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當初為什麼要做官,陶淵明為什麼要去做官,又為何多次棄官離開

時間 2022-03-03 03:00:13

1樓: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

「如何捨此去,遙遙至西荊。」(《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滋?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

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

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

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

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範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

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諡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

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

「我豈能為五十斗公尺向鄉里小兒折腰。」遂授印去職。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

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

2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優則仕~東晉年代士人階級除可當官其他出路不多,這些士人的出生決定他們可能出去經商,也不可能務農,而陶淵明有一大加人要養活,也是正常人,也需要經濟基礎,不當官你的生活**很難保證!

3樓:

為了喝酒吧!你想啊,他要是不做官,哪來得美酒喝啊。

至於「辭官」,是因為他實在是受不了,他原本就不想做官的。

4樓:江月暗香飄

古人的觀念是學而優則仕,那麼大的學問,不去做官?

5樓:

只有做官後才能發現官場的險惡!

陶淵明為什麼要去做官,又為何多次棄官離開

6樓:向無名者致敬

當時的讀書人不做官**有前途,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後來是因為看破紅塵了才放棄,其實是他覺得自己不適合做,家裡又有點錢,不做官也能生活。

7樓:不知不知喂

因為沒公尺了就去做官 多次棄官是因為有公尺了 就不想為五斗公尺折腰了 哈哈

陶淵明為什麼要做官

8樓:湖北王強律師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

「如何捨此去,遙遙至西荊。」(《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滋?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

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

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

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

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範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

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諡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

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

「我豈能為五十斗公尺向鄉里小兒折腰。」遂授印去職。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

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

9樓:繼潤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生路。

陶淵明為什麼要做官,說說你的看法

陶淵明為什麼選擇歸隱,他真的是不想做官嗎?

10樓:子衿悅史

選擇了歸隱,就是表明他不願意沾染世俗之事啊。

11樓:漸行漸遠漸無晴

不是他選擇歸隱,而是當時的朝廷並不選擇他,學得文武藝賣予帝王家是每個讀書人的追求。

12樓:朕的臉好疼

陶淵明對當時的統治者比較失望,也得不到重用。

13樓:kitty_相凝

陶淵明想做官,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他遇不到他的伯樂。

14樓:帽子七

陶淵明之所以選擇歸隱,他是不會做官也不想

15樓:

是的,因為有的人真的境界不一樣,他和我的境界就不一樣

16樓:

我覺得可能是當時的統治和他想象的不同,所以他不願做官

陶淵明為什麼不喜歡做官?一生貧困。

17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是名門之後,但到他這一代家世已經衰弱了,雖然如此名頭還是留存了一點,因此陶身上是有點官n代的少爺脾氣,也就是比較任性而為和高傲。

這就好像沒落的八旗王爺,就算本身已經是個窮逼,為餬口得跑去拉洋車,畢竟也曾風光過,所以這架子還挺大,受不得一點委屈,因此才不為五斗公尺折腰,拒絕別人的施捨,其實就是看不上這點俸祿,這些財物,如果換成2000石呢,大概就會考慮下了,實際就是現實和自己的期望不符,因此乾脆撂挑子的那種二世祖差不多。

你想陶家是江南名門,漢末三國到魏晉出了很多代的歷史名人,如陶謙、陶基、陶橫、陶侃這些,而且都是做大官的,但陶淵明卻一直做的是小官,也沒什麼突出的政績,所以覺得當官也沒什麼意思,再加上祖先還留下點餘財,所以還有賦閒山林間的退路。

中國人歷來都愛吹歷史上那些無為的隱士,認為他們的人品高潔,到底高不高潔我是不清楚啊,但具體到一些人就不好說了,魏晉的士族風氣其實並不值得推崇,陶淵明就因為自己的驕傲,不肯去和督郵應酬,我覺得就是他骨子裡是看不起督郵這類小人物的緣故,說到底就是自視太高,沒有做官的覺悟,也就是說這些士族子弟,得官的途徑和成本,比起庶族寒門的學子,所要付出的代價低的多,造成他們對官位有無並不看的太重,也就是得來的太容易的東西,不會好好珍惜。而且真心要做官的人,想做個好官的人,想的不是做多大的官,而是做多少事,但是從陶淵明這種士族身上是一點也看不到的,他們心裡是不會想到別人,或者老百姓的福祉的。真的要給百姓做事才當官的人,對官場那些必要的應酬,只會當成一種過程,而不會抬高到身關自己榮辱的大事看待,也根本不會把這種事上公升到驕傲的層度。

我當官當的不開心,所以不想當了。那個督郵算個什麼東西,我堂堂丹陽陶氏為什麼要去討好他,這個破縣令不當了。美其名為,不為五斗公尺折腰,分析一下背景的話,大概就是這樣。

陶淵明為什麼會選擇歸隱田園,難道僅僅是因為他不想做官嗎?

18樓:可愛小貓萌萌

他想做官,只不過不想做小官,因為小官的影響力太小了,無法實現他拯救天下的抱負。

古代詩人大多數都有一顆做官的心,陶淵明也不例外。他少年的時候曾經滿懷一腔熱血,想要拯救天下蒼生。

但是不久自己夢想就被現實澆滅了,他曾經五次出仕,但是官位都是一些小官,無法接觸到上層。官位不大,影響力就不大,因此當小官是無法實現陶淵明的理想。

而且晉朝末年的選官完全由世家大族壟斷,陶淵明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官位都在自己之上,於是感覺無望辭官離去。

晉朝末年所有的**選舉需要看家世,家世好的人,即使沒有才能也能在**拿下一官半職,而沒有家世的人想要當官只有結交那些家世好的,然後讓他們賞個小官噹噹。

但是如果要做手握大權的官,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才能舉世無雙,但是沒有家世沒有人舉薦,那麼一輩子都做不了官。

陶淵明意識到了晉朝的官場黑暗 於是陶淵明另闢他徑,選擇跟隨桓玄起兵造反,但是後來桓玄造反失敗,陶淵明只好重歸鄉野。

後來劉宋邀請陶淵明來做官,但是陶淵明並沒有去,因為陶淵明曾經站隊失敗,為了防止皇室拿這件事要挾他。

從那以後,陶淵明感覺自己拯救天下的理想無望,以及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陶淵明只能開始遠離政治漩渦,寄情於山野之中,來尋找自己心中的樂土。

陶淵明為什麼選擇歸隱,他真的是不想做官嗎

海綿寶寶不吃土 與其他懷才不遇的詩人不同的是,陶淵明本來就厭倦官場,不喜官場生活。陶淵明每次進入仕途不久,便辭官回家。陶淵明曾經通過他的詩文表達了他做官是為了解決其溫飽,否則陶淵明會面各種經濟困難。除此之外,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被任命為任州的祭酒一職的時候,朝廷腐敗,百姓受苦,而那時天下紛爭漸起,作為...

陶潛為什麼又叫陶淵明,陶淵明為什麼叫陶潛

因為陶淵明的又一個名字就是陶潛,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號 五柳先生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 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 建威參軍 鎮軍參軍 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只是自號,因為他的住...

陶淵明為什麼要隱居田園

奧特七弟 陶淵明少年時受傳統儒經的影響,懷有兼濟天下大濟蒼生的壯志。但是,由於門閥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門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 權位的壟斷,在這樣的情況下,陶淵明的理想是難以化為現實的,他理想的夢幻註定會破滅。陶淵明直到二十九歲的 高齡 才出仕為官,但終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過是祭酒 參軍 縣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