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孔子殺少正卯合法嗎

時間 2021-06-05 20:17:14

1樓:輕描歲月跎

孔子殺少正卯是春秋歷史上的一樁公案,也是一樁疑案,後世是非曲直爭議很大。

據記載:魯定公十四年(西元前496年),孔子以魯國大司寇**宰相,掌權方七日,誅殺魯大夫少正卯。

孔子殺少正卯的理由言辭鑿鑿,即少正卯有「五惡」,但煌煌言辭後面,總結起來卻不過四個字:「妖言惑眾」。

孔子誅殺少正卯的五條罪狀

第一,"心達而險」(通曉世事而用心險惡)

第二,"行闢而堅」(行為邪僻而不知悔改)

第三,"言偽而辯」(強詞奪理且善於狡辯)

第四,"記醜而博」(刻意關注社會的陰暗面)

第五,"順非而澤」(順著非正統甚至違背道德之引導思想如同江河氾濫般散播四方)

這樣的理由殺人的確不夠堂皇。有人懷疑這是孔子「公報私仇」,因為少正卯也在魯國講學,跟孔子對門「唱擂台」,而且言論太有煽動性,曾使孔門「三盈三虛」。因此孔子老人家掌握大權後,估計把他當傳銷頭號分子治罪了。

談到孔子殺少卯合不合法?說實話不好考證,原因很簡單。

第一,我們不知道魯國當時的法律,不確定孔子是不是「依法辦事」

在孔子生活的時代,刑法還是統治階級治理社會的「秘密**」。之所以說是「秘密**」,因為它是不公開的,就是民眾哪天犯了罪,被砍腦袋砍腳時才知道自己犯罪了,這是那時倡導「刑不可知,威不可測」的法治理念。

後來鄭國子產、趙國趙鞅開創先河,鑄刑於鼎,公之於眾,才使刑法透明化,但此舉卻遭到孔子嚴厲批評和反對。這也可以說是"儒法"政見不一的第一次交鋒。

西元前513年,晉國趙鞅將刑書條文刻鑄在鐵鼎上,公之於眾,史稱「鑄刑鼎」。孔子對此批評說:「晉其亡乎!

」孔子認為,將治理民眾的刑法鑄於鼎上,混淆了貴賤尊卑的等級。「貴賤無序,何以為國?」

第二,孔子以大司寇之職攝相有沒有行生殺予奪的大權存在爭議

孔子誅殺少正卯之事最早出於《荀子》,後來《史記》《淮南子》《孔子家語》《漢書》等都有相關記載。後世朱熹、錢穆等大師提出質疑,認為孔子在魯國不過是管祭祀和禮儀的,當時魯國有季氏等大夫把權,孔子根本沒有權力隨隨便便誅殺大夫少正卯。

當然這種質疑有為孔子辯解的嫌疑。

孔子誅殺少正卯這件事,足以「黑化」孔子,有損孔子一世「聖名」,因此許多人出來辯駁,極力試圖為其洗白。

孔子殺少正卯之事存疑,但這樁疑案的流弊卻是禍害無窮的。封建社會尤其是宋以後,將孔子奉上神壇, 儒家思想成為社會統治思想,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奉為圭臬,

「請殺少正卯」的理由足可以成為那些用心**的人鉗制言論,排除異己,排斥「異端邪說」的最好理由。

宋朝大儒朱熹就曾被人参奏「**少正卯之誅,以為欺君罔世、汙行盜名者戒」。蘇軾陷身烏台詩案之時,與蘇有宿仇的李定指責蘇有四大可廢之罪,其中一罪就是和「五惡」高度相似的「言偽而辯,行偽而堅」。

2樓:呼延天材

在當時是合法的。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各個思想流派存在於各國的王公貴族身上。在當時的魯國,只有使自己強盛起來的思想,就是符合王道,使君王思想落後就是誤國誤君,誤國誤君者,殺之合法。

3樓:孤獨的yu呀

是合法的,因為當時天下都是分散的,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法律,除了南韓,其他國家的法律都比較鬆懈,

4樓:周周小可愛的寶貝

合法。少正卯五惡集於一身,他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得不殺,孔子對其**振振有詞的說出來他誅殺少正卯的理由,以正綱紀,並非無緣無故誅殺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發展的三種趨勢,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曆史發展的,趨勢是什麼樣的

摩托羅辣 總的發展趨勢 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代。1 經濟上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係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井田制 公田 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

春秋戰國時期的耕作方法,春秋戰國時期 西漢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的耕作方式 耕作技術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分別是什麼

貞觀之風 春秋戰國時期的耕作方法是個體農耕。春秋時期,鐵器農具 牛耕出現,戰國時期推廣,此後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方式。從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到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體現了古代耕作方式的不斷進步。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生...

春秋戰國時晉國皇帝列表

聽婷說歷史 公元266年2月司馬炎受魏禪稱帝,改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 西晉 1 武皇帝 司馬炎 2 孝惠皇帝 司馬衷 3 孝懷皇帝 司馬熾 4 孝愍皇帝 司馬鄴 公元317年4月司馬睿稱晉王,次年4月稱帝,沿晉國號,定都建康,史稱 東晉 1 元皇帝 司馬睿 2 明皇帝 司馬紹 3 成皇帝 司馬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