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自然科學是指哪些方面,古代自然科學的標誌是什麼

時間 2021-10-15 00:10:09

1樓:找一個港灣

天文 水利 曆法

首先你要知道自然科學和科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自然科學 是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認識的物件是整個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質的各種型別、狀態、屬性及運動形式。

認識的任務在於揭示自然界發生的現象和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規律性,以便控制它們,並預見新的現象和過程,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闢各種可能的途徑。 四大發明就是認識自然的結果,用來指導實踐。還有【齊名要述】也是。

雖然我們不知道它的本質是什麼,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但從運用方面來說,可以稱其為自然科學的。因為自然科學或者是科學的重要價值就是在於運用,只要運用好了就是科學。至於我們沒去深入研究其中的本質,是因為我們的哲學體系是天人合一,是巨集觀的現象。

我們只考慮巨集觀的事物,對於本質問題等微觀的事物,是不在考慮範圍中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自然科學沒有像國外一樣從實踐經驗上升為抽象的理論體系,而是更專注於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效果,這也就限制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在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的影響下,更多的人入仕從商,不能快速轉化為生產力的自然科學研究只能成為少數人(負責技術的**等)的專利。但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古代的自然科學還是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像四大發明,雖然目的依然是為生產服務,但後來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使它們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另外像在天文、曆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令人矚目。

3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天文 水利 也就是主要在水經注和天工開物中記載的事情

古代自然科學的標誌是什麼?

4樓:love就是不明白

答來案:古代自然科學的標誌源是:樸素、萌芽狀態自然科學根據其發展的階段性大致可分為古代自然科學、近代自然科學和現代自然科學。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早期,樸素、萌芽狀態的自然科學稱為古代自然科學。

近代自然科學則是指從16~19世紀這一時期的自然科學,又稱為近代實驗自然科學。

19世紀末和20世紀是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時期。

中國古代八大科學名著是什麼 15

5樓:9點說史

中國科學八大名著:《水經注》、《農政全書》、《九章算術》、《齊民要術》、《夢溪筆談》、《徐霞客遊記》、《本草綱目》、《天工開物》。

1、《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餘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儲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2、《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基本上囊括了中國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又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貫徹這一思想正是《農政全書》不同於其他大型農書的特色之所在。

由於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積累了數千年的耕作經驗,留下了豐富的農學著作。先秦諸書中多含有農學篇章,其他的大型農書,無論是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還是元代王禎的《農書》,雖然是以農本觀念為中心思想,但重點在生產技術和知識,可以說是純技術性的農書。

3、《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

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該書內容十分豐富,全書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同時,《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演算法則。

它是一本綜合性的歷史著作,是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4、《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樑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5、《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

6、《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遊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2023年)。

《徐霞客遊記》主要按日記述作者2023年至2023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遊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7、《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2023年)至萬曆六年(2023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

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

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

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藥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

”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

各藥“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藥名下列8個專案(即“事”)。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藥物出產、形態、採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藥物疑誤。

8、《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初刊於2023年(明崇禎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6樓:王肇華

中國八大古典名著是:《東周列國志》《封神榜》《聊齋志異》《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紅樓夢》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分為幾個時期?各有什麼特點

7樓:我是龍的傳人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分為以下幾個時期,特點也分別如下:

1、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不同的學說紛起,大量的思想家、哲學家到處遊說,互相爭辯,形成百家爭鳴的書面。

2、秦漢到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形成了我國古代實用科學技術的模式和道路,對中國後來的科學發展有重要貢獻。

3、唐宋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科技史的高峰。如果說唐朝是許多科學技術的開荒時期,那麼宋代則是結果時期。

4、明清時期。這一時期科學知識和技術創造方面均有所發展,相比之下,技術創造更為突出。但就科學形態和科學研究的方法而言,卻和以前沒有本質的不同。

在人類歷史上,封建社會科學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國創造的。其中農學、醫學、數學、天文學是我國古代的四大自然科學。從商周時期,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發展,到宋朝臻至鼎盛,古代中國科技都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當中。

