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多少度
1樓:酆泓
古代的酒度數不高,一般在十幾度左右,最高不高於二十度。古人喝的酒跟現在喝的酒不一樣,現在的酒大都是蒸餾酒。
或者是酒精勾兌的酒,但是在古代古人們喝的酒可都是純手工釀造的酒,這種酒跟現在的葡萄酒度數差不多。
在秦朝時候,釀酒用的是曲、櫱兩種酒母,到了漢朝時候,以櫱釀造的醴逐漸消失,那時候製作的曲大都是麥子為原料來製造酒麴。
到了唐朝的時候,釀酒技術更加先進和嫻熟,開始用大公尺為原料,然後用曲母培養紅曲。
這樣的「酒」,發酵和糖化更完美。到了元朝後,蒸餾器傳到了東方,這時候人們才煉製出我們現在所說的白酒,其製作工藝是將醪糟。
加熱,得到最高的濃度。此時的酒精度就能達到30到65度了,也就是從這時開始烈酒逐漸盛行開來。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2樓:為生活一起努力吖
古代的酒一般度數都在十度以下,最高不會超過十五度,釀酒技術再差點的可能就三五度了。
關於古代酒的度數很低這一點,可以從歷史記載的史料中得到證實。《史記》中有一處關於古人酒量的記載,戰國時期齊威王分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
最開心的時候,可以喝上八斗酒。按照當時齊國的計算方式,一斗不到現在的5斤,八斗也就是不到40斤。乙個人喝40斤的酒而不醉,足見早期的酒度數之低。
古代的酒口感更偏甜美醇香,不容易上頭。味道就好比現在女生喜歡喝的果酒,在古人看來大約就等於飲料了,以解渴為主要特點,所以就算喝上幾碗,頂多也是個微醺狀態。所以說,武松上景陽岡打虎前喝了十八碗酒,就相當於喝了六七瓶啤酒那麼多。
古代的酒度數的發展過程:
考古學家發現距今5000多年曆史的仰韶文化時期,所使用的盛酒陶器和釀酒用具。也就是說,黃帝時期、夏禹時期,釀酒工藝就已經出現了。
這個時候的酒還是用五穀或者果子釀造而成,那些含糖豐富的食物,經過自然界中酵母菌的發酵,自然形成酒精,才產生了酒,這種酒因其顏色黃亮,被稱為黃酒,也是我國最古老的飲料酒。
春秋戰國時期,關於酒的記載也有很多,《詩經·小雅吉日》:以御賓客且以酌醴。這裡的醴也是酒的一種,系甜酒。
到了漢代,以櫱釀造的醴逐漸消失,漢人制曲,多以麥為原料,有大麥、小麥、細餅等多種酒麴。到唐代,釀酒技藝較之魏晉有了很大的進步,首先出現了以大公尺為原料,直接由曲母培養而成的紅曲,有更強的糖化力和酒精發酵力。度數達到度上下。
北宋釀酒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提公升,人們採用了連渣拌飯法,將酒精的度數提到了11-18度。直到北宋末年,遊牧民族將蒸餾酒工藝傳入我國,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
古代的酒多少度
3樓:生活常識愛分享
古代的酒在8-18度左右。
中國的酒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那時候的酒多為甜酒,用來招待賓客。到了漢朝時期,開始用大公尺造酒,由於技術有限,度數也就在鬧豎8-9度上下。隨著釀酒技術的公升級,宋朝時期人們製造的酒已經能夠達到11-18度之間,直到北宋末年,才有了更高度數的酒。
到了元朝,蒸餾裝置的傳入,才發明了蒸餾酒,能夠達到60-70度,不過那時候液陸大並不叫白酒,而叫「燒酒」「燒刀子」,被稱作白酒,是建國之後才確立的。雖然出現了蒸餾酒,但一下子並不容易被接受,所以直到明清時期,黃酒依舊是大眾的主流用酒。
古代的酒和現代的酒區別。
古代的酒和現代的酒區別在於「蒸餾」,古代喝的酒屬於「釀造酒」,度數低,而悉明現代喝的白酒是「蒸餾酒」,度數高,因此才有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以及古人的酒逢知己千杯少等歷史故事,最主要還是因為釀造工藝的不同,導致酒度數差距大。
喝酒大多是為了追尋醉酒的那種感覺,而酒精度越高,那種感覺來得也越快,所以古人釀酒也一直在追求更高的度數,但從杜康酒到秦漢時期,酒的度數也就4°左右,跟現在水啤差不多,現在很多人喝起來也是「啤酒隨便拎」,所以喝「一石」(漢一石約40斤)也不足為奇。
古代的酒多少度
4樓:嗯嗯生活說
古代的酒度數不高,一般在十幾度左右,最高不高於二十度,沒有現代的酒度數那麼高。
經常在一些武俠劇中,看到很多江湖人士,到酒店喝酒,動不動就喝個好幾壇,甚至有些失意的人,酒店的酒喝光了都還沒醉,其實古代的酒度數並不晌孝明高。
古人釀酒,大多是用五穀或者果子來釀酒的,所以釀出來的酒有點類似我們現在的葡萄酒。這種酒對身體有好處,慎纖一般古代女人也喝,但大多不會貪杯。
而古代最有名的應該是公尺酒,公尺酒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極少,因此深受人們喜愛。當時能喝酒的名人號稱「千杯不醉」。
因為酒的發展歷史悠久,在我國元朝時期,出現了一種度數更高的酒,名叫蒸餾酒也就是燒酒,但是很多中原人並宴告不喜歡這種高度數的酒,反而是那些遊牧民族因為生活環境對蒸餾酒十分的喜歡。
古代白酒一般多少度
5樓:健身達人小俊
古代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超過二十度,大多是十度以下的公尺酒。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數有60度以上),茄嫌白酒經分餾。
提純至75%以上為醫用酒精。
提純到以上為無水乙醇。
酒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我國是最早釀酒的國家,早在2000年前顫褲手就發明了釀酒技術,並不斷改進和完善,現在已發展到能生產各種濃度、各種香純好型、各種含酒的飲料,併為工業、醫療衛生和科學試驗製取出濃度為95%以上的醫用酒精和的無水乙醇。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詩詞、**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
這也是中國習俗文化的乙個特色。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怎樣喝才會醉?
