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回憶
歷史上的木叉法師確有其人。他全名木叉鞠多,是當時龜茲國的佛學領袖。木叉鞠多在印度留學20多年,對於眾多經法都有涉略,是個擁有極高智慧的人物。
不管是寺內眾徒還是百姓,甚至是國王,都十分敬春搭佩木叉鞠多。
歷史上的木叉法師也確實與玄奘有過一場關於佛法的辯論。當玄奘路經遊慶龜茲國時,木叉鞠多與國王一起迎接他。儘管國王也很尊敬玄奘法師,但木叉鞠多不認為玄奘廣知諸法,只用客僧的禮節招待他。
木叉鞠多勸玄奘不必苦苦西行,玄奘最初還尊敬他,後來就不太喜歡他了。於是,兩位都頗具盛名的佛學法師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辯論。玄奘引經據典、據理力爭,而木叉鞠多勉強應付,越到最後謬誤越多,尷尬地敗下陣來。
後來木叉鞠多對玄奘避猶不及,對論法的失敗耿耿於懷神森握。玄奘法師也不再讚美木叉鞠多。過了些日子,木叉鞠多深感玄奘前途無量,擁有極大天賦,對自己的莽撞追悔莫及。
電影中的木叉法師與歷史上的木叉法師基本無差,特別是最後木叉法師的悔悟,真實而令人深思。<>
玄奘西天取經發生的故事。200字以上要簡單明瞭
2樓:網友
建議你看一本書 玄奘親身經歷的故事《大唐西域記》真實的故事 《西遊記》都是以此作為故事路線的框架 據說是玄奘本人及其徒子徒孫合寫的。
玄奘的故事
3樓:落淺醉
玄奘大師的故事很多。玄奘大師開創了佛教唯識宗學派,魯迅先生說過一句,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捨身求法的人,玄奘大師一人去印度學習佛教因明學,翻譯了許許多多經典,那些亞洲大陸的帝王們,都為他的取經提供很多方便,其中很多帝王們互相都是敵人,但是在玄奘法師面前,他們都很虔誠的尊重。再後來在全印度,玄奘法師和人辯論佛學,沒有人辯論的過他。
可以去看部電影《玄奘法師》說的很清楚。
玄奘西遊歷盡了怎樣的艱險故事
4樓:小雨疾風知勁草
九九八十一難,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關於唐朝玄奘法師西去取經的故事
5樓:名字太難起了
鑑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武德九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
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貞觀元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餘里。
唐太宗貞觀二年,二十九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繼晝伏夜行,至瓜州。
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至高昌國。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凌山、碎葉城。
迦畢試國、赤建國、颯秣建國、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南下經縛喝國、揭職國、大雪山、梵衍那國、犍雙羅國、烏伏那國,到達迦溼彌羅國,行程13800餘里。
玄奘的故事(越短越好!)
6樓:**咕嘟兒
1唐貞觀13年從長安出發歷經14年從天竺取回大乘佛經。2取經。
7樓:迷失啲少年
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他是中國著名古典**《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8樓:網友
去了趟印度,然後又回來了……
歷史上的玄奘和尚是怎樣去取經的,歷史上唐玄奘因為什麼去取經 是否是皇帝派過去的
信念!即使在沙漠裡五天五夜沒喝水也沒能打消他取經的念頭!麻煩採納,謝謝 僧玄奘,姓陳氏,洛州偃師人。大業末出家,博涉經論。嘗謂翻譯者多有訛謬,故就西域,廣求異本以參驗之。貞觀初,隨商人往遊西域。玄奘既辯博出群,所在必為講釋論難,蕃人遠近鹹尊伏之。在西域十七年,經百餘國,悉解其國之語,仍採其山川謠俗,...
英法之間發生過什麼著名的戰爭,歷史上法國和英國之間有哪些戰爭?
原來是知恩 1 克雷西會戰 克雷西會戰也叫克雷西戰役 battle of cr cy 發生於1346年8月26日,英軍以英格蘭長弓大破法軍重甲騎士與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戰便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一次經典戰役。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9000人渡海侵入法國。法王腓力六世將兵三萬餘人迎敵。八月,...
歷史上的9月13日發生過的大事,歷史上,9月9日都發生了那些大事件
秋季百合 728年 唐朝頒行 大衍曆 1510年 劉瑾謀反事發 1796年 乾隆舉行第三次 千叟宴 1871年 中日通商章程 在天津簽訂 1920年 美國的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 1922年 中國共產黨第一份機關報出版發行1932年 日本向我國東北武裝移民 1943年 墨索里尼死裡逃生 1959年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