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多厚?地球地殼的厚度是多少

時間 2025-05-12 10:48:41

1樓:匿名使用者

軌道長半徑(天文距離單位)

軌道長半徑(百萬譁啟公里)

公轉的恆星週期(日)

公轉的會合週期(日) 無。

軌道偏心率。

軌道傾角(度)

公升交點黃經(度)

近日點黃經(度)

平均軌道速度(公里)

赤道半徑(公里) 6371 (此資料為最新資料,此前資料為6,378)

極半徑(公里)6350 (此數舉橋據為最新資料,此前資料為6,357)

地球周亂答如長(公里)40030

扁率質量(地球質量=1)

密度(克/立方厘公尺)

赤道引力(地球=1)

逃逸速度(公里/秒)

自轉週期(日)

黃赤交角(度)

反照率最大亮度 -

衛星(已確認的) 1

2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歲埋橡了。地質學家發現,鋪蓋在原始地殼上的層層疊疊的岩層,是一部地球幾十億年演變發展留下的「石頭大書」,地質學上叫做地層。

翻開這本碩大無比的大書,地質學家找到了許多隱埋其中的特別文字和圖畫--化石。在大書的前幾頁上,是人類祖先古猿的化石;再翻下去,又發現了許多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 及魚類的化石;最後幾頁,找到了一些藻類和原始細菌的殘骸。

地層包括各個不同地質年代所形成的沉積岩、變質岩和岩漿岩。地層形成的歷史有先有後, 一般說來,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後形成的地層在上,越靠近地層上部的岩層形成的年代越短。在地層的形成過程中,生物也不停地從低階階段向高階階段進化發展。

當某一時期的生物死亡後,就被鉛祥掩埋在土壤之中,經過地質歷史的變遷,它們以化石的形式保留在原來的地層中。於是,不同時期的地層便有不同的化石相對應,這樣,地質學家就可根據化石的種類、 形態來判斷地層的新老關係,區分出各種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結構。比方說,在今天的大海 裡生存著許多海生動物,每種海生動物對生活環境(如溫度、光照、水深等)都有不同的要 求。

如果我們今天在遠離海洋的太行山某一地層中發現了與現代類同的海生動物的化石及海 洋沉積物,那麼可以肯定,在那久遠的過去,這裡必然是一片汪洋大海,並可由此推斷出當 時海洋的一些大致情況。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國北宋時代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所著的《 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述了他當年考察太行山和浙江雁蕩山時,都在山地的崖壁間發現了許多卵石和螺蚌殼化石,從而證明這些地方古時候曾被大海所淹沒。

地層從最古老的地質年代開始,層層疊疊地到達地表。不論在陸地還是水中,地層中的堆積物的性質和組織結構都不盡相同,它代表著不同地質年代的自然地理狀態。因此,地層是記錄地球發展狀況的歷史書。

地質學家通過地質年代表把它記錄下來。這個地質年代表,由國際彎激旁地質學會於1881年正式通過,以後又經過不斷修訂補充,一直沿用到現在。據科學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層已有40-45億年曆史。

地球地殼的厚度是多少

3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地球地殼的平均厚度是17千公尺。

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構造的最外圈層,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公尺,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約為39- 41千公尺。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公尺;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公尺。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殼最厚的地方,厚達70千公尺以上;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中地殼只有千公尺厚;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部深海溝的地殼最薄,是地球上鄭桐地殼最薄的地方。

地殼上層化學成分以伏叢做氧、矽、鋁為主,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相似,稱為花崗岩層,亦有人稱之為「矽鋁層」。此層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區,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連續圈層。

地殼下層富含矽和鎂,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相似,稱為玄武岩層,所以有人稱之為「矽鎂層」(另一種說法,整個地殼都是矽鋁層,因為地殼下層的鋁含量仍超過鎂;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鎂含量極高,所以稱為矽鎂層);在大陸和海洋均有分佈,是連續圈層。兩層以康拉德不連續面隔開。

地球實際上有多厚?

4樓:科創

01 赤道半徑是6378千公尺,南北極半徑是6357千公尺。也就是說,從地球表面赤道上的一點,穿透地心到地球另一面對應的一點,有12756千公尺;從北極點穿過地心到南極點,有12714千公尺。

地球由三個同心球層組成:地核、地幔和地殼。

地殼。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也是(地球上絕大多數有機生命)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因而地殼的厚度並不均勻:

大陸下的地殼平均厚度約35公里,我國青藏高原的地殼厚度達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殼厚度僅約5~10公里;整個地殼的平均厚度約17公里,這與地球平均半徑6371公里相比,僅是薄薄的一層。

地幔。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核。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外地核厚度約2080公里,物質大致成液態,可流動;過渡層的厚度約140公里;內地核是乙個半徑為1250公里的球心,物質大概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

地有多厚?

5樓:一襲可愛風

地球的直徑一般分為:平均直徑、赤道直徑、極直徑。地球的平均直徑約是12742千公尺,赤道直徑約是12756千公尺,極直徑約是12712千公尺。

你說的地有多厚,應該指的是地殼的厚度,那就要看地形的分佈了。地殼的平均厚度在17千公尺,而在我們大陸地區,平均的厚度則可以達到33千公尺。而像珠穆朗瑪峰、青藏高原這樣的頂樑柱,地殼厚度有60-70千公尺,不過在大洋底部最薄的地方,只有8千公尺。

地殼主要是由沉積岩、變質岩、花崗岩構成的。地球的結構:地殼,地幔,地核。

希望能幫到你。

天有多高,地就有多厚。

乙個地球的厚度。

地球的大氣層厚度為多少米,地球大氣層有多厚?

地球的大氣層到底有多厚呢?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曾推想 地球由四個層次構成,它們是土層 水層 空氣 即大氣層 和 火 這只能在閃電時偶然見到 火層 以下還有一層虛無縹緲的 以太層 但他並未指 出各層的厚度。1644年,托裡徹利和維瓦尼通過實驗證明大氣是有重量的,因而也祕然存在有限的高度。他們推算出大氣層...

地殼的厚度是多少公里,地殼的厚度是

百科。目錄。宣告 百科詞條人人可,建立和修改均免費。詳情。9 地殼 d qi o 地質學術語。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科普中國。本詞條由 科普中國 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專案審核。貢獻者彭公炳詳情。地殼 qi o 地質學專業術語,是指由岩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岩石圈的重要組...

地球的有多少重量,地球的重量是多少?

地球質量 5.9742 10 24 kg 平均密度 5,515.3 kg m 3 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 9.780 1 m s 2 0.997 32 g 你問鬼去啊?誰知道 什麼問題啊!地球的重量是多少?我國歷史上有過曹沖稱象的故事,這已是家喻戶曉了。聰明的曹沖用巧妙的方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