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先發明了指南針,為何卻是西方人先開始環遊地球

時間 2022-05-22 18:30:08

1樓:爆土豆菊

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辨識方向,要靠指南針。於是,依據羅盤上的刻度,指引航海路線的就叫「針經」。比如,明人張燮《東西洋考》有《西洋針路》,現藏英國博物館的明人《兩種海道針經》,就包括《順風相送》、《指南正法》二書。

上世紀70年代末,在海南發現了4本叫《更路簿》的手抄小冊子,俗稱「航海針經」。記載了海南文昌和瓊海,前往西沙、南沙群島,以及南海各島礁之間航海針位(方向)和更數(里程,一更為十海浬)。依照這本「航海針經」所標誌的航向和航程,為300餘萬平方公里的南海繪製一張航海圖,其中包括西沙群島常用的傳統地名33處,南沙群島常用傳統地名72處,其精準程度,幾乎不亞於用現代測繪技術製作的航海圖。

但是,用指南針導航,追溯起來,最先並不在海路,而是在陸路。《鬼谷子》(此書年代有異議)中的《謀篇》記載:「鄭人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

」這個意思是說,鄭國人從陸上絲綢之路去獲取寶玉,也需要「司南之車」—指南針,幫助辨別方向。戰國時代關於「司南」之類的記載,見諸篇什者甚多。宋代以沈括《夢溪筆談》為代表的文獻,前前後後提到此類記載的,就更為諸家所稱道。

根本原因是經濟形態的不同,就是書上常說的「經濟決定政治和文化」的意思.中國的經濟是自然經濟,即小農經濟,具有自給自足的特點,不需要對外.故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對他們來說,是用來印佛經、算命、煉丹等.

而西方由於多山、多島、聯絡不夠緊密而發展出對外**,這使他們充分利用當時的科技進行對外探索,即航海等行為,以尋找更多的資源以便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和中國的儒家思想有關,中國也有鄭和七下西洋,所報的目的不同。

再者中國是小農社會,「不患寡而患不均」統治者是保證百姓最低的基本生活訴求,課勸農桑。中國政治制度的早熟,導致統治階層只能解決簡單矛盾。當社會成分複雜化,矛盾也隨著增多時,統治基礎就會動搖,所以統治者重農抑商。

西方(1)當時正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需要資本。(2)西方通往東方的道路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封鎖,只能從海上尋求到東方的道路。

3樓:來自五美景園鬥志昂揚的冬瓜

無論是指南針還是指北針,原理都是一樣的,利用地球磁場對永磁體的總用指示方向。

但中國人講究「南面為君」,把南方作為正前方,所以做出來的都是指南針;

而西方人沒有這個講究,大部分國家都地處北半球,北邊的磁極磁性更強,因此做成指北針會更合理。

4樓:湦湦不惜

沒有規定沒有她就不能環遊世界。

就這麼說吧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同是一種東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蓋不但電氣而已。

5樓:匿名使用者

前年紀念愛迪生,許多人讚頌電報**之有利於人,卻沒有想到同是一電,而有人得到這樣的大害,福人用電氣療病,美容,而被壓迫者卻以此受苦,喪命也。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同是一種東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蓋不但電氣而已。

6樓:夜便之

因為雖然中國人先發明了指南針,但是不會運用到地理上。

7樓:哈哈歌兒

唐人說部中曾有記載,一縣官拷問犯人,四周用火遙焙,口渴,就給他喝醬醋,這是比日本更進一步的辦法。現在官廳拷問嫌疑犯,有用辣椒煎汁灌入鼻孔去的,似乎就是唐朝遺下的方法,或則是古今英雄,

8樓:這是顧未易

因為當時中國人還沒用到環遊地球上

9樓:匿名使用者

似乎就是唐朝遺下的方法,或則是古今英雄,所見略同。

10樓:匿名使用者

大部分國家都地處北半球,北邊的磁極磁性更強,因此做成指北針會更合理。

11樓:匿名使用者

似乎就是唐朝遺下的方法,或則是古今英雄,所見略同。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同是一種東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蓋不但電氣而已。

12樓:法如克在路上

但中國人講究「南面為君」,把南方作為正前方,所以做出來的都是指南針;

而西方人沒有這個講究,大部分國家都地處北半球,北邊的磁極磁性更強,因此做成指北針會更合理。

地球的進化史?

