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有荒漠化的地區與我國西北荒漠化的成因是否一致

時間 2021-08-11 15:44:23

1樓:莆田本地人檔口

荒漠化按其形成原因、分佈地區和特點不同又可分為三種型別: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漬化。 

石質荒漠化發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

(1).石灰岩地貌發育典型,地表土層薄

(2).南方夏季高溫多雨

人為因素:

(3).過度樵採、濫砍濫伐,自然植被不斷遭到破壞(4).過度開墾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5).過度放牧

紅壤的改良:

①土壤特性: 肥力低 酸性強 土質黏重

②改良措施: 種綠肥,施礦質肥料;施石灰中和;土壤中摻砂子“紅色荒漠” (南方低山丘陵區水土流失)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山地丘陵為主,地形坡度大; **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量大,地表侵蝕作用強烈。

人為原因: 人多地少→開荒種地;能源短缺→砍伐森林

荒漠化的成因

2樓:中地數媒

( 一) 自然條件的變化導致的荒漠化

地質環境系統是不斷演化的。最近 10 年來,國內外許多科學家從不同專業角度研究了南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乾旱荒漠帶”形成的原因,其中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來自兩個方面的事實; 一是全球沙漠分佈格局的變化; 二是青藏高原隆升導致的乾旱化效應。這些認識為揭示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 “長程”發展趨勢和規律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沙漠是乾旱氣候帶荒漠的一種型別,往往處於石質戈壁、礫質戈壁等荒漠外圍,是風沙的堆積區,所以活動沙丘的分佈範圍可以勾勒出當時乾旱區荒漠的大致輪廓。將距今18ka 全球活動沙丘分佈圖與現代沙丘分佈圖相對照 ( 圖 11-1) ,可以看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佈在南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如今北半球的活動沙丘分佈面積有進一步擴張的趨勢,而南半球沙漠在減少; 亞洲中部和我國西北地區是全球沙漠面積增長最快的地區,說明荒漠化的程度在加劇。對此,澳大利亞學者馬丁·威廉姆斯 ( martin williams) 在 《第四紀環境》一書中指出:

全球的大氣環境主要受緯度控制,因為赤道的太陽輻射量最大,所以赤道附近的陸地或海洋變熱,其上的空氣也通過對流的方式被逐漸加熱。因為熱空氣比冷空氣包含較多水分,上升熱空氣經冷卻,空氣中的水分以降雨方式落到地面。地球中緯度處於氣流下沉地帶,由於熱帶的降水使空氣中多餘水分大部分已失去,所以當氣流到達中緯度地區時,下沉氣流變得十分乾燥。

此外,中亞和我國西北地處大陸中心遠離海洋,“大陸效應”也會使緯度帶造成的乾旱程度更加增強。至於為什麼北半球現代荒漠化現象比南半球發展的更快,有學者指出,黃赤交角的變化,使得不同時間和不同緯度帶太陽輻射量有所改變,這種變化也是全新世中期到目前為止沙漠分佈格局變化的重要原因。

除上述全球性的原因外,我國西北乃至亞洲中部荒漠化趨勢不斷加劇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持續隆升。自上新世以來的 3ma 間,由於印度板塊的推擠,青藏高原由平均海拔 1000 ~2000m 升至 4000 ~5000m,天山上升了近 5000m,秦嶺上升了近 2000m。曾經海拔較小,起伏不大的我國巨集觀地形呈現出以青藏高原為世界屋脊,向太平洋方向梯級下降的態勢。

受青藏高原的阻擋,北半球盛行的西風流接近青藏高原時分化為兩支。一支向南繞過喜馬拉雅山,與印度洋暖溼氣流匯合沿橫斷山一線進入我國雲南、貴州、四川甚至到達中南地區; 另一支向北繞過阿爾泰山與北冰洋冷溼氣流合併,在冬季入侵我國北方。西風流的分化帶來了兩種氣候效應:

