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思鄉的故事,古代名人思鄉故事

時間 2021-10-27 20:07:36

1樓:匿名使用者

納蘭性德《長相思》(高中語文自學課本裡面有這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清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長相思》作於出關前後之途中。作者出關時冰雪未銷,又離開了京城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麼荒涼,那麼寂寞,於是不由人思念家鄉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填下這首《長相思》。

再給個當代的:

席慕容《鄉愁》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彷彿霧裡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小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聽父親講故鄉的風光。冬天的晚上,幾個人圍坐著,纏著父親一遍又一遍地訴說那些發生在長城以外的故事。我們這幾個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塊從來沒有見過的大地的血脈仍然蘊藏在我們身上。

靠著父親所述說的祖先們的故事,靠著在一些雜誌上很驚喜地被我們發現的大漠風光的**,靠著一年一次的聖祖大祭,我一點一滴地積聚起來,一片一塊地拼湊起來,我的可愛的故鄉便慢慢成型了。而我的兒時也就靠著這乙份拼湊起來的溫暖,慢慢地長大了。(節選自席慕容《沒有見過的故鄉》)

可以告訴我名人的思鄉故事嗎?

2樓:匿名使用者

1、李白的鄉愁: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譯文: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物我兩忘,物我相融。而對親人、愛人、友人乃至家國的熱愛,魂牽夢繞,或壯懷激烈,或曉風殘月,直抒胸臆,使美麗旖旎的鄉愁,更沁人心田,動人心弦。

悠悠鄉愁繫於遙遠故鄉的至愛親朋,深深思念緣於摯愛的父母妻兒。

思親是鄉愁的根,滋生出茂盛蔥蘢的情感枝葉,使詠歎鄉愁的詩句,由於增加了人的因素,一枝一葉,一事一物都充滿了濃濃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使得對鄉愁的詠歎更直接,更動人,更永恆。

2、魯迅思鄉:

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說:「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

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在我久別之後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3、「鄉愁詩人」余光中

「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著名「鄉愁詩人」余光中如是說。母親從江蘇到泉州永春,與余光中的父親結緣。幼年時余光中曾回到永春洋上村的老家小住半年。

時光流轉,在余光中闊別大陸母親第66年,他的家鄉永春余光中文學館完工。該館今後將展示永春民俗,排演交響詩劇《鄉愁》,打造成集「聞香品茶、遊園看戲、賞花練拳」為一體的「鄉愁文化」觀光和體驗園。

作為「無永不開市」的龐大的永春僑眷群體,還有奔走異國他鄉的遊子們,鄉愁不再「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而有了棲身之所。

3樓:我是誰

1、納蘭性德思鄉

清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納蘭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長相思》作於出關前後之途中。

納蘭性德出關時冰雪未銷,又離開了京城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很荒涼、寂寞,於是不由人思念家鄉親人朋友,納蘭性德有感而發,填下這首《長相思》。

2、席慕容思鄉

20世紀80年代早期,當時的台灣與大陸之間仍不能公開往來。但是很多台灣人,包括海外的遊子,卻身在海外,心繫大陸。而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裡出生,也不在那裡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

她只有在夢裡,在詩中,寄託無限鄉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恆的主題,寫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摯的這首《鄉愁》。

3、余光中思鄉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2023年10月21日生於南京,抗戰時期在重慶讀中學。2023年他隨家人遷居台灣。

2023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裡寫下《鄉愁》。40多年來,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間廣為傳誦。2023年至2023年,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任教。

2023年後定居高雄,在台灣中山大學任教,去年退休。

2023年,余光中首次應邀回大陸。雖然不是小時候的故鄉,但看到的北京的胡同、故宮和梁啟超故居,還是十分親切。他真正回故鄉是2023年,當時余光中第一次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學,感慨萬千。

4、李白思鄉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年李白26歲。在乙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

5、***思鄉

***思念家鄉,多次說過自己要回家看看。他在西花廳接見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時說:

「2023年,我在南京梅園新村時,有一回夢見自己又在文渠裡划船,醒來後便想,將來全國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這些年多少事情等著我去做。有時候工作忙,遇到棘手的事情,難遣的煩惱,緊張得飯都顧不上吃,覺也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約幾位童年時代的朋友,爬爬鼓樓(即今鎮淮樓),放放風箏……」