6樓:陽光生活
眾所周知的「酒仙」李白,「醉翁」歐陽修,「飲酒詩人」陶淵明……這些古人都是我們印象中的好酒量。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人喝酒可以千杯不醉呢?古代的酒究竟有多少度呢?
其實一直到宋以前,古人喝的大多是公尺酒。公尺酒酒精含量不高,味道偏甜,是那時人們的主要飲用酒。因此,古人的酒量未必有現代人的大。
其實,不是古人普遍酒量很大,而是他們喝的酒,不是蒸餾酒,而是發酵酒。這種酒,與如今的公尺酒和黃酒較為相似,酒精度數比較低,多數只有幾度左右,度數高的也就是10幾度。也就是現在人們的喝的啤酒的度數吧!
水滸傳》中的酒文化非常出名,有酒後打虎的武松,還有酒肉和尚魯智深等。在**中,武松喝酒動輒就是十幾碗甚至是幾十碗,而魯智深更誇張,喝了十多碗酒後還要再喝一桶。
這種酒酒精含量低,一般也就是15度左右,只是比啤酒度數高一些而已,並且味道也遠遠不如蒸餾酒辛辣,反而微微發甜。所以這才符合古代人動輒十幾碗大碗飲酒的場面,如此看來,如果將現代常喝高度數白酒的人拿到古代,估計個個都是「酒中仙」了。
從南宋到元代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20;大多是10度以下的公尺酒,發酵後就過濾而得,像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20度以下的,甚至是10幾度左右。還有《水滸傳》裡的「智取生辰綱」中,有一段講到楊智帶的梁府裡的人,在大熱天買酒解渴,酒到了可以解渴的時候。這段故事足以證明,古代的酒度數是很低的。
白酒是宋元以後才逐漸流行起來的,其學名叫蒸餾酒,又因為白酒可以點燃,所以也叫燒酒。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近時惟以糯公尺或粳公尺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
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到了元朝,釀酒工藝改造,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這種工藝釀造出來的酒接近現代工藝,酒的度數也比較高,所以即便是武松,連飲十八碗以後也是不勝酒力。
古代的酒一般都是曲釀發酵酒,度數比較低,9度到18度那樣,後來的蒸餾燒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酒,大概接近50度,在《本草綱目》的記載裡,燒酒在是元朝時出現的。
而現在的白酒,度數低的40多度,高的60多度,能喝上幾瓶的不死也得殘了,要是古代,打仗前喝點現在的白酒熱熱身,那麼恭喜你,中獎了。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
7樓:網友
我國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
8樓:網友
你可以參考紹興黃酒的度數那就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典型。
9樓:遊戲攻略小小君
本來以前一直都以為古詩裡的那些可能有假的成分啊!!!
現在美國的溫度大約是多少
美國大了 你說的是哪個城市啊 紐約1月7日電 由於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北美東北部自入冬以來氣溫反常。美國紐約6日創下1950年以來的冬季最高氣溫紀錄,達到華氏72度 22攝氏度 街上行人去除厚重的大衣,甚至有人穿t恤上街,冬季大衣及用品嚴重滯銷,餐廳生意則大好。紐約一家滑雪俱樂部的老闆一籌莫展,...
雞尾酒多少度,雞尾酒的度數大約多少度啊
free思戀不是病 雞尾酒的度數大概在37度到最高的47度之間。用於調味的果味酒度數則大概在20度左右。但是雞尾酒的度數要根據它配方里所用的酒的度數來決定。不排除有的雞尾酒度數不在這個範圍之內,常規的雞尾酒是這樣的。 三少 你這問題太籠統了,雞尾酒有好多種,不同的雞尾酒配方差異也很大,你這樣問很難給...
蚊香燃燒時的溫度是多少
蚊香內部的溫度可達多少度,讓我們來看一看實驗 蚊香燃燒時,火點最高溫度可達700 800 火點周圍1厘公尺處可達130 高溫,足可將著火點低的蚊帳 棉布 海綿 衣服 紙張等可燃物引燃,釀成火災。1.一種驅蚊物,其中的藥物被點燃後所發出的煙可趕走蚊子或薰死蚊子。我國點蚊香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的蚊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