明清時期,受海禁及閉關鎖國等對外政策的影響,是古代中國科技的衰落時期,西方科學技術傳進我國。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1)中國古代科技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服務於生產和鞏固統治的需要。

(2)中國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對生產經驗的直接記載或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描述,具有較強的經驗性。

(3)古代科學理論的技術化傾向嚴重,而這些技術又不具有開放性,沒有轉化為普遍的生產力。

總之,中國古代科技對世界造成了重大影響,為世界科學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

8樓:我是胡澤濤

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特點:

1.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技術成就2.古代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實用科學體系

3.古代中國形成了大一統的技術結構

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特點:

(一)發展的延續性

(二)與封建社會同興衰

(三)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具體:(一)發展的延續性

在中國這塊疆土上產生的古代科學技術,幾千年來一直在延續地發展著.總的程序未曾中斷,受到外來的影響不多,在這方面與其他國家的古代科技文明不甚相同。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和古希臘,在奴隸社會都創造過輝煌的科技成就,但都在外族入侵或不明的原因下中斷,未能在後來的封建社會中延續。

古代阿拉伯則完全是在外來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科學技術。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發端於本國的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後,雖時緩時速,但一直在繼續發展,直至近代西方科學技術傳入後才逐漸衰落。其延續發展的時間跨度之大,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二)與封建社會同興衰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產生於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約春秋戰國時期奠定基礎,至秦漢時期形成體系,此後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升而進步,在封建社會鼎盛期的宋代出現了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到明清以後,又隨著封建社會的衰敗,科學技術的許多學科和門類日漸停滯。尤其是在歐洲崛起的近代科學技術面前,逐漸相形見組。

可見,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主體部分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它的形成、發展以至衰落,是同封建社會的總程序休慼相關的。在這方面,恰與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幾乎沒有任何科學技術上的建樹的落後狀況形成鮮明對照。

(三)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古希臘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天文學,理論性較強,科學思想、科學方法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些正是古代中國科學所欠缺的。中國古代科學基本上都是實用性的。如農學,大體上都是各種農業生產具體經驗的記載,很少有理論的概括和總結。

天文學基本上就是為制訂曆法服務的,雖然天象觀測上有許多成果,卻極少**理論問題,更未深入研究宇宙結構模型。數學始終是以計算見長,注重解釋實際問題,理論性的研究相當薄弱。醫學是個例外,中醫有較深厚的基礎理論。

西方近代科技傳入後,傳統科學各學科逐步為其所取代,唯有醫學依然保持著強大生命力,繼續為人類造福,這與它的理論性強不無關係。

你對“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產生出自然科學”有何理解

建立在實踐基礎上,沒有完整的體系。研究不深入,往往淺嘗輒止,重現在不重理論。想想,非常可惜啊! 怎麼會沒有呢?易經就是啊,學過的朋友才會知道其中的原理,中國五千年的強大,老主宗聖賢之人的智慧豈是我們可知的.還有佛學可是科學與哲學的最高峰.觀現在科學是很可憐的,片面至極. 馬列神教教主 所謂 四大發明...

哪些學科分類是屬於自然科學範疇的

自然科學各領域 數學,力學 屬於物理學 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以及生命科學等。數學包括 代數,邏輯學,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空間解析幾何,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復變函式,實變函式,拓撲學,泛函分析,數論。力學包括 理論力學 實驗力學 固體力學 彈性力學 塑性力學 流體力學 ...

中國古代四大漢碑是指哪些,中國古代有哪些書法家??

靈魂巡遊者都藍 所謂四大漢碑 七大漢碑都是不準確的個人之見,各種漢碑都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在東漢晚期的儀式化,使它取得了官方正體的地位,由此 隸書由出自徒隸的庶民化書風,一躍而成為廟堂體。隸書的這種 文字 演化,超出了它漢碑的原初文化學規定,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 文化誤讀 在很大程度上,漢隸極則是以漢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