一是使我國西北地區成為缺乏海陸水汽交換的“死角”,伴隨青藏高原的陸續隆升,氣候乾旱化不斷加劇,我國西北地區風蝕的荒漠化會愈演愈烈; 二是季風氣候的形成,由於西風流解體而弱化,太平洋暖溼氣流可乘虛而入,在夏季大洋上形成的颱風可從我國東部沿海登陸帶來大量雨水。而在春夏季節西風流的南支也會造成我國西南和中南地區的降水過程。這兩支氣流的頻繁交替活動是造成我國大部分地區暴雨、冰雹等極端天氣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國西南、中南、東南地區也是現代土壤水力侵蝕發育程度較強烈的地區 ( 圖 9-1) 。

圖 11-1 全球 18ka 前沙漠與當今沙漠分佈示意圖( 據 goudie,1983; sarnthein,1987)

( 二) 人為活動與自然條件耦合導致的荒漠化

土壤是植物生長所需水分、養分的提供者,也是植株立地固定的基質。不同的自然地理分帶、氣候、水分、日照條件孕育著不同的土壤型別,生長的陸生植物也會有著不同的形貌和生理習性,從而構成了地球陸地表面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土地荒漠化的過程也就是各種陸地生態系統向荒漠生態系統逆行演替的歷程。

因此,荒漠化的發展均以土壤質量的下降為前提,圍繞土壤和植被的生態學關係的失調的。縱觀荒漠化發育的地區,幾乎無例外的是農業、牧業和採伐業無序發展的地區。在過去的幾千年間,特別是近一個世紀以來為了獲得更多的農作物產量,人類在廣大地區進行農業活動,許多天然植被遭到破壞、土壤復耕以及化肥農藥的使用、土壤的天然肥力減少、自然團粒破壞、滲水保水能力下降、加之非作物生長季節大片土地裸露,導致了土壤遭受風力和流水的侵蝕,土壤中的細粒物質被風和流水搬運到其他地方。

在成壤速度較緩慢或風力、水力侵蝕強烈的地區,土壤的流失使土層變薄、質地變粗肥力不斷降低、土地的生產力急劇下降,所以土地粗放耕植和過度使用,往往誘導土壤侵蝕的加劇,導致荒漠化的發生。

過度放牧和樵採是促發土地荒漠化的另一種不當的人為活動。

在許多乾旱地區畜牧業是當地經濟的主產業。為了提高畜產品的數量,單位面積土地的載畜量不斷提高,致使牲畜啃食量遠遠超過土地牧草生產量。特別是在春夏之交,牧草正處於出苗的幼年期,輪番地啃食,破壞植物休養生息、結實繁殖的正常輪迴,草地快速退化使土地失去植被的保護導致風沙肆掠,沙塵暴頻發。

風蝕的加劇,使廣大草場土肥流失,土地向礫質化和石質化方向發展,昔日的草原逐漸變為荒涼的戈壁。

森林的亂採濫伐是導致土地荒漠化的另一元凶。森林和地面生長的灌木、草本植物除具有調節小氣候、調蓄水分、積累土壤肥分等重要的生態功能外,還起著防止風力、水力侵蝕的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對木材需求量的增長,為滿足燃料需求的樵採,或出於經濟目的的採藥等人為活動,不斷加劇天然植被的破壞,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地普遍的現象。

千百年來植被髮育、繁衍的結果,可因人為的上述活動毀於一旦。這種掠奪式的開發,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原本集中於中緯度氣候乾旱區的荒漠化問題,現已出現在**帶、熱帶的亞溼潤和溼潤區,荒漠化的種類也由原先的風蝕荒漠化擴大為風蝕、水蝕的各種型別,如發生在廣大山區、丘陵的石漠化現象。

除上述原因之外,不合理的灌溉、過量地抽取地下水、攔截地表水還會引起土壤水鹽的失調和天然植被需水的不足,導致土地沙化、鹽漬化的發生,進而加快植被的退化和土壤的貧瘠化,最終淪為荒漠。

形成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原因是什麼?應採取什麼措施解決

3樓:匿名使用者

(1)荒漠化的成因

從自然因素看,土質疏鬆,加上大風日數多而且集中,氣候乾旱,降水少;

人為因至素主要表現為過度樵柴、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利用不當和工礦交通不注意環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合理利用水資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體系;調節農、林、牧之間的關係;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控制人口(或答: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退耕還林還草;擴大林草面積,集約經營水土條件好的丘間低地;營造護田林和防護林等亦可)