13樓:匿名使用者

1、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地球在46億年前誕生時,與21世紀大不相同。據科學家稱,地球是由熱的液態物質(主要是岩漿)組成的發光球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溫度不斷降低,固體核逐漸形成。

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移動,密度小的物質(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這就形成了乙個表面主要由岩石組成的地球。

2、第二階段為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其時限距今4200-543ma。地球不間斷地釋放能量,由高溫岩漿釋放的水蒸氣、二氧化碳和其它氣體構成了非常薄的早期大氣—原始大氣。隨著原始大氣中水蒸氣含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然後匯聚成雨水並落到表面。

原始海洋就形成了。

3、第三階段為為顯生宙時期,其時限由543ma至今。顯生宙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但在這一時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質演化十分迅速,地質過程豐富多彩,加上世界各地的地質體,儲存廣泛,可作為觀測和研究的主要研究物件。地質科學,奠定了地質學的基礎。

理論和基礎知識。

在歷史時期地球上的氣候有哪些變遷?

14樓:易書科技

在大理(武木)亞冰期最近一次副冰期結束後約一萬年的時期,稱為冰後期,即第四紀全新世,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進入人類歷史以來,氣候仍然有波動,氣溫的公升降起伏相當頻繁,只是變化的幅度較小而已。實質上,這是地質時期氣候冷暖交替變化的繼續。

冰後期的一萬年中,共出現過4次溫暖時期和4次寒冷時期,氣候變動總的趨勢是:溫暖時期乙個比乙個短,溫暖程度乙個比乙個低;四個寒冷時期正好相反,寒冷時間乙個比乙個長,寒冷程度乙個比乙個強。

竺可楨教授根據考古資料和歷史記載,研究了我國冰後期後半期近2023年的氣候變遷。他認為,此期在我國也可以相對地分出4個溫暖時期和4個寒冷時期,其特點與世界冰後期氣候變動的總趨勢相似。

竺可楨(1890~1974)

第乙個溫暖時期(西元前2023年到西元前2023年,仰韶文化時代和河南安陽殷墟時代),我國黃河流域發現有象。第乙個寒冷時期(西元前1000~前850年,周代初期),漢水兩次結冰,之後緊接著大旱。

第二個溫暖時期(西元前770~公元初年秦漢時代),象群棲息北限移到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在西元前659~前627年,淮河流域有象棲息。第二個寒冷時期(公元初~600年,東漢、三國到六朝時代),有淮河封凍的記載(公元225年)。

第三個溫暖時期(公元600~2023年,隋唐時代),只在長江以南如信安(浙江衢縣)和廣東、雲南才有象。第三個寒冷時期(1000~2023年,南宋時代)出現了太湖封凍的情況(2023年)。2023年福州的荔枝曾全部凍死。

第四個溫暖時期(1200~2023年,元朝初期),在第三個溫暖時期,今河南省的博愛和陝西的西安、鳳翔都設有管理竹園的竹監司,到了南宋時因氣候寒冷,竹子無法生長,竹監司被取消了(鳳翔除外),到了元朝初期(1268~2023年),竹監司又重新設立,說明氣候又轉暖。第四個寒冷時期(1400~2023年,明末至清朝時代)。17世紀是我國最寒冷時期,特別是1650~2023年為最冷,在這50年中,太湖、漢水和淮河結冰4次,洞庭湖結冰3次。

江西建於唐朝的柑桔園在2023年和2023年的強烈寒冬中被完全毀掉。在近500年的第四次寒冷期中,即歐洲所謂的「現代小冰期」,溫度仍有明顯起伏,其中有4次較冷期(即1470~2023年,1620~2023年,1840~2023年,1945起特別是2023年以後)和三次回暖期(1550~2023年,1720~2023年,1916~2023年)。

地球發展史

地球演化歷史概述

地球有哪些歷史?

