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錯別字為什麼這麼多

時間 2021-09-06 07:43:56

1樓:

當時正處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漢語正處於從古文過渡到白話時期,有很多字詞和語法的運用都有轉型時期的特徵,比如「的」字用「底」字。

魯迅的古文功底很深厚,古文當中的用字很不嚴謹,特別是到了晚清,乙個字可能有古今字、異體字、同源字等很多寫法,這點體現在《孔乙己》中的茴香豆的茴字上。魯迅的文章的內容大於形式,他不太注重遣詞造句的規範化,所以文章裡有很多句子特別彆扭,且有「錯別字」。這是時代特徵

2樓:西伯利亞的狼

因為當時還沒有規範漢字的使用,所以以現在規範漢字的眼光來看,魯迅作品裡有些錯別字。

3樓:

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是建國後經過幾次整理後(如:以北方話為基礎;字從簡從俗等等)。而迅同志是在解放前寫作的,並且又是南方人,(他是浙江人,應該說的是吳方言吧)而寫作是「我手寫我口」,所以,以我們現在的識字習慣就認為他的錯別字特別多

一家之言 斟酌取捨

4樓:紫竹凝心

那時侯,白話文剛普及,許多字用法沒有現在這麼嚴格,所以會以為是錯別字.

在許多同年代作家的文章裡也有這種現象.

5樓:

魯迅是白話文的先鋒,所以應該不能算是錯字,可以說,是別字,也是通假字。我們現在使用的普通話,適宜北京話為基礎經過提煉修改、規範的,並且經過多次的規範。以當時來看,不是錯別字。

6樓:匿名使用者

這些字放到魯迅那個年代可不是錯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由文言轉化為白話,自然來說現代語法與古代語法不同,所以來說通假字很多

為什麼新聞有這麼多錯別字,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錯別字?

尤溪尤溪哦 新聞的字幕是工作員打上去的,在工作中,工作人員出現了錯誤,而且沒有及時的檢查出來,就會在新聞上呈現出來。原因 1 很可能跟負責字幕文字錄入的人員長期使用 五筆 的打字方式。2 打字員漢語漢字知識嚴重不足。3 在漢字錄入上只求速度不講質量。4 有關編輯 編審缺乏高度責任心,對語言文字稽核 ...

魯迅的作品中為什麼有那麼多錯別字

魯迅的那個年代白話初興,各種用法,寫法尚不規範。魯迅寫錯的字不叫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稱為假借,是古人用字寫詞時本有其字而不用,卻用一個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的現象。原本當用的字叫本字,臨時用來替代本字的那個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 簡稱借字 因此魯迅寫錯的字還不能叫通假字,魯迅所處的年代漢字還不太規範...

人為什麼有這麼多煩惱,為什麼生活這麼多煩惱 ?

1全部人的生理結構決定的,因為人有左大腦和右大腦,他們不統一,矛盾和煩惱就產生呢求採納 這就是所謂你的生活啊,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開開心心沒有煩惱的,只要自己懂的怎麼去克服煩惱就可以了,所以這樣的生活才會有意義,不管怎樣在大的煩惱也要學著自己去克服!因為人有思想啊 而且每個人都處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