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中的電子能永遠圍著核轉動嗎?(在沒有發生任何化學反應的情況下)。原子能永遠保持形態嗎

時間 2021-10-14 23:56:55

1樓:快樂小子

電子並不圍繞原子核旋轉,這個被稱為行星軌道模型的電子運動模型一開始就不能成立,因為與行星繞恆星旋轉不同,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這相當於電子在電場中做勻加速運動,根據麥克斯韋的理論,必然向外發射電磁波,則電子軌道半徑由於能量損失變小,電子很快就會落到原子核上,這與事實矛盾,因此,要正確的理解電子的核外的運動需要用到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

於1924 年,法國物理學家路易·德布羅意在他的博士**《recherches sur la théorie des quanta》(《research on quantum theory》) 裡,提出了德布羅意假說,假設所有物質都擁有像光子一樣的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在適當的條件下,電子和其它物質會顯示出粒子或波動的性質。假若,物理實驗能夠顯示出,隨著時間演化,粒子運動於空間軌道的局域位置,則這實驗明確地顯示了粒子性質。像光波一類的波動,通過雙縫實驗的雙縫後,會產生干涉圖案於探測屏障。

這現象毫無疑問地分辨出波動性質。於1927 年,英國物理學家喬治·湯姆孫用金屬薄膜,美國物理學家克林頓·戴維孫和雷斯特·革末用鎳晶體,分別發現了電子的干涉效應。

德布羅意的博士**給予埃爾溫·薛定諤很大的啟示:既然粒子具有波動性,那必定有一個波動方程,能夠完全地描述這粒子的物理行為。於 1926 年,薛定諤想出了薛定諤方程。

這方程能夠描述電子波的傳播機制。它並不能命定性地給出電子的明確運動軌道,電子在任意時間的位置。但是,它可以計算出電子處於某位置的機率,也就是說,在某位置找到電子的機率。

薛定諤用自己想出的方程來計算氫原子的譜線,得到了與用玻爾模型的**相同的答案(更詳細資料,請參閱氫原子)。薛定諤方程的波動概念,為量子力學創立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再進一步將電子的自旋和幾個電子的互相作用納入考量,薛定諤方程也能夠給出電子在其它原子序較高的原子內的電子組態。

於1928 年,保羅·狄拉克研究出狄拉克方程。這公式能夠描述相對論性電子的物理行為。相對論性電子是移動的速度接近光速的電子。

為了要解釋狄拉克方程的自由電子解所遇到的反常的負能量態問題,狄拉克提出了一個真空模形,稱為狄拉克之海:即真空是擠滿了具有負能量的粒子的無限海。因此,他預言宇宙中存在有正子(電子的反物質搭配)。

於 1932 年,卡爾·安德森在宇宙射線實驗中首先證實了正子的存在。

於 1947 年,威利斯·蘭姆在與研究生羅伯特·雷瑟福 (robert retherford) 合作的實驗中,發現氫原子的某些應該不會有能量差值的簡併態,竟然出現很小的能量差值。這現象稱為蘭姆位移。大約同年代,波利卡普·庫施助手模板和亨利·福立henry foley。

在共同完成的一個實驗中,發現電子的異常磁矩,即電子的磁矩比狄拉克理論的預估稍微大一點。為了解釋這些現象,朝永振一郎、朱利安·施溫格和理察·費曼,於1940 年代,建立了量子電動力學。

2樓:匿名使用者

原子生命是有限的,只不過壽命非常長

核能的原理是什麼?怎樣取得核能?

3樓:___耐撕

核能可通過三種核反應之一釋放:

1、核裂變,較重的原子核**釋放結核能。

2、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釋放結核能。

3、核衰變,原子核自發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

核能(或稱原子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² ,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

4樓:bd水人

核能,本質上源於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c是光速。這個公式把質量和能量聯絡在了一起,本質上看這兩者是等價的。

要是質量為m的物質完全泯滅(比如正負電子泯滅)則可以釋放出mc^2這麼多的能量;相反的,在真空中要是給予合適的能量,也能產生一對正負電子對。

一般來說,束縛狀態下的系統能量更低,舉個例子說就是:一個自由質子和一個自由中子的能量是e_p=m_p*c^2和e_n=m_n*c^2, 其中m_p,m_n分別是自由狀態下質子中子的質量。但是當它們結合成一個質子中子對時(這時它們會相互束縛),整體的能量會下降,小於e_p+e_n。

這缺損的部分就是釋放出來的結合能。由愛因斯坦質能方程,也可以說損失了部分質量。或許,結合能這概念用接觸更多的化學反應更容易理解。

我們知道化學反應涉及的只是核外的電子狀態。當兩個原子外層的電子形成一個電子對時(即形成化學鍵),這個系統的能量就下降,釋放出能量;相反的,要破壞這個化學鍵,就要提供能量給它們。這種“結合能”化學中叫鍵能。