1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乙個在不停轉動的橢圓形行星,它提供給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水、空氣、森林等和一切生活息息相關的的資源。真正熱愛和關心它的人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一直生活著的地球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地球神秘的面紗吧!

懂得科學知識的人,不會滿足類似於中國神話中的「神」,或者西方世界的「上帝」創造了地球這樣的說法。即便是科技已經十分超前的今天,仍然很難解釋的清楚地球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因為關於地球的形成,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版本。

早在2023年,法國的生物學家布封就曾經提出過彗星碰撞說,認為地球是一顆彗星進入太陽內,在太陽上面打下了包含地球在內的幾顆行星。從此關於地球的神學論被徹底打破;2023年,康德也在《宇宙發展史概論》中提出的了隕星說。他認為隕星積聚才形成了太陽和其他行星;而2023年的時候,法國的拉普拉斯又在《宇宙體系論》中提出宇宙星雲說,則是認為由於星雲的塵埃積聚,從而產生了太陽,再經由太陽排出氣體物質,進一步形成行星。

還有後來的雙星說、行星平面說、衛星說等等,總而言之是眾說紛紜。

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最科學的說法是這樣的。說太陽系在最初形成的時候,有99%以上的物質不斷聚合形成了太陽,而其他小部分被分散在的四周的物質碎片以太陽為中心不斷旋轉,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由於碰撞和引力作用的原因,其他分散著的碎片才不斷的慢慢結合,最終形成了其他的九大行星。

當時地球只是一團近似混沌的物質,宇宙中還有其他許多的小行星在不斷圍繞著太陽轉動。這些行星不斷互相撞擊,又經過很多年以後,才形成了原始的地球。最初的地球象一顆灸熱的大火球,隨著碰撞的不斷減少,也伴著物質的逐漸冷卻和凝固,形成了最初地殼,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地表。

但由於地球內部有大量的岩漿,而且不斷的向外噴湧,也形成了大量可怕的火山。而殘留在火山灰中的水蒸氣經則過冷卻以後凝結為水,便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海洋。經過無數奇妙的變化後,最終形成了地球最早的形態。

時光遷移,由於地球自身存在引力,而且在地球的內部不斷的發生著化學反應,其所產生的氣體不斷的被噴出,附著在地球周圍,就成為現在我們所說的大氣層。而氫氣和氧氣結合後形成了水。經過太陽的能量輻射,才使地球本身產生了重要的磁場作用。

歷經了一系列奇妙無窮的變化,才演化成為現在這個適合人類的生存和居住的地球。

是沈括發明了指南針嗎,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後備軍有和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 武經總要 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 指南魚 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 指南魚 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於水面!指南針談到指南針,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黃帝大戰蚩尤的故事。但是實際上...

發明了漢字之後對中國有什麼好處,發明了漢字之後對中國有什麼好處

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有身高 美醜 內涵 這樣組成了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樣漢字對中國來說就像衣服 身高。是一個鮮明的特點。這樣中國在與各個國家比較之間有了強烈的區別性,獨特的文化標籤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魅力。這是從國與國之間的區別性去論的。漢字對於中國的發展起到不言而喻的作用,它記錄文明,傳播文...

新大陸最早是中國人首先發現的嗎?為什麼

新大陸是歐洲人於15世紀末發現美洲大陸及鄰近的群島後對這片新土地的稱呼。在發現新大陸前,美洲大陸對歐洲人來講是陌生的,他們普遍認為整個世界只有歐亞非三個大洲而沒有其他大陸的存在。最近數十年以來,新大陸 這個名字被一些人認為具有歐洲中心主義,讓人覺得好像只有歐洲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因此它的應用被侷限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