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甘肅民勤是我國沙塵暴多發地區之一。1998~2023年間平均每年發生沙塵暴11次。

(2016·新課標)甘肅民勤春季沙塵暴頻發的地理因素:民勤周圍沙漠廣佈(沙源豐富 植被少),春季升溫快、降水少,地表乾燥,易起沙;氣旋與冷空氣活動頻繁(恰位於寒潮南下的路徑上),多大風天氣。受地形影響(狹管效應),地面風速增強。

5樓:森瀚海

荒漠化問題

我國典型的地區: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變暖,蒸發旺盛;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治理措施: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髮菜等

治理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荒漠化問題

我國典型的地區: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變暖,蒸發旺盛;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治理措施: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髮菜等

治理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國西北的土地荒漠化和南方紅色荒漠成因的異同?

6樓:流水送花

相同原因:植被的破壞

不同原因:西北荒漠化主要是因為氣候乾旱、降水少

南方石漠化主要是因為降水多,(植被破壞)水土流失,造成土壤缺失

西北地區的荒漠化與自然地理環境有什麼關係

7樓:天道劍聖十六夜

1、 氣候乾旱,降水少,大風日數多且風力強盛.

2、地面多沙質沉積物,風沙剱害嚴重.

3、地表徑流少,河流欠發育

4、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護.

5、冬季吹乾燥的西北風

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是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綜合作用於脆弱的生態環境的結果。回答4—5題。

小題1:我國西北地區乾旱為主的自然景觀的主要成因是

a.地處東南季風的背風坡 b.深居內陸,地形阻隔

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常年受亞洲高壓控制

小題2:為了為改善西部環境,我們應採取的積極有效的措施是:

a.開採地下水灌溉,變沙地為耕地和草地

b.在乾旱地區減少耕地,擴大牧場,發展畜牧業

c.採取適當辦法調整當地產業結構,以減輕生態環境的壓力

d.禁止乾旱地區任何經濟活動的開展,以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小題1:b

小題1:c

試題分析:

小題1:我國西北地區氣候乾旱,主要是由於地處內陸,離海遠,且周圍山嶺環繞,故海洋水汽難以到達,氣候乾旱。

小題2:我國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故保護環境的主要措施也應從減輕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角度分析,c項正確。

點評:本題難度一般,基礎性試題,掌握我國的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而能分析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治理措施的一般分析思維。

自然地理條件和氣候變異形成荒漠化的過程是緩慢的,人類活動則激發和加速了荒漠化的程序,成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1.人為活動

人口增長對土地的壓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乾旱土地的過度放牧、粗放經營、盲目墾荒、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過度砍伐森林、不合理開礦等是人類活動加速荒漠化擴充套件的主要表現。亂挖中藥材、毀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為活動。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鹽漬化。

2.地理環境因素和氣候因素

乾旱、半乾旱及亞溼潤乾旱地區深居大陸腹地,是全球同緯度地區降水量最少、蒸發量最大、最為乾旱脆弱的環境地帶。當氣候變干時,荒漠化就發展,氣候變溼潤時,荒漠化就逆轉。近年來頻繁發生於我國西北、華北(北部)地區的沙塵暴,更加劇了這些地區的荒漠化過程。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區別,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有什麼不同?

風雲天下 水土流失 water and soil loss 是指 在水力 重力 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和水土損失,亦稱水土損失。1981年科學出版社 簡明水利水電詞典 提出,水土流失指 地表土壤及母質 岩石受到水力 風力 重力和凍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乾旱為什么可怕

6.17 荒漠化現象的加劇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197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呼籲全世界與荒漠化作鬥爭。1977年,聯合國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世界荒漠化問題會議,提出了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行動綱領。1994年11月14日,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在巴黎簽署了 國際防治荒漠化公約 同年12月,第49...

2019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主題是什麼

2013年的主題就是乾旱和水資源匱乏問題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是哪一天?主題是什麼 堅彥 今年6月17日是第11個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我國將今年的活動主題確定為 防沙治沙與構建和諧社會 2013年中國防治沙漠化和乾旱日的宣傳主題 陳啟蒙 不要讓我們的未來枯竭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wo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