不過,平常講“結合能”專指原子核中的結合能,雖然這種概念是相當普遍的。

不同原子核中,質子數中子數不一樣,結合方式也不一樣,所以每種原子核的平均結合能也不一樣,鐵元素的結合能最大(即鐵元素能量最低)。此處,平均結合能是指該元素的結合能除以質子中子數。所以,在恆星的演化過程中,能產生的最重的元素是鐵,因為如果要聚變成更重的元素就需要吸收能量。

所以,只要讓原子核朝著鐵元素的方向變化,就會釋放能量,即提取核能。這有兩種途徑:1、從比鐵重的原子核中拆出一部分,這叫重核裂變;2、讓幾個比鐵輕的原子核聚合成一個重的核,這叫輕核聚變。

歷史上,相應得,有原子彈和氫彈兩種核**。最後提及,在實際操作上,質量更好測量,於是更容易估計出損失的質量,由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就可以算出釋放的核能。

5樓:匿名使用者

產生核能的原理啊,有點深奧,但書本上都有,簡單說核能可通過三種核反應之一釋放:1、核裂變,較重的原子核**釋放結核能。2、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釋放結核能。

3、核衰變,原子核自發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

至於怎樣取得核能,我想你的本意應該是“怎樣利用核能”,這個原理就簡單了。所謂核能到底是一種什麼能量呢,說白了就是熱能,巨多巨多的熱量。核電站發電的原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就是“燒開水”。

利用核裂變、聚變等產生的熱量將水燒開,生成水蒸氣,水蒸氣推動發電機轉子轉動,發電機轉動就產生電流。我這闡述的只是簡單原理哈,核能變成電能的過程中還有很多複雜的環節,需要應用到不同門類的科學技術。

另外核能還有一種用途,這個就是利用核物質本身的放射性,用於一些醫療裝置上,例如放療化療、核磁共振等。這個就是控制放射性的大小,來起到不同的作用。

6樓:白度知道個屁

核能的原理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

取得核能的方法一般是使用中子高速撞擊原子使其裂變產生能量,這是裂變,(原子彈的原理)

還有是核子聚變的(氫彈的原理)...

在發現原子能以前,人類只知道世界上有機械能,如汽車運動的動能;有化學能,如燃燒酒精轉變為二氧化碳氣體和水放出熱能;有電能,當電流通過電爐絲以後,會發出熱和光等。這些能量的釋放,都不會改變物質的質量,只會改變能量的形式。

例如,兩輛完全相同的汽車,都是5噸,一輛在運動,一輛是靜止的,如果運動的車一旦與靜止的車發生碰撞,猛然停止時,動能雖然失去了,可我們發現,汽車在相撞處變得很熱。這是什麼原因呢?汽車的動能轉變成了撞擊點金屬的熱能。

但是,原子能比化學反應中釋放的熱能要大將近5000萬倍:鈾核裂變的這種原子能釋放形式約為2億電子伏特(一種能量單位),而碳的燃燒這種化學反應能量僅放出4.1電子伏特。

原子能是怎樣產生的呢?鈾核裂變以後產生碎片,但所有這些碎片質量加起來少於裂變以前的鈾核,那麼,少掉的質量到**去了,就是因為轉變成了原子能。愛因斯坦用e=mc2的公式來表示,即:

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於光速是個很大的數字(c=30000000000釐米/秒),所以質量轉變為能量後會是個非常巨大的數量。 在核反應過程中,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釋放出的能量,又稱核能,20世紀30年代末,科學家發現,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一個入射中子能使一個鈾核**成兩塊具有中等質量數的碎片,同時釋放大量能量和兩三個中子;這兩三個中子又能引起其他鈾核**,產生更多的中子,**更多的鈾核.這樣形成的自持鏈式反應,可在瞬間把鈾核全部**,釋放出鉅額能量.鈾235可以被任何能量的中子特別是運動速度最慢的熱中子**.鈾238只能被運動速度很快的快中子**,對慢中子和熱中子則只俘獲不**.通常所說的核裂變,主要指鈾235核**.一個鈾235核**釋放的核裂變能為2億電子伏特.這是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的一種方式,叫裂變反應.另外一種方式叫聚變反應.如一個氘核和一個氚核聚合成一個氦核釋放出的核聚變能為1760萬電子伏特.以相同質量的反應物的釋能大小作比較,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分別是化學能的250萬倍和1000萬倍,1千克鈾235相當於2500噸煤,1千克氘和氚相當於1萬噸煤

7樓:匿名使用者

取得核能的方法一般是使用中子高速撞擊原子使其裂變產生能量,這是裂變,(原子彈的原理)

還有是核子聚變的(氫彈的原理)...

