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具體內容
1樓:大飛社會生活說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宴兆謀,其具體內容如下: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晌橋租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乙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
圍魏救趙的寓意
孫臏就是看準了魏國內部空虛,才想出了對魏國趁虛而入的方法,從而達到了救趙國的目的。因此避實就虛,擊中要害,才是解圍的好方法。就像生活中,有時候遇到困難正面迎擊得不到解決,逆向思維,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反而更有效。
當然這要做到知己知彼,看到事情有隙可乘,才消碧不會坐失良機。
作為三十六計中的圍魏救趙就是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圍魏救趙。
孫子圍魏救趙文言文全文翻譯
2樓:承吉凌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①.
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軍,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②,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③,救鬥者不搏撠④,批亢搗虛⑤,形格勢禁⑥,則自為解耳。
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⑦,老弱罷於內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⑨,據其街路,衝其方虛⑩,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11).
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譯文:
之後魏國攻打趙國,趙國情勢危急,求救於齊國。齊威王想要以孫臏為大將,孫臏推辭謝絕說:「受過刑(臏刑:
挖掉膝蓋骨)的人不能勝任。」於是就用田忌做將軍,而以孫臏為軍師,坐在輜車(古代一種有帷蓋的大車)之中,坐著出謀劃策。田忌想要引兵去趙國,孫臏說:
那些)解開雜亂糾纏絲線的人不是整個去拉,勸救鬥毆的人不必參與械鬥,避開激烈之處而直搗空虛的地方,使(緊張的)形勢受到遏止,事情就自然解決。現在梁國(魏國,都城大梁,因此也稱梁)攻打趙國,精兵銳卒一定都用在國外作戰,而老弱殘兵留在國內。您不如引兵快速趨向大梁,控制魏國的交通道路,衝擊魏國虛弱的地方,它一定會放棄攻打趙國來自救。
這樣我們就一舉解開趙國之圍並且坐收魏國失誤(之利).」田忌聽從了建議。魏軍果然離開邯鄲,與齊軍在桂陵交戰,(齊軍)大破梁軍。
圍魏救趙文言文翻譯,馬陵之戰文言文翻譯
圍魏救趙 relieve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這計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史記文言文及翻譯,史記殷本紀原文及翻譯
史記殷本紀原文及翻譯 史記殷本紀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史記 殷本紀 載曰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 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 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 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侯聞之,曰 湯德至矣,及禽獸。譯文 大意是 商湯出遊,看到野地裡有人四面張網捉鳥獸,並且念念有詞禱告說 四...
文言文解釋,文言文解釋
誠石巖鷹 書1.乃丹書帛曰 陳勝王 寫,記下 譯文 就用紅色的筆在布上寫下 陳勝王 三個字。2.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 文字 譯文 管飲食的 士兵去買魚來燒了吃,剖魚時 看到了魚肚中的紅筆書寫有 陳勝王 字樣的布。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書信 譯文 戰火不斷,家鄉來的書信顯得那樣的珍貴 和親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