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寶寶97710截馴
陶弘景是道士,擅長醫學養生,但此外,他也是個文學家。因為他隱居山林,時常遊山玩水,喜松濤,觀山澗,得見美景自然要吟詩作賦,他的詩歌雖然大部分已經亡佚,但還有部分保留下來。陶弘景有一首《詔問山中何所有詩以答》,從詩名就可以知道,這是他用來皇帝關於山中有什麼的問題。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前兩句一問一答,你問山中有什麼,我答山上多白雲。
而後兩句是說,山中美好只能自己來愉悅地享受,沒法給您寄送過去。全詩語言非常簡樸,無華美的辭藻,但因此顯得自然而又清逸,和思碰冊想境界很符合,這也是詩人自己的狀態。除了寫山中景色,抒發隱逸之情,他也寫過比較淒涼幽怨的詩歌,比如《寒夜怨》。
夜雲生,夜鴻驚,悽切嘹唳傷夜情。空山霜滿高煙平,鉛華沉照帳孤明。寒日微,寒風緊,愁心碧祥絕,愁淚盡,情人不勝怨笑慧巨集,思來誰能忍?
夜裡烏雲出現,飛鳥因為受到驚嚇而發出悽切的叫聲,讓人聽了十分傷心。這前三句寫夜景,每一句都有乙個「夜」字,之後還有連著兩句都有「寒」字的,和都有「愁」字的。這樣的語言使得整首詩的感情基調非常的哀怨,與詩名相符。
而詩人哀怨的原因在最後一句點明,原來是乙個「思」字。詩人抒發感情從來都是有所寄託,而非無緣無故,據說這首詩是陶弘景寫於齊朝滅亡的時候,所以大概是在思念故國。<>
2樓:暗受
陶弘景雖然歷經了宋、齊、梁三朝,但一般被認為是南梁時期的人,據說國家取名「梁」也跟他有關。梁朝開國皇帝蕭衍早前就和凳並陶弘景有過親密的交往,神孫而等到他即位,因為當時國號還沒定就來請教陶弘景。而陶弘景進行了幾次占卜,發現結果都是乙個「梁」字,他就上書給蕭衍,說「梁」有助國運。
於是梁武帝蕭衍就把國號立為「梁」。當時陶弘景一直在茅山隱居修行。武帝向請他出山來入朝為官,他親手寫了詔書給他,並且賜給他一條鹿皮的頭巾,後來又幾次增加聘任的禮物。
可是陶弘景始終是沒有答應,他畫了一幅畫給武帝。畫上有兩頭牛,一頭牛被散放著在吃水草,一頭牛戴著金絡頭,還有人牽著繩子並且用棍子驅趕他。兩頭牛,前者是他現在隱居的自己,而後者就是為官後的他,享受富貴但失去自由。
武帝看到這幅圖後,大笑著說:「這個人沒有什麼塵世的追求,只想要效仿莊子的那隻搖尾巴的烏龜,這**有可以讓他做官為我所棗瞎跡用的道理啊?」從此,他不再提起聘任陶弘景做官的事情。
不過,國家每次遇到大事,梁武帝還是會派人前往向陶弘景詢問請教。他和陶弘景之間,書信的聯絡一直不斷,每個月常常就有好幾封。而武帝每次收到他的書信,都會燒著香虔誠地接過,態度十分恭敬,簡直無可復加。
所以當時的人都稱陶弘景是「山中宰相」。<
被稱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在哪座山上呢?
3樓:零落山川
陶弘景隱居的山為江蘇句容句曲山(茅山),距離南朝梁的國都南京約為60公里,並不算遠。茅山如今位於今江蘇省鎮江代管的句容市境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也難怪陶弘景會選擇這地方隱居生活。句容市因為茅山出名,素來有「南京新東郊、金陵御花園」的美稱。
讓我們來認識下這座山的概貌,以資料為例,茅山南北全長約10公里,東西大約寬5公里,總面積大概50多平方公里,總海拔不到400公尺,並不算座高大的山,但是正如古人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座山也正是因為有了陶弘景這位奇人隱居,才得意出名。
4樓:雲夢淺藍
陶弘景隱居在江蘇句容句曲山(茅山),距離南朝梁的國都南京不遠,只有約60公里。茅山位於今江蘇省鎮江代管的句容市境內。
5樓:咖咖
江蘇句容句曲山(茅山) 。茅山雖然面積比較小,但是地理位置非常好,環境也非常優美,是道教的發源地,陶弘景 到了茅山之後,還開創了茅山派。
6樓:秋風體育
被稱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在江蘇的句曲山上,隱居的原因就是仕途不順利。
7樓:戀綸vs布草
現在的武夷山。陶弘景隱居完全出於自願,想要領略隱士生活,和一般在仕途上鬱郁不得志最終無奈歸隱的人不同。
8樓:戲子_生活
他隱居選擇了當時傳說有神仙出沒的洞天福地——茅山積金嶺,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他喜歡的道家資料的整理工作中。每天過著閒雲野鶴般的生活,凝神靜氣,撫琴伴月,如神仙般的日子被世人所羨慕,當時他也被人稱為仙「仙人」。
為什麼陶弘景有著「山中宰相」之稱?
9樓:漫閱科技
陶氏與梁武帝關係密切,很受梁武帝寵信,梁武帝曾多次派人請他出仕,均婉辭不就,但「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往諮問」,故時人有以「山中宰相」稱之者。陶氏思想雜糅儒、佛、道三者,尤以道教為主,為南朝著名道教徒。梁武帝曾賜以**、硃砂、曾青、雄黃等煉製神丹,加之晉著名道教徒葛洪也是句容人,致使道教此一時期在三吳及浜海各地尤為得勢。
陶氏晚年又皈依佛門,曾「自誓受五大戒」。
「山中宰相」陶弘景的故事是怎樣的?
陶弘景,字通明,他出身於士族,是齊朝與梁朝時期的著名道士。這個時候南方道教經過葛洪 劉宋道士陸修靜的改造以後,已經被官方所接受。陶虹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改造道教,他擅長煉丹,並收集整理許多道教上清派的經典。寫成了 真誥 登真隱訣 等,將道教煉丹 養生 成仙理論發展了一大步。他又以道教陰陽相生的宇宙生成...
詩人誰當過宰相 古代宰相寫過的詩的有誰
答 張九齡,唐玄宗時期。王安石,北宋丞相。李紳,唐代。自有科舉以後,但凡為相,起碼是個進士 當然有特例,清朝不了解除外 別說像王安石司馬光之類的,就是秦檜李林甫也寫的一手不錯的詩。哪個詩人當過宰相 古代有那位詩人當過宰相?張九齡 唐玄宗開元時宰相。王安石 臨川先生文集 范仲淹 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
對中國宰相制度的看法,中國宰相制度的發展變化及原因規律
宰相在古代歷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儘管現在仍有人在爭論宰相到底是乙個官職還是乙個機構,這看來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宰相以其實實在在的存在影響著歷史的程序,他們的行為不只包含自身的意義,還包含著時代的矛盾 要求與潮流。其中,皇帝和宰相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他們總是互相提防 互相懷疑,甚至互相陰謀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