在發現原子能以前,人類只知道世界上有機械能,如汽車運動的動能;有化學能,如燃燒酒精轉變為二氧化碳氣體和水放出熱能;有電能,當電流通過電爐絲以後,會發出熱和光等。這些能量的釋放,都不會改變物質的質量,只會改變能量的形式。

例如,兩輛完全相同的汽車,都是5噸,一輛在運動,一輛是靜止的,如果運動的車一旦與靜止的車發生碰撞,猛然停止時,動能雖然失去了,可我們發現,汽車在相撞處變得很熱。這是什麼原因呢?汽車的動能轉變成了撞擊點金屬的熱能。

但是,原子能比化學反應中釋放的熱能要大將近5000萬倍:鈾核裂變的這種原子能釋放形式約為2億電子伏特(一種能量單位),而碳的燃燒這種化學反應能量僅放出4.1電子伏特。

原子能是怎樣產生的呢?鈾核裂變以後產生碎片,但所有這些碎片質量加起來少於裂變以前的鈾核,那麼,少掉的質量到**去了,就是因為轉變成了原子能。愛因斯坦用e=mc2的公式來表示,即:

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於光速是個很大的數字(c=30000000000釐米/秒),所以質量轉變為能量後會是個非常巨大的數量。 在核反應過程中,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釋放出的能量,又稱核能,20世紀30年代末,科學家發現,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一個入射中子能使一個鈾核**成兩塊具有中等質量數的碎片,同時釋放大量能量和兩三個中子;這兩三個中子又能引起其他鈾核**,產生更多的中子,**更多的鈾核.這樣形成的自持鏈式反應,可在瞬間把鈾核全部**,釋放出鉅額能量.鈾235可以被任何能量的中子特別是運動速度最慢的熱中子**.鈾238只能被運動速度很快的快中子**,對慢中子和熱中子則只俘獲不**.通常所說的核裂變,主要指鈾235核**.一個鈾235核**釋放的核裂變能為2億電子伏特.這是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的一種方式,叫裂變反應.另外一種方式叫聚變反應.如一個氘核和一個氚核聚合成一個氦核釋放出的核聚變能為1760萬電子伏特.以相同質量的反應物的釋能大小作比較,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分別是化學能的250萬倍和1000萬倍,1千克鈾235相當於2500噸煤,1千克氘和氚相當於1萬噸煤

核能分兩大類,,即聚變和裂變

核聚變是利用比較輕的原子,比如將氫或他的同位元素融合成氦,這個過程中,由於e=mcc定律的規定,他質量不守衡,而損失的質量則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這也是人類到目前為止所知道能夠釋放最大能量的一種反映。目前可控核聚變還在不斷研究中,而不可控核聚變就是氫彈了

核裂變就是利用比較重的原子,比如鈾或他的同位元素,分解為比較氫的物質,這個過程中也是損失了質量,所以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但他重元素的反映,會導致釋放一些不可利用的能量,同時他釋放的能量也沒有核聚變多,核裂變事實上就是損耗掉當年某個恆星聚變反映後剩餘的物質,把他們變回輕元素,而且這些重元素也比較難找到。但現在這個卻是最容易實現的,他不需要高溫高壓,所以人類已經實現可控核裂變,就是目前的核電站了,而他的不可控產品就是原子彈

至於如何取得核能,聚變的物質比較容易找,氫以及他的同位元素即可,裂變的話需要提純鈾以及他的同為元素並且讓他們接近超臨界態才回開始反映。

為什麼氫原子的原子核中沒有中子

雨說情感 氫元素不只有一種原子,截止2019年發現的有氕氘氚三種氫原子 氕 h 原子中只有1個質子和1個電子,沒有中子。氘 d 原子中有1個質子,1箇中子,1個電子。氚 t 原子中有1個質子,2箇中子,1個電子。氫原子擁有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是一個的簡單的二體系統。系統內的作用力只跟二體之間的距離有...

電子不斷的繞著原子核高速運動,那運動所需的能量是怎麼獲得的,是否屬於永動機

1關於電子運動。樓上給你的是經典解釋,很形象。但是,你要清楚,其實你這個問題現代科學是不會給出解釋的。因為量子力學中根本沒有軌道,初速度的說法。有用的就是一個機率波!所以,沒有解釋,因為不用這些量描述運動!不過樓上的解釋大學前你都可以認為是對的,沒問題!2關於永動機。建議你相信應該懷疑一切的說法!教...

高中物理核外電子躍遷和原子核躍遷的異同

原子躍遷本質是核外電子的躍遷,由於電子能級之間的能量差比較小,所以電子躍遷所涉及的能量也很小,電子退激發發出的是原子的特徵x射線,能量在kev量級!最外層的電子電離和俘獲的能量甚至可以小到可見光區域,比如鈉原子的電離和俘獲就是鈉黃光,而一般金屬原子比如銀等金屬則多在紫外區,所以看著這些金屬都亮晶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