為此,淮安縣領導曾悄悄修繕了他的故居,並拓寬了南門大街等城區主要幾條街道,維修了他放過鴿子的鎮淮樓、攀登過的文峰塔,還疏浚了他劃過小船的文渠。然而,這樣的準備一而再,再而三,他都沒有回來。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淮安人傳起了***曾在飛機上看過淮安的故事。

4樓:韓琴

1,清代納蘭性德。

清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納蘭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長相思》作於出關前後之途中。作者出關時冰雪未銷,又離開了京城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麼荒涼,那麼寂寞,於是不由人思念家鄉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填下《長相思·山一程》。

清代納蘭性德《長相思》全詩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白話文釋義: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聲音嘈雜打碎了思鄉的夢,而相隔千里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2,近代余光中。

2023年抗日戰爭爆發後,10歲的余光中隨父母輾轉於上海、重慶等地。22歲那年,余光中隨家人來到台灣,並考取了台灣大學外文系。雖然專業是外文,余光中卻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

2023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賦詩一首。寫完後,詩人熱淚盈眶,沉吟良久。這首詩就是後來被海外遊子不斷傳唱的《鄉愁》。

3,席慕蓉。

20世紀80年代早期,當時的台灣與大陸之間仍不能公開往來。但是很多台灣人,包括海外的遊子,卻身在海外,心繫大陸。而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裡出生,也不在那裡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

她只有在夢裡,在詩中,寄託無限鄉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恆的主題,寫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摯的這首《鄉愁》。

4,唐代杜甫。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寫下《月夜憶舍弟》這首詩。

全詩原文如下: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話文釋義: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訊息。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5,唐代張繼。

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乙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

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全詩原文如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白話文釋義: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5樓:回聲無效

***思念家鄉,多次說過自己要回家看看。為此,淮安縣領導曾悄悄修繕了他的故居,並拓寬了南門大街等城區主要幾條街道,維修了他放過鴿子的鎮淮樓、攀登過的文峰塔,還疏浚了他劃過小船的文渠。然而,這樣的準備一而再,再而三,他都沒有回來。

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淮安人傳起了***曾在飛機上看過淮安的故事。

古代名人思鄉故事

6樓:勉縣二中王凱明

納蘭性德《長相思》(高中語文自學課本裡面有這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清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長相思》作於出關前後之途中。作者出關時冰雪未銷,又離開了京城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麼荒涼,那麼寂寞,於是不由人思念家鄉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填下這首《長相思》。

再給個當代的:

席慕容《鄉愁》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彷彿霧裡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小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聽父親講故鄉的風光。冬天的晚上,幾個人圍坐著,纏著父親一遍又一遍地訴說那些發生在長城以外的故事。我們這幾個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塊從來沒有見過的大地的血脈仍然蘊藏在我們身上。

靠著父親所述說的祖先們的故事,靠著在一些雜誌上很驚喜地被我們發現的大漠風光的**,靠著一年一次的聖祖大祭,我一點一滴地積聚起來,一片一塊地拼湊起來,我的可愛的故鄉便慢慢成型了。而我的兒時也就靠著這乙份拼湊起來的溫暖,慢慢地長大了。(節選自席慕容《沒有見過的故鄉》)

古代名人歷史戰爭故事,古代名人歷史戰爭故事

龐涓為調孫臏到魏國決戰,率大軍進攻趙國。孫臏 隔岸觀火 派禽滑將出兵救趙的訊息告訴趙王。趙國拼命抗敵,魏趙兩國一時相持不下。孫臏採用 圍魏救趙 之計,率齊軍直逼魏國國都大樑。龐涓率軍回國,迎擊齊軍。深入魏國腹地的孫臏,在撤退途中,逐漸減少做飯的軍灶。龐涓以為齊軍懼怕魏軍,逃兵數量增多,帶精兵日夜兼程...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名人的勵志故事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

現代名人尊師的故事要快,現代名人尊師的故事。。 要快。 5

紫色的悠念 師恩難忘 劉紹棠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滿六週歲,便到鄰近的鄉村小學去讀書。這個小學設在一座廟內,只有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當時學生少,四個年級才一個班。老師姓田,十七歲就開始教書了。他口才 文筆都很好。開學頭一天,我們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同學上課,叫三年級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