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的民族關係的意義,唐朝時期的民族關係對交往雙方又怎樣的影響

時間 2021-08-30 10:49:02

1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後的民族關係 唐朝前期國力強盛,國內政局穩定。據《通典》記載開元時期盛況:「家給戶足,人無苦窳,四夷來同,海內晏然」。

唐在周邊地區設定都護府,派遣節度使鎮守邊疆,有效地維持在西北區域的統治和邊防的安全。當時周邊地區少數民族政權主要是東北地區契丹;北部地區是突厥,突厥敗亡後,回鶻控制漠北地區;西南地區主要是吐蕃和南詔。 安史之亂爆發後,朝廷抽調河西、隴右等鎮軍隊鎮壓叛亂,致使「邊候空虛,故吐蕃得乘隙暴掠」。

乾元(公元758-760年)之後,吐蕃乘機占領隴右、河西,後又佔據北庭等地。唐鑑於自身所處危勢,為避免內外交困,肅宗時期不得不實行妥協政策,姑且接受這一現狀。此後,吐蕃國力處於巔峰狀態,屢次寇掠邊境,甚至威脅長安、京畿地區。

代宗、德宗時期,唐與吐蕃關係最為緊張。尤其是貞元三年發生的「平涼劫盟」,使雙方不再信任,和平會盟長期難以實行,唯有兵戈相對。 回鶻在滅突厥以後,勢力一度強盛。

但在天寶以後,唐與回鶻總體保持友好關係,受到唐的冊封。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肅宗徵回鶻兵,收復兩京。寶應元年(公元762年),代宗再徵回鶻兵,平定了安史餘部。

同時,唐對回鶻實行和親政策,並進行絹馬**,雙方關係密切。此間,鑑於唐國勢衰弱,回鶻有「輕唐之色」,在唐屢有不法行為,加上馬價等**問題,關係逐漸發生微妙變化。大曆末期,回鶻與唐交惡,侵犯太原。

德宗即位後,回鶻親唐派宰相頓莫貨達幹奪得回鶻可汗之位。貞元四年(公元788年),唐以鹹安公主與回鶻和親,關係得到恢復和發展。貞元六年,吐蕃聯合葛祿部落,攻陷北庭,對回鶻造成了嚴重威脅。

回鶻不得不把西北的部落遷到牙帳之南。在共同的敵人面前,回鶻和唐聯絡更加緊密。 開元後期,皮邏閣被冊封為雲南王,並在唐支援下,統一了六詔,遷居大和城。

天寶九年(750年),雲南太守張虔陀因問題處理不善,南詔出兵攻殺張虔陀。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出兵大和城,全軍覆沒。天寶十二年,劍南節度使楊國忠,再徵南詔,大敗。

不久爆發了安史之亂,雲南王閣羅鳳乘機攻陷昶州。南詔與唐交惡,因此歸附了吐蕃。但是,吐蕃 「責賦重數,悉奪其險立營候,歲索兵助防」,引起南詔不滿。

大曆十四年(公元766年),閣羅鳳之孫異牟尋即位,在清平官鄭回勸說下,決心重新歸附唐朝。這一時期韋皋任劍南節度使,實行招撫政策。經過幾年醞釀,貞元十年,南詔在蒼山神祠,與唐會盟,並且「斬吐蕃使數人,以示歸唐」,徹底與吐蕃斷絕關係。

從此以後南詔重新與唐結盟,共同對抗吐蕃。 貞元前期,回鶻與唐密切關係得到恢復和發展;南詔重新與唐朝恢復往來。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消弱,內部矛盾不斷加深,又受到吐蕃頻繁侵犯,也希望聯合回鶻、南詔來牽制吐蕃。

回鶻本身受到吐蕃威脅,與唐聯合可以得到經濟上利益,也支援唐朝對抗吐蕃。南詔與吐蕃發生矛盾,重新歸附唐。唐與回鶻、南詔的聯合,有效遏制了吐蕃的進攻。

到元和時期,吐蕃國力趨於衰落,內部不斷發生權力紛爭,唐朝西部邊境出現久違的寧靜局面。這些都為唐朝平定藩鎮叛亂提供有利時機

2樓:匿名使用者

友好 少數民族擁護唐太宗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唐朝和邊疆各族的密切聯絡是建立在實行開明民族政策基礎上的,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融合。其次,需要認識唐朝與周邊各民族關係密切的幾個具體表現:①各族承認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唐朝冊封。

