3、是為了說明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4、不能省略。因為」相傳」表示所述的內容**於傳說,不是確實有據的;」之一」則表示還有別的發祥地,黃河流域不是唯一的。

5、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或:是我國文化的發源地。意思相近均可。

不知道題目是什麼,就在網上隨便找了一下,問題和答案。

以黃河為題的讀書筆記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閱讀答案

5樓:匿名使用者

【習題】:

1.根據第①段,請你概括說出造成黃河成為「懸河」的原因。

2.文中第②段加點詞「舊的問題」和「新的問題」分別是指什麼問題?請概括寫出。

3.(1)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文中畫橫線部分主要運用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了___2)據此,請你說說造成黃河汙染的主要物質有哪些?

4.參照①段中加曲線的句子,在③段中橫線上補出一句話,請寫在下面,使上下文語意連貫,語氣順暢。

答:那樣的話,黃河母親會___

5.文中加點的「主要」一詞能否去掉,為什麼?

1、河底的泥沙越來越多(河面逐漸上公升)。森林面積逐年減少(造成水土流失)。

2、泥沙增多,河底增高(或:成為懸河,河水氾濫)。河水受到汙染。

3、①黃河受汙染的程度極其嚴重。②農業汙水和生活汙水,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農業和化肥。

4、更加生氣,並且用更加嚴厲的方式教訓我們。

5、不能。「主要」表示除黃河之外,附近汙水還有別的排放渠道;去掉後就變成了附近汙水全部排放進了黃河,與事實不符,表達不準確。

黃河的主人閱讀答案

6樓:課文你來說

《黃河的主人》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對羊皮筏子、艄公、乘客的刻畫,讚揚了艄公憑著勇敢和智慧型、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被譽為"黃河的主人"。啟發我們要學習艄公勇敢和智慧型、鎮靜和機敏的精神。

怒吼吧,黃河閱讀答案

黃河謠閱讀答案 10

7樓:留下一片林

1、寫出了黃河的美麗的景色,寫出了作者對黃河的熱愛河讚美。

2、突出了作者和黃河相依相伴,為下文寫黃河做鋪墊。

3、視覺:淡紫色的苜蓿花在河岸無憂無慮地鋪排。

聽覺:一縷清風勾勒出向晚的清涼,青蘆拂搖沙沙,抖落幾許四月的嫩綠和暖色夕輝,月牙兒似的葉子輕輕撩撥著黃河淺水之上的金弦。

嗅覺:春天,河畔粗壯的沙棗樹掛滿密密的淡黃色的小花,濃郁的花香四處飄溢。

4、說明黃河給「我」留下的記憶有快樂也有恐懼。

5、擬人和比喻的修辭表現手法。

8樓:匿名使用者

1.這樣寫才更能把黃河全年的各種景色立體地展示出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2.這是開門見山的寫法,意在突出黃河之水的壯美,起到了繼而可以平鋪描寫黃河之水的作用,表達了我對黃河的深愛的感情。

3.視覺「河畔粗壯的沙棗樹掛滿密密的淡黃色的小花」;聽覺「青蘆拂搖沙沙,抖落幾許四月的嫩綠和暖色夕輝」;嗅覺「濃郁的花香四處飄溢」。

4.這樣的穿插描寫可以襯托出在萬籟絕跡的隆冬裡,黃河仍然也是充滿生機與趣味。

23.擬人的修辭手法:淡紫色的苜蓿花在河岸無憂無慮地鋪排。

「無憂無慮」展現了苜蓿花開放得優雅、自由的姿態。 比喻的修辭手法: 月牙兒似的葉子輕輕撩撥著黃河淺水之上的金弦。

把「葉子」比喻為「月牙兒」。

黃河古代多次改道,讀書時老是看見歷史書上黃河河道不一樣,後來問過老師,答案已經有點模糊的,誰知道啊

9樓:網友

這跟地轉偏向力其實關係不大,其他河流也一樣受地轉偏向力影響,不見得經常大規模改道。

所以還是和黃河自身的河床淤積抬高更密切相關這是歷次詳細改道情況。

總觀歷史上黃河的改道,除了極少數時候是由於人為原因直接造成的以外,基本上是黃河自行潰決而成的。從改道發生的時段來看,絕大多數是發生在唐代以後。如上面所述的六次大改道中就有五次是發生在宋元明清時期。

唐以後黃河的頻繁改道並非偶然。黃土高原在其形成之初,本來草木茂盛,植被豐富。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就在這裡生活,開墾土地。

土地的開墾也就意味著天然植被的破壞,而植被的破壞又會帶來水土流失。所以,早在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就有黃河中含有泥沙的記載(如上文所述)。唐代以後,隨著人口不斷增多,黃土高原的天然植被差不多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河流含沙量急劇增長,下游河道中堆積的泥沙越來越多,終於導致下游河患越來越頻繁。

另外,唐代以後,統治階級對河患向來都不能做到有效而及時的治理,這也是黃河下游頻繁改道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綜上所述,黃河的頻繁改道是天災和人禍共同作用的結果。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跟地球的自轉有關係。往物理上說說,就是跟離心力又有那麼點關聯。

地球南半球的河流,在流淌的時候,如果加速時間,會看到它會向北橫移,北半球的河流會向南橫移。

只要地球一天不停止自轉,河流都會這樣橫移的。

11樓:芋方致

主要還是因為上游帶來的泥沙影響了河床 造成河水規律性的改道……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閱讀答案,《黃河 中華民族的搖籃》閱讀答案

手機使用者 是不是第一段說明了黃河的什麼特點那個呀.如果是,希望你能得到老師的表揚.7.第一段說明了黃河的什麼特點?黃河的流程長氣勢雄偉.8.讀第二段,回答,黃河流域為什麼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很簡單啦,第二段第一句.9.第四段舉 仰韶文化 的例子為了說明什麼?請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第四段第一句話...

黃河是世界上有名的“地上河”,從黃河的情況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示

可以讓學生bai 暢談從文中受到du 的啟示,如 我zhi 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dao 境,回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答的懲罰 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要合理地開發與利用大自然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發展前景,才能為子孫後代造福 保護環境,保護母親河,人人有責等等。 我們要保...

關於黃河的文化都城?什麼是黃河文化

朝歌,鎬京,洛陽,長安,開封。還有 許昌 三國 魏 鄴 北朝 東魏 臨淄 春秋戰國 齊 大樑 戰國 魏 興慶府 西夏 因為黃河流域的範圍很大,而且建立都城的有大大小小的國家,時間跨度很長,即使補充了幾個,肯定還是不全。不過主要的還是 長安 秦 西漢 隋唐 洛陽 東漢 汴梁 今開封,北宋 好的稍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