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輪看殊
北半球夜晚最長的一天是農曆的冬至。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實際上,由於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
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弊卜。
2樓:闞暖曠苑傑
絕對地說,是農曆的冬至!盡弊讓管很多年份冬至在公曆12月22號。但也有在21日、23日的。
這時冬至這天夜就比22日要長。農曆中冬至定義是太陽位於黃經270度。此時陽光直射南櫻滾回歸脊卜餘線。
是北半球正午太陽最低的日子。也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而公曆由於受閏年影響。
12月22日太陽位置是有偏差的。
3樓:喜哲悉麗
北半球夜晚最長的一天是12月22號,也就是冬至日。
中國的農曆實際上是陰陽混合曆法,按照月球圍繞地球公轉設定豎咐月及每月中的日。這樣出來的一年與太陽曆不吻合,為了修正,設定閏月,於是有的年份有13個月。農曆中的24節氣是根據餘喊純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位相推算出來的,實質上屬於太陽曆的原理。
而公曆是完全的太陽曆,因此,根據太陽曆原理推滲沒算的冬至日是公曆的12月22日。
4樓:潮涵焦詩雙
北半球夜晚最長的一天是冬至。也可以說陽曆的12月22號左右。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2021年十二月21號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晝夜比例約為7:11這一天白天和黑
5樓:
摘要。白比黑為7:11,整為18,白的百分比為7/18=,小時數就是24*
2021年十二月21號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晝夜比例約為7:11這一天白天和黑。
親很陵空高興能為您服務!2021年十二月21號冬至衡昌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晝夜比例約為7:11這一天白晝和黑夜時間分別為:
咐汪扒9小時20分鐘和14小時40分鐘哦。謝謝!
數學題咋麼做。
數學題的式子是。
24*(7/(7+11))=小時20分)
24小時-9小時20分=14小時40分。
講解一下。白比黑為7:11,整為18,白的百分比為7/18=,小時數就是24*
12月22日是「冬至」,這一天北半球的黑夜最長、白天最短。對嗎
6樓:網友
對。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迴歸線上,北半球達到一年中夜最長、晝最短的一天,日期大約是每年的12月22日。
7樓:網友
是的,我們所說的冬至日是北半球冬至日,因為此時的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南半球正是夏至日。這一天除了赤道晝夜平分以為,赤道以北的地球太陽的日照時間是隨緯度的公升高而減小,換句話說,越往北白天越短,相對黑也就越長,同時冬至日時 北極出現極夜現象,也就是24小時夜晚,南極出現極晝現象,也就是24小時白天。過了冬至日,由於地球公轉,它又開始向自身軌道的遠日點執行,此過程中,北半球的白晝開始一天天增加,黑夜一天天減少,南半球反之。
每年的12月21日是冬至嗎?
8樓:中草藥植物花卉情感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乙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2016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乙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為「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 。
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租侍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尺), 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 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 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孫數(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 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弊凱吵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一年之中冬至(12月22日)是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
9樓:小知愛娛樂啊
一年之中冬至(12月22日)是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
原因:因為太陽是在南北迴歸線(南北緯23度26分)之間做來回運動的,當南半球是冬季的時候,太陽直射北半球,且慢慢往北迴歸線移動,而當南半球在冬至這一天的時候,太陽到達北迴歸線。
此時,可以理解為太陽離南半球最遠,也就是接受日照時間短,白天短,此後,太陽從北迴歸線往南迴歸線移動,太陽離她們越來越近,日照時間也就越來越長了,所以冬至日那天最短。同理夏至白天最長,夜晚最短。
2020冬至夜是幾月幾 12月20日
10樓:溫嶼
2020冬至夜是幾月幾。
冬至的前一天被叫做冬至夜,2020年冬至夜是12月20日晚上,冬至是12月21日。南方一些地區的人更加看罩旅重冬至夜,冬至和冬至夜就像春節和除夕一樣。
冬至夜有何說法:
說法一:冬至當天的晚上,因為冬至是有時晨的(一般在下午2點左右),那麼冬至夜理所當物塵凳然是冬至這一天的晚上。
說法二:冬至夜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就跟過聖誕節,聖誕夜是24日晚一樣。而且有很多老人都說他們一直過的都是冬至前一晚。現在最流行的說法也是過冬至的前一天晚上。
兄指冬至天文意義。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並且緯度越高,白晝越短,黑夜越長。
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位於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範圍最廣的一天。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冬至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長度開始逐漸增加,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公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執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在南半球的時間比在北半球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12月22日是“冬至”,這一天北半球的黑夜最長 白天最短。對嗎
假面 12月22日是 冬至 這一天北半球的黑夜最長 白天最短。這句話是正確的。冬至這天,太陽雖低 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實際上,由於地表尚有 積熱 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
北半球是冬至日時,南半球的悉尼是一年之中正午太陽高度最白天時間最的一天A低
各種韓系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的平面約成66.5 的固定夾角 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使得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當北半球是冬至日時,南半球的悉尼是夏至日,此時是南半球一年之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 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 故選 c 冬至日時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
為什麼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四川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之時。過了夏至,四川盆地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 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