②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區設定都護府或都督府進行直接統治。③唐朝與各族通過和親、**、冊封等方式,加強了民族間的友好聯絡。④唐朝是個統一和睦的多民族國家,長安成為國內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

唐朝時期的民族關係對交往雙方又怎樣的影響

4樓:六翼旗魚

唐朝時期,在**王朝的四周有許多少數民族政權,東北主要有契丹、奚、室韋和靺鞨,西北主要有突厥、回絕、吐谷渾,西南主要有吐蕃、南詔。在華夏大地之外,還有高麗、天竺、波斯、大食、尸利佛誓、真臘、河陵、林邑等境外民族政權。

唐朝在處理民族關係上總的來說還是比較開明的,堅持了三條原則:即核心利益至上原則、利益最大化原則、政治優先原則。這三條原則並不是地位均等的原則,核心利益至上原則是唐朝處理民族關係的首要原則,不容動搖。

利益最大化、政治優先原則是附屬性的、可變的,可以變通執行。

唐朝採取開明的外交政策,既是唐帝國強大的表現,也是進一步促進唐帝國發展的重要原因,其政策與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有天壤之別。

唐朝對外交往的影響

①促進了唐朝經濟的進一步繁榮;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②大大加強了中國同各國的友好關係以及民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③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對亞洲和世界的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唐朝的對外關係前所未有,主要取決於經濟文化的繁榮發達。唐朝和睦的民族關係也為對外交往提供了必要條件,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得到發展。唐朝統治者對外國和外來文化採取開明的態度,重視對外交往,是雙方經濟技術互通有無,得到不同程度發展。

促進了民族融合。

另外李世民本人就具有鮮卑族血統,這對於唐朝的「對外政策」有沒有影響呢?

5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唐朝而言,提高其影響力,導致唐朝文化繁榮,而少數民族則提高社會生產力,提高文明水平,特別是契丹、黨項等民族,也為其與宋朝爭霸埋下伏筆。

唐朝時有著怎樣的民族關係?

唐朝時期民族交往友好的史實有哪些有何作用或者意義?

6樓:

唐朝時期民族交往有好的歷史,有哪些作用和意義在網上有的。

唐朝友好的民族關係對唐朝有什麼積極作用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7樓:惜上陌

積極作用:中國來的商品源源源不斷的送bai往西方,許多中du國特有的工藝

技術隨之傳zhi向西方。西方的物品以dao及**,文化等也傳入中國。

當時中國以亞洲諸國為中介與世界文化進行交流與融合。

形成以中國本土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對日本、南韓等國的文化有重大的影響。

唐文化在吸收各域外文化後顯得博大恢巨集,其後唐文化又以強大的力度向外輻射。

後世外國人多稱中國人為唐人可見唐朝的深遠影響.

啟示:與外來民族和外來國家的友好往來,可以促進乙個國家的發展。

8樓:m彼岸陽光

積極作bai

用:局勢穩定,軍事du負擔減輕,利於zhi發展經濟,使唐國力強大。各名

dao族版文化交流密切,促進唐文化繁榮

權、影響世界。促進民族大融合。

啟示:良好的發展環境對於大國崛起十分重要。

處理好民族問題,應該用和平的方法而非暴力

從唐朝的民族關係中,你得到什麼認識

民族團結 國家統 一 則國家興盛富強,海納百川,積極吸收先進文明,有利於社會進步,閉關鎖國則導致落後 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中華文明 加強民族團結,實行對外開放,對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韓度俺鄙視你 大唐是一個很不錯的時代 那種開放的胸襟,那種氣魄,那種與萬邦通好的度量那種番邦來朝必親之,蠻...

唐朝時的大涼國在哪,唐朝時期大涼是哪國

唐朝時的大涼國在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隋唐時期,涼州是唐朝三大經濟中心之一。涼州東接蒙古草原,西靠青藏牧區,北鄰西域諸國,南連黃土高原,周回平川二千里,水草豐美,宜農宜牧,可謂福地。官方初設雍州治所就在武威。涼州地勢平坦遼闊,河西最大堆積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

唐朝的民族政策怎麼樣,唐朝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

唐朝民族政策比較開放,允許胡民內遷。唐朝是個開明的朝代,唐太宗不僅是漢人的皇帝也被少數民族成為天可汗,萬民擁戴。唐朝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 允琨俞恨寒 唐朝處理民族關係的主要方式 軍事打擊 對突厥的戰爭 設定機構 在 突厥舊地設都督府,在西 突厥舊地設安西 北庭都護府,在西北設瀚海都督府,在東北設黑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