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到底抒發的是什麼感情,《長恨歌》到底表達了白居易什麼情感呢?

時間 2021-07-19 11:34:36

1樓:匿名使用者

這涉及到《長恨歌》的主題問題,對主題的認識不同,其恨的內容自然也不同。然而關於《長恨歌》的主題思想,歷來是讀者爭論的焦點問題,觀點頗為分歧,約可分為三派:其一,愛情主題說。

認為從作品宮中多寵的憲宗;其三,雙重主題說。認為將此詩看成純粹的諷諭詩或愛情頌歌都不恰當,它是暴露與歌頌的統一,諷諭和同情的交織,既為李、楊的愛情悲劇一掬同情之淚,又為他們的誤國失政一嘆遺恨之聲,二者交相融匯而不是機械疊加。此外,還有人認為此詩是作者借李、楊悲劇來抒發自己愛情失意的情懷。

究竟如何,還需從作品本身去分析。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埋在詩裡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認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據全詩的內容和情節發展,可將詩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至“盡日君王看不足”,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紀。貴紀進宮後恃寵而嬌,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覆渲染唐玄宗得貴妃後完全沉湎於歌舞酒色。開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

第二層從“漁陽鼙鼓動地來”至“回看血淚相和流”,寫安史之亂,玄宗逃難,被迫賜死貴妃,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有意將因玄宗荒淫誤國所造成的安史之亂進行了淡化處理,對二人的生離死別則著意形容,讀者受到的是悲劇氣氛的感染而不是歷史的理性批判。陳鴻《長恨歌傳》“懲尤物,窒亂階”之說是板著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視為此詩的寫作動機。

第三層從“黃埃散漫風蕭索”至“魂魄不曾來人夢”,描述了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行宮見月,夜雨聞鈴,是一片“傷心色”和“斷腸聲”。長安收復以後回朝時,重過馬克,“不見玉顏空死處”。回宮後,池苑依舊,物是人非,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蕩氣迴腸。

第四層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此恨綿綿無絕期”,寫玄宗派方士覓楊貴妃之魂魄,重在表現楊妃的孤寂和對往日愛情生活的憂傷追憶。詩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上天入地,後終在虛無縹渺的仙山上讓貴妃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再現於仙境。“情”的渲洩已超脫於帝王妃子間的感情糾葛,而更多地帶有詩人的主觀的理想成分,並早已超出了歷史事實的範圍,將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衝突表現無餘。

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愛情的嘆息與呼聲,是對於愛情受命運播弄,和愛情被政治倫理摧殘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時空而進入無極之境。這樣,詩人便以“長恨”表現了愛情的長存,亦即點明全詩的主題。

所以,我們認為《長恨歌>並非是一篇政治諷諭詩,而是一篇歌頌愛情的詩篇。恨就恨李楊二人的愛情不能美滿長久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兩項都有,作者該褒則褒,該貶則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就是在貶,但個人認為唐玄宗是真真正正愛著一個人,不存在“重色”的問題,若真是愛色,何不三宮六院七十二一起加寵,卻單單愛上玉環。作者批判其實是批判皇帝荒廢了國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後面也有讚揚他們的愛情的部分,如“西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在天願為比翼鳥”句等等。

作者可謂公私分明,貶處句句帶刺,褒處滿含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長恨歌》一出,關於其主題,便成為歷來讀者爭論的焦點。觀點也頗具分歧。大抵分三種:

其一為愛情主題。是頌揚李楊的愛情詩作。並肯定他們對愛情的真摯與執著;其二為政治主題說。

認為詩的重點在於諷喻,在於揭露“漢皇重色思傾國”必然帶來的“綿綿長恨”,譴責唐明皇荒淫導致安史之亂以垂誡後世君主;其三為雙重主題說。認為它是揭露與歌頌統一,諷諭和同情交織,既灑一掬同情淚,又責失政遺恨。如何分析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出發

《長恨歌》到底表達了白居易什麼情感呢?

4樓:楊子電影

《長恨歌》一出bai,關於其主題,du便成為歷來zhi讀者爭論的焦點dao。觀點也頗具分歧。內大抵分三種

容:其一為愛情主題。是頌揚李楊的愛情詩作。並肯定他們對愛情的真摯與執著;

其二為政治主題說。認為詩的重點在於諷喻,在於揭露“漢皇重色思傾國”必然帶來的“綿綿長恨”,譴責唐明皇荒淫導致安史之亂以垂誡後世君主;

其三為雙重主題說。認為它是揭露與歌頌統一,諷諭和同情交織,既灑一掬同情淚,又責失政遺恨。究竟如何,還需從作品本身去分析。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縣)縣尉。一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遊寺遊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

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沒。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

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因為長詩的最後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陳鴻同時寫了一篇傳奇**《長恨歌傳》。

5樓:請叫我讀書人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長恨歌》到底要表達白居易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6樓:匿名使用者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採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

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的力量.

7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知人論世,要知道一首詩歌的主旨和感情基調,首先要對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經歷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長恨歌》是白居易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白居易在自評其《長恨歌》時曾說:“一篇長恨有風情。

”由此看來,《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裡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雖然詩中有對楊貴妃紅顏禍水,李隆基荒淫誤國的描寫,但這只是這首敘事詩結構的需要,並不是詩人主要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感。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才是詩人想要慨嘆的,是“長恨”之所在,是這首詩歌的靈魂。

縱觀全詩,尤其是結尾處: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句句都是款款深情,表達了詩人對這段世人皆謗的愛情悲劇是寄予了充分同情的。詩人沒有把著眼點放在對李隆基的“漢皇重色思傾國”上,也沒有落腳於楊玉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上,而是把這段愛情悲劇無限放大,讓矢志不渝的愛情成為詩歌的主宰,把感情從政之中提煉出來,突破了當時一般文人就此題材的政治諷刺上,這也正是這首長恨歌之所以打動讀者的地方。

白居易的《長恨歌》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8樓:匿名使用者

長恨抄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bai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du當時詩人正在盩厔zhi

縣(今陝西周至dao

)任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藉著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迴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複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9樓:匿名使用者

君王和妃子的忠貞愛情.

長恨歌中的恨指什麼恨,長恨歌中的恨是什麼意思?長恨歌應作何解釋?誰恨?恨什麼?為什麼恨 怎麼表現恨?

一灘新約 恨在文中指遺憾 遺恨。長恨歌 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詩的主題是 長恨 唐李白 長恨歌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譯句 即使是天長地久,...

白居易的《長恨歌》是詩還是詞,關於白居易的《長恨歌》是諷喻詩還是愛情詩有誰知道

神奇豆子 詩.詞的話應該有詞牌名,如 卜運算元 江城子 不同的詞牌的格式也不一樣。卜運算元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南鄉子 送述古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歸路...

《長恨歌》中最經典的一句詩是什麼

長恨歌 中最經典的一句詩是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此句為全詩中的點睛之句,且之今多為人傳頌。